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度量衡的问题上,王静辉早在搜罗到沈括和苏颂后就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了,不过那是在内部试行的方案,在外界并没有公开使用过。对于大宋的度量衡换算,已经折磨了王静辉很长一段时间了,对此的解决办法最佳方式便是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广新的一套度量衡,而且这套度量衡必须是以十进制为基础的。
在这次重新设计度量衡的过程中,王静辉巧妙地利用了皇帝赵顼的虚荣心,其实说白了就是以赵顼的腿长定义为米,以此为基准来定义分米和厘米,当然长度的单位是十进制的。在以前所生活的时空中,他在上学的时候曾听到过老师谈及这些西方的度量衡单位有很多是以当时国家君主的鼻子、手臂长度单位来定义的,没有想到自己在这个时空也借机拍了皇帝的马屁。拍马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度量衡改革算是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古人那套度量衡系统实在是太烦人了,能够以一记马屁来开个好头。王静辉并不在乎后世有没有人来骂他。
有了长度单位的定制后,很容易地便得到了体积的度量衡,由此以立方分米水的重量得到了重量的度量衡。为了建立一个标准的参照物以供推广,王静辉派人使用黄金专门打造了十个黄金长方体,长度正是皇帝赵顼腿的长度,这十个标准参照物被分别安置在大宋皇宫、华英书院、西湖书院和其他相关衙门当中。
新的度量衡推广需要时间,不过新的度量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计算上比以前的度量衡制度容易了许多,而且新的度量衡有严格的标准可以参考。以前地主家里“大斗进,小斗出”的把戏不容易玩得转了,现在州县衙门当中都有朝廷颁发的标准量器,以示公证,旁人做不做假只需稍微比对即可,这样一来至少百姓们倒是欢迎得紧。
启动新的度量衡制度以替代旧制是一件繁琐的事情,至少对于户部官员来说就意味着庞大的工作量,而对于工部等技术部门来说则是一大福音——沈括和苏颂等人期盼已久的“标准化”终于有了根据,可以尝试进行实验了。
也许新的度量衡制度还有很多缺陷,但是这只是人们的习惯问题,十进制的优势决非是十六进制所能够相比的,大宋的百姓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而渡过了这一段比较混乱的时期之后,其对大宋的推动作用则是难以想象的,王静辉相信在行政手段的帮助下,新的度量衡制度将会很快地普及开来。
“史书上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统一了度量衡,秦朝推广新的度量衡才用了几年?行政手段的威力是无穷的,要不然欧阳修也不会想到使用行政手段来推广古文运动,从而使得古文运动在短短数十年之中便达到了巅峰,而唐朝的那个八大家韩愈和柳宗元可是干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成果!”王静辉心中暗暗想到。
正文 421章 创新
熙宁八年初春,大宋朝廷经过决议之后批准了包括重修长城和通往析津府道路在内的一系列工程,整个工程将会持续五年之久,总造价在四千万贯左右。这些工程中有一条从汴都开封通过相州、邢州、真定府、河间府直达析津府的水泥道路,而去通过整条水泥主干道还要将大名府、隆德府等重要城市用水泥支线给连起来,这样一来河北诸路将会依托这条水泥马路合成一体。河北客商如果从真定府驾马车出发,用不了三天便可以到达汴都开封河北对岸的渡口,而且又是水泥道路,无论雨雪天气都可以正常行驶,不过就是速度慢了些而已。
这是一条关系到大宋北方战略安全的主干道,基于同样的想法,还要一条从西京洛阳为起始点,经河南府、河中府、晋州和延安府直达原西夏国都兴庆府的水泥道。这两条主干水泥道路将会承担起大宋北方和西北的运输安全,并且通过这两条道路彻底盘活大宋北方和西北的经济,加速物流,使其与大宋中央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
重新修整长城的作用就更不用说了,自大宋立朝以来对外战争一直就是处于下风,更因为石敬瑭和李元昊的缘故,大宋从来就没有拥有过对长城的控制权。长城大多数都在辽国和西夏的国土上,大宋境内的长城长度只有可怜的不到两百里的长度,就是这段长城还在辽、西夏和大宋三国的交界点附近,根本没有任何价值。
由于契丹人和党项人说白了还是游牧民族,尽管他们向农业文明转化,但是由于其内部势力的干扰,他们转变成农业文明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反复。长城对于辽国和西夏来说并不重要,从而对于长城的修缮也是很少去做的。这点上从宋军对两国的战争中,从来就没有在长城附近发生过比较大的战斗就可以说明。
辽国和西夏对于长城的重要性并不清楚,但是大宋却非常看重长城的作用,作为一道战略屏障,这对大宋有着莫大的好处。尤其是宋军手中掌握了火器制作的秘密,再加上机床的出现使得床子弩的箭支制造费用大大降低,宋军依托城墙防守成本也就更加低廉,只要指挥得当,游牧民族南侵在遇到长城的时候毫无疑问将会碰得头破血流。
不过长城自唐末以来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缮,虽然还没有具体的考察过,但是破损的程度极为严重,到底要花多少钱才能够还长城原貌还很难说,故此朝廷在长城修缮的预算金额并没有一个规定的数字。只是以一千五百万贯为基数,先修着看,不够再往里添。
这么庞大的工程在大宋只要王静辉才有这个胃口吃得下,而去他所组织的大财团已经筹备了六百万贯的启动资金,加上手上的奴隶大军来消化这个工程自然对大宋的根基冲击最小。不过这次买卖中,王静辉并没有投入金钱,而是以奴隶作为入股,占四成股份,其他的工程启动自己则是财团内的商人联合凑出来的。
和王静辉在两大银行发行金票和银票一样,这次交易也是一种试验——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在宋辽战争中,大宋俘获了大量的辽军,估计总数可以达到二十万,再加上大宋统治高层出于打压契丹人的考虑,大宋所攻占下的城池以往侵犯汉人权利的契丹人或是其他民族都遭到了清算,这些人也同样被归为战俘的行列加入了奴隶大军之中,这也是使得这次战争中所获得的奴隶达到了近三十万的地步。
如何处理奴隶的问题到现在大宋统治高层已经有了清晰的概念,直接交给驸马。实际上还是大宋朝廷来控制这些奴隶,恶人全被王静辉做了。当然王静辉虽然做了恶人,但是其中的好处还是很多的,这几年下来这些奴隶在疏浚河道淤田的过程中,朝廷没有少给他赏赐众多田地,要不然王静辉这个“大宋第一地主”的名头还要等上几年。
这一次王静辉决定使用这些奴隶给大宋朝廷和他自己都捞上一笔外快,便个李管事等人想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奴隶运营模式。以往这些奴隶在大宋朝廷的控制下修建大宋的河堤、道路等基础设施,但是除此之外并不能给大宋朝廷带来任何收入,只是将修建的成本降低了不少而已。
这一次通过王静辉的名头用这奴隶换来了四成的股份,等于是三四千万贯的工程款项有近一半在工程完工后又流回到朝廷的手中,将工程成本进一步降低,而且在工程期间的这些奴隶的口粮问题都变成了财团商人们的事情,大宋朝廷也可以在这几年当中不用负担俘虏的口粮问题。
起先大宋在决定是否修建主干水泥道路和修缮长城的问题上,其内部分歧还是非常大的,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幸亏大宋朝廷手中掌握着几十万的俘虏,不然单靠征用民夫来完成这些工程,搞不好便是一个类似京杭大运河那样的暴政工程。即便如此,工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等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以大宋现今财政结余不到两千万贯的水准,从工程开始后,大宋财政将会连续数年都要在一个极为危险的水平上徘徊,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发生,那大宋财政肯定就会回到赤字的水平上,而且工程进度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不过这些工程对大宋来说好处也是极为明显的,修缮长城将会使大宋有了防备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一条战线。虽然王静辉对长城的防御能力还十分怀疑,毕竟有这个心思还不如把精力放到热兵器军队的组建上来更划算,不过现在大宋军队中所使用的火枪性能还很不可靠,至少在阴雨季节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再者说来长城作为这个时代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最中坚攻势,也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宋军队还没有得到可靠热兵器之前,长城的战略防御作用暂时是无可替代的。
在王静辉的眼中,长城的修缮可以放缓一些。但是交通道路则势在必行,如果没有通畅的交通网络,大宋对这些新并入版图的领土控制能力会大大削弱。一旦爆发战争,各种物资和人员因为道路问而无法送往前线导致败局,那才叫一个冤。以前王静辉率领的奴隶工程大军一直都在南方忙活,修建了无数道路和桥梁,就是为了配合开发南方进行武装移民做准备,现在厢军在南方已经开始进入深入阶段了,每隔五六十里都有一个小定居点,中间有道路连接起来,就是这么一个个定居点和他们之间的道路在南方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不敢说大宋已经完全控制了南方,但是西南夷无法作乱对大宋构成威胁倒是真的,有理由相信这张网络随着时间的发展。再过上五六十年西南夷要么接受大宋的同化,要么被消灭,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由此可见这交通网络配合大宋的武力和文化无疑成为了一张巨网,在这张充满诱惑的网中,任何民族到头来都免不了被同化或是被消灭的结局。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