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辽国在最后两任皇帝──耶律洪基和他的孙子没有太多的攻击力,耶律洪基除了趁火打劫之外没有别的本事了,而他的孙子天祚帝更是废物一个。正是基于这个史实,王静辉设想未来的至少五六年间应该是和平时期,等宋朝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后。便开始进行蚕食辽国地计划,这段难得的和平时期正是发展民生的好机会──一个国家老是处于战争状态是极为不正常的,即便国力再强也不行,况且北方游牧民族是打倒一个起来一个,在王静辉所处原来那个时空中。就是到了清朝也有康熙西征的事情,两千年来北方游牧民族从来都没有消停过,暂时留着辽国也可以镇压还并不强大地北方游牧民族,也是顺便消耗辽国实力──若不是因为自己的寿命有限,王静辉更希望能够拖上二三十年后再对辽国动手。那样更加划算容易一些。
耶律金贵率领辽国使节团告别了汴都开封,踏上了北返辽国的路途,而其真正的核心刘伸并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可以说是什么也没有宋朝这里得到。辽国使节团已经走了,留下来顶替萧佑丹地常驻使节经过情报局的调查和他的前任在能力上实在是差远了,根本不足为患。刘伸走了,但他却留下了威胁,尽管刘伸自己心中认为辽国在这个时候是拿宋朝无可奈何地,但宋朝官员自己却心中有鬼自乱阵脚。
河北系官员一向和王静辉有着良好的关系,虽然还不至于上书弹劾王静辉外戚干涉国事,但心中的怨恨总是有的,不过最终在韩琦与曾公亮的联手压制下没有采用过激的行动。其实只有韩琦和曾公亮心中明白辽国不过是个空架子而已。无法对宋朝有实质上的威胁,河北依然是安全的。
也许是宋朝的傲慢激怒了辽国,耶律洪基地自尊心受到了挑战,他还真的在边境进行兵力调动,不过随后宋朝做出的举动更是让辽国上下胆战心惊──驻扎在河套平原的定西军一夜之间便拿下了天德军,并且横扫了乌梁素海,将那里的辽国的牧民洗劫一边,堂而皇之在天德军驻扎下来!不仅是定西军,杨崇岳率兵两万兵抵子河汉,进而威逼辽国西京道的河清军,虽然没有发动进攻,但其气势灼灼逼人,一时间辽国上下大乱,皇帝耶律洪基终于听从了魏王耶律乙辛的建议向宋朝再次派遣的使节团以求达成和平条约。
魏王一系利用这次宋辽边境危机,对刘伸进行了弹劾,刘伸终于还是在耶律洪基的护佑下以崇义军节度使的身份告老退休,昔日曾出豪言于耶律乙辛死斗到底的刘伸终于黯然隐居。
魏王耶律乙辛在辽国纵然是个奸臣,但他并非是毫无见识的,他长期掌握辽国大权,心中对宋辽两家是非常清楚的,尤其是自己的辽国,有多少家底儿更是心知肚明。宋朝刚刚灭夏,气焰更盛,在这个时候去招惹宋朝是实为不智的,况且进攻宋朝对他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弄不好被宋朝打败了还会受到后族一系的弹劾,到时候纵然是耶律洪基信任他,也难免会生出疑心,这对他的政治地位实在是不利的很。
出于这样的考虑,辽国的使节团所接受的命令是对宋朝求和,宋辽两国在边境地区停止兵力集结,重新签订和约,可以废除岁币,对于俘虏中的贵族可以出钱赎回,不过天德军一定要收回。
宋朝负责进行和谈的还是小王驸马,由于使节团还是耶律金贵所率领,对于小王驸马的强硬是早就领教过的,懦弱无能的耶律金贵最终还是败在了王静辉的手上,不过他还是完成了耶律乙辛交给他的使命和宋朝达成了和平协议。宋朝还是把天德军交还给了辽国,不过是用马匹、兽皮和牲畜等实物赎回来的,自此宋辽之间又恢复了和平,但是两国的有识之士心中都明白这不过是狂风暴雨前的平静罢了!
正文 352章 尾巴
大宋汴都开封九味居。
司马光、王安石、文彦博、曾公亮,这四个人可以说是大宋统治高层中的中枢神经,尽管在皇权至上的宋朝,按照宋朝皇权和相权的政治规则,这四个人可以称得上是大宋多半个大脑也不为过,若是加上皇帝赵顼的“大脑”小王驸马,那在大宋地面上的事情多半都可以搞定。
宋朝官场上忌讳甚多,像这样能够将几人聚在一起坐在酒楼当中是非常招惹物意的,当今能够有这个面子的人恐怕除了皇帝之外,也就只有王静辉才有这个能耐。不过这样的聚会更能够使宋朝的官员兴奋,一般这样的聚会之后,朝廷肯定会有比较大的动作发生。以往只有王安石有这个能力可以在自己的府邸中公开召见两府大臣议事,相互沟通后无论是反对还是形成统一意见,然后才会到皇帝那里请求圣裁。
不过自王安石拜相以来,除去早期司马光等人以私人交谊去过王安石的家中之外,王安石居然连一次正式召见都没有──原因无他,只因保守派和变法派政治理想相差的太多,两方不是简单的沟通便可以解决的。况且变法派首领王安石在学术界以治《老子》、《孟子》出名,《老子》通篇讲的就是权谋之术,所以不言而喻,这位“拗相公”的政治手段实在是让保守派心存顾忌。
在这种情况下。新旧两党之间沟通地桥梁也唯有王静辉可以有这个资本来做,加上小王驸马政治态度对双方而言都是有些“中立”的味道,若是一方过于强势,那王静辉的政治态度肯定也会发生变化──王静辉不是墙头草,他有这个实力去增加弱势一方的实力,不管处于弱势的是司马光还是王安石。尽管有些事情明明知道有些不对头,但出于大宋政治平衡,不会出现历史上一边倒的“熙宁党争”那种惨烈地景象,他还是会做出平衡的举动──这也是他的无奈之处。
王静辉的“寒暑论”随着他个人实力的增强也在大宋政界赢得了广泛的市场,由于其身份的原因也谈不上是追随者,但至少在当今两派治国理念相对的情况下,“寒暑论”也算是一派比较温和的旗帜更能够吸引天下士林的目光。在“寒暑论”地旗帜下所聚集的人马既有变法派,也有保守派,王静辉对此的做法唯“和光同尘”四字而已,朝廷中势力最大的四人中。曾公亮对王静辉最是赞赏,而文彦博也是因为灭夏战争的缘故,这个令人有些闻风丧胆地“冷面枢密”多次在公开场合对王静辉赞不绝口,两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步升温。不过这四个人在政治上却有三个是王安石的对头,按照王静辉那个时空中的历史。司马光、文彦博和曾公亮早就被王安石弄出汴都了,到了现在本应该担当参知政事的富弼女婿冯京现在还坐着枢密副使地位置。
即便王静辉有能力将这四个人聚集到一起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但这顿饭也不是这么好吃的,至少在席间饭桌上的气氛比较僵硬,全无名士聚会那种潇洒快意。好在王静辉自己也不愿意在饭桌上多谈正事。吃饭不过是个由头,真正地戏肉是在饭后的小型会议上,况且他热爱美食。自然不愿意辜负了厨师的一番心血。饭桌上的五人各有心思,当中就是以王静辉最为痛快,一边落筷如飞还嘴中讲着一些汴都最近发生的趣事,这吃相上丝毫没有一点谦让的意思,倒是让其他四人看得有些发呆。
和外界猜想的不同,王静辉这次请四人前来聚会的原因并不是商议如何瓜分西北的战功,对于西北战功地争夺,王静辉心中一点兴趣都没有,如果能够把战功换成金钱。他倒是愿意出手掺和此事。在王静辉看来这个时候与其费尽心思去争抢功名,还不如加强治理西北新增加的领土,大宋之所以灭夏,在王静辉眼中第一要点便是可以节约每年近千万贯的军费;第二便是为了西夏的畜牧业资源,若是在得到西夏之后没有办法治理好西夏为大宋所用,那灭夏战争的任务不过是完成了一半而已。
王静辉所宴请宾客使用的房间是九味居最高的六楼,在这个楼层上只有一间雅间,当初设计这个雅间的时候就考虑到他将来在这里会见重要人物,所以这保密功夫做的是已经到了及至,是以这个楼层只有一间雅间。除了餐厅之外,这里还有一间供客人休息所用的小厅,今天的“非正式会议”就选在这小厅之中。
王安石等人做好后,赵公公便为各位斟好了茶水,在王静辉的示意下,赵公公走到一面墙前,拉起了遮挡墙面的布帘,王安石等人看去这布帘后面其实是整整占据了一面墙的超大地图,这幅地图制作的非常特别,包括了整个西夏国土,大宋的北方和辽国的大半部分,不过光是从地图上看去,毫无疑问今天所讨论的重点便是这西夏。
“诸位先生,西夏以为我大宋所灭,不过战争同样也破坏了整个西夏的经济基础,为了大宋的长远发展,西夏必须为我大宋所用,所以治理好西夏便是大宋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诸位先生也很清楚,圣上年少有为,一心想要完成太祖太宗未竟之功而收复燕云,然则辽国势大况且大宋军力有些先天不足,这恢复西夏的治理便是更显得愈发紧迫了!”王静辉喝了一口茶后淡淡的说道,在座的都是人精,属于朝中两大政治派别,若是要在加上自己的话,那就代表了当今大宋三大治国理念。就算是司马光、文彦博和曾公亮同属保守派,但其政治理想也是相差地很多,想要让他们开口说实话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倒不如自己先开口抛砖引玉来引发下面的话题,为自己挣得更多的空间和实惠。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