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蒙山军 (wanglong)



“但是,现阶段我们还不能用暴力手段打击地主,支持农民。还必须团结和利用地主,而不是像消灭政经一样消灭他们。那样会将我们置于整个社会的对立面,甚至被朝廷围剿。我们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来积蓄力量,目前我们没有本钱来公然对抗朝廷……而且。你也看到了,第一,地主阶级并不全是像政经一样的恶霸,他们中间还有像陈超一样的开明人物,更多的是萧观鱼、申无病一类中间派,他们虽然人数少,但素质高,有文化,大部分都有爱国心,在农村有号召力。有影响。将他们团结过来,对巩固和建设老根据地不无裨益……

“你留在根据地,除了抓好预备役,要腾出精力关注自治委员会的运作。我是将这个组织当做改造农村的试点的。这个你一定要明白。农民们长期被捆绑于土地上。没有组织。没有文化,甚至对生活都没有希望!这不行!要利用自治委员会这个组织,让农民觉醒起来。团结起来,逐渐懂得他们应有的权利……所以,要巩固之前的工作成果,坚持推行减租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兴建水利,选用良种,提高粮食产量,消除饥饿。要继续办好识字班,至少让孩子们念上书,减少文盲的比例。要办好农村医疗,让乡亲们逐步能治病,一般的小病不要死人。要消除农村一些陋习,比如地主欺凌佃户的妻女,比如种植鸦片,比如恶性赌博……不要用军队出面去管理农民,而是让自治委员会去管理他们……你要操纵好自治委员会这个组织,要协调他们的矛盾,并从中发现人才……我会动用沂州和兖州的财力支援根据地的……”

龙谦的这些叮嘱,王明远都认真地记在了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了。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琢磨其含义。主力走后的两年,是根据地变化最大的两年,主要做了下面的几件事:

彻底登记了根据地人口,完成了根据地第一份极为详实的经济调查,普查了土地,厘清了庙产等公田。

每个村都建立了小学校,由自治委员会出钱聘用教师,免费招收适龄儿童念书,虽然教材都是用了几百年的老书,如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一类的启蒙读物,但颇受村民欢迎;

有十一个村庄举办了村民夜校,在成年村民普及扫盲教育。教材是总部送来的读物;

办了一份不定期出版的油印报纸,免费发给各村的自治委员会及农民夜校。介绍经济作物,商品信息,也介绍蒙山军在鲁南取得的剿匪、开办实业的成就;

在郑家庄蒙山军医护所的旧址上开办了一所医院,现有沂州及兖州招来的六名医护,置办了西式医疗器械,开始推广西药及手术疗法。第二标军医院(去年蒙山军在两个步兵标都健全了随军医院)定期派医护人员来根据地为农民治病诊疗,收费极其低廉,得到了根据地村民的欢迎;

遴选子弟送入中兴及华源实业做工;

自治委员会出资兴建了两座砖窑。以预备役工兵连为主,为军属、烈属翻修房屋二百余间;

在郑家庄开办了一所商店,推销中兴、华源生产的民品商品;

延长那道引昌河水的水渠,将其引至双鸡村,扩大了根据地水浇地的面积。此举得到了邓公超的襄助,其捐助了白银2000两。

蒙山军开办的荣军农场划出四百亩土地免费交给周围几个村子最为贫困的几十户农民耕种;但此举只能帮助郑家庄周围几个村庄,因距离问题,还不能惠及更远的村庄;

从荣军农场的收获中拿出一定数量的粮食建立公仓,根据地农户可以申请救济,经本村自治委员会确认,给予50~100斤的襄助;

拟定了根据地范围统一的乡村公约,规范了村民行为,禁绝吸毒贩毒种毒、偷盗、抢劫、欺辱妇女、买卖儿童等行为,提倡孝敬老人、友爱邻里……对于违反乡村公约的村民,视其情节严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乃至拘役强制劳动;

每年每村根据人口多少确定模范村民的数量,选举全年劳动出色,热心公益,家庭和睦的村民为模范村民,由自治委员会给予物资及精神奖励,奖品由中兴、华源赞助,如布匹、药品、农具等,极受欢迎……

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改变了根据地的面貌。蒙山军在根据地的威望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村民们将蒙山军视为自己的军队,自己的靠山。自治委员会的威信也提高了,其号令和决策基本得到村民们的遵守和拥护。根据地周边的村庄,特别是费县县城以西的村庄,已经自发地组建村民自治委员会了,申请加入总会。从去年起,已经有十六个自然村加入了自治委员会,这意味着根据地在扩大。而今年的势头更为显著,申请加入的村庄更多了。为此,邓公超提出应当划分区域,成立于现有自治委员会平行的组织,因为他们有些管不过来了……

这或许是龙谦希望看到的。当整个费县、邹县和滕县的农村都像郑家庄根据地一样成立完全拥护蒙山军的自治委员会后,蒙山军在鲁南农村的根子就扎的更深了。这难道不是龙司令希望看到的吗?

王明远就此向龙谦打了报告,提议划分地域成立更高级别的自治委员会,但龙谦至今没有批复……

如何处理陈超的田产呢?王明远整理着思路。将那千余亩土地分给陈家崖和郑家庄的穷户们看似简单,但肯定不符合龙司令的一贯思路。分析龙谦对于根据地建设的举措,王明远认为龙谦治理农村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建立隶属于蒙山军的有效组织,另一个就是提高根据地村民的生活水准。程大牛的做法是简单快捷的,但未必是龙谦希望看到的,因为其受益的对象很窄。而萧观鱼显然站在了为陈超谋利益的立场上,如果陈超只想着收租子,大可不必将土地捐赠出来。以他的地位,谁敢打他的主意?剩下就是邓公超的建议了,此人提议将这些地交给蒙山军,纳入荣军农场管理。这个意见有点意思,似乎摸到了龙谦的本意。但荣军农场兴办两年多了,效果并不太好。伤残军人们无法顾及数千亩土地,只能将土地再次租给少地的农民。租出去的收成明显高于部队自行经营的土地。前年冬天,兖州纺织厂投产,那边来信说希望荣军农场大规模种植棉花,纺织厂将按市价全部收购。为了支援中兴实业,王明远下令在次年播种了两千亩的棉籽,但由于当地种棉花很少,收成惨淡。但在雇来一些棉农后,今年就好多了,预计产量会比去年提高三成有余。而估算收入,种植棉花的收益显然比种粮食高的多。如果将地都分给各户,这样大规模的种植也就搞不成了。王明远想到这里,决定还是按照邓公超的意见办,陈超的捐赠全部归荣军农场,采取包户的方式将地包出去,继续扩大棉花的种植。收成分配由自治委员会与承包的农户协商办理……

当然,具体的承办还要自治委员会出面,他不会站在台前的。

第十五节根据地的变迁三

和大多数女人一样,尤氏在家庭大事上做不了陈超的主。尽管她不愿意丈夫将祖产全都“交”出去,但阻挡不了丈夫的决心。陈超对妻子说,“你懂什么叫化家为国吗?我们已经上了他的船,他若是败了,你那点祖产也留不住;若是胜了,天下尽是你的,又何必在意那点蝇头小利?”

这些道理,尤氏似懂非懂。但举家迁入沂州后,家里发生的变化却是实打实的,光是陈超在华源实业的股份分红(去年第一次分红)就比种地强的多!按照丈夫的预计,今年华源实业的盈利至少会是去年的三倍!红利当然水涨船高。现在总算明白了,搞工业比种田强太多了!

钱是不缺,但尤氏还是舍不得那些祖产。这次回陈家崖,也有落实那些地分给谁的意思在内。按照尤氏的想法,便是赠与乡亲,也要自己赠与吧?至少对方还记个大人情,给了自治委员会,算什么事嘛。

尤氏与陈娴在租屋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吩咐套车,他要去找接了丈夫委员会主任之职的萧观鱼。没想到陈家崖的乡亲们听说她回来了,呼啦啦涌进院子十几号女人,都是陈家崖的乡亲,嘘寒问暖,顿时让寂静的院落热闹非凡。

陈超多年扶危济困,在庄子里本就威望极高,现在一下子捐出了名下全部的田土,更是令陈家崖的乡亲感动。听说尤氏母女回来,串联了一同来探视。

“哎呀嫂嫂。你这一走就是两年,可想死俺们了……”这是一位平辈妇人。

“哎呀婶儿,俺们约了去沂州看你呢,正商议着,你们就回来啦。今儿午间可得去俺家吃饭,都准备好了……”这是一位晚辈女人,但年纪看上去不比尤氏小多少。农村的辈分不代表年龄。

“哎呀小娴呀,长高了,也更俊了,已经是大姑娘了呀。找婆家的没有?”这也是尤氏的一位平辈。执了陈娴的手一连串地问。

尤氏开心地笑着,“俺们也惦记着大伙儿呀。快进屋坐,咱们进屋聊。”尤氏将街坊们让进屋子。

乍一回来,生活还真有些不方便了。连个茶具都凑不齐。尤氏歉意地说。“大家多担待吧。你们看,手边用惯的,都让俺带到沂州了。剩下的又缺胳膊少腿……”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