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男儿行 (酒徒)



然而此时此刻,刘伯温才不在乎朱重九和同僚们怎么看待自己。先仔细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退开数步,再度向朱重九拱手,“所谓建章立制,乃是定立一国之祖规。最宜建于创业之初,百法未成。昔日文王初归西岐,即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立周礼,兴德治,约束百官,怀保小民。故而文王之后,方有东西二周八百年国运。”

看了朱重九一眼,他朗声启奏,“高祖初入关中,感秦法之繁苛,即与百姓约法三章。方尽收天下之民心,立前后两汉四百年之基。”

“而主公雄踞两淮已久,百废俱兴,王霸之相渐露。年前又受封吴公之位,年后喜得子嗣,龙兴之气日显。何不于未冲霄之时,先立典章,定制度,以待将來推行天下?…若典章制度成,我淮安军每克一地,则勒石为铭,以新法晓谕百姓。如此,则贫富良贱皆有规矩可凭,百官断狱,亦有法度可询…天下万民,有喜我淮扬制度者,自然翘首以盼王师。刁顽蒙昧,厌闻礼仪教化者,则自窜他乡。。。。。。。”

注1:民间关于朱元璋的污蔑性传言很多,其中包括向朱熹攀亲戚被拒等。而事实上,朱元璋早在做吴王时,就亲笔写了《朱氏世德碑记》,只字沒提朱熹。所以同时以朱熹和朱元璋为祖宗的家谱,基本上可以认定全是攀附。

第四章建章立制下

“嗯………”朱重九**着揉了下鼻子,发现自己的鼻尖有点儿歪。

刘基的话虽然文四骈六,并且用了许多典故,但最基本的意思却表达得非常清楚。那就是,你朱重九原來沒儿子,所以怎么任性胡闹都能理解。反正最后即便打下江山來也不知道会便宜了谁,所以原來你就干脆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折腾,哪管自己死后洪水滔天。

但是现在不行了,你朱重九也是有儿子的人了。你将來必然会建立一个新朝代,八百年也好,四百年也罢,那就得讲点儿规矩。该复周礼就复周礼,该兴汉法就兴汉法。重农抑商,礼贤下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求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东拉一条,西扯一条。总是先出了问題再补窟窿,总是只看眼前利益,过一天算一天…

“伯温,眼下还未出正月。”沒等朱重九想起來该如何回答刘基的话,军情处主事陈基抢先笑着提醒。

“是啊,刘参军。如此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三两句话就定下來…”平素和刘伯温关系不错的冯国用,也笑呵呵地说道。

非但他们两个,其余在场众文武,也觉得刘基今天的提议有点儿不合时宜。纷纷开口附和:“臣以为,此事不急在一时…”

“多练兵,广积粮,缓称王,此乃主公亲口所提出來的国策。刘参军,你是不是太着急了些!”

人都是爹娘养的,谁还不通个情理?主公为无后之事已经烦恼多年了,好不容易才得到个喜讯,你刘伯温就非要给他填点堵。这不是沒事儿找事么?况且这建章立制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稍有错失,就会影响整个淮扬系的前途。

然而,刘伯温却对这些善意的提醒声置若罔闻,笑了笑,傲然反驳道:“诸君可知,前宋因何而亡?文恬武嬉,朝令夕改。乃至女真人已经杀到了汴梁城下,满朝文武犹在梦中…”

这话,就说得越发过分了。

的确,大宋是因为文恬武嬉,开春头一个月朝廷基本不理政务而日渐衰败。也的确,大宋从仁宗皇帝开始,就日日琢磨着变法,结果变來变去,把自己硬生生给折腾死了。可大宋是大宋,与淮扬有什么关系?大过年的谁不想听几句吉利话,就你刘基,却像只乌鸦般叫唤个沒完。

当即,老长史苏明哲先冷了脸。用包金的拐杖狠狠敲了下地面,沉声呵斥:“刘参军,请慎言…自你入主公幕府以來,主公虽然未曾对你言听计从,却也始终视你若肱骨臂膀。你岂能在主公大喜之日,出言诅咒整个淮扬?…”

“是啊,刘大人,你今日究竟为何而來。欲卖直邀名乎?抑或嫌主公待你不够仁厚,急揍一曲长铗归來兮?”户局副主事李慕白一直就看刘伯温不太顺眼,见连老长史苏明哲都不再对其忍耐,立刻站出來,跟此人划清界限。(注1)

“刘参军此言甚矣…”

“刘参军今日举止太过…吾等虽然不才,却也知道轻重。哪个敢像刘参军,每每口不择言?…”

其他在场文臣,除了胡大海之外,也或多或少,对刘基表达了不满。凭心而论,朱重九这个主公,除了行事不拘古礼,对商贩百工过于器重之外。其他方面,绝对堪称一代明君。气度恢弘,心胸宽阔,从不因言而罪人。待麾下文武也推心置腹,礼敬有加。该给的待遇一点都不比蒙元那边少,而淮扬系有了发展,还懂得立刻跟大伙有福同享。

像这样开明宽厚的主公,你上哪找第二个去?你刘伯温为何还不知足,非要一次次当众令他难堪?

倒是武将那边,大伙出于佩服的原因,沒有人立刻加入对刘基的声讨。反而由胡大海带头出面,先用咳嗽声打断了众人的质问,然后笑着给双方找台阶下,“伯温,你最近是不是劳心过度了,有些口不择言?主公,各位同僚,且听胡某说一句。伯温他向來就是个直心肠,最近可能忙晕了头,大伙切莫跟他认真计较!”

谁料,他不和这番稀泥还好,一和稀泥,刘基反倒更來了劲儿。只见此人,先整顿了一下衣冠和袍服,然后给胡大海郑重施礼,“多谢胡将军替刘某美言,但刘某却知道,自己现在清醒得很。”

随即,他再度躬身,又给苏明哲行了个长揖,“也多谢苏长史提醒,令下官更坚定了今日报主之心。大总管待刘某之厚,不亚于当年燕王之待乐毅,信陵君之待侯嬴。是以,下官才不敢尸位素餐,对我淮扬眉睫之危装聋作哑…”(注2)

沒等苏明哲反驳,他再度转头,冲着朱重九又是一礼,“主公当日与微臣有约,主公当若秦王,微臣当效郑公玄成。此语,微臣沒齿难忘。但不知道主公依然记得否?…”

“嘿,好个伶牙俐齿,你倒真敢说…”如果人真的能七窍生烟的话,此时此刻,苏明哲的鼻孔里绝对能喷出半丈长的火苗出來。

君臣之间,当如秦王与魏征的话,的确是朱重九对刘伯温说的。身为长史的苏明哲,过后也曾听朱重九亲口提起过此事。但在他看來,那不过是朱重九珍惜刘伯温的才干,勉励他全力效忠的客气话。谁料此人居然顺着杆子往上爬,居然真拿他自己比起了贞观名臣,郑国公魏征魏玄成來。

正当他气得几乎抡起拐杖,给刘伯温來一记当头棒喝的时候。朱重九却已经缓过來了第一口气,笑着摆摆手,大声喝止,“苏长史,退下。诸位兄弟,也请先行落座。朱某的确要求过刘参军,若发现朱某有失,勿吝直言而谏。他今日乃依诺前來,有功无过…”

最后半句话,他几乎是咬着压根说出來的,心中的真实感受,在场众人有目共睹。但是,既然身为主公的人都忍到了这个份上,大伙当然也一样能忍。且按住心头怒火,看看刘伯温这个恃宠而骄的家伙,嘴巴里到底还要吐出什么象牙來…

“朱某未下扬州之前,就已经受已故李平章的提携,与群雄定立了《高邮之约》。”深深地吸了口气,朱重九尽量让己的声音听起來平静缓和。

想做一个秦王也不容易,他现在有点儿相信,传说中李世民某一天在发怒之后,就立刻去推倒魏征的墓碑的传闻了。性子再宽厚的人,被刘基这类“诤臣”指着鼻子骂一辈子,估计也恨不得将他掘墓鞭尸。

但朱重九很庆幸刚才自己沒有爆发,因为他突然发现,刘伯温藏在衣袖下的手臂,其实一直在颤抖。也就是说,刘伯温今天,是特地想激怒自己,特地做好了以死相争的准备。不惜拼着一死,也要将自己,将身后的整个淮扬系拉入他所坚持的正途。

那个正途,的确看起來美好无比。只可惜,从朱大鹏的记忆里,朱重九知道大明朝的最后凄凉结局。集中了朱元璋这个草根帝王,和李善长、朱升、刘基等一众名臣制定的大明国策,祖宗成法,从一开始就运行得十分艰难。导致终明一朝,国君和群臣们都在不停地斗争。直到李自成入了北京,依旧还在倾轧不休。结果白白便宜了崛起于关外的女真人,让华夏再度沉沦于黑暗当中。

“高邮之约,乃诸侯之间的盟约,并非我淮扬之典章制度…”刘伯温好像早就料到了朱重九会拿高邮之约來搪塞自己,又拱了下手,沉着脸反驳。

“攻克高邮之后,大总管府也一刻不停地在整饬律法,因地制宜地下达各种政令。光是经朱某亲笔拼阅后交付各路各府执行的律例政令,恐怕就不下两百条。”朱重九看着他笑了笑,继续补充。

能憋住第一口气,就能憋住第二口。刘伯温想做个以死相谏的忠臣,他朱重九却不想做个传说中的桀纣之君。

“此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应付办法,非微臣所说,百年之典,千年之制!”刘伯温翻了翻眼皮,毫不客气地戳破了朱重九的糊弄言辞。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