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国 (诸葛不要太亮)
- 历史军事
- 作者:诸葛不要太亮
- 更新入库:04.13
郭图此人长于治政长于与人交际,而在此次的南巡之中刘毅对他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并不怕将可能会对自己仕途造成影响的问题暴露在燕王的面前,甚至敢于指责由刘毅及北平府制定的一些政策的弊端,这点无疑让刘毅极为欣赏,身为穿越者,将后世的经验与今世相结合谋求更好的发展乃是自然之法,可这其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这个东西未必能适用与任何一个时代,因此朗生也毫不忌讳自己的观点会被下属所质疑,在某种程度上他还在鼓励着这种行为。
可如今的他身居高位权倾天下,熟悉他的那些部下似贾诩郭嘉自然深知燕王为人而不会有太多的顾忌,可再往下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的情形也很常见,只不过在程度上还比较轻微罢了,这是华夏官场上的一种顽疾,刘毅也并不指望能够将之完全消除,只愿能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郭图这样的人才就显得极为难得了,且他与田丰的刚直还有不同,往往就算是一些意见在他口中说出能让你听得明白的同时并不会感到太过不能接受,此处说起来容易想做到却是极难。
华夏的君子之道虽说讲究刚直不阿,但更多的也在讲究含蓄之道,可往往含蓄太过就难以让上位者明白决策之中存在的问题,在畏上成风的官场之中便更是如此,所以才会有国有诤臣不忘其国的话语,大体上明君的身边一定会有诤臣的出现,刘毅麾下戏志才就是这样的角色,他可是唯一敢在大战之中拉拽朗生战袍甚至不惜以身相挡之人,此外便是张虎、贾诩、郭嘉都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不过戏志才的刚烈更多的表现在军事决策之中,此时眼前的郭图在刘毅心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起来。现今朗生的重点自然还在军事之上,毕竟此时天下还未一统,他需要更多忠勇的战将士卒为他冲锋陷阵,可这一点是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改变的,穷兵黩武也肯定不是长久之法!
在治政之道上刘毅麾下也有着很多的大才,江东二张、陈群钟繇,包括眼前的简雍郭图都是一时之选,幽州各州的兴盛他们才是最大的功臣,但目前朗生身边缺少的就是一个诤臣,能够在他身边不停指出他所犯的错误与种种不足,眼前的郭图郭公则显然已经具备了这个素质,哪怕他的性格可能不及田丰戏志才那般刚直但此处却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来协调,比如说刘毅可以下令不罪谏臣,也可以给他们下发免罪金牌这样的物事,总之他必须要保证自己不犯或是少犯不必要的错误,看来待冀州之战后将郭公则此人调来身边应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简雍郭图二人的禀报之中有着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不单单是在冀州,与各处亦在渐渐的明显起来,那便是土地的兼并,地广人稀使得许多良田都是掌握在世家手中的,丰富的资源与优势的地位将会使得他们以种种手法吸引寻常百姓来为他们耕作田地,这在初期对于百姓们是有着很大的诱惑力的,可随着他们手中的土地逐渐集中在世家手中的时候,各样的盘剥便会出现,土地兼并也会愈演愈烈!
这个问题也许在数年之内不会对大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可长此以往就定会加剧社会矛盾而使得人心不稳,同时也在阻碍生产的发展,必须未雨绸缪的加以限制,但采取怎样的手法就需要刘毅仔细斟酌了,土地可是代表着士族最基本利益所在的,一旦刘毅对此动手倘若太过激进必会遭到极大的阻力,但小打小闹却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如何才能恰到好处的遏制这种势头将会是朗生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在治政之法上需精心应对的难题!
第七百九十一章 洗尘之宴
领地的扩大,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给刘毅带来了强大的军队,精良的军械,为他争霸天下的大业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但在其中所产生的矛盾与问题经过两年方略的休养生息之后已经开始逐渐的体现出来。对付问题与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之方刚萌芽之时以种种手段将之扼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一旦放任之后很可能就会产生巨大的危害,这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之中已经无数次被一个又一个的事实所证明,刘毅当然不愿再去走那些弯路。
随着郭图简雍等人的意见被燕王极为认真的亲笔记下,各处官员也变的极为活跃起来,这样的主上是他们几乎未曾见过的,但想想燕王在军中的举动却又极为合理!不管面对多大的胜利,除了与众将及士卒一同欢庆之外刘毅本人在短暂的喜悦之后都会很是冷静的面对,他更乐于去寻找胜利之中存在的问题以求下次精益求精,燕军的众将早就习惯了燕王的这个风格,刘毅在此有一句言论深得众人之心。
“百战百胜与士卒而言有振奋军心之效并不为过,可若诸将以此为恃便是大谬其然,需知便算有百战不殆之名可一场大败就能将之烟消云散,古人云每日三省吾身,与兵家之道中亦是上善之言!”
每逢大战之前燕军之中的讨论气氛都是最为浓烈的,众将甚至士卒都能通过各种途径抒发己见,司州之战中一名普通什长提出的伤敌而不杀敌之法被刘毅采纳之后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朗生前番曾经提议赵云以枪道入兵法,而尽他自己亦是以兵法入政事了,在他事无巨细的询问与记录之下,邺城之中的这场会商维持了足足三日,刘毅自己所记下的问题与个人提出的解决之法便有一尺来高,也幸亏这数年来朗生的书法大有进益,否则必难应付眼前局面!他不让人代劳并非故作姿态,而是要加深这些问题与矛盾在自己心中的印象,并要雷厉风行的开始应对之法,这与即将到来的兖州大战却并不矛盾。
三天的会议下来,刘毅可谓收获极大,在他看来这样的集会今后更要定期举行才是,而自己的巡查之举也要不间断的坚持下去,也未必就要他本人亲至但一定要找到值得托付之人,身为上位者,对下的这条通道是一定要顺畅的。而这三日燕王的所作所为也给冀州一众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各地出现的种种问题,刘毅在听取之中都是聚精会神,对其提出的解决之法也会与之磋商集思广益之下寻求更为合适的解决之道,在这个过程之中燕王更多的是以一种参与者的角色出现的,也许对刘毅而言此乃寻常之举但到了一众官员眼中便是燕王的虚怀若谷,事必躬亲!审配对此更是赞赏之至。
会商结束之后,刘毅又与一众要员展开了提纲挈领的工作,将地方上主要的问题罗列而出使之成文之后发往北平,信中燕王提到要陈群等人在忙于秋收之事的同事也要展开这样的集会研究讨论重点问题,并且要将之下发各州,相信有很多的问题会俱有普遍性但地域性差异也是一定存在的,这可说是一种更广阔范围之内的集思广益!
邺城会商之后刘毅做出的种种决策再经北平会商下达各地之后,他的属领之内便掀起了一股自纠自查的风潮,不得不说一人计短众人计长乃是至理名言,经过一众官员的认真研究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刘毅这一次的南巡视察对他日后大业的稳固起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可能是他自己在决定此事时都没有想到的。
对于张虎张子才的前来,汉中太守张公祺没有像杨松兄弟那般出城相迎,只是派出参军闫圃前往远迎,自己则在太守府门前相接,论地位与官职张虎无论是九卿之份还是司州刺史都要在张鲁之上,可毕竟眼下汉中张公祺还算是一路诸侯,此举也不算太过失礼,亦在子才的预料之中,张鲁的这种表现才是自然的,否则怕要有所蹊跷了。
待闫圃与张虎的车仗到达之时,张鲁亲自降阶上前相迎,子才自不会待他先行出言,当下快上几步略略躬身为礼:“张虎张子才,今奉燕王之命,特来拜见汉宁侯!”当日张鲁应承崔琰转述刘毅之意将长子张富入朝为质,表现出了一定的诚意,刘毅投桃报李之下便将其加为汉宁侯,对当时的张公祺而言是地位上的极大提升!
“鲁在汉中亦久闻先生之名,不愧当世大才也,可为我大汉士子之表率,今日得以相见足慰平生,先生不必如此多礼!”张虎仪表堂堂又是谦恭有礼,一派名士儒者的气度,张鲁见之也不由在心中暗暗赞叹,倘若论起名气他比之对方当远有不如,当下伸手一扶笑言道。当日张虎遇刺几曾身死,说起来张公祺亦算是主谋之一,本来心中对其前来还是略有尴尬的,可张虎的君子风度却让场面融洽起来。
“此皆乃世人谬赞也,张某何德何能敢为表率?张侯言重了,倒是昔日燕王常与虎言及张侯治政的精到之处,今一路前来所见所闻,当是盛名之下无虚士也,此处虎还要向张侯请教才是。”张虎闻言亦是面带谦逊的一笑,所言亦是极为诚恳,并无半点奉承之意。
“哈哈哈,若论治政之精妙,这天下间还有谁能与燕王相交,所谓文武兼资雄才大略燕王才是当之无愧,先生谬赞了!此来一路辛苦,鲁特地备下薄酒为先生洗尘,尚请坐上说话!”说起治政倒还正是张鲁的得意之处,汉中的富庶亦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夸赞之语还要看是出自何人之口,以张虎如今的名声地位显然有着足够的分量。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