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1991从芯开始 (三分糊涂)


  苏远山微眯着眼,轻声道:“我不管国内其他引进项目是怎么想的,但德远落地沪市,它并不承载政治任务,我只是单纯地认为,沪市在今后会发展起来。它不是德仪对远芯的施舍,而应该是满足德仪率先以极小的成本布局内地的战略目标。”
  “因此,德仪与远芯的合作,一定是以相信内地的半导体环境和市场会越来越好为前提的。如果你们仍然认为德远半导体无法、不配掌握先进制程,那就失去了这一前提。”
  ……
  德州仪器总部。
  文森蒂啪地点着了香烟。
  站在窗前,他皱眉凝望着冬日下的阳光。
  苏远山先前表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虽然让他感觉到不适,但他并没有多介意。
  作为德州仪器的首席执政官,他可以用强硬的态度面对这世界上的很多人,甚至包括政府。
  甚至此时的远芯,都不足以让他以温和的态度去面对。
  但面对苏远山……他确实强硬不起来。
  文森蒂知道苏远山在短短一年中态度变化的原因——这一年来,无论是远芯还是星海,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长和蜕变着。而作为这两大“准巨头”企业的奠基人和实际掌控者,苏远山自然有强硬的资本。
  随着星海进入IPO阶段,连带德仪的股票都水涨船高,市值增加了三十亿美刀——这还不算星海正式上市之后,德仪所占股份的升值。
  而作为星海和远芯的亲密合作伙伴,德仪承担着星海和远芯目前最新,最前沿技术的芯片的流片任务。
  文森蒂太知道星海和远芯在设计上的能力了。
  “我的目标是打败Intel,如果远芯不行,那就星海来。”——这是苏远山的原话。
  这句话不需要做过多的解读,意思是:如果德远无法满足远芯的IDM之路,那就由星海来。
  只要星海上市,募集的资金完全可以自己建立晶圆厂——而地处硅谷的星海,无论技术,设备,人才,都将没有任何限制。
  毕竟那是一家标准的灯塔国企业。
  沉默良久后,文森蒂熄掉烟头,转身走出办公室。
  ……
  “三块芯片,一块给你们,一块我拿回去裱起来,一块我捎给梅捷。”
  苏远山从高晓第手中接过CPU,见对方念念不舍的模样便笑道:“这是克劳德的,又不是你的,你那么舍不得干啥?”
  “我怕超频超坏了。”
  “……别瞎搞,有纪念意义的。”苏远山把CPU装进公文包:“我等你流片。”
  “那祝我好运。”
  “工程师不讲迷信。”
  苏远山丢下一句后和李明柳,周小慧扬长而去。
  杨怡雯已经先一步回了京城,这几年她呆在硅谷,少有回家的机会,这次回来也算轻装上路探个亲。
  今天算是苏远山正式视察晶圆厂,因此李明柳作陪。
  进入晶圆厂,三人与张汝金等晶圆厂高层汇合,先视察了一番厂房,又视察了几个实验室,在厂里食堂吃过午饭后,一行人来到了张汝金的办公室。
  “文森蒂大概会在月底之前来这边,到时候,中央关于半导体产业的扶持计划大概也要落实下发了。”
  坐在沙发上,苏远山捧着张汝金特地给他的准备的咖啡,冲张汝金笑道:“到时候,德仪总部就应该明白我们当前所处的环境了。”
  因为政策保密的缘故,苏远山很多事都无法跟文森蒂说,当然就说也不可能在电话中说——他昨天晚上态度强硬归强硬,但他每一句话都说得在理啊!
  你德仪总不能让远芯,星海所有的05微米设计全部都拿来喂你,给你长经验值吧!
  算一算就知道,两边的CPU,星海的GPU,远芯的YX架构CPU,再加上NAND闪存……不客气的说,光是苏远山手里掌握的设计,就足够把德仪的05微米线养肥了。
  而两者联姻的“孩子”德远半导体,却不能分哪怕一杯羹——这官司就算打到上帝那儿,德仪也是理亏的。
  “嗯。”
  张汝金从来不担心苏远山的能力——他越是和苏远山熟悉,便越是感觉到这个年轻人的深不可测。
  张汝金笑着点了点头,又朝着隔壁努了努嘴:“而且还得留下他们。”
  那边是德仪派过来的一个工艺流程团队,主要是为了照顾实现远芯的CPU和芯片工艺的。
  “那是自然。而且……我们还需要更加优秀乃至狂热的工程师。”
  苏远山说着抿了一口咖啡,望着张汝金道:“张叔,今年过年,您怕是要回一趟老家吧?”
  去年,晶圆厂刚刚打桩奠基,张汝金成天在泥地里忙得跟个老农似的。别说休假,就连春节都在厂里过的——还好有李明柳陪着一起。
  而今年……他也该回岛上看一眼了。
  张汝金明白苏远山的意思,笑着点头:“行,我尽量争取把人带过来。”


第353章 互联网中心的问题
  摊子越是扯得大,苏远山便越是感觉到人才稀缺的紧迫性。
  德远半导体目前在建的八英寸芯片线一共有三条,员工两千余人。这两千多人里,除了张汝金从世界各地挖来的之外,就只有从新加坡返回国内的那批人是成建制的——这些有经验的员工,加起来刚刚超过五百人。
  意思就是,德远目前纯粹是一个依靠老带新的局面。
  ——当然了,晶圆厂别看是生产世界上最精密零件的工厂,但它还是和普通的工厂一样,讲究个老带新,师傅带徒弟。
  这样的人才梯队和组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要在建成投产之后便形成生产力,确实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就别说更先进的05微米工艺了——要知道,除了极少数看着张汝金面子过来的大佬,德远上上下下接触最先进的也就是08微米工艺。
  所以,文森蒂的理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的。
  但苏远山等不起,他太清楚不过,一家制程走到前列的晶圆厂有多么恐怖的赚钱能力——那是堪比印钞厂的存在。
  于是早在半年前,苏远山便请张汝金联系一下岛上的某些人才,譬如蔡力行,梁梦松等。但一来张汝金太忙,二来……毕竟张仲谋是张汝金的老上级,就算要挖人,也得掐个时辰。
  春节就是个挖人跳槽的好时候。
  ……
  第二天,苏远山前往特区。
  坐上段勇平的大奔,苏远山直奔厂区而去。
  一路上,段勇平并没有多聊他直接负责的手机业务,而是更多地聊着工厂整合的事情。
  “主要还是钱,我们这边的预算有点超支了。”段勇平和苏远山坐在后排,一谈到钱,他就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动迁和改造上马得太紧迫,即便我们的预算团队很专业,但依旧没有料到特区的经济在今年下半年的过热状况……为了抢时间,也为了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个好印象,所以就迫不得已做了一些让步。”
  “嗯,没事。”苏远山现在已经逐渐脱离财报审查,而交给周小慧处理。他是知道这边花钱有点猛,不过拿陈静的话说就是,还在可控的范围内。
  “今年非但特区热,整个国家经济都在热……毕竟在加班加点印钱嘛。”苏远山便笑道。
  “要是明年国家还猛印钱,那这通膨可就止不住了。”段勇平笑着打趣道:“这三年,每年都印一千多亿……”
  “嗯,不过按照我看,明年估计就得歇一下了。”
  苏远山知道历史上国家也是这几年印钱印得很离谱,从91年的600亿,到92年就猛地翻了一番达到了1200亿,然后93,94每年都新发行1500亿左右……到95年才又降到了600亿左右。
  印钱的直接后果便是通膨,以及钱扎堆的地方经济开始热起来。
  而一旦经济热起来,像远芯搞整合的这种就会面临很多坐地要价的问题。
  “主要还是国家担心持续通膨,老百姓对几十年前的法币可是记忆犹新呢……说起来我家都还有好几亿法币。”段勇平打了个哈哈:“要是那玩意可以和人民币直接兑换,我还费那事干嘛……”
  苏远山便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道:“给你几个亿人民币,你就真想退休了?”
  “嘿嘿……开个玩笑。”
  段勇平月初才被任命为副总裁,并替陈静主持了月会。
  坦白点说,当总裁办将一份份文件和报表递给段勇平让他过目时,段勇平才算是真的“尝到”了权力的甜头。
  ——因为远芯的性质使然,外界很难得知远芯的真正业务和具体发展乃至规模,甚至段勇平这个移动通讯事业部的总监也只清楚自己部门的情况。其他部门,只能靠会议上的各种数据来分析一下,以及猜一下……
  而当他看到来自远芯各个部门的报告后,他才真正对远芯的强大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从vcd部门到cpu部门,再到众芯发过来的财报——之前他参加月会和季度总结时,从没见过陈静说出多少营收,多少预算。只见陈静每次都很举重若轻地翻着文件,然后对各个部门的进度进行问询。
  总之,他认为月会和他之前在小霸王一样,大概就是走个过场。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