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衍道:“据贫僧来广州这些时间的听闻看来,徐海或许会接受招安,而孟横则绝对不会,就算被招安了,也绝不会长久。”
杨炎道:“大师为什幺这么认为?”
光衍笑道:“一来两人做海盗的原因不同,孟横原来商人,是被官府逼,才去做了海盗,他对朝廷未必没有戒备之心,因此绝不会真心接受招安。而徐海则不然,他是出海被海盗抓住,为了活命被迫才做的海盗,到是与官府无关。因此徐海对官府的底触要比孟横小得许多。二来,现在孟横已经是南海最大的海盗头子,十几年来他一直纵横海上,我行我素,无人能管,心里一定不甘屈于他人之下,而徐海势力较小,外有孟横压制,就是在内部也有同伴成东林、麻叶制肘,反到易于接受招安。三来孟横已经年过五十,纵然余威犹在,但也必无雄心壮志,只是想保住目前的状况就心安理得了,而徐海才三十岁,正是而立之年,未必甘心做一辈子海盗。所以贫僧才认为,徐海或许会接受招安,而孟横则不会。”
杨炎点点头,道:“大师一番说令在下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光衍微微一笑,道:“檀越又何必过谦,贫僧看檀越心中巳早有定计,只是时计未到而己。不过徐海也是为盗多年,不到万不得已,必然不会轻易接受招安,不被人折服,也不会真心归降,此仍贫僧一点浅见,望檀越自已斟酌处理。”
杨炎道:“大师提醒得是,在下一定记往,时候不早了,也不打扰大师休息,就此告辞了。”
※※※
己是七月末八月初的季节,艳阳虽然依旧火热,但毕竟已经接近秋天,不时也有习习凉风拂面而来,并不那么酷热难当了。
虞允文虽然深卧在内堂之中,亦感受到秋天一天一天近了。那么进入秋季之后的大宋,是将迎来百谷收获还是万木凋落呢。
在采石矶的长江边面对六十万金军,自己谈笑自若,力挽狂澜;出镇四川整天厉兵秣马,为了收复关土整装备战;在朝堂上康慨激昂,才使大宋未能与金国议和。所做所为无不是为了国家,然而自己二次拜相以来一直尽己所能,励精图治,现在大宋虽然国势稳定,自保有余,但终究还是无法收复失地,自巴虽然被称为救时良相,但也无不遗憾。不过世间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兴衰之替,原是天道之常,非人力可以为也……
虞允文回想平生往事,历历如在眼前。
这时家人来报:“相爷,现在陈相公在外面求见。”
虞允文怔了一怔,自从他回家养病之后,向赵昚推荐陈俊卿接任宰相,赵昚思考再三,终于接受了虞允文的请求,诏陈俊卿回京,接替虞允文,出任尚书左朴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其实虞允文和陈俊卿的交情原本很不错,都力主对金国用兵,恢复失地,陈俊卿比虞允文年长,资历也早一些,在赵昚刚继位时,曾极力向赵昚推荐虞允文,称他可当大任,这才有了虞允文第一次拜相经历。不过两人虽然都是主战,但随着虞允文执掌朝政以来,两人因政见不同,关系反而渐渐疏远,当虞允文发现的时候,已经出任四川宣抚使,却没有机会弥补。
等到虞允文二次拜相之后,正值危险多事之际,虞允文忙于国政,也无瑕顾及其他,等到局势渐定之后,两人又因为对赵昚任用习近之事发生争执,结果陈俊卿主动要求外调,去了建康。而现在虞允文已经恶疾缠身,只能向赵昚推荐陈俊卿接任相位,其他的就无能为力了。
想不到陈俊卿一回到临安,首先就来看自己,虞允文立刻吩咐家人:“快请。”
不多时陈俊卿走进内堂,立在病榻前。
“应求兄,有劳你来看我。”虞允文从床榻上挣扎着欲欠身行礼,偏偏无力抬起身来。
陈俊卿急忙制止道:“彬甫,你还在病中,就不必多礼了。”说着坐在病榻边,这个时候,两个人已经不在是朝中的大臣,也没有改见分岐,而是又回复到从前喜忧相同的知心朋友。
虞允文道:“应求兄,你刚出任宰相,有多少朝政大事要操心劳力,那里还有闲功夫来看我。”
第三百七十七章 鹤蚌相争(四)
陈俊卿轻轻叹了一口气,道:“若论治国安邦,勤免执政,立法教民,兴利除害我不及你万一,这次蒙天子招我回朝拜相,现在是勉为其难。”
虞允文也叹了一口气,轻轻摆了摆手道:“应求兄,你也不必妄自菲薄,其实你为人孝友忠敬,清严好礼,这都是好的,而且分别邪正,斥权势而无所避,亦为我所不及。只可惜你对善恶太过分明,然而执于政者,须心胸阔大,能容不堪容者,方可……”说到这里,虞允文停住了,因为他发现自己说着说着,不知觉竟又说到两人的分歧上来了。
陈俊卿也苦笑了一声,道:“林甫,你放心吧,以后我尽量少和龙大渊他们冲突就是了。不过我对军务不甚精通,现在金国现在江淮一线增加军马,又听说金主完颜雍欲往泰山封禅,不知是何用意,还望彬甫教我。”
虞允文心中却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陈俊卿就算忍得住一时,但时间一久,也会忍不住的,但嘴上终究没有说出来。只是道:“军事方面,有韩子温执掌枢密院,他出身将门,又有带军打仗的经验,凡军伍之事多与他商议,当无大碍。金国虽在江淮一线增加军马,屯积粮草,确实似有南侵之意,金主完颜雍欲泰山封禅,或许只是掩人耳目,却也不可不防,不过现在宋金双方实力大至相当,江淮一线有李显忠坐镇,这两年应求兄出知建康,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我看金人到也未必能够轻易得手。又或者只是希望迫使我大宋割土纳币,拱手称臣也未可知。”
说着,虞允文喘了一口气道:“不过既使战端未开,但一有风吹草动,梁克家、史浩、龙大渊这些人必会劝陛下与金国议和,应求兄当以严辞相距,绝不可与金国议和。”
陈俊卿慨然道:“彬甫,你放心,只要有我陈俊卿在朝,就绝不会与金人议和。”
虞允文又道:“不过若是金人无南侵之意,我大宋也不要轻起战端,应当积草屯粮、训练士卒、修善甲器,整兵备战。待金国有变,再侍机北伐。”
陈俊卿点点头,又道:“我记下了,北方之事就这么办了,那么南方之事,又当如何呢?”
虞允文喘了一口气,道:“广南仍是我大宋的根本,若是广南不定,则毋论北伐,乘着现在宋金无事,应当彻底平定南方,日后无论是防止金人南侵,亦或大宋北伐,都无后顾之忧。”
陈俊卿道:“现在杨炎正在平定南海海盗,他是你推荐的?”
虞允文点点头,道:“我正要说他,杨炎年纪虽轻,却是难得的将材,这次平定摩尼教,恢复大理、迫降交趾,肃清海盗,无不是谋定而后动,调度有方,用兵如神。现在李显忠、吴拱等人都以老矣,日后无论是防止金人南侵,亦或大宋北伐,都不可或缺,虽然说功多实绩,然而年纪轻轻就骤升高位,终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也难免遭人嫉妒,我大宋将材本不多,日后应求兄应多加周旋,方使人尽其材而用。”
陈俊卿道:“彬甫,你放心吧,我都记下了。还有没有其事情要属咐的?”
虞允文又叹了一口气,苦笑道:“言尽于此,其他事情就非你我所能预知了。”
※※※
七月二十五日,临安以张孝祥为钦差,到广州传旨,一方面是向广东的各级官员传达虞允文病重,不能理事,而由陈俊卿接替虞允文出任宰相的人事变动,另一方面,在听取杨炎关于肃清南海海盗之患的下一步安排计划之后,中书决定继续采用杨炎的计划,也算是让杨炎安心。
另外张孝祥也说明,由于现在金国在江淮、鄂襄、川陕边境大量增兵,因为在广南集中了三衙禁军的四万多人马,也是大宋的重要力量,因此也要杨炎作好准备,随时都可能被调回临安,抵抗金军入侵,同时肃清海盗的事宜也应尽快处理,以防北方有所不测。
到了广南之后,等张孝祥宣读完了圣旨之后,杨炎这才知道金国正在向边境上大辐增兵的消息是真的,也有些吃惊,立刻向张孝祥询问详细情况。
张孝祥道:“杨制置,据本官所知,金国已经使用纥石列志宁为南京路宣抚使,南京留守司,知开封府尹,兼南京路兵马都总管,并且在归德、陈州、临颖、方城等地都大量增兵,现在江淮一线的金辛兵力以不下十五万,再加上襄郢、川陕一线,一共集结了大军近三十万,而且粮草、辎重、军需等物也在陆续运送当中。看来像是有意南侵。”
杨炎却皱了皱眉,道:“金国若是有意南侵,那么军马粮草调动,必然会极力隐瞒,以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怎么会事先就弄得这样沸沸扬扬,人所尽知呢?前一阵不是听说金主完颜雍打算出海求仙吗?”
张孝祥道:“杨制置说的虽是,但几十万人马,百万石粮草的调度,无论怎样掩饰,总会有痕迹露出来,不过那完颜雍到不只是想出海求仙,听说完颜雍夜梦仙人,传授其天书三册,欲将行泰山封禅之礼。”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