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造车 (榕之子)


  率先准备上市的建行选择了美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25亿美金占股9.1%。随后汇丰银行入股交行、苏银和瑞银入股中行、高盛和安联入股工行,淡马锡跟香港财团也跟在后面饱吃一顿。
  可惜这样的美食盛宴却缺乏中国内地民间资本的身影,就算是韩皓也无力进入这样的资本盛宴。只能说是时运不济,在他还未明白资本的力量之时,国家金融改革已经鸣锣开场,并且在他还热身之时裁判已经宣布完场。
  也正是此次国家大规模金融改革,让韩皓认识到资本的真正实力,可以一定程度让强势政府低头。
  管理亿万资产的中国五大银行到底估值如何?
  在中国经济开始腾飞背景下,就算再保守的投资者都能从中看到金灿灿的钱途。
  以即将上市的建行为例,美国银行25亿美金入股,保守收益在300%以上。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发展,1000%回报率不是妄想,这就是中国的魅力。
  按照建设银行在中国经济的实际控制力和市场影响力来看,25亿美金获得9.1%股权,存在股权低价贱卖的嫌疑。不过在国有五大行改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改革目标下,贱卖也许是不得不承担的代价,时间不等人,谁让中国资本没有足够实力呢?
  凯雷资本因实力有限未能进入中国五大行的投资者行列,但却在保险行业捡到了另一个皮夹,太平洋保险依旧是一块诱人的肥肉。
  他们仅以4亿美元就获得太平洋保险24.9%的股权,以非常划算的价格获得在中国保险市场行业巨头的战略投资者身份。
  短短几年时间,“国退民进”就变成了“国退洋进”,实质上就是资本的逐力,外国资本大规模进入国内,中国孱弱的民间资本无法与之相对抗。
  不过,这只是整体而论,在个体上依旧有特例。至少对韩皓来说,经过多年积累,他拥有与境外资本一战的能力。
  既然金融领域的饕餮盛宴无法参与,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实业领域有所作为,击退来自国外资本的入侵。
  凯雷因徐工一下子全国知名,对其危害国家安全的质疑声不断,为此他们不得不修改了并购徐工的方案,大幅度降低持股比例从85%降到55%,提高国有股的份额,但依旧未能得到商务部首肯。
  51%——50%——49%……
  就算再如何不断让步,但商务部就是卡住不给并购案通过,凯雷资本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妙。
  因为这时,他们在中国市场迎来了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本土最大的民营企业——中华集团出面角逐徐工这匹鹿。
  凯雷资本报价20亿人民币85%股权,而同等条件下中华集团直接报价30亿元,甚至还有替补方案是20亿占60%股权,并且承诺接入玉柴发动机,促进徐工发展更多专用车项目,最后还保证协助徐工登陆港股上市。
  可以说,韩皓的方案直接冲着凯雷资本而来,在他们的方案上更进一步,补充了更多细节更加符合中国政府的需求。
  当中华集团宣布介入后,得到国内舆论一片支持,毕竟卖给中国人要好过把徐工让美国人控制。
  商务部一天不批复,就证明凯雷跟徐工之前签署的协议没有真正生效,中华集团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跟凯雷这样的投资基金相比,以实业发家的中华集团更加让人信服可以有效整合徐工集团。
  中华集团的出现,不单让凯雷资本尝到苦水,也让三一重工这样的民营机械企业感到难受。
  对三一来说,他们希望是由自己来整合徐工这个行业龙头,本来眼见着搅黄了凯雷并购,自己有机会出手。没想到,突然窜出来了中华集团,凭空增加一个异常强大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在此次竞购案上,如果被韩皓得偿所愿,那么国内机械行业将突然冒出新的龙头统治者。
  要知道中华集团可以在竞争激烈的汽车领域跟国外巨头打得有来有回,在相对不激烈的机械行业一旦进来肯定大有作为。三一本来凭借民企灵活的体制优势并不惧怕国企背景的徐工,但面对拥有同样民企机制以及资金技术都更加雄厚的中华集团,他们公认几乎没有胜算。
  中央传递的信号很快传到当地政府,和凯雷合作眼看要黄,他们很快积极寻找替代目标,中华集团确实是非常不错的理想对象,至少也是世界500强企业。
  在轰轰烈烈喊出“国退民进”口号十年时间后,国企改革进入深水期,一旦垄断国企喘过气,局势将会迎来强烈反扑。也许在当前就是最后一波红利,幸运的是这次红利尾巴被韩皓抓住。
  就在一年时间内,踏着格林柯尔、德隆的尸体,韩皓趁火打劫把他们从国退民进大潮获得的猎物——亚星和湘火炬收归门下。随后又利用资本优势,瞄准了玉柴和徐工,在丰隆集团和凯雷基金这样的境外资本嘴里虎口夺食,打通新的产业链并创造新的增长点,一举奠定了中华集团的实业基础。
  可以说,在2005年韩皓事业爱情双丰收,不但结婚成家,还让中华集团更上了一层楼。
  不过,树大招风的他也被人以另一种形式盯上了。
  世界杯来了,作为球迷一员,作者君尽量保持更新。


第十八章 碰瓷风波
  “出名要趁早!”
  民国名媛张爱玲的一番话,在节奏日趋加快和知识飞速变换的今天,成为许多人的信条。
  “郎顾之争”让海归学者郎先平彻底火了,他仗义执言般挺身而出对MBO进行大肆批判,获得了大批民众的支持。尤其当争辩对手顾初君被当地政府送入监狱后,他的声望达到了更上一层楼,各种采访应接不暇。
  这个50岁的中年男人,在颠簸流离台湾、美国、香港后,终于大器晚成在中国大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主攻公司财务方向的他,开始向主流经济学界靠拢,频频对各种经济问题发表看法,凭借优秀的口才成为新一代的网络红人。
  回顾前半生,头发悄然斑白的郎先平,对“出名要趁早“有了发自肺腑的领悟,在痛感没能及早成名立业之余,老骥伏枥般开始在中国大陆这个大舞台上追回属于自己的昔日荣光。
  仅凭一己之力把顾初君拉下马,还获得无数的鲜花和掌声,这让郎先平情不自禁有一朝看尽长安城的自傲。在对手顾初君在狱中拼命为自己申诉喊冤之时,郎先平开始享受情场职场双得意的大好格局。
  实际上,顾初君被射中下马,“郎顾之争”只是引子,真正的实质是他没有妥善处理好新的地方政商关系。国内每次地方一把手换人,都会在当地引发新一轮政商关系的洗牌,过于自大的顾初君就是其中的倒霉蛋。
  在他入主科龙时,明星企业科龙早已经被地方政府掏空,财务上背负着十几亿的大窟窿。为何当时名不经传的顾初君可以横空出世拿下科龙,反常的事实背后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因为他跟地方政府达成不追究往事的默契。只不过这种默契平衡在地方政府换届后被打破,顾初君最终栽在了新的政商漩涡之中。
  即使在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珠三角,健力宝、科龙两大企业负责人都因跟地方官员关系处理不善而获罪,跟国内另一大经济驱动引擎长三角形成鲜明对比。
  回到当下,郎先平在频频曝光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头顶新型经济学家的他为了保持热度,不得不寻找下一个“顾初君”当靶子来为自己证道。
  收获各种赞誉之余,自满的郎先平把目光投向了当前最热的首富韩皓,这位新一代企业家今年频频出手,四处出击凭借高杠杆吞下许多国企资源。
  他开始偏离自己财务专家的正轨,开始在宏观经济层面点评国内各种经济现象,俨然一幅中西结合经济学家的派头。
  “中华集团:诞生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的虚胖巨人!”
  在自己跟电视台合作的一期节目上,郎先平把韩皓以及中华集团当成了新的踏脚石,认为对方借助国退民进大潮,以超出承受能力的高杠杆来频频并购,实质上是在挖国家的墙角。
  “从银行手中拿到的钱,绕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银行,背后是国有企业股权成功转成了个人,国有银行实质背负了大量坏账的风险。”
  “中华集团财务杠杆率过高,实际控制人韩皓抵押了大部分股权给银行,这导致企业存在资金链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他们收购了大量企业,一旦消化不良就要引发债务违约风险,会拉着银行一起完蛋。”
  ……
  以国有资产流失出名的郎先平,非常明白自己的受众希望听到什么,他再次在国有资产流失这个敏感领域,把炮口对准了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中华集团。
  果不其然,节目当晚就引发轰动,第二天中华集团旗下控股公司的股价在开盘时出现了波动,尤其还局部引发了对韩皓乃至中华集团的舆论危机。
  “中华集团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各项商业活动都遵守国内国际法律法规,欢迎社会各界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针对郎先平的质疑,中华集团只是不痛不痒出台了一项声明,并未跟对方开展新一轮的论战。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