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年轻的皇帝发火了,一时群臣都不敢作声了。过了好一会儿,陈俊卿才道:“陛下请息怒,方才正在讨论亩税法还有所不足,臣等所提的几条,还是请赵大人回去再思考思考,然后将它完善。”
陈俊卿毕竞是四朝老臣,而且刚才提出的问题也十分中肯,并非胡乱指责,赵忱也不能不给他一个面子,正要说话,这时辛弃疾出列,道:“臣方才想了一法,不知能否完善亩税法,还请陛下和诸位一起斟酌。”
赵忱一听他有办法来完善,也不甴消了些气,道:“辛卿快说,你有什么办法?”
辛弃疾道:“其实陈相、韩枢密方才所言,本该是少有发生,故意减少产量,固然可以少交税赋,但农户自身收获也会减少,而且租种他人之田,总不及自己有田耕种得好,因此大多数农户未必会如此。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不妨加入奖惩之法,耕田划分等级本有上下限度,若能超过上限,可以减少徭役为奖励,若是底于下限,则以增加徭役为惩罚。如此一来,农户自不会故意减产,而官吏亦不敢故意加产。而无田农户,也应相应收取一些税赋,不还要减少许多,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他一说完,陈俊卿也微微点头,目光中颇有赞许之意。赵汝愚向辛弃疾施了一礼,道:“辛大人之见,高汝愚十倍。”
辛弃疾忙道:“都是为朝廷出力,赵大人何必言谢。”
赵忱也听得大喜,奖励耕种,本来也是历朝都会施行的奖惩措施,谁也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来。就这样,这五条第一批制定的新列陈条都得到了通过。
这时陈俊卿出列,道:“陛下有意扫除旧弊,鼎革出新,用意虽好,但新法施行,未知其好坏,还是慎重行事为好,何况我大宋国力刚刚恢复,国库空虚,百废待新。万一新法施行不便,恐怕会造成大乱。依臣看来,不宜立刻就将新法在全国施行,不访先选择一二路,施行几年,观其成效,然后再在全国施行。如此一来,纵然新法有不足之处,影响亦有限度,也可以设法补充。”
梁克家也出列,道:“陈相所言有理,微臣以为,不妨先在两淮施行,待五年之后,观新法成效,再作定议。”
赵忱点点头,陈俊卿所言,虽然保守了一点,但到也不失为稳妥之计。毕竟现在大宋也经不起再拆腾了。不过按梁克家所说,先只在两淮试行,五年以后,再作定议,也未免太慢了一点。
辛弃疾出列道:“新法虽不宜立刻就在全国施行,但只在两淮试行也未免太过保守了,微臣以为,如经界法、农田水利法,完全不用试行,就可以立刻就在全国施行,而两淮、两浙、两江、两湖、两广之地均是刚刚恢复生产,免役法、社仓法和亩税法都可以在这几路实行。”
他刚一说完,梁克家立刻反驳道:“我大宋现在一共也只有十七路之地,如果一下子在十路施行新法,那还不如马上就在全国施行算了。”
这时韩彦直出列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如梁相之言则过缓,但如辛学士之言亦太急。而远五条新法,也不可一概而论,如经界法、农田水利法,都是必行之法,确实就可以马上在全国施行,不用试行。不过淸查土地户籍,登记造册,兴修水利工程,都非一日之功,亦不可能在全国同时进行,不妨先在两淮、两浙、两江六路施行,然后逐渐推展全国。而免役法、社仓法和亩税法也可以先再这六路试行,观其成效,然后再作定论。”
赵忱点点头,韩彦直所言确实有道理,不急不缓,循续渐行,这也和他的心意相符。因此到是十分满意。不过,忽然赵忱又问道:“如韩卿所言,观其成效,又该以几年为限呢?”
韩彦直道:“五年时间,确实太长了,亩税法中划定田亩高低,不是以三年为限吗,臣以为不妨就以三年为限,等到三年之后,如果确实有成效,则可以推广其他地方,如果出现问题,或改或废,或变或立,再作定论。”
赵忱环顾众臣,道:“韩枢密所言,甚合朕意,诸卿还有何意见。”
辛弃疾首先道:“臣无议。”其实他也知道,所有新法不可能一下子都推广到全国去,但如果只在两路施试,实在太慢,而且也难见成效,因此故意提出一下子在十路施行,是以进为退之策。现在一下子能在六路同时施行,而且经界法、农田水利法都不用试行,逐渐推展全国。自然也十分满意了。
赵汝愚也出列,道:“臣也以为韩枢密之言很好。当依此行。”
梁克家和洪适虽然不甘心,但也知道皇帝心里已经决定了,自己再说什么也不会有用,因此也没有再提出异议?
赵忱正要下旨退朝,陈俊卿又出列,道:“陛下为富国强兵,而施行新法,用心良苦,但亦要谨防有小人利用新法,谋一己私利,不但与国无助,而且苦害百姓,亦误变法大事,熙宁新法成败,亦有不少原因在此,望陛下不可不查。”
赵忱猛然一醒,道:“老丞相说得是,若不是老丞相提醒,朕危些忘了。”然后环顾群臣,道:“传朕旨意,凡有借施行新法,贪赃枉法,营私舞弊,谋取私利,坑害百姓者,一经查实,朕绝不轻饶。”
三天以后,赵忱下旨,升赵汝愚为参知政事,填补史浩辞职留下的空缺,并专门付责在朝中主持新政的实施工作。然后任命辛弃疾为两淮制置使,岳霖为两浙转运使,史弥远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叶适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各自付责各自地方的新法工作。
两淮现在为大宋的边境所在之地,驻扎着大量军队,因此施行新法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军队的问题,不能对边防造成大的冲击。辛弃疾在杨炎军中任职多年,与大部份边防将军关糸都不错,让他措施两淮,有利协调变法与军队之间的关糸。
在金军南侵的时候,岳霖出任两广转运使,工作非常勒免,尽职尽责,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为大宋打退金军提供了充足的后勒保藏,也是功不可没,因此颇受朝中大臣的好评。两浙路为两都所在之地,也是变法试点的重中之重。如果在两浙路能有所成效,那怕其他四路出点麻烦问题,也能有所交待。因此将两浙路交给岳霖付责,赵忱也颇为放心。
史弥远和叶适都因为官职较低,只能出任一路的转运使。其中史弥远是因为劝降李全,才受到注意的,这次能主动提出新法,也颇为出人意料,赵忱也打算借这个机会,试一试史弥远,究竟有多大的能力。而且谁都知道,史浩辞职是因为以前曾经参与过陷害杨炎,而赵忱启动史弥远,也像群臣表示出一个信号,即皇帝是不会记以前的仇恨,只要是为朝廷忠心做事,就会得到重用。
第六百六十七章 杨炎起复
到了三月下旬,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准备安排,辛弃疾、岳霖、史弥远等人都各自去地方上任,开始施行这五条新法。
尽管在朝堂上已经讨论通过,但在新法颁布之后,依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也有许多中下层官员,甚地方官至是太学生,纷纷上言,要求朝廷停止施行新法。不过这些人的观点几乎都是什么祖宗旧制,不可轻废,或是圣人以仁治国,不能求利之类的空话,对朝廷富国强兵毫无实质性的意义。
当然在民间同样也有不少人赞诚新法施行,一方面是得益于陈亮、辛弃疾等人事先所做的力主变法的宣传工作,由其是陈亮,年岁虽然不大,但以是天下知名的学者,力主王霸功利之说,在东南一边,非常有影响力。加上他现在足皇帝的侍讲兼制诏,名望已经与朱熹、吕祖谦、张栩、二陆等人并架齐驱。
现在几乎每一天在建康府的大街小巷的酒楼茶馆之中,都有人为新法的好坏争论不休。到也不像熙宁年间,几乎全国的舆论全是一边倒的反对新法。但朝中的官员大多都是持观望态度,显然是看新法的实施情况,再作定论。
事实上早在施行新法之前,赵忱、杨炎等人早就预计到,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反对声音,目前能够达到这样的局面,已经比他们预想的要好得许多了。只要新法能够实施顺利,并且也大宋朝廷带来可见的成效,那么反对的声音也就自然会越来越少了。因此现在要做得,就是加强监督新法的实施情况,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绝不能让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纰漏。
进入四月,一直在家中闲居半年之久的杨炎忽然上书朝廷,请求为岳飞追赠王爵,因为中兴诸将中,韩世忠、张俊、吴璘等人都已经受封王爵,而战功最为显著的岳飞现在仍然只是开国公爵,因此应该给岳飞追加王爵。
而在临安安居的太上皇赵构也正式下诏罪己,承认自己当初处死岳飞是自己所犯的一个错误。尽管在此之前,孝宗已经为岳飞昭雪,但在为上者讳的原则下,是不能指责赵构的过失。因此虽然恢复岳飞的官职,肯定了岳飞的功绩,但对岳飞的冤情却只能含糊其辞。虽然这次在诏书中,赵构说成自己是受了秦桧的瞒蔽,才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毕竟也是正试承认自己错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