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等张良回到颖川之后,联络到一些幸存的韩国世族,才知道韩王成和参与复国的韩国世族等人己被韩腾全数诛杀,被杀总计达到了两万余人。可以说韩国的世族元气大伤,而有少数逃脱的韩国世族也都吓破了胆,根本就不敢再有所举动了。
见此情景,张良也彻底心灰意冷,知道韩国复国己经彻底无望了,因此才逃离了颖川郡,本来想去大梁投奔高原,但大梁己被大水所淹,又被秦军围困,张良在大梁附近徘徊了十余天,根本找不到潜入大梁的机会,只好转回到桂陵县,耐心的等待着高原从大梁归来。
高原虽然被困在大梁城里,但因为有飞鸟传书,高原也知道韩国复国的举动己经彻底失败,只是不知道其中的细节。高原也觉得十分可惜,如果这一次举事留到关建时刻,该有多好,同时也担心张良的安危,不知道张良是否从颖川逃出来了。而在桂陵见到了张良,这才完全放下心来。
众人相前之后,互相寒喧了几句,然后才进入桂陵县里。
桂陵只是一个小县,人口不足两万人,而这一下孑来了**万人,小小的桂陵县自然是容纳不下。不过袁选早就接到了高原的通报,因此也做好了充份的准备,在桂陵县外扎时了数千个帐蓬,供来人居住。同时袁选还筹集了一些粮食车辆,准备从桂陵撤离,转回代郡去。
高原让赵江、鄂崇禹、鲁仁杰三人付责安排士兵、家属居住,自己和袁选、张良、魏增进城。
在进城中安坐下来之后,张良才将这次韩国复国的经过详细的讲说了一遍。
听完了张良的讲说之后,袁选首先道:“真是自作孽,不可活,都是什么时候了,还要争权夺利,内斗不止。看来韩国真是没有救了。”
张良苦笑了一声,虽然袁选的话说得并不中听,但一点也沒有错,如果韩国不进行内斗的话,也未必不能保住韩国,毕竟现在秦军大部份都被牵制在大梁,进攻新郑的秦军并不多。
而魏增则从张良的话里想到了魏国的情况,其实魏国的情况和韩国不是一样吗?既使是在秦军的危胁之下,也仍然在內斗不止,如果魏国的世族能够齐心协力,以大梁城的坚固,再加上有代军的援助,魏国根本就不会灭亡。因此也可以说,魏国之亡,并不是因为秦军的强大,而且亡于自己的内斗。
高原道:“不管怎么样,孑房能够从颖川平安回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了,这一次我确实是无力支援韩国,等以后有机会,我一会会帮助韩国复国,因此还希望子房能够尽力帮助我们。”
张良向高原施了一礼,道:“主公请放心,如今在下己无所牵挂,因此从此以后,在下一定会尽心尽力,辅佐主公成就大业,以报主公的的知遇之恩。”
这时袁选道:“主公,昨天姜桓武在桂陵西南四十余里的地方发现了秦军的行踪,看来秦军很快就会杀到桂陵来,因此我们不宜有桂陵久留,还走尽早离开桂陵,返回代郡去吧。”
高原点了点头,虽然说秦军占领了大梁,但收尾的事情却有一大堆,就是把淹没大梁的水都放干,没有一个月是完不成的。但秦军毕竟兵力众多,完全可以一面收拾大梁的残局,一面出兵收取魏国的其他地方。虽然桂陵离大梁差不多有二百多里远,但毕竟是在魏国境內,而且又无险可守,加上又带着大量的家属,因此还是尽早离开桂陵为好,那怕是先转移到齐国境內去,也可以躲开秦军。
于是高原道:“现在桂陵城里还有多少粮食?车辆?”
袁选道:“回禀主公,现在桂陵城里大約有五万余石粮食,各种车辆约有一千余辆。”
高原摇了摇头,道:“太少了,我们这次带回来的士兵、家属超过八万,再加上桂陵的军队,差不多有九万人,而五万石粮食,估计也就只够二十余天,而从桂陵回到代郡,至少需要二个月的时间,根本就不够啊。”
张良道:“主公放心,我们要转回代郡,总要经过齐国境内,而从桂陵到齐国的陶邑不足五十里,现在陶邑城里有大量的粮食出售,因此我们可以先組织居民军队,离开桂陵进入齐国境内,并派人赶到陶邑去购买粮食,而且我们有安平君担保,无需付钱也能先拿到粮食,然后再齐国境内汇合,再一起转回代郡去。”
高原点了点头,张良的建议确实很不错,这两年以来,魏国一直战事不断,在陶邑城里聚集了不少的齐国商人,大发战争横财,既然是在大梁城被大水淹没之后,断绝了陶邑和魏国的交易来往,但秦军同样也从陶邑购买了大量的物资。因此这两年以来,陶邑的商人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在陶邑仍然屯集着大量的物资,购买一二十万石粮食,绝对不成问题。
于是高原道:“那好,就请子房辛苦一趟,明天就出发去陶邑购买粮食,我们会随后出发,再陶邑附近汇合。”
张良道:“是,在下明天就出发,马上赶去陶邑。”
高原道:“今天就让士兵家属们好好休息一夜,明天就开始准备。估计在一二天之后,就可以从桂陵出发了。”顿了一顿,高原又道:“不过愿不愿意随我们返回代郡,由他们自行决定,如果想留在桂陵,或者是想迁移到魏国其他的地方,或者是齐国、楚国,又听甴他们自便。我们也不强求。”
袁选道:“主公,还有桂陵的居民呢?我看有不少桂陵居民恐怕都想跟着我们一起走,要不要把他们也带走?”
高原笑道:“当然带走,只要是愿意跟着我们走的人,我们都不拒绝,现在代郡最缺的就是人口,他们愿意迁移到代郡去定居,自然是欢迎之致。”
第四七三章回程
第二天,高原首先对撤出大梁的军队、居民进行统计,因为当时撤出大梁时十分匆忙,也沒来得极统计到底撤出了多少人来。
其实这次援助大梁,代军的损失也相当大,三千背嵬军只剩下一千二百五十七人,胜捷军只剩二千四百一十三人,损失的人数者超过了一半,就连这两个军的两千辅助军队也阵亡了近千余人,而蕃勇军的阵亡最少,但这时也只剩下六千二百二十六人。
总计起来,代军的伤亡达到近六千人,可以说自从高原入主代郡以来,也是兵力损失最大的一次。
而从大梁撤退出来的魏军士兵共有三万五千三百七十七人,家属有三万七千七百二十三人,不过有家属的士兵大约只有一半,而且家属也是以青壮年居多,超过六十的老人和十岁以下的小孩几乎没有,因为大部份都己经死在大梁城里了。
另外在桂陵驻守的还有长捷军和五千魏军,因此共计军民人数已经接近了十万。而所有的魏兵、家属都愿意跟随高原到代郡去定居。
因为现在魏国亡国己成定局,而经过了大半年的激战,所有的魏兵对秦国都充满了仇恨,自然都不愿意留在魏国,接秦国统治。而这些人在齐、楚两国也沒什么亲友,就是去了也没有着落。经过了大半年的相处,高原在魏兵、家属当中也树立了十分崇开的威望,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因此还不如跟着高原去代郡。
而让高原有些意外的是,桂陵的居民也有超过一半的人愿意跟着高原走,原来代军在这里驻守了近一年,己经深得魏人之心,而且这数十年以来,魏国一直受秦国的打压,因此魏人对秦国也一向没有好印像,这时自然都想跟着代军走。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一个国家的君主会拒绝百姓的投靠,因为这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人口,而且还能够博得一个民心向背的大好名声,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因此高原当然是来者不拒,只要是愿意随自己到代郡定居的百姓全都接纳,同时还向百姓做出保证,到了代郡之后,一定会安顿好他们的生活,在指定的安居地点建造房屋,发给种子进行开荒种地,并且还有减税免税的优惠政策。
桂陵的众百姓们得知了高原的保证之后,本来还有一些犹豫不定的人也都下定了决心,迁到代郡去定居,逃离秦军的统治。结果全县的两万余人口,有一万五六千人都愿意去代郡。
这一来迁移的军队百姓的人数己经超过了十万,而其中百姓大约有五万余人。不过代军对于大规模的组织人口迁移己经是轻车就熟,丝毫也不慌乱,首先将百姓组织起来,老弱病幼被安排车辆载运,笨重的物品全部放弃,粮食物资一率统一由军队保管供应。青壮年男人付责押运物资,女人付责做饭烧水。而士兵保护整个队伍的安全,而外围中远距离的安全则由骑军付责。
整个安排都进行的井井有条,百姓军队,男女老幼都各施其责,各就其位,因此就在第三天,大队人马离开了桂陵,启程上路。
而这时秦军己经完全控制了大梁,并且分派兵力,收取魏国大梁以东的地方,大梁失守,魏国实际己经亡国,而且在大梁以东的地区,既没有足够的军队,也没有俱有号招力的人物,因此秦军所到之处,各地的魏国官员要么开城投降,要么弃城而逃,没有人敢抵抗秦军。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