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公子风流 (上山打老虎额)



大城府至谅山的铁路正在修建,这条长达近千里的铁路,所费的银钱何止数千万,可是将来的收益,却足以让人期待,数万的劳工,如蚂蚁一般,在这千里的沿线上劳作,火药用来开山炸石,河水之上,开始搭建石桥,铺设铁轨,所经的林莽被砍伐个干净,这一切切,看上去都有些野蛮,只是在这野蛮背后,却似乎又能听到银钱的碰撞的脆响。

谅山这里,亦开始组织起了资政局,那些肥头大脑的资政们,除了交趾本地的世袭土司,还有便是一群所谓的商行代理,除此之外,便是一些陈学的大儒。

这些人正是整个西洋的核心人物,是那交趾的万分之一,而这下设于公府的资政局,此时此刻,却一个个如野蛮的暴徒,此时已经在资政局里锣鼓喧天了。

定南又发生了一次暴乱,这次暴乱席卷了定南北部数府,是明军最薄弱的地区,而暴乱的首领,则是一个自称暹罗王族的家伙,至于名字,怕也没什么人能记住。

在资政局里,几乎是一面倒的,要求动用武力弹压,因为这些‘暴徒’已经阻碍了商路,甚至可能威胁到铁路的修建,更可恶的是,他们带来的动荡,让一些在定南已经挥霍了大量银钱的巨型商号损失惨重,动乱就意味着,那些不动产的价格暴跌,暴跌就意味着破财,夺人钱财,就如杀人父母,而长胜商号的东家便是损失最大的一个,他咬牙切齿的在资政局里叫嚣,必须以牙还牙,给予颜色,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稳定定南,公府必须动用绝对的武力,谅山卫必须镇bao,要让那里血流成河,要毫不犹豫的杀光所有暴luan的份子,一切破坏商贸的行为,都必须视同为大逆不道,不给予最坚决的打击,公府的威信将荡然无存。

他话音落下,立即收到了如雷一般的掌声,红了眼的家伙们在人群中怒吼:“斩尽杀绝,杀光那些‘bao徒’!”

于是许多人站起来,纷纷响应。

而高高坐在一边的郝政,也只有苦笑以对。

……………………………………………………………………………………………………………………

第一章送到,求点月票。

第七百一十二章:恩旨

定南的大局,虽然大致已经稳定,可是这并不代表,在这国破家亡以及强加的资本盛宴之下,原先的暹罗臣民们能甘之如饴。

大局的稳固只在于明军的强大实力,同时,还有对于某些特定阶层的笼络。

当然,给予他们的好处是有限的,无非是继续维持他们的某种特权,这当然不能满足每一个人,可是他们一旦图谋不轨,就是坚决的弹压了。

现在的定南,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些许的叛乱,叛乱份子绝大多数,都是打着原暹罗王的旗号,因此在这资政局,坚决弹压的声音一直占据着主流。

在这一点上,郝政也是坚决派,原因无他,郝家在定南已经砸下了纹银数百万,这些银子下去,必须得有十倍乃至百倍的回报,岂可被这些叛乱,而影响了自己的收益。

资政局的会议结束,大家还意犹未尽,有人三三五五,低声在激烈讨论,对于定南不服王化的暹罗人,整个谅山乃至于交趾都是同仇敌忾,陈学甚至直接宣布那些人土蛮,四处宣传,说这些土蛮兄妹交pei,还吃人肉,残害汉民,因而无论是上层的财阀、大儒,乃至于下层的平民百姓,亦都充斥着斩尽杀绝地命令。

一些大商户,索性颁发出赏格,诛杀土蛮一人,凭其头颅,便可来领奖赏,这样的做法,显然有些激进,可是对于在一些叛乱地区购买了良田数十万亩,购置了无数山林的大财阀来说。显然禁绝叛军是唯一的办法。

因此,大量的雇佣军开始出现,许多人开始发现。那些所谓的叛军,简直就是乌合之众,几十人的武装,手里拿着新式的火铳、刀剑,只要不出意外,便可以击溃数百的叛军,尤其是转轮的火铳发挥的效力最大。身上带着数柄这样的短铳,十余人根本近不了身,只要击杀几个。其他人便鸟兽作散。

再加上定南对火器的防禁并不严格,许多的商队,或是修建铁路的劳工,以及一些勘探矿山的队伍。只要是汉民。都允许携带短铳,如此一来,这种私猎叛军的行为屡禁不绝。

而对公府来说,最为头痛的,莫过于是‘误伤’了,人有了武器,有了赏银,就不免为非作歹起来。他们哪里分什么叛军和良民,冒功杀良之事。并不鲜见。

弹压肯定是要弹压的,不过公府这儿,却并不急,眼下最紧要的,是铁路的问题,只要铁路修进了定南,延伸到了各府,那么谅山对于定南的控制,便可强化百倍,自此之后,任何一地但凡有叛乱,各地可调拨的军马便可在三五日之内集结,通过火车,在叛乱还未扩大时立即将其消灭于萌芽之中。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归化的暹罗人倒也不少,陈学的学堂如雨后春笋一般自定南各府冒出来,那些响应了传播陈学号召的陈学激烈份子们,如今遍布于定南各地,传播汉学,传播汉语,传播陈学的主张。

不少的华人子弟,已经纷纷入学,即便是一些暹罗人,亦是将子弟送了进去。

在定南各府,由于大量汉民的流入,也使得在许多地方,说汉话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对于公府来说,一切显然都是时间的问题。

交趾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蓬勃时期,大量人口迁入,大量的工坊急需扩张,铁路的修建,学堂的林立,贸易的扩大,在这里,一切都是忙碌,所有人都开始仿佛脑后悬着一根鞭子,从前懒散的生活态度已经不见了,从前温吞的举止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

之所以如此,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无非就是,阶级固化的枷锁已经彻底打破,旧有的制度分崩离析,在从前,民户就是民户,匠户便是匠户,士子便是士子,贵族就是贵族,若是不出现那百万分之一的可能,绝大多数人,无论你如何努力,当你处在什么出身,那么你的子子孙孙,生生世世,永远都是如此,可是现如今,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个一文不名的小子,可能因为一次眼光不错的买卖,一夜暴富。也可能你突发奇想,陡然改进了某个工艺,于是立即能摆脱眼前的困境,一个工匠,若是手艺好,人缘不错,存了一笔银子,便可以带着几个老兄弟出来另起炉灶,或许用不了多久,便能腰缠万两纹银,即便是作诗作词,一旦流行,立即能改变命运,使一个穷书生,名满交趾,一切的一切,都在改变,因为在这里,已经世俗的不能在世俗,这是一个用银子说话的世界,只要有了银子,就拥有了一切,每个人都在挣银子,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有的人靠坑蒙拐骗,但更多人却是埋头苦干。

更为重要的,其实还是人心,在旧有的社会里,你是达官贵人,那么你的自幼开始,呱呱坠地开始,你所见所闻的,都是达官贵人的世界,你接触的朋友,你的亲戚,你所住的环境,到处都是富丽堂皇,到处都是富贵逼人。

而你若是寻常的百姓,在你的市井里,永远都是屎尿横流,臭不可闻,你认识的只是一群穷光蛋,只是一群一无所有的人。

只是在这块新土地上,变化却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最永恒的话题就是,你看看某某家的儿子,这个从前捡地上馒头吃的小子,如今发迹了,据说如今办了一个工坊,不但娶了妻,还纳了一个妾,据说在谅山还买了个宅院,三进三出,瞧见他地马车没有,是通达车行做出来的新式马车,坐在里头一点都不颠簸。

这家发迹了,那些发迹了,虽然这些人依旧是少数,甚至他们的发迹,其实有些可笑,在富可敌国的财阀们眼里,他们连富户都不算,可是对于底层那些朝九晚五,每日操劳下来几乎存不下太多余钱的人家来说,却是眼红无比。

姓陈的小子算是什么东西,从前还不是和我一样,光着屁股在臭水沟里蹦跶,他脑子还没我好呢,只粗浅的识几个字,从前家里没米,还来我家讨饼子,他能发迹,为何我却是如此。

如此一想,心理便不平衡了,这种阶级固化被打破的不平衡,顿时让人心痒难耐,滋生的情绪多种多样,有嫉妒,有嘲讽,可是更多的,却是鞭挞。于是乎,人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安分起来,挣银子啊挣银子,不挣银子,这辈子真正是白活一遭了,于是识字的人每日在琢磨着诗词,在想着什么生业可以尝试,匠人们想着另起炉灶,或是想方设法,改进工艺,每一个人,都在疯狂的寻觅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有人成功,绝大多数人一事无成。

可是这并不代表,这种事没有正面的意义,至少在人开始变得势利的同时,社会生产的效率,却是不知比其他地方,快了多少。

………………………………………………………………………………………………………………………………………………………………………………………………………………………………………………………………………………………………………………………………………………………………………………………………………………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