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拉,他一个人说了十分钟,后面什么中台、转化率、全媒体、流量池等等,一个个新概念接连抛出来。
把在坐的师生和嘉宾都侃晕了。
我听不懂,但他说的好像很吊的样子。
不管了,先鼓掌吧。
孔齐的言论引起现场热烈的掌声。
程玉安听得昏昏欲睡,戴着同声传译的尹丽莎白·戴利也听得皱起了眉头,她和程玉安交换了眼神,也从对方眼里看出了不耐烦。
大早上的说这些。
饶蜀光看到了两人的眼神交流,遂把问题扔给程玉安。
“程导有什么想跟我们交流的吗?”
程玉安拿起话筒,他昨晚喝了酒,睡眠又不够,现在心情很差,要正经聊电影,他绝对奉陪,可偏偏孔齐撞上来,那他就不客气了:
“我发现做互联网的朋友有一个毛病,就是能把一个很简单的事说的那么复杂,那么让人听不懂。”
孔齐看了一眼程玉安:
“刚刚我听孔总说了一大推,什么抓手、赋能、中台、流量池,这些话也就你们懂,你说这一堆的意义在哪呢?你的电影呢,你的方桉呢。我们的论坛叫电影的未来,互联网能为电影的未来带来什么呢,孔总一个字都没讲。”
孔齐补充道:“我们的方桉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精准分析用户喜好,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制片……”
“又是大数据。”程玉安快没耐心了,“我问的是互联网能为电影的未来做些什么,不是问你怎么拍片。台下坐的都是专业编导,他们比任何人都懂怎么拍片子。互联网能否为电影带来新的类型创作?能否革新电影创作流程,能否催生出新的电影语汇,能否提升观众的观影感受,这才是互联网对电影的未来这一命题需要回答的。”
“而且,我非常不喜欢你们把观众叫做用户。这一称谓的变化背后是你们的傲慢。”
孔齐挑了程玉安的一个问题来回答:“我可以就电影创作流程的革新回答程导的问题。”
“请讲。”程玉安倒要看看他能说出什么花来。
孔齐扔出重磅炸弹:“中国电影接近500亿的市场,平均观众年龄21.3岁,大概85%到86%的群体来自于19到29岁,也就是说台上在座各位都是被电影票房抛弃的。”
在此基础上,孔齐提出了阿狸“颠覆性”的应对之策:“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最后那个写得最好的,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找一些专业编剧一起创作,这个是符合超级IP研发过程的。”
这番话引起了台上台下的强烈反应。
台下编剧纷纷举手想提问,但现在还没到自由提问环节,饶蜀光先把场面稳定住。
程玉安笑道:“台下坐着的可都是专业编导,孔总说这话不太合适吧。”
孔齐倒不以为然:“我只是把我们的创作理念说出来而已,正确与否,大家探讨。”
“既然孔总对你们的大数据如此自信,那请问《新倩女幽魂》的失败又说明了什么?”
“好!”台下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声好。
孔齐早就准备了答桉:“这是我们大数据样本还不够大,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的,并不能说大数据的方法是错的。而且我们也不认为《新倩女幽魂》失败了,影片目前已经取得了超3亿元的票房。”
“《盗贼2》现在12亿,《九层妖塔》也有5亿了吧。”
柳培尧点点头:“昨天5.03亿了。”
柳培尧本也想侃一波互联网思维,但他见程玉安这么凶残的回怼,就把话憋回去了,他才不去触这个霉头。
“《新倩女幽魂》是我们的第一部作品,肯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例如,我们前期没有充分评估特效制作的投入产出比。”
“别再用你们那套互联网黑话了,”程玉安道,“什么投入产出,你们就是不懂特效。之前还说国产特效跟不上你们的需求。特效制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要给够时间给够钱,你要什么都能做出来。”
“可问题是,你们愿意把时间和资金给特效吗?《倩女幽魂》作为国产奇幻电影的一部经典,你们想呈现出聊斋的妖怪世界,愿意给一年两年的时间给特效组做设计吗,你们不愿意,你们巴不得今天拍完明天卖票上映。”
主持人见程玉安越来越不耐烦,赶紧把话从他这引走,要戴瑾华等人发言。
一场论坛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柳培尧在后面也不敢吹互联网和他们家的生态化反了,老老实实的就互联网推进电影宣传和预售发表了感言。
最后,在主持人结束论坛之前,程玉安说:“我一直主张互联网只是电影的工具,而且是其中一个工具。电影是内容行业,观众卖票进影院是想看你的内容,而不是你用了什么方法拍电影。”
“百年来,不止互联网一家想颠覆电影,当年,柯达在二战后推出八厘米底片,包括日本富士推出超级八厘米时,都说过一样的话‘电影将会被颠覆’,后来,上世纪七十年代,索尼推出家用录影机时,也说过一样的话:电影工业,请颤抖吧,年轻人颠覆你们的时代来临了。如今呢?颠覆了吗?”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电影不需要数据,电影当然需要数据和调研,但我们不能舍本逐末,只看数据而不关心内容。”
“与其大谈数据,不如回去好好学习电影史,把剧本创作理念搞懂,把导演的创作精神弄明白,把电影的实质吃透。读过莎士比亚吗?看过黑泽明和戈达尔吗?这才是你谈数据的基础,你都不懂电影,谈什么呢?”
饶蜀光在程玉安之后结束了论坛,连自由提问的环节都直接跳过了。
媒体可就乐疯了,他们可不管双方谁对谁错,程玉安和阿狸副总裁的论战够他们写10篇稿子了。
特别是孔齐说他们不需要专业编剧,铁定上头条!
第六百七十四章 关于编剧的讨论
孔齐说阿狸不会请专业编剧这件事在业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论坛结束第二天一早,#阿狸影业:编剧无用#这一词条冲上热搜。
而业界众多知名编剧在回顾了昨晚的论坛内容后,纷纷在朋友圈、微博等渠道宣布“不和阿狸影业合作”,董闰年、王海林等知名编剧更是齐齐发声:“阿狸影业,走好,不送。”
随后,业内众多编剧迅速跟进,甚至有些编剧在社交平台上对阿狸影业大肆辱骂。
随后两天,事情迅速发酵,许多知名博主和公众号纷纷转发相关言论,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内对阿狸影业的攻击。
眼看这事情愈演愈烈,网友对阿狸的恶意越来越大,孔齐不得不亲自站出来回应。
他在微博和个人朋友圈怒斥媒体对他的话“断章取义”,导致了“对我本人及阿狸影业的名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阿狸影业CEO章强也适时回应舆论,说:“作为内容产业的核心,编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阿里影业对于编剧等专业人士的尊重一以贯之,从未动摇,亦在探索和实践与编剧等专业领域同仁共同创造行业未来的现实路径。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过编剧的作用,我们也从来都是把编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孔齐也再次摆明自己的观点:“我并不是说不需要编剧,我的意思是,如今网络的超级IP,动辄就四五百万字,编剧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完整的阅读,也就更谈不上对于原作的梳理和精准把握了,这个时候,编剧档期和创作时间周期的矛盾就出现了。在这个情况之下,请到原作的忠实粉丝,在尊重原作和热爱原作的基础之上来写故事,再进行一次两次的创作和修改,最终从这些再创作的作品当中挑选出最符合原作精神的作品,就有了对于原作进行精准把握的基础。在这个时候请专业编导和导演来进行创作,就会形成对于作品的真正提升,这也是阿狸影业摸索出来的一套剧本工业流程,是一种创新,也是对于原作的充分尊重,以及对于网络民意的最大尊重。影视剧的核心归根结底还是故事,只不过,把编剧从产业链前端抽出来,让粉丝中优秀的写手先去提炼他们认为的原作故事精华,再由专业编剧去进行加工剧本。但是这个前端是属于纯IP,后端需要加工成好的剧本,编剧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孔齐同时表示:当天参加论坛,台上台下坐了一两百人,当时可能也有一定程度的调侃、玩笑,甚至不当言辞,但是大家都在参加论坛,有互相传递语境的效果。可是现在出来的这些内容基本上忽略了前后语境,我也感觉特别遗憾和抱歉,以后看来只有保持沉默了。”
从阿狸处理这件事的态度上就能看出互联网厂商的一贯嘴脸。
死不承认+概不负责。
出了问题不是我的错,是你们理解错了。
而且避重就轻,闪烁其词。
《新倩女幽魂》演员的天价片酬问题,和不把特效组当人的问题,他们依然没有回应。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