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亨崛起 (流浪de橘猫)
- 都市重生
- 作者:流浪de橘猫
- 更新入库:04.13
京城:
中英谈判的正式开始,虽然一些细节问题还有很多,但底线问题的突破,这是给了不少香江商人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希望。
新华社方面再接再厉,又准备了一次港商代表团访京,一个是为了给香江普通百姓表明中央对香江的支持,另一个则是希望香江与内地有着更大的经济合作。
首都国际机场,一辆国泰航空的737的商务机从天而降,香江的一群商界大亨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出了机舱,这是徐志第二次来到京城,离上一次已经隔了快三年之久。
这次来京城的富豪很多,除了霍营东、李嘉成、包玉钢等华裔富豪,太古集团的约翰.诗怀雅、中华电力集团的米高.嘉道理都一起前来,只不过这几人毕竟是英国籍,并没有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而是秘密访京,商谈一些经济合作,随后也会秘密离开。
徐志一群人从机场离开后,径直去了一栋酒店居住,两年的时间,京城已经建起了几家五星级酒店,对外招待能力也强了很多。
当天下午,诸人被安排前往中央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央的最高层领导,在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之下,所有人相互之间亲切的握手、随意的聊着各种趣事。
屏幕之上的会谈永远都是官方的语言,而真正的合作,却是需要更详细的谈判。
第二天一早,京城招商局的一位局长赶了过来。
“徐先生,这是京城招商局的魏局长。”新华社于社长介绍道。
每次港商来京,不少省份的驻京代表也打起了算盘,虽然最近两年的政策有些不稳定,但有一点永远是正确的,那就是赚外汇。
既然是赚外汇,那就必须与海外之人打交道,但语言问题却是个不小的麻烦,这个时代的内地,能看懂英语的都没几个,能听懂并能够交流的,几乎是凤毛麟角。交流不了自然这生意做起来效率低,于是海外华人就成了各个创汇方案的首要目标,而香江的富豪自然是最佳的对象。
每一次香江代表团来京时,不少驻京办的代表就前来拜访,这些都是地方政府的代言人,香江代表团也不好将这些人避之门外,只能不厌其烦的接待。
后来中央了解情况后发话,禁止无故骚扰,各省的人员才安分了下来,每次京城的官员拜访香江之人,一般得有驻港澳台或者新华社官员的介绍才行。
“魏局长,请坐。”徐志也客气回道。
几人来到酒店内的沙发处,三人相视而坐。
魏局长首先开口道:“徐先生,这次前来拜访,主要就是为了两个月前,您答应在京城兴建国贸大厦之事。”
徐志点头道:“魏局长请讲!”
魏局长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京城地图,指着上面一块画圈的地方。
说:“徐先生,这次的国贸大厦,虽然是由京城市政府负责具体落实,但毕竟是国家组织的项目,因此细节方面也需要上报中央,这第一个问题,就是位置,中央的意思是在长安街延伸线与东三环的交界处兴建国贸大厦建筑群,靠近国际使馆区,不知道徐先生有没有什么想法?”
徐志想了想问:“这块地目前上面是什么建筑?”
魏局长回答道:“这一块就是普通的居民区,加一家小型的纺织厂,拆迁方面请徐先生放心,这一块由我方负责?”
徐志看了看地图后说:“既然这样,我也没什么问题。”
这个时代,来京城、上户甚至深海投资的商人,除了少数工业,其他的还是以地产商人为主,如正在改革开放第一前线的深海市,在原先的历史上,从79年开始一直到21世纪,每一年前来投资的外商,做房地产的永远比开工厂的多。
当然,这一世已经完全不同,美的集团在深海市的几个大型工业投资,就完爆了来炒房的香江资本。
而这些商人来到内地投资,自然是希望能够在市中心甚至最核心的地段投资,如这个时代,不少香江的商人或者海外华人来上沪或者京城投资酒店,都希望能够在往西或者京城二环内投资。
这一点并没有错,不过徐志却不在乎,特别是在京城,越中心的地段越容易有限制,同时原先的住户也是非富即贵,历史上的90年代,李嘉成拿下了王府井东方广场的项目,但因为层高及拆迁问题,折腾了数年时间,费心费力。
国贸大厦这种项目虽然目前不在市中心,但只要再过十年,就是整个京城最繁华最现代化的地方。
魏局长接着说道:“徐先生,第二个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按照目前的法律,国内的投资除深海市外皆需要合资,不过国贸大厦这个项目中央给了特许命令,如果徐先生愿意的话,可以完全独资,不知道徐先生意下如何?”
“为什么要我完全独资?”徐志问道。
“这是上面中央的决定,我也不是很清楚,可能上面有自己的考虑吧。”魏局长有些尴尬的解释道。
自改革开放以后,魏局长也接待了很多来自海外的商人,香江的也有不少,也发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大部分商人实际上在投资之时并不喜欢完全独资,这与国内很多人都想法完全不同。
后来,经过数年的接触,才明白,大部分商人追求的都是多元化以及多方投资,特别是酒店、写字楼、大型住宅、基建等重投资项目,这些项目耗资极大,一旦失败,对投资者来说的风险太大。因此,海外商人更流行合资投资内地,不但要与内地政府进行合资,还会在海外找其他人进行再一次合资。
当然例外也有,如包玉钢、李嘉成这种超级巨富,一个对普通商人压力颇大的项目,对他们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因此这种情况下出现独资也算正常。
眼前的徐志身价更高,只不过国贸大厦这个项目投资太过于巨大,魏局长也没有把握对方肯答应这个要求。
第435章 前往上沪
“资金方面的话不是问题,既然国家需要我来投资,我当然义不容辞!”徐志笑着肯定道。
海外包括香江的不少来华投资的商人或企业,都喜好各种合资,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个本身资金的匮乏,第二个则是担心内地政策的问题,但这两点对于知晓未来的徐志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而据他估测,内地愿意让国贸大厦这个项目独资,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第一,这项目再重要也只是一栋建筑物,并非能够提高国家力量的大型工厂,是不是合资并不重要。
这第二,也应该与最近几年,进一步开放有关系,据说今年年初,美国工业巨头3M来上沪谈投资合作,第一个要求也是只搞独资、并且产品只在内地销售,而上沪及国家方面的代表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表明还能继续谈谈。虽然需要对方的产品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很明显,国内在合作方面已经摆脱了最开始必须合资的前提。
而第三,可能国家需要更多的外汇,最近两年,国内与西方合作越来越多,但贸易仍然以逆差为主,中央需要更多的美元外汇。国贸大厦这个项目,假设第一期总投资为5亿美元,那合资的国家只能拿到一半的投资2.5亿美金,让外资独资则能拿到所有的5亿美元。
这第四,也有可能是国内财政紧张,拿不出这么多钱!
或许很多人会不可思议,内地政府怎么可能拿不出人民币?
但这也是事实,从78年开始,中央十分在意经济,但更重视民生,80年代初内地百姓的贫穷根本无法想象,这是一个人均GDP全球倒数第四的国家,绝大部分非洲人的收入都比国内强。
而拖了平均GDP后腿的老百姓,更是贫困至极,上亿的农民一天的平均收入不足一毛,粮食低产的同时,还需要上交粮税。
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中央提高了部分主粮的收购价格,但为了不增加城市人口的经济压力,中央不得不进行巨额补贴。
同时,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也是重中之重,大量的房屋建设也消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80年代初,中央每年都财政收入约为千亿,为了平衡财政赤字,中央不得不压缩基建规模90亿,这也是为什么改革初期,大量黄金位置的基建工程被港资所获得。
魏局长见徐志同意下来,开心的接着说:“好,那我回去后立刻上报,不知道徐先生还有什么问题?”
徐志想了想问:“那不知道这个项目何时才能够正式落地?”
魏局长说:“徐先生,只要您这边资金没有问题,那么很快我们双方就可以展开进一步的细节方面谈判,待双方皆没有问题后,我们就可以立刻签约。”
“好。”徐志点点头说道:“那我立刻安排香江方面的建筑专家前来京城,先进行实地考察,再准备后续的设计问题。”
“没问题。”魏局长笑道:“徐先生放心,我也会安排建筑方面的专家参与陪同,大家一起合作,早日为国家将整个大厦建起来。”
……
在京城与内地高层定下了关于国贸大厦的合作方案后,后续的谈判就是各种细节问题,如建造所需要的土地面积、层高、大厦外形及内部空间设计、附近交通、资金支付计划等等,而这一切自然不需要徐志这个老板来亲自参与,只有实在双方难以抉择的情况下,他才需要亲自出面。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