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巴蜀可安也。”
这是第一件朝廷头痛的事。
宋九又说第二件事:“臣未来京城之前,刻意骑马先行赶到郓州,又顺着黄河岸边一直看到孟州。实际治河之策,臣早先就与先帝讲过。中书还有臣做的模型。之所以如此,乃是黄河积沙太重。若想久安,一为在上游植树造林,束土减沙,二是自范县开新河,将黄河引入济水,利用济水的水流量束水冲沙,然后于桓沟、清水开凿新运河通向淮河,上面再开一条新河,通向御河,水小时引水冲沙不让河沙沉淀,水大时及时泄洪。但这样成本太过高昂。因此还是臣与王明那时的办法,只不过当时因为种种情况,国库一直很紧张,王明治河半途而废,许多地方的缕堤月堤等都没有建好,更没有划分好泄洪区范围,所以才有了这次缺堤。若是国库充足,可以将王明当年治河工程完善,再者,河套尽归我朝所有,可以于两岸植树造林,特别是渭水,尽可以地用水泥砖石建设房屋,减少秦陇地区的木材砍伐,这样还能减少与蕃人之间的冲突。那么黄河危害就会减轻。或者将来会扩大,不过若是那时财政允许,可以依臣的策略,花费一些钱帛,进行束水冲沙。这份存档应当还在尚书省的水部。”
黄河是一个大问题。
除非将青海大非川再度变成水草丰美的大牧场,除非将南北河套再度变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否则怎么治,也未必能治好。
只能说治一治,会减轻一些黄河的危害。
最后才说辽国。
“辽国必伐我,而且可能会有一次很大规模的侵犯。”
“原因有二,不为报复,就算先帝出军毁掉了幽州城,然而也建设起来了,就算迁回许多燕云百姓,他们对我朝百姓的伤害更大。不为钱,这几年经过萧太后与韩德让的治理,辽国也开始富裕起来。第一个原因是为了韩德让,如今韩德让任命齐王,大宰相,南北枢密使,一人拥有了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两人的权利,几乎掌握了辽国的所有军政大权。并且还允许建有斡鲁朵宫帐,斡鲁内是辽国皇帝才配有的近卫军队。还不够,辽国皇帝亲笔书写丹书铁券,斋戒焚香,召集所有大臣,用列祖列宗发下誓言,对韩德让永不相负。”
“陛下,如你这样待臣,臣会发生什么,先是吓得昏倒,然后连忙收拾家眷,逃到海外。那么韩德让会怎么办?”
能军政大权一把抓,但能让你公开设置皇室才有的军队么?能公开设有皇室才有的军队,但能让皇帝当着所有重臣的面发誓永不相负么?
或者说曹操等人才是真正的第一权臣。
然而将曹操以一个汉人的身份放在辽国呢?
第四百九十六章真三司使
但是众人缄默。
宋九意思非是纠缠韩德让获得多大权利,而是韩德让获得了这么大权利后,他的心态。
获得这样的权利,不管他与萧燕燕是什么样的关系,也会心中戚戚,一旦萧燕燕死,辽国那个皇帝当真承认他这个莫明其妙的汉人父亲?然而有办法,那就是祸水东引。
不时地与宋朝发生战争,让两国交战将上下眼光吸引住,那么他与他的后代便不会有危机。
但这条理由还有点儿说服不通。
宋九接下来继续说道:“第二个原因是辽国萧太后。”
“为什么要幽州,幽州外有燕山,还有古长城,略作修葺,便成了最好的防御工事。江山在德不在险,不过有了潼关的关中与没有潼关的关中总是两样的。所以唐朝时奚人与契丹人无法南下,形成危害,所以每当突厥入侵,不敢过份扬鞭南下,以免后路被切断。不过再看契丹那边。几大种族,辽东深处生活着的多是女真人,再往北还有一部分室韦人,然而哪里气候更寒冷,人烟稀少,暂时不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辽东南部是渤海人,汉人。辽国北部是乌古人,敌烈人。西部是阻卜鞑靼人,西南部是白达旦部,夹山一带,有汉人,吐谷浑人,党项人,以及少量契丹人、吐蕃人。南部燕云地区多是汉人。唯独燕山起,一直到上京这一带,才是契丹族与奚人集中地区。”
“比战斗力,契丹人战斗力未必比女真人强,至少个体战斗力不及生活在寒冷地区的生女真人,但他们还不算最强的种族。最强的种族是在契丹北部,乌古敌烈各部。只不过契丹举族整合在一起,其他各部分化,才被契丹人管控。一旦让我朝得到燕云地区,那么以我朝的内治。还有汉唐的历史,可以随时出兵关外,契丹人与奚人首当其冲。逼到那一步,稍稍失败,各族就不再受他们节控,北方各族四分五裂。辽国瓦解!”
“因此萧燕燕屡屡发起进攻,利用他们人人皆兵的优势,生生将我朝拖垮,甚至可以会扬鞭南下,进攻开封。开封沦陷,我朝也会四分五裂了。那么中原百姓又会象五代十国那样。分成若干势力,不得不再次敬奉辽国为太上皇,辽国高枕无忧矣。”
在史上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党项。
当然,萧燕燕不会为了党项,母子俩大军深入,置于险地。
对那一战宋九略略了解一些。
当时辽国军队情况很危险。但宋朝派使城下议盟,得到大量岁币,得了钱,得了面子,乘势退兵。
那一战萧燕燕与辽国不仅是因为钱,好象也被打寒了心,再加上岁币,澶渊之盟才得到落实。不过辽国也要了效果,宋朝暂时也不敢对燕云有什么想法了。
随着边境和平,燕云繁荣起来。辽国更多的人不想入侵宋朝。
因此所谓的和平,其实还是打出来的。
“经过几年时间治理,辽国渐渐富裕,人心归安,征高丽。以及平各部叛乱,军队始终得到了锤炼。辽国有了能力发起数次大规模的进攻。陛下登基以来,兢兢业业,萧燕燕担心一个更富更强的王朝屹立在南方,然陛下与太祖太宗两位皇帝不同,长于内治,短于军旅,所以她也渴望将我朝的发展扼杀在萌芽中。”
“当然,这是臣的一种猜测,是不是如此,还要往下看。”
政事堂一片沉默。
吕蒙正没有与宋九共过事,寇准虽共过事,那是唯我独尊,根本就不会深想。
但是张齐贤、向敏中、王显都做为下属与宋九在西府共过事,甚至说受益非浅。
不但他们,影响的还有石普,史上石普虽能打,不过其人比较贪婪,贪财贪功,但在宋九调教下,这些缺陷皆不大严重了。
宋九言少事多,不象田锡他们大嘴巴整天乱喷,甚至不喜强烈的语气怦击时政,以至让吕蒙正与寇准有些不耻。
不过张齐贤他们不会这样认为,了解得越多,越觉得宋九的“可怕”。
实际赵恒脑袋里也在回想一幕,那时他还小,父亲动怒,这个小九,好话不一定灵验,坏话却一定会发生。
他在边上问,宋九诅咒我朝?
元侃啊,这不是诅咒,而是一种替国家的忧虑。
那父皇为何动怒。
不是动怒……唉,反正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如今赵恒明白了。
他担心地看着宋九。
“陛下,勿用担心,若真是如此,却是一次大好的时机,一次收复燕云的良机!”
这一刻宋九眼中杀气腾腾。
不管怎么说,辽国在北边那些残暴的行为,让他激怒了。
……
宋九细细翻看着三司的账目。
中国史书最奇怪的一幕,那就是记载战争时刻意地疏忽了后勤。
原因简单,写到后勤就会碰到一个字,钱!
若是真连钱字也不愿提,那倒是好事儿,实际古今往来的官员九成以上一个比一个贪!
“虚伪的文化啊。”
没有钱能办好事吗?
因此赵恒问他计从何出,宋九说道:“我先去三司看一看。”
但他的性格注定他这一辈子不能成为一个斗士,也不可能与寇准是一条路子的人,好处就是他不会得罪很多人,可能会让他富贵一生,坏处就是尽管有了金手指,不会发起强烈的改革,以至他主持的革新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弊病。
然而不能疏忽他的作用。
就如他手中的这些个账册。
去年一年总课铁量达到了三千九百多万斤,这是课铁量,也就是朝廷官坑上交的铁重量,实际全国总产量可能是它的三倍四倍。八万吨钢铁产量也许在后世真不算什么,但在这时代却有着无比的意义。因此这些年铁价不但没有随物价上涨,反而略略下跌了。当然宋九还是不大满意,太贵了,好一点的铁一斤还得要二十文钱。一吨好的熟铁意味着得要三万四千多文钱。实际这个价格最少要下跌到十文钱以下,才能迎来钢铁时代!
不过铁价格虽不能让他满意,然而铁的质量非是昔日的钢铁质量所能相拟比的。
变化的还有铜。
去年的铜课量是两千五百多万斤,因为铜做钱,课量比重略高一点,但实际产量也不会低于六千万斤,当然,三万多吨的铜产量依然很低。不过远胜于另个时空的宋朝铜产量。
这使得去年一年铸钱数量达到了近九百万缗钱。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