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士子风流 (上山打老虎额)



这个昏沉沉的清贵总督,说不出的尴尬,怒火攻心,竟是昏了过去。

倒是徐家的几个人将他抬到后院,叫了大夫来诊治。

酒宴自然继续,而在徐家外头,也是一片颂赞之声,徐学士不墨守成规,连娶二妻,虽有违礼教,可是其高尚情操,却依旧是读书人的标榜楷模。不少地方,也燃起了鞭炮,今日本不是什么大日子,大家就是觉得喜庆,觉得文曲星成亲,跟着乐呵乐呵能沾点喜气。

洞房花烛。

红盖儿已经掀开,盖头下,是娇滴滴又动人羞赧的绝色容颜,灯下的美人最美,尤其是那楚楚动人之态,让吃了几杯水酒的徐谦如痴如醉。

徐谦咳嗽几声,略显尴尬,随即唤了一声:“娘子……”

赵梦婷想要说话,欲言又止,终究还是过于羞涩,不知该如何说起。

徐谦似乎也意识到,有些时候,说不如做,耍嘴皮子的是清流,清流是贱人,要真刀实枪的动手去做才是干才,办一件事实,比磨破了嘴皮子大义凛然、花团锦簇千万句都更实在。

千言万语,不如……

……

一匹匹快马,将一封封奏报传到了京师。

此时的京师,虽未到阳春三月,却已有了几分盎然春意。

紫禁城林苑中的桃树上,已结出了一个个的花骨朵,这粉嫩却又未绽放的花骨朵在晨曦的露珠下,随着风儿微微颤颤,却也发出了一丝丝花香。

在经历了凛冬腊月,这样的景色,足以让人珍惜,让人格外悦目。

暖阁里依旧还烧着地龙,地底下汹汹的炭火将整个暖阁烧的冒出腾腾热气。

这里的温度,虽不及酷暑,却也教嘉靖不得不拖了外衫,去了袄子,只留一件剪裁合体的轻薄道服,他的颌下,已生出寸长的短须,整个人显得更是精神,脸上也多了几许风霜和成熟。

捷报是昨天夜里传出的,内阁六部那边已经轰动,谁也不曾想到,本来以为一个天大的难题,甚至用大臣们的话来说,简直就是关乎社稷存亡的大事。

如此难解的问题,京师这边鸡飞狗跳,闹腾了这么久,又有人吵着要招抚,又有人吵着要平叛,争了几个月,结果……事情结束。

嘉靖仔细看着平倭的细节,先是挑拨离间,引出一部分倭寇,全歼,接着是直袭倭寇巢穴双屿港,最后再是攻心,而紧接着,又是一场屠戮。

这样的手段,不可谓不狠。

更重要的是,皇家校尉的实力,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大臣们当然想不到,皇家校尉之所以能七战七捷,全歼千余倭寇,是因为皇家校尉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以己之长克敌之短,通过运动和耐力,不断的消磨倭寇,大家只知道,几万人奈何不了的倭寇,被千余校尉轻松解决,皇家学堂报上来的战损寥寥无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这伙凶残倭寇,却俱都灰飞烟灭。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甚至结束的过于仓促,让人觉得像是做梦一样。

既然杭州光复,倭寇的老巢亦落在了明军手里,可以想见,江南又迎来了至少十年的平静,倭寇想要再成气候,没有十年之功,是不敢再上岸的。

而接下来,似乎就是如此善后的问题了。

关于善后,徐谦有几分奏书已经送了来。

嘉靖对徐谦的意见,自然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因为他越来越感觉到,朝中的这些大臣很是不靠谱,朱家的江山,指望他们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个平倭专家徐谦的意见,自然而然就显得弥足珍贵。

徐谦总共提出了几个要求,其一,扩大海路安抚使司的权利,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来钱,一方面是继续清倭。

来钱自然不必说,反正钱是进内库的帐,这对嘉靖是有利的,身为天子,虽然说朕即是天下,可是国库的银子,根本就没有你插手的份,只有内库的银子才是天子自己的,也就是说,内库是自己亲儿子,内库的银子多少,意味着天子能办多大的事,有多大的话语权。

既然海路安抚使司能来钱,那又何乐不为?

而其次,就是清倭的问题,大明从前的政策,一向是禁海,禁海就滋生了许多问题,那便是许多乱民和罪囚以及各国的倭寇、水手、武士将这无主的海洋当成了自己的冒险乐园,眼下虽然平了倭,可是远远不够,这就好像关外的蒙古人一样,就算是太祖皇帝和文皇帝屡屡横扫大漠,可是过不了几年,边镇的烽火又起一样,倭寇和关外的鞑靼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无人管束,靠劫掠为生,你越是禁海,越是闭关,他们就越容易养精蓄锐,等到时机成熟,又要登岸劫掠,抢劫,毕竟是一本万利的事,江南富庶,不抢才怪了。

要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做到有效管理,而要做到有效管理,就不免要用上海路安抚使司,一方面,要让海路安抚使司凭借朝廷的力量,制定规则,让所有人都按这个规则行事,另一方面,也必须积蓄足够力量,对不法的走私商贾以及倭寇予以打击,冒出一茬,收割一茬,让倭寇永远都成不了气候。

当然,想要有效管理,就必须要钱,糜费甚大,钱从哪里来,朝廷肯不肯每年拨付几十万白银蓄养水兵?若是朝廷不肯,那只能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就是给予海陆安抚使司专营之权,通过贸易,与各国交易,获得大量钱财,而这些钱财,一部分用来养舰队,一部分,自然是上缴内库。

这个提议,显然有点超乎寻常,倒不是说它动摇了国策,而是显然,等于是朝廷给予海路安抚使司在海上的一切大权,这些权利,并不亚于当年英国授予东印度公司的权利,司法、军事、行政,每一个权利,都不容小视。

第五百一十九章:论功行赏

对于徐谦的这份奏书,嘉靖的态度很是暧昧。不过让他大感意外的是,朝中竟是无人反对,便是杨廷和的拟票,也是酌情处置。

所谓酌情处置,就是内阁没兴趣管,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其实本心上,徐谦弄出这么个东西出来,许多大臣是很反感的,太祖皇帝时禁海,这是祖制,也是铁律,谁开这个先河,不但触犯到了某些利益,更重要的是,让许多大臣心里不痛快。

不痛快是肯定的,你徐谦今日怂恿天子新政,弄出个新军,明日又弄如意坊,弄什么制造局,偏偏这如意坊和制造局都非官办衙门,这倒也罢了,既然管不上那就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问题在于,你还弄什么海路安抚使司,按理说加个衙门也没什么,可是现在却不断要权,瞧这架势,海路安抚使司不但不归上宪节制,而且还可以便宜行事,只要出了海,海路安抚使司就成了天,不但有和各藩交涉的权利,还可以自行设置律法,自行征收税赋,自行招募兵勇。

无论是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有点说不过去。

可是话又说回来,对于大海,大多数大臣是懵然无知的,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海路安抚使司如此要权,其实就好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不值一提,你要自行募兵,要自设司法,要自订税率,甚至是什么专营之权,这些东西,官老爷们瞧不上眼,原因无它,这便是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观念,这大明,就是大陆的中央,这里有天下最肥沃的土地,最是富庶,至于茫茫大海里能有什么?这小孩子哭闹着要东西,给他就是,能值几个钱,又能有什么用?

这种观念几乎是所有大人们的心思,不只是文武百官,就算是天子,怕也对此不以为然。

当然,促使百官对此事谨慎支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如此,他们之所以选择了默认,是因为倭寇,徐谦奏书中说的很是明白,倭寇是海上来的,想要杜绝倭寇,就必须对大海进行管理,所以才会有海路安抚使司,所以才需要给予海路安抚使司相当大的权利,有便宜行事的特权。也就是说,假如今日有大臣反对徐谦的举措,痛快倒是痛快了,问题是反对之后,再出现倭寇怎么办?这个黑锅,又让谁来背?

这已经涉及到了责任问题了。如果大家反对,往后再出现杭州这样破天荒的事,那么谁反对谁倒霉。

而假如大家支持,这个责任就转到了徐谦头上,是你徐谦要弄什么海路安抚使司,也是你这个家伙要有效管理,好嘛,有效管理呢,海路安抚使司呢?为何现在又有了倭寇,按照责任制的规矩,你徐谦要不要负责?

做官的,大家都极力避免自己担上责任,既然徐谦愿意来负责,那么再好不过,若是没有倭寇便罢,出了事,就算你的。

因此,大家才都表示了默许,谁也不愿意在此事上吭声,相对于徐谦,大家毕竟对倭寇一无所知,既然一无所知,就该闭嘴。

而嘉靖看了杨廷和的票拟之后,自然也晓得这个奏书是非同意不可了,治倭唯一能依仗的就是徐谦,徐谦毕竟有经验,也做出了成绩,别人靠不住,徐谦还是靠得住的,既然如此,当然要按他的办法来办,否则再出一个倭寇奇袭宁波、杭州甚至是南京的事出来,天下非要乱成一锅粥不可,江南可不只是赋税重地这么简单,要知道,江南还有大明的皇陵呢,出了事,谁都担不起干系。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