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李煜继续在写那些牢骚满腹的小令。
“一江春水向东流,难道你还想回到金陵吗!”
……
春去春来,又一年春天来到。
赵匡义让张洎带着密信出使高丽。
宋九对此诏摇了摇头,不起作用,不过随着张洎离开,还有一支人马也去了高丽,那就是河洲的一个新作坊,他们带着大量兵器,同时赶向高丽。因为宋九未真正指望过高丽,因此这些兵器还是以谋利为主。
高丽不重视,会丧失一次大好崛起机会,若重视,会使他们财政雪上加霜。就看高丽人有什么想法了。
实际与张洎出使高丽一样,实际作用不大,只是起恶心契丹之功能。
真正让宋九感兴趣的还是那群女真人建立的小国家。
张洎前面离开,赵匡义于政事堂问曹彬:“周世宗及我太祖亲征太原,以当时的兵力却不能拿下太原,何故也?是城壁坚固不可近?”
曹彬答道:“世宗时,史超败于石岭关,由是人情震恐,大军乃还。太祖顿兵甘草地中,军人多腹疾,因此中止,非城垒不可近。”
“我今若举兵太原,卿以为如何?”
“国家兵甲精锐,人心拥戴,若行吊伐,何有不可!”
薛居正道:“陛下,不可,昔日世宗起兵,太原倚北戎之援,坚壁不战,以致师老而归。及太祖破敌于雁门关南,尽驱其人民分布于河洛之间,虽巢穴尚存,而危困至极。得之不足以辟土,舍之不足以为患,望陛下熟虑。”
“今事同而势异,彼弱而我强,昔日先帝破此敌,徙其人民而空其地,正是为今日事。”赵匡义忽然停下,看着宋九。
宋九也喜欢权利,但这个权利之心不是很重,都做到参知政事的高位上,还想什么?如果不是为了玉苹,他的进取心更淡了。
正是因为他的知足,中书几个大佬对宋九不恶。
大家相处比较和睦,薛居正与沈义伦也老了,于是平时政务多交给卢多逊与宋九处理,这也给了宋九表现机会。
这近两年中,宋九在中书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因为他的谦逊,做得也不错,这让赵匡义更看重。
但此时赵匡义看到宋九拧眉,于是问了一句:“宋卿,你有何意?”
宋九先是缄默,眼睛却不自觉的看了一眼北方。
终于用兵北方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轻敌
宋九想了想说道:“其实昔日先帝就可以拿下太原了。”
赵匡义额首。当时若不是急着撤兵回去,再留下半个月,太原城墙自己就垮了。
然而他与宋九私下交流这件事时,宋九说了正反两面,正面是提前得到河东,反面就是可能因为这件事,契丹愤怒,两国恶战不休,不利于国家将南方全部统一。
但在那次交流中,宋九不怀好意地打了一个小报告,因为赵普提出的先南后北政策,固当时赵匡胤出兵河北之时,赵普等人不赞成,上下不能齐心,也造成北伐困难。
赵匡义认为说得对。
宋九又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伐太原,晋燕不灭,北方始终有警,终不利于国家也。人生起起伏伏,国亦如此。就算我朝世世代代有明主在位,还免不了有天灾人祸。若是国家处于低谷之中,晋燕又为北戎所控,那么国家危矣。若为国家万年计,必收晋燕。”
“卿言极是,晋燕不平,我朝何以得安。”
“臣以为河东可以拿下了,如陛下所言,先帝将河东百姓尽徙之于河洛之间,国力虚弱,我朝正相反,将整个南方收复,我强彼弱,何以不能平之?”
不仅有国家的大势,还有宋九的功劳。
在武器研发上,一直很缓慢。主要宋九对武器不了解,无奈之了。然而宋九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比如冶炼业与开矿业。去年数量是最高峰,铁课量达到三千多万斤。但还是真正的铁产量,民间开始出现许多私人高炉,导致大部分钢铁流向民间了,据三司估计,去年全国铁产量可能达到五六千万斤。
宋九未当一回事,那也只有三万吨钢铁,并不算多。
然而与以前相比,这个产量十分惊人。
其他的金属产量同样皆提高了两到五倍以上。仅是去年一年,就铸钱三百七十多万缗钱。
又因宋九的推动,虽然避免不了,一部分铜钱外流,不过金银开始出现盈余,特别是来自倭国的银子,这使得银价开始下跌。但它也解决了部分钱荒问题。
它是矿业,冶炼业与贸易,宋九带给宋朝的变化。
还有种植业,养殖业,水利,圩围田。
这些变化使是百姓更富裕。粮食产量也在渐渐提高,并且棉花在北方逐步普及,因为那个新式纺织机器还没有研发起来,所以没有带来棉布的影响,但北方出现了棉衣棉被。
正是这些变化。提高了百姓收入,也提高了国家收入。因为宋九的调控,轻税薄敛,国家盈余不是很多,但给百姓带来深远的影响。最大的变化,就是人口逐渐激增。
这让两国国力悬差更大。
“固臣以为国力对比如伐,中国分裂已久,百姓饱受苦难,因此吴越漳泉回归,京城百姓欢呼一片,民心可伐,为了国家门户也必伐。然而……”
“然而什么?”
“臣以为伐河东易,收幽云难。非是幽云不能收,但不可轻视,从军队战斗力来说,我朝仍不及契丹,想要收幽云,必须采取先帝之想法,进行持久战,用国力耗之。或者学习孙子伐楚,先慢慢将楚国削弱,最后一举平定。”
“宋卿多虑了,”赵匡义一乐道。
太原还没拿下来呢,想什么幽云十六州。
……
“朝廷要用兵河东了?”潘怜儿问道。
宋九未说,可这是大事件,想瞒也瞒不住。
“是啊。”
“官人,为什么你不大高兴?”
朝廷用兵河东宋九不担心,他担心的是后续的事。
主要他记得的历史知识不多,赵匡义两伐幽州是记得的,潘美冤枉也是知道的,然而具体的就不知道了,甚至未来宋朝之前,还以为宋朝军队战斗力很差,杨业军事能力远远超过了潘美。
所以能让他利用的金手指不多。
但正因为知道赵匡义伐北汉后又伐契丹,所以他才担心,因为这次似乎是惨败。
若是按照宋九的想法,先不急伐幽州,而是再等一等,先让乌舍国得到大量的武器,这些武器必增加了乌舍国的力量,那么他们必然向南发展,辽东南部地区多是女真人,现在说法是熟女真,渤海人,以燕颇的能力,就是得到这些武器也颠覆不了契丹,但会严重削弱契丹的实力,起到牵制作用,就象后来的西夏牵制了北宋一样。
还有纺织机械,所有人都轻视了它,但宋九没有轻视。阻卜人的力量不可小视,主要他们太贫困了,纺织机械的改进,不但可以织棉布,也可以织羊毛制品,那么皮毛业就会为阻卜人带来庞大的财富,一旦与宋朝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东一西牵制,就是宋朝不用兵,契丹也会头痛了。
那时候才是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时间。
然而赵匡义十分强势,例如处理政务,处理政务最多的不是卢多逊,也不是宋九,而是赵匡义。
现在宋九能给赵匡义带来影响,赵匡义也看重宋九,但还不能够让赵匡义全部认同他的想法。
宋九喝着茶,坐在哪里沉思。
“走,到你家去。”宋九道。
“我也要去,”宋玉在边上闹道。
“那就一起去吧。”
夫妻俩带着一群小家伙来到潘美府上。
潘美家也有一群小家伙,潘怜儿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以及潘惟德与惟固的孩子,一大群小孩子在玩耍。田氏站在边上微笑,这是两家人丁兴旺的表现。
宋九却在与潘美认真的谈话。
“丈人,若陛下拿下太原。又连伐幽州,你认为胜算几何?”
“若那样……”潘美认真的想了想说道:“如果陛下真有此意。必须速度快。”
“为何?”
“幽州多是汉人,我朝大军亲临,百姓必然夹道欢迎,况且幽州留守韩德让乃是一个孺毛小子,因此必须快,抢在契丹反应过来之前,大军抵达幽州城下,那么就有八成把握拿下幽州。若是速度慢。就成了五五之数。”
若没有金手指,宋九一定认为潘美说得有道理。
但是宋九知道没那么简单,特别是这个韩德让,那可是汉朝的萧何,要命的还有一个韩信!
从宋朝国力来讲,应当总体国力更强大了,百姓多了。财富多了,它们也是国力。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必须有财政与一定的人口数量以及面积,特别是农耕国家,没有充足的经济与人口数量,根本难以打败游牧国家。就是唐初那么强大。李世民军事能力还远在赵匡胤之上,手下猛将更胜过了宋朝,依然对突厥人隐忍许多年,直到国家平稳以后,才对突厥人动手。而且每次都挑好时机才动手击败突厥人的。至于西汉隐忍的时间更长,经过漫长的文景之治后。才造就了汉武大帝。
隋朝的不算,那是在鲜卑人建立的北周国家身上的寄生胎。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