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能这样说,赵匡义之所以做得不错,也是柴荣与赵匡胤打下的底子,不能将功劳往赵匡义一人身上加。
不过总的来说,内治上赵匡义做得不错。
宋九说这番话意思并不是为了评价赵匡义,只是警告刘娥,赵匡义不简单,莫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刘娥沉默。
久久说道:“不过奴家……”
她有些软了,才开始自称妾身的。
“你是三殿下的人,还是称妾身吧。”宋九挥了挥手。
俺是不要跟你混了,可是子孙还得靠你老人家啦。
“不过妾身还有一言。宋公一生公忠爱国,为社稷多次出生入死,让妾身钦佩有加。然而皇储久悬,终非国家幸事……”
“这就是我的疏?”
“不是宋公的疏吗?”
“那么你接下来是否想说,四殿下与五殿下远不及三殿下?”
“难道不是吗?”
“知道为何陛下仅赐姚坦督教五殿下之权,并没有加官拜爵?”
“妾身不知。”
“皇储未决,五殿下又正好在巴蜀盗贼遍野时有蜀王之爵。当时殿下修假山,实际当真有那么严重么?”
不用说别的,就是赵昌言临行时。赵匡义的赏赐,也足以让赵元杰修数座假山。
“若是姚坦足够机灵。他是殿下的王府大臣,那么就应当说明那时的利害关系,趁机教导殿下向善。然而姚坦却没有想到,反而强硬阻拦,以至事情闹大,成为五殿下严重的污点。你说陛下当赏不当赏?”
“原来……”刘娥感到苦涩,自认为很聪明了,实际自己差得还很远哪。
宋九笑了笑。
不能将以后的刘娥往现在的刘娥身上搬。也不能以现在的刘娥往以后的刘娥身上想。人是在慢慢成长的,就象赵匡义青年时连一个禁兵都管不住,但现在呢,天下英雄豪杰皆乖乖地成了他走狗。
“刘娘子,如果臣将利害关系说出来,再力挺五殿下,然后请正人君子为五殿下的幕僚。你说陛下是爱五殿下多一点,还是爱三殿下多一点?五殿下以后会不会是一个明主?”
刘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起来。
久久后才问:“宋公又为何来此见妾身?”
“问得好啊,我有些好奇行么?”不过宋九立即改口,这样说,多少就有些轻佻了,那么未做了好事。还成了坏事,若是让这个小女子记了仇,大事不妙,于是改口:“是啊,我干嘛来呢?难道真的是听闻你的一些事迹。心中感到有些感触,担心你会做错事。才来的吗?”
刘娥肯定不相信。
但她也有点不明白。
若说荣华富贵,宋九早就有了,除非东府首相,不是当不上,而是他主动多次委拒了皇上的任命。
因此她才试图用百密一疏,说服宋九与她相见,再用国家大义说服宋九出面。
不过宋九也没有再卖关子,直接说:“刘娘子,陛下英明(话外音,还超级多疑),任何举措都瞒不了他的法眼,做不如不做。姚坦无心举动,使三殿下占据优势。也还好,当年三殿下收留娘子,乃是少年之时,若是前几年,又不妙了。”
“……”
“所以刘娘子勿要有什么举措,特别象今天与我相见的事就更不能做了,那么新错旧错加在一起,三殿下再无翻身之日。并且相比较起来,三殿下品德也胜过了五殿下。所以我今天才来与你相见,非是为我,也非是为你,乃是为国家也。若问我,我只说一句,佛家云,不动如山。”
“就这样啊?”
“若要做,三殿下只要殷切时常地探望陛下与皇后,至于你,你们最好勿要来往,以免陛下动怒。”
“学唐高宗?”
“正是。”
刘娥沉思。
“还有,若无意外,殿下必先为开封府尹,也勿要学习二殿下那样,与大臣来往,少说话,低调做事,认真随开封官员学习,多看多听多想,继续孝顺陛下与皇后,大事可定,国家也继续稳定也。”
“宋公明见,不过妾身还有一事不明,为何陛下诏李继隆将军去西北?”
“这个啊,你就不要操心了。”宋九微微一笑。
李继隆在自己推动下,相信远胜过了史上那个李继隆。
他与自己一文一武,成为宋朝的巨擘,赵匡义在自然无事,赵匡义不在,他也担心儿子掌控不住。正好耶律休哥去世,辽国征辽东损失惨重,北方没有大的边患,宋朝暂时也没经济继续用兵,所以以后李继隆乖乖地待在西北了。然后接下来到自己。
但赵匡义也不是害自己与李继隆。
李太后是站在赵元侃一方的,赵元侃第一任妻子是自己小姨子,一旦赵元侃顺利完成权利交接,还可以重用自己两人。这是变相的李世民用李绩。
他又说道:“刘娘子,你只要记好了我的话,能传到三殿下耳朵里,三殿下能执行,国家就可以稳定。至于李将军,你勿要担心。并且不久我也要外放。”
“不可能。”
“不是陛下让我外放,是我自己主动外放。”
“不可能。”刘娥坚定地说。
“山人自有妙计,但你要明白,国家制度在一步步成形,我们现在怎么做,以后后人就会用它来做法案。我在两府,权利淡泊,然而后人做了法案,就会有权臣误国事情发生了。因此我所做的是榜样。若是赵普在,赵普也会如此……”
宋九说得光明磊落,但刘娥终于听出来了,不由地叹息一声。
宋九继续说道:“之所以我未下去,是因为我还在等一个人。”
第四百八十章不杀
“谁?”
“不久你便知道了,这个人回来对三殿下会很有利,但切记,你莫要再自做聪明,与他联系,否则他担心让陛下得知,失去公正之心,反而会支持五殿下。”
“他是谁?”
“天机不可泄露。”宋九笑了笑,走下山去。
刘娥看着宋九背影,发了许久的呆,心中想到,这才是智人哪,自己在张府看了许多书,认为自己很聪明了,今天一谈,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坐井观天。
若是宋九知道她的想法,一定会开怀大笑,实际宋九已经在大笑了。
当初他拒绝了赵匡义的好意,很多人不理解,实际听到李继隆调到西北后,宋九庆幸万分。
情况不同,想法就会不同。
当初回来时,巴蜀整个都乱了,国家经济困难,又担心萧燕燕报复,正是内忧外患之时,赵匡义哪里还顾得了其他,因此渴望自己将摊子接过来。
现在不同了,经济一步步好转。
巴蜀义军这头老虎戳破了,彻底证明他们是一头纸老虎,不足惧哉,尽管让朝廷很受伤。毕竟巴蜀几十万户人口,一年要为国家带来无数收入的,这一闹几年收入就不指望了。然而他们动摇不了朝廷的安全。
辽国那边石普带来消息,暂时不会报复,耶律休哥去世。
内忧外患一起去除,赵匡义还会是春天时的想法?
若是自己真呆在东府首相位置上,又挟借大功呆上去的。如今准备扶持新皇储上位,那自己真会成为赵匡义眼中钉。肉中刺。
当然,下也可以。上上下下,进进出出嘛,是宋朝的主题曲。很猥琐,事实宋朝的官制本来就是很猥琐,与那个一样。
但下,主动权必须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能带一身莫须有的脏水下去。
然而宋九心中还是有些不甘心。
小娥娥找上门。今天交谈还可以,所以宋九大乐。
赵匡义千防万防,绝对没有防到一个小艺伎身上,第一口最浓的汤水让自己喝下去了,就静等未来摘果子吧。
……
背嵬军渐渐进入战场前,张咏正与王继恩斗智斗法。
他刚到益州时,就听到一件事。城中粮食仅够三万驻军吃上半个月,城内军心动摇。与此同时,陕西同样如此,无数百姓被征去运粮食,从陕西将粮食运到四川……想想那些悬在崖壁上的栈道吧。连带着陕西百姓也苦逼了。
但没有办法。
为什么会起义,西川旱灾。导致起义大爆发的。所以包括宋九在内,都只想到了从陕西调粮的办法。
然而张咏仔细一查,非是如此。
巴蜀用布帛代税,粮食却不是税务,至少非是运向朝廷的税务。百姓只交纳少量粮食,供官员以及驻兵消耗。或者其他当地用粮外,余下就不征了。因此就是去年西川旱灾,巴蜀仍有余粮。
也就是旱灾非是起义主因,主户的苛酷残暴才是大起义的原因。
虽然去年很乱,又影响了生产,百姓手中仍有余粮。
用粮食征税不行了,四川大起义后,赵匡义连忙下诏,取消了博买务,又免掉当年税务,以抚人心。
然而还有办法,四川百姓手中有余粮,但是盐贵。于是他下令,下调盐价,不过这个盐价不是用来卖的,而是让百姓用粮换粮。
老百姓闻听后,争先恐后地背着大米去换盐,不到一月功夫,就让张咏换来十万斛优质大米。若从陕西运到成都十万斛大米得需要多少代价吧,最少得五十万斛,甚至一百多万斛粮食才可以办到,不然满足不了在漫长山道上的消耗。这会替朝廷节约多少钱帛?又让多少陕西百姓减轻了负担。而且军粮问题也解决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