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找到宋九,宋九想了大半天,一旦发动,就不易收住,但他也不想继续坐等,最后同意。
大家在翻看,寇准忽然讥讽道:“陛下,你用这内藏库钱帛修了好多庙哦。”
宋九现在看出来寇准大包大揽,权利心重。还没有看出寇准的最大的两个缺点。寇准人生中有两大准则,一天大地大皇帝大。但不及俺老寇大,俺才是最大,才是天下的真理。
二老寇说的一定就是对的,与老寇意见不一的,就一定是错的。
宋九不知道啊。寇准,名相,一定要细心载培。
实际赵匡义为了让大家同意配合,将内藏库账册拿出来,何其不易。这份账册可以是赵匡胤成立内库有史以来,第一次亮给大臣们看的。
两个君王应当做得还可以,花销皆不大。
诸多钱帛多用于救灾,民生,赏赐大臣,或者支援军事上。
真正用于后宫的少之又少,就是建一些寺观在这上面花销的比例也并不是太严重。
但立即让小寇咬住不放。
宋九道:“平仲,今天之事十分重要,勿得胡闹。”
寇准撇撇嘴,这也就是宋九,换别人,小寇早就跳脚了,什么,俺在胡闹,让君王不得乱花钱是胡闹吗?难道这不是民脂民膏吗?
两套账册有些乱,所谓的积余不是钱,有缗钱,有粮食,粮食有米麦豆粟菽,有布,布又分棉,丝绸,葛布,麻布,甚至塞衣服的棉花,木绵花绒,各种金银铜铁铅锡贡,药材,香料,藤,珠宝珍玩……若是计算它们的值价,恐怕派几十名胥吏,要花费几十天时间才能大约统计出来。
不过有心算好的,在心中开始估价了。
可能它的价值不会低于五千多万缗钱,但有的不易估价,真正能挪用的不足六成。
这就是国家两库所有积余的财富。
不算多。
然而对于钱财赵匡义不是太看重。
有这些钱大约能发起一场战争。
除非象岐沟关那样的超级惨败,然后国家有灾害,那是天亡大宋了,非是人力之过。
相信这两种可能同时出现的比例很低。
最少得让大家支持,这才是赵匡义亮出内藏库账册的用意。
赵匡义让三司与内藏库官员退下,用嘴向宋九努了努。
宋九说道:“诸位,今天陛下请你们来,有的人可能知道,有的还不知道,但不管你们那一个人,今天看到的,与即将商议的勿得对任何人泄露,那怕是你们的妻子儿女,否则耽搁国家百年大计,你们仕途也彻底结束了。那怕是参谋司的诸位功勋老将,不仅是你们,连你们子女也会在以后牵到牵连。即便不处罚,因为要保密,这个计划自崔彦进将军发起之时,参与的也只有参谋司诸位老将与西府宰执,与东府无关,与三司无关,与两制无关,与五寺三监无关,与台阁无关,成功了是你们的功劳,失败了也是你们的过失,到时候你们必须要承担各部司官员的怒火。”
新来的不多,张永德,小寇小温,以及提为副宰的张逊。
四人面面相觑。
宋九从后面拿出一叠厚厚的文书,外面是厚麻纸,上面打着火漆,火漆封口上盖着一排排枢密院的官印以及赵匡义的御玺。
就这个架势,也足以能唬住任何人。
事实它非同小可,也可以说是这时代,甚至是史上最完备的讨伐计划。从中国出现文明印记后,就从来没有这么详细的攻伐草案,足足有一尺多厚,五百多张草案与地图。
宋九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未拆开,新来的几位还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但能看到上面有三个大字:南来风!
第四百四十九章风起
宋九还是未拆,又说道:“这些年我朝与辽寇作战,有胜有负,有喜有悲,在这里,有几位没有上过战场,但大多数上亲临过前线,各自受伤,包括我,也包括陛下。”
宋九捋起衣袖,岐沟关一战,他多处负伤,特别是前臂,因为无铠甲保护,受伤最重,现在还能看到深深的刀疤与箭痕。
他又说道:“我的臣,还不及陛下之伤重,陛下,恕臣失礼。”
宋九弯腰将赵匡义腿袍掀起,大声说道:“诸位,你们看,这就是辽寇加给陛下的伤势,君王受辱,臣当死!”
这就是大义。
无论寇准与温仲舒想什么,在这时,他们一句话也未说出。
这个机会赵匡义是不会错过的,用手温和地拍着宋九的肩头:“宋卿,朕也是为了这个国家亿兆黎民百姓的后代,卿做得很好了,勿用自责。”
那还不明白吗。
一起伏下,眼含热泪,誓死效忠。
赵匡义很是满意,特别对宋九满意。
实际宋九心中不是很满意,宋九心中怀疑,中国自古以来以儒学治天下,儒学也讲忠君爱国,但为什么凝聚力那么差?就打一个比喻,现在,应当还没有开始守内虚外的软弱外交政策,但看看汉人的凝聚力,将耶律休哥手下的重将名单开出来,不要讲韩家了,除韩家外,还有许多汉人将领,在主动做着侵略宋朝的急先锋。
为什么如此?
除了民族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当然宋九也不敢让它形成,宋朝内部少数民族一起有了民族观,那非是好事儿。另外就是这个家国观念。宋朝的国不是汉人的国度,而是赵家的国度。
所以长久下去,不利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
想不懂,他也不是思想家哲学家,迫于现实需要。赵家稳,天下稳,无奈!还有,别看他平时不说话,然而一说话,几乎无人敢吭声了。那怕他刻意低调。认真想一想,他的位置还是处在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巅峰之上。不能再上了,再上那赵二就得挪窝了。
因此做事格外小心一点。
但宋九还没有打开它,而是走出去吩咐胥吏拿来几根巨烛,然后将后面墙壁上巨大的地图卷起来。
寇准尖叫道:“咦,这里有暗门?”
他知道了也没有用。只有一把钥匙,在赵匡义手中。
赵匡义打开暗门,点燃巨烛,里面是一间巨大的密室,枢密院与中书都在皇城西边,北边大内略有些萧条,赵大赵二都是不讲究的主。未建多少宫殿。但南面皇城赵匡义陆续建了许多建筑,如尚书省,门下省,殿中省,六尚局,御厨,明堂,政事堂,秘书省,藏书的三馆。等等,本来皇城就不大,因此就有些拥挤。
特别两大办事机构东西两府,房屋比较多,因角度关系。分出这个空间,若不往上想,在外面根本就没有人注意。
借助巨大的油烛,十几个人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一切,乃是一个巨大的超级沙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整个宋朝的地形,这个略有些粗糙,还有一部分是宋辽边境的地形,西到府丰二州与北河套,东到大海,这个更清楚,甚至连一些小山峰都仿造出来,材料是沙与树胶做的。
边上有一张长条桌,宋九这才用刀子切开火漆,将这个计划拿给大家看。
对着这个实物,再看这个计划就比较清楚了。
寇准依然在发呆:“宋公,我怎么不知道?”
“现在不是知道了吗。”
“但……”
“别但了,这个同样必须保密的,若是泄露出去,让敌国知道,等于我朝边境所有山川河流,堡砦边防,一起通知敌国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温仲舒喃喃道:“有了它,军务再不会发生失误。”
“没有那么夸张,不过有了它,会起一些帮助作用。”
开始看计划书,寇准忽然又说道:“我干嘛要回来啊。”
不回来不久就会立下巨大的军功,看看张齐贤,正是有代州之功,所以才名震朝野。小寇后悔了。
……
经过近两年时间,禁兵终于数量恢复过来,勉强接近三十四万人。
说它少,真不少,毕竟整个宋朝户数五百万户不足,除了禁兵,还有数量不少的厢兵与乡兵以及南方的一些土兵。说它多,真不多,想要打败辽国,这点禁兵实际少得可怜。
厢兵宋九一度想将它压缩,国家实施用工代赈措施,实际一度也有许多纠纷与矛盾,朝廷用心是好的,可下面官吏贪一点,拿一点,到灾民手就不多了。因此也引起了许多麻烦。不过这时候官场风气不算太差,无论赵大或赵二,都注意整顿官员作风,爱护百姓。勿要怀疑,真说起来,若说制度的落后,说关怀百姓,可能后世的某些总统的神马,未必及赵大赵二,特别是赵二。
所以陆续各地有的水利道路或者耕地,或者其他的工程,就借着用工代赈一一落实。除非大工程,那要多少州府协调,不敢用工代赈。可是宋九最后还是不敢缩减厢兵规模,无他,各州杂役仍有很多,如看管牢城,修建船舶,押运粮食,协助防匪防盗,等等。厢兵规模仍在三十万左右。
宋九无奈,禁兵苦,厢兵更苦,待遇差,有的押运工作中同样有危险,并且不稳定,就连基本屯田都不能正常耕种。所以宋九刻意挪出一些地方,让厢兵家属种棉植桑,补充一些收入。
总之,国家问题多多,这是兵,还有役呢,各种差役。衙前,盐的亭户,茶户,坊户,匠户。坊户……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