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听后沉默了下来。王静辉继续说道:“先生之变法过于注重‘理财’,虽然学生对此也是深表赞同,但对于先生在变法过程中地一些政策却不敢芶同!学生遍历先生之新法条文。基本上每一项变法的背后都会给朝廷带来一笔财政收入,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不过却没有看到新法条例中有些政策的实施固然会给朝廷带来一贯之收入,但却给百姓带来十倍之赋税!也就是说,变法取得效果的同时也在增加百姓的负担──这并不是先生的初衷,而是由于变法条例中一些不妥的条例给下层官员予以钻空子的方便所造成的!”
王安石说道:“新法条例纵有不妥,但大多数都是在一地进行数年地试行后才会加以推广,又怎能够给百姓造成新的负担?”
“大宋疆域广阔,各地民风民俗又有极大的差异。先生所冥思苦想出来的变法条例初衷是好的,但又怎能够以偏概全呢?青苗法和免役法暂且不说,就是最近的保甲法,若不是学生亲眼所见,也很难相信百姓为了在农忙时节逃避保甲甚至会自残身躯,以学生之见这保甲法实施后的效果与朝廷和百姓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不成比例!”
“赵子几上书然后制定保甲法这也是为了百姓避免盗贼反叛所侵袭,纵然在农忙时节也进行保甲有错,但这保甲法也是好的!”王安石说道。
王静辉听后冷冷的说道:“赵子几可曾说起为何连京畿路附近都会有反叛盗贼出没?还不是因为地方官员收税太重,治理严苛所造成!保甲法"奇"书"网-Q'i's'u'u'.'C'o'm"不过是往开锅的水里面加入凉水,只能够暂时治标却治不了本,甚至会将矛盾隐藏的更深,他日一旦有变则变成横祸!要知道百姓若不是实在过不下去,哪里会提起刀枪反对朝廷?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便是最大限度的减免百姓的劳役和赋税,使其能够安心生产,这在几年前朝廷即便是有心也无力,但是在现在却完全可以做到!”
王安石听后又默不作声,王静辉见此也是叹了口气说道:“先生一心为国操劳,学生是佩服不已的,在变法上也是对先生的新法条文拾缺补遗提出建议。无非是为了更加完善新法条例,绝无阻碍新法之心!”
王安石非常固执,也许是他所面临地压力太大的缘故,所以外界对新法的评论很容易挑起他那跟早就变得非常敏感的神经,王静辉也不指望自己能够说服王安石和他成为一路人,事实上两人所坚持的理念偏差实在是太大。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去。不要说是王安石向王静辉靠拢,就是王静辉在熟知历史后,还能够轻易向王安石输诚么?
王静辉虽然在脑海中描绘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世界,但这却不是这么好完成地,就如同王安石一般,两个都有着各自坚定理想目标的时候,他们两人是谁也不能够后退的,不过好在两人最终目标都是建立一个强大如汉唐一般的大宋帝国,这才使得他们之间有着合作的可能。
不管王安石听进去了多少,王静辉心中并不是很在意的──他的请求暂停实施保马法的条陈已经得到了王安石的默许。翰林院正在结合各地情况进行修改──说是修改,就连王安石自己在得到非常确切的情况汇总之后,也不认为这么一部新法条文还能够回到实施过程中来──这完全是皇帝赵顼为了顾全他们君臣二人之间地情谊才给王安石的保甲法一个体面的下场机会。
至于吕惠卿在王安石将他侵占田产的证据丢在眼前的时候,也做了一些辩驳,将责任推到家仆地身上。不过就这份证据而言,吕惠卿的辩驳未免太过苍白了些──这份东西要是到了御史的手中至少也要参他个治家不严,而谁不知道他吕惠卿治家御下颇有手段,几百人穿过城市而波澜不惊,又有谁会信。到时候他“颜子”形象也就彻底完蛋了。
吕惠卿对驸马这种做法感到非常吃惊,除了在心中暗骂那个不懂事的家仆怎么不开眼,居然侵占到驸马的田地上去了。心中倒是一凛,对驸马倒是更加上心了。对于保甲法被废而保马法胎死腹中,吕惠卿也知道这也是驸马地手笔,反正这两件事也不是自己所主抓的范围,他倒没有反对,只是觉得对变法派的处境感到担忧──更是为了自己地前途而感到担忧。
熙宁四年的五月,大宋统治高层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意见,开始有计划的对农业进行减税,并且计划重新厘定工商业税率──小王驸马的《税务与国家财政》一书二十万字已经交由商务印书馆刊行。此书已经被大宋皇帝亲自题写书名并且发诏天下,为天下官员所读之书,这次大规模改订工农商税率的理论基础就是来源于这本书的内容。
与王静辉的一本接一本的经济理论书籍给王安石带来地震撼不同,小王驸马在熙宁四年的六月上书皇帝赵顼,建议以王安石与司马光为首,开始着手裁并州县,整治军事力量,重新编排新的军事制度以满足未来的军事行动的需要。
这本著名的奏章在表面上只是真正的“熙宁盛世”的开端,从奏章上奏的那天起,在宋朝君臣不断努力下,宋王朝前后经过了长达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中间虽然也有很多战争的发生,但经济发展一直就没有慢下来过。不过真正的历史当事人却皇帝赵顼、王静辉、司马光、王安石、文彦博、曾公亮等人都知道后面还有一份长达十五万字的《石辉奏折》──王静辉主动向王安石发出了邀请,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相互参谈后联合写出了这份“新变法派”奏章。不过这份《石辉奏折》的原本却是王静辉写出来和王安石交流用的,王安石在这份奏章的原始文件中则看到了新的天地──王静辉不仅仅提出问题和给出了自己认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还作出了详细的解释,这让王安石收获颇多。最让王安石感到惊奇的是,这份他们相互交流的奏章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写出来的,而是从熙宁二年便已经开始写了。
虽然这份《石辉奏折》在大宋统治高层中所传阅,但王静辉却拒绝了王安石以自己独属作者的要求,并且将王安石的名字排在了自己的前面──以此来表示自己对朝廷变法地支持态度。王静辉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出于调和他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他打算亲自出手从正面给王安石施加巨大的影响──王安石变法以来从来就没有顺利过,当几种新法条文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后,王安石自己除了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政治手腕来维护变法派的利益,另外也对出现地问题进行反思,王静辉就是算准了现在就连王安石自己也对变法是否有必要继续下去而感到迷茫──王安石已经黔驴技穷。在这个时候,他可以给王安石再打开一扇窗户,让他继续走下去,王安石就算觉得与自己的初衷不符,他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只有选择王静辉所提供的道路。
在王静辉所看来,大宋的财政危机虽然暂时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不过是将矛盾。继续掩藏起来留给后人罢了。现在对于大宋来说外部政治局面空前大好,在消除了西夏这样的心腹大患之后,大宋将会有更大的精力来注重治理自己地内部问题。王静辉也认为应该趁着王安石、司马光等人还活着的时候。应该利用他们的强大无比的政治声望来解决大宋深层次的问题,在王静辉地记忆当中他们两人都是同时在1086年去世的,距离现在的寿命也不过还有十二年而已,这个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也唯有借着他们二人的大旗才可以破开所有的阻力。完成自太祖太宗时代所种下地种种政治体制缺憾。司马光和王安石两人的真正价值就体现在官制改革和军事改革之上,只有他们才可以让所有的官员都闭上嘴巴乖乖服从改革。
王安石是出了名地不怕花钱,他讲求的是开源,这正与他的老朋友司马光的政见相反,而王静辉给王安石提出的第一个建议便是开始紧缩财政尤其是对行政性财政支出进行紧缩。其中最具体的落脚点便是在裁撤合并州县,这样做可以大大缩编大宋官员体制,并且还会免除更多百姓服劳役。这么做的结果也是可以降低役法给百姓所带来的灾害。更重要的是这一直是司马光所倡议地事情,只要这两个人能够同心干一件事情,那基本上就不会有太大的阻力,取得成功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王安石现在就是缺一场成功来壮大自己的政治声望,虽然这也需要和司马光相互合作,但总比没有的强!
裁并州县是将以往宋制的八个等级的县裁并成为京畿直辖县、大、中、小四个等级,并且将户数不满一千户的县全部裁撤合并,这样一来大宋除了新收复的西夏领土之外,全国的县级行政单位将会减免合并到七百个以下。这样做的最直观的结果便是大宋臃肿的官员体制也许依然不会因为有一千多地方官员减少而达到“减肥”的目的。但地区行政体系将会更加精练──这样也就达到了王静辉与王安石所商议的精简行政机构和臃肿官僚的第一步,然后才会想办法对上层的官制体系下手,真正解决大宋长期以来存在的“叠床架屋”的官制体系。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