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公子风流 (上山打老虎额)



郝风楼连说微臣谢恩,便有太监搬了个锦墩来,欠身坐下之后,郝风楼道:“陛下的气色也是不错。”

朱棣确实不错,人胖了一些,身材更显魁梧,他只穿着一件秋衫,背着手,在这暖阁中踱了几步,道:“暹罗的战事,和捷报之中可有出入?”

郝风楼摇头,道:“并没有出入,不过微臣也是侥幸,说起来,实在是冒险了一些。”

朱棣之所以称赞郝风楼乃是大忠臣,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他让郝风楼将那暹罗王送来金陵,而郝风楼的选择只有两个,其一是按部就班的从真腊出兵,至少花个一年半载,若是运气不错,打得好,攻入那暹罗的王都,却也并非没有机会。

而另一个选择,显然就有些冒险了,直接出了奇兵,直取暹罗王都,拿下暹罗王。

前者倒也罢了,后者的奇袭之策,绝对是一场冒险,只要稍微有那么丁点的意外,都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毕竟奇袭是孤军深入,另一方面,补给也是不足,若是不能及早拿下暹罗王都,对方只需坚壁清野,这支孤军便可能被困死和饿死。

一旦失败,后果极其严重,这郝风楼如今已是富贵荣华,换做是谁,怕也宁愿选择稳妥的办法,毕竟皇命固然要紧,可是按部就班的进兵,谁也挑不出一个错来,可是他偏偏选择冒险,为的,不就是朱棣给他的嘱托?单凭这一点,这郝风楼性命不要,九死一生,刀山火海,不辱使命,这忠心耿耿四字,实在是当之无愧。

朱棣是个讲义气的人,在他看来,郝风楼讲义气,自己岂可无动于衷。

因而外间又再多的流言,也只是增加了他的反感和厌恶罢了,某种程度来说,那些和郝风楼不对付的人越多,越显露出了郝风楼的赤诚。

…………………………………………………………………………………………………………………………………………………………………………………………………………………………………………………………………………………………………………………………………………………………

有太监上了茶水上来,朱棣轻抿一口,他显得很高兴,最后沉吟片刻,道:“有大臣进言,说是南疆之事,郝家可谓功不可没,没有你们父子坐镇交趾,交趾就不能长治久安,如今朝廷新得了暹罗,暹罗人比之交趾,与我大明更为疏远。因而有人请朕加封你为暹罗王,循藩国例,这件事,却不知你怎么看?”

朱棣说着,抿了抿嘴,笑道:“自然,你不必疑虑,理应畅所欲言才是。此番你立下大功,反正朕是打定了主意,要给你重赏的。”

郝风楼心里想,果然来了,其实去做暹罗王,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郝风楼的志愿,显然不在于此,这倒不是他有什么宏图大志,而是因为如今天下的格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暹罗王终究是朝廷加封,若是夺嫡出了疏漏,或者是到时太子登基,他想要收回成命,郝家凭什么抵抗新天子的意志?

自然,以谅山的实力,或许足以自保,可是一旦起了战事,这绝不是郝风楼所希望看到的。

沉吟良久,郝风楼道:“这是误国之言。”

“哦?”朱棣似笑非笑,背着手看着郝风楼,道:“莫非你不想去做藩王?”

郝风楼摇头,道:“藩王雄踞一方,微臣多少也有自己的私念,这藩王,自然也想做。”

他这是老实话,宁做蛇头不做龙尾,大明再强,你也终究是臣,暹罗再如何不堪,身为国王,却可以为所欲为,何其痛快。

郝风楼继续道:“只不过暹罗决不能再立国王,理应纳入我大明疆界,这暹罗乃是西洋腹地,西临交趾,南临西洋,土地亦是肥沃,若是开垦,假以时日,必定与那真腊一道,成为我大明又一处鱼米之乡,这样的沃土,陛下莫非舍得将其割舍么?”

朱棣皱眉,其实暹罗的情况,他却是不甚了解,不过据说那儿确实是个好地方,和占城一样,那里的土地都极为肥沃,确实十分适合农耕。

现在郝风楼拒绝了暹罗王位,却是以如此的借口,倒是让他有些觉得有意思了,一个这么好的地方,郝风楼竟是不要,非要将他纳入大明疆土不可,这个家伙的忠心,却也未免太过了。

朱棣慢悠悠的道:“你的意思是,在那里效仿交趾制,设立土司,进行管理,朕再下一道旨意,移置人口,劝农劝桑,开垦土地,是么?”

开垦暹罗和占城,这是郝风楼的盘算,只是暹罗人少,因而这暹罗有的是无主之地,假若天子能够下旨移民,并且鼓励大量人口前去暹罗和真腊开垦,那么假以时日,那儿成为鱼米之乡,而且一旦朝廷决心开了移民的口子,那么势必用不了多久,就有为数百万以上的汉民大量迁徙过去,这不但能够解决交趾工业人口过多,而导致的粮食不足,同时也将大大加强对暹罗的控制。

真若如此,那么说是利在千秋,也不为过。而假若让郝风楼成为国王,作为国主,郝风楼固然可以与大明不断加强联系,可是自己的子孙,还会和自己一样么?作为一个国王,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将来无论上台的是郝家哪个子孙,都必定会削弱大明的影响,尽力的减轻对大明的依赖,百年之后,暹罗还是暹罗,与大明还能有什么干系?

第六百八十五章:财阀崛起

郝风楼的‘高风亮节’,更让朱棣刮目相看。这可是摆在面前的肥肉,郝风楼非但没要,还据实分析,将这暹罗的利害之处道了出来,此时朱棣也是意动了。

此时郝风楼道:“陛下,暹罗不比交趾,以微臣愚见,万万不可与暹罗同制,交趾其实早在秦汉时,就曾是我天朝的国土,交趾人说的是汉话,习的是汉字,一切生活习性,都与我大明并无二致,从前的安南国人,都以能说一句纯正的大明官话为荣,因而大明设置土司,只要愿意照料他们世家大族的利益,对于他们来说,是臣服于大明还是臣服于安南王室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

朱棣听了,不由点头,交趾人说白了其实就是汉人,虽然也夹杂了一些土人,可是绝大多数,和汉人没有分别,说是血浓于水也不为过,之所以这安南人与汉人被区别开来,无非是安南从前的王室为了巩固统治,以免安南内部被中原王朝影响太深使自己的地位遭受影响罢了,而如今大明拿下了交趾,建立了行省,设置了郡县,又分封了土司,使得交趾豪族人心依附,如今这安南和汉人之间,几乎已经没有区别了,安南二字,也再无人提及。

郝风楼继续道:“可是暹罗人的语言文字,乃至于习俗都与我大明全然不同,若是贸然效仿交趾的先例,反而不妥。因为微臣以为,暹罗决不能立国王。也不能派驻朝廷官员。”

朱棣皱眉,道:“哦?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郝风楼正色道:“若是暹罗立了国王,那么就等于微臣和前方的将士虽是大捷。其实却是徒劳无功,最后的结果,岂不是又在我大明卧榻之下,让人酣睡?若是如此,大明何必要征伐暹罗?”

朱棣颌首点头,他是个好大喜功之人,颇有些像是汉武帝。开疆拓土,对他来说极为重要,若是立个暹罗王出来。这就等于此前的努力尽皆白费,或许其他帝王对此有兴趣,可是对朱棣来说,却是不舍。

郝风楼继续道:“可另一方面。暹罗人对我大明离心离德。朝廷若是派驻朝廷命官,这朝廷的官员天高皇帝远,不免会有几分失德之处,若是有心人借此煽动,怕用不了几年,暹罗四处,又是烽烟四起了。这暹罗距离我大明腹地有数千里之遥,一旦事变。朝廷就少不得加派大军弹压,如此反复往返。实在是得不偿失。”

朱棣对此也深感认同,暹罗距离确实远了一些,而且它和交趾人不一样,大家压根就不是一伙的,朝廷若是强行将其纳入,极有可能会有激烈的反弹,而那里毕竟山长水远,朝廷对此鞭长莫及,因而才会有许多大臣上书,要继续立为藩国,加封一个藩王,也算是眼不见为净。

朱棣道:“这左不是,右有不是,又当如何?”

郝风楼微微一笑:“那么索性就不左不右,何不妨试一个全新的办法,不立国王,又不设行省。”

朱棣皱眉:“不立国王,又不设行省,这内外之事,如何处置?”

郝风楼道:“可以设资政院,让他们的官员和商贾自行推选。”

朱棣不由冷笑:“这未免也太过天方夜谭了罢,这不是胡闹么?若是如此,岂不是闹哄哄的,何时是个尽头。”

郝风楼讪笑,挠挠头,道:“陛下,我大明要的,不就是闹哄哄的么?让他们自行推选资政大臣,主持政务,这一方面,使他们有了一个影响国家大事的渠道,那些个暹罗豪族,既然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又何须要冒着生命危险,和我大明对抗?”

朱棣道:“这么说来,和立一个藩王有什么分别,最后还不是便宜了那些暹罗人?”

郝风楼摇头:“可是陛下却是不知,在这暹罗,却有一成的华人,而暹罗的华人,却又有不少,都是豪商巨贾,他们有我大明的支持,自然而然,也就能在这暹罗国中有自己的影响,一方面,他们需要借助母国的力量控制暹罗的朝政,那么就自然而然,与我大明联系紧密,而另一方面,他们有的是银子,又有我大明支持,自然可以笼络一批大臣,结为私党,最后左右暹罗的国政,如此一来,表面上看,我大明并没有过分干涉暹罗,而暹罗内部,却又是派系林立,我大明借那些华人巨贾,随时贯彻自己的意志,同时再在暹罗派驻一些军马,再引入一些流民前去开垦,这暹罗,最后岂不是还是我大明的天下?”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