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师)



“哦?”众人这下来了兴趣,都望着那盆瓜皮出神,可谁也想不出个端倪来。

“你给提个醒吧。”有人道:“不然没法猜。”

“哈哈,其实很简单,想不到把诸位大才都难住了。”李定一个哈哈三个笑,很是得意道:“好,我提个醒儿。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什么意思?”众人不解道。

陈恪起先坐一边安静的听着,他虽然和众人年龄相仿,甚至不少人比他还大。但官阶上差了太多。官场是有讲究的,他和他们打成一片,叫‘有伤官体’。是要被弹劾的。此时也忍不住扑哧笑出来。

众人都望向他,陈恪摆摆手,从冰桶中拿起一瓶酸梅汤,看着那光滑细嫩的白瓷瓶儿上,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子,就像……美人出浴一样。

“啊,知道了,”众人恍然大悟,大笑起来道:“好你个李猴儿,敢当着大人的面。开这种荤笑话。”

“究竟是什么?”还有人不解,问身边人道。

明白过来的忍住笑,道:“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哦,原来如此。”剩下的人也明白了。原来谜底是——‘破瓜’,可不就是一盆子破瓜么!

众人浪声笑作一团,司马光却恍若未闻,一直坐在角落奋笔疾书。这些天,他一直是这样,除了工作就是阅读写作。一点闲暇都不留。

“忙什么呢?”陈恪走到边上,递上一瓶冰镇的酸梅饮。

“多谢,”司马光端起手边的茶杯道:“我喝茶。”

“好吧。”陈恪抄把椅子,坐在他一边,喝一口司马光不要的饮料道:“忙了一上午还不休息。”

“不是工作。”司马光笑道:“自己写的小玩意儿。”他就算是块石头,这些天来,也被陈恪给捂热了。何况陈三郎热情诚恳,风度翩翩,本就极易让人产生好感。

“君实兄写的东西,断不会是小玩意儿吧。”陈恪笑道。

“呵呵,谬赞了。”司马光不好意思的笑笑;“这几年在太常寺闲来无事,唯以读史消遣。但见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便起了将其删繁取要,作一《通志》的念头。”

“通志……”陈恪想一想,明白了,这便是伟大的《资治通鉴》的前身,不禁激动起来道:“好主意!把历代史书穿起来,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使人对我华夏千年历史全览无余。如此‘善可以为法,恶可以为戒’,善莫大焉!”

“……”司马光眼前一亮,陈恪说到他心坎里了,旋即苦笑道:“那样就太大了,以光一人之力,究其一生也完不成。”说着笑笑道:“我只打算从东周写到秦亡,估计还得写个好几年。”

“一人之力当然不行,修史哪有自己来的。”陈恪笑道:“像我老师修《唐书》、修《五代史》,都是有专门的书局,数名文学之臣协理,十几名书吏打下手呢。”

“那是官方修史。”司马光脸上掩不住羡慕道:“自然由朝廷出资出人,我这只是私人修史,谁给我出资出人去?”

“那就也变成官修史么。”陈恪当然可以说‘我赞助’,但那样太露骨,只有反作用:“我觉着,这个《通志》的意义非凡,官家肯定有兴趣。”

“呵呵。”司马光心说,这厮又说到我心里去了,还是假撇清的笑笑道:“才写了个开头,没法拿出来现眼,日后再说吧。”

“也是,凡事讲究一炮而红,这头炮得打得响才行。”陈恪笑道:“有什么小弟能帮上忙,君实兄尽管开口,在下义不容辞。”

“多谢。”司马光虽然不想跟陈恪瓜葛太深,但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他现在正是最低谷,最需要被承认的时刻,听了陈恪话,还是十分感动,点点头道:“日后定多请教。”

“请教谈不上。”陈恪正色道:“治学上你是我老师。”

司马光又感到很受用,嘴上谦逊,面上却有了微笑。

“你忙吧。”陈恪笑着起身道:“我不打扰了,不过这样弓着写字,对腰和肩颈都有害,得改。”

“嗯。”司马光大点其头道:“年轻时不觉着,如今年近四十,身子骨大不如前,时常感到腰酸背疼抬不起头。”

“这就是长期伏案写作造成的,”陈恪道:“我有一套操,每天写字累了练一遍,能大大缓解疲劳。若能持之以恒,还可强筋健体,延年益寿。”

“哦……”司马光大为意动道:“改日一定要请教。”

“好说好说。”陈恪笑道:“明天中午教你吧。”

“这……好,多谢。”这种诚恳的帮助,是司马光无法拒绝的。

陈恪转过身去,松了口气,唉呀妈呀,泡妞都没费这么多心思……

第二天,司马光果然跟着陈恪学起了‘办公室健身操’,一点不复杂,抽空偷闲就能做,简直就像为他量身定做的。

等这套操学下来,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司马光也不好再对陈恪,摆出拒人之外的态度了。甚至开始主动说话,绝对是可喜的进步。

当然,话题仅限于讲史。陈恪对历史的见解之深之新,都让司马光深感敬佩,便将所有吃不住的历史事件拿出来,与他细细讨论。

这天,见他心情不错,陈恪便扯到天边道:“君实兄,你在西北待过吧。”

“是。”司马光点点头,有些黯然道:“时间不长,但刻骨铭心。”

“是吧。”陈恪笑道:“昨天,听他们几个聊起想到。说起来,朝廷对西夏绝市,已经是有两年多了吧。”

“正好两年半。”司马光道。

“效果如何?”陈恪问道。

“还算不错。”司马光道:“据说西夏已经物资匮乏,民不聊生了……”

“这说法,好似两年前就听到过。”陈恪不客气道。

“呵呵……”司马光笑笑道:“变化没那么快。”

“可我从小就听说,西夏几乎什么都不能自己生产,”陈恪刨根问底道:“如果断绝贡市,不出一年,他们肯定就过不下去了。”

“是,除了牛马和青盐,他们什么都不能生产。”司马光点点头道:“如果对他们封锁彻底,不消一年,肯定顶不住。”

“这就奇怪了?”陈恪笑道:“怎么理论和实际差距这么大。”

“一来,有辽国存在,可以周济他们一些。不过辽国本身也不宽裕,而且卖给西夏的物资奇贵无比,所以这不是重点。”只要不涉及内部的权力斗争,现在司马光对陈恪,基本上是不设防了。顿一下,他压低声音道:“还是我们自己边禁不严,致使走私猖獗哇。”

“走私?”

“嗯,”司马光点点头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你到过西北就知道,多方面因素导致,走私根本禁不绝。”

“是边将利益太大?”陈恪问道。

“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朝廷严令之下,敢于顶风作案的已经极少了。”司马光道:“主要还是民间的走私。”

本日基本更,下面是还票的更,同志们,和尚整天没白没黑的写,咱们却还是被迫近了一百票,伤心啊,伤士气……求月票支援,支援啊!)

第三二三章平地起风雷(下)(补九百票的)

宋朝的经济规模,占全世界的六成,远超后世的任何帝国,自然而然的便学会了,用经济手段去打击敌国,尤其是那些对宋朝依赖性强的国家,比如西夏。

在两国贸易中,西夏提供的商品,主要有青盐、各种牲口及其皮毛制品、和各种药材。宋朝提供的商品,则是粮食、布匹、茶叶、铜铁、木器、香药、调料、丝绸等等等等,基本上西夏是什么都要,因为他们什么都缺,除了盐和牲口。

这就让双方的贸易极不平等,一旦宋朝人断绝贸易,党项人就没茶喝,衣服买不到,粮食价格昂贵,连做饭的铁锅都没得买,只能退回到茹毛饮血的游牧生活。

而西夏人不卖宋朝东西,对宋朝并无甚影响,因为它没有宋朝必须买的商品。

所以理论上说,宋朝只要禁绝了双边贸易,西夏人就会不攻自乱,而自己没什么影响。

因此西夏只要一捣蛋,宋朝就会操起制裁大棒教训他们,效果往往不错。可仅是不错而已,并不能达到让西夏人窒息的程度。很少有人究其原因,但司马光是个勤于思考的人,他对此有准确的认识。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民间的私盐贸易不能禁绝。”他对陈恪道:“而青盐,是西夏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为什么不能禁绝?”陈恪问道。

“还是我们自身的原因。”司马光低声道:“陕西四路军民食盐,主要吃解州所产的解盐。由制置解盐司专利专卖,价格可以说……十分之高。但反观西夏的青盐,不仅口感要好于解盐很多,且价钱只有它的一半……这还是在大宋的售价。据说绝市之后,夏国的盐商,没有合法的销售渠道,只以原先十分之一的价钱。向大宋的私盐贩子兜售。你算一算,这里面有多高的利?”

“几十倍。”陈恪轻声道。

“几十倍的利啊,就算拿出一半来打通关节。又有一半被查扣,还是能让人一夜暴富。”司马光道:“所以尽管边境查禁很严,但依然有青盐源源不断涌入大宋。西北民风彪悍。不像汴梁人这样怕官。老百姓不会放着更便宜,质量又好的青盐不买,去卖官府垄断的解盐,结果西夏人依然获利颇丰。而且在交易时,他们也不要钱,只要茶叶、铁器、布匹这些民生品,所以虽然日子紧了点,但总能过下去。”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