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玩宝大师 (青木赤火)


  比如这件玉炉顶,是黑白两色和田玉青花料巧雕,天鹅采用白玉部分,海东青采用墨玉部分,海东青正在猛啄鹅头;周围则辅以水草的纹饰。海东青是一种猛禽,专门用来捕猎天鹅。
  这件玉炉顶,就是一件春水玉。内容多是春天在水边打鱼或者捕猎飞禽。
  而秋山玉的内容,则多是秋天在山林中捕猎走兽。
  “这样的东西也能捡漏?”余耀没接杨锐的话茬儿,而是反问了一句。
  因为这件玉炉顶,只要在古玉上有些眼力,最起码能看出不是新仿的活儿。这么一件春水秋山玉,最晚也是明早期的。
  “小漏儿!”杨锐有些得意,“老板知道是春水秋山玉,只是断错了代。他觉得是元代的!”
  “当然不是元代的!”余耀应了一句之后,表情却有些哭笑不得,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
  杨锐微微一笑,看到余耀的表情有些怪异,好像不想往下说了,便又道:“让你断代,可不能光断出是辽金时期的就行啊!你得再更具体地说道说道。”
  “什么?辽金?这不是元代的,可也不是辽金时期的啊!”
  杨锐一听,“不是辽金时期?那你看是什么时期?”
  “明早期!”
  余耀这才接话说了起来。
  他刚才之所以不太好接着说,是因为杨锐根本没捡漏!
  当然,也不算是完全打眼,但多少应该是花了冤枉钱了!元代的春水秋山玉,大致来说,要比明早期的价儿高一些。
  而他觉得捡漏,是当成了辽金时期的,辽金时期的春水秋山玉,行情上又比元代的价儿高一些。
  杨锐此时却并不觉得自己的断代有问题。他直接摇了摇头,“你看,我说不信你的眼力,咳咳······”
  顿了顿,他又继续说道,“这一件春水玉炉顶,体现了海东青和天鹅搏斗的激烈场景,用料讲究,风格明显,是金代早期的东西。明早期的春水秋山玉,简单,平和,构图程式化,哪会是这种风格?”
  “风格是金代早期不假,但明代早期的玉工不能仿么?”
  “啊?”杨锐不由一愣,却又抬高了声音,“明代仿辽金风格?不能你说是就是啊!凭据是什么?”


第212章 解玉砂
  “其实很简单。”余耀一边说,一边却又把玉炉顶放进了锦盒,“我不能拿着跟你说,不然你老想瞟,影响开车安全。”
  “我不用看,细节我都记着呢。”
  “底面的牛鼻孔的孔道细节,你也记着?”
  玉炉顶的底面,要镶嵌在铜香炉盖上,它不能只是箍住,那样还是容易掉。所以往往会在这底面打上牛鼻孔,以铜丝之类的穿系固定,双保险。
  这件玉炉顶的底面,一共有两处牛鼻孔,一处两个孔,一共四个孔。
  “什么?牛鼻孔从宋到明,也没什么变化啊。都是先打两个斜着的大一点儿的孔,然后用更细的工具,从更倾斜的角度再打一次,最终将底部横向打通,然后再修饰孔口。”
  杨锐也算是个懂行的,张口就来。
  “你说得没错。不过打牛鼻孔,除了要用楟钻,还要用解玉砂。”
  楟钻是玉器打小孔的实心钻具;还有空心的,叫管钻,多用来打大孔或者掏膛。
  解玉砂又叫碾玉砂,其实就是硬度比较大的矿物砂,比如石榴石矿砂和刚玉矿砂,配合制作玉器的工具使用。古时候没有太高硬度的工具,也没有电动转速,解玉砂必不可少。
  杨锐一听,脸色变了变。虽然余耀还没具体展开,但对打孔工具如此了解,他始料未及。
  余耀接着说道,“辽金时期,用的解玉砂,是宣宁砂,产地大致位置在现在的内蒙凉城。宣宁砂,说白了就是石榴石。石榴石的莫氏硬度系数,大约在6.5到7.5;这件玉炉顶是和田玉的,和田玉的莫氏硬度系数大约在6.0到6.5,也就是说,石榴石的硬度,只是比和田玉略高。”
  杨锐立即应道,“你是说这炉顶的打孔,用的不是石榴石解玉砂?”
  “对。牛鼻孔很容易观察一部分孔道的。用石榴石解玉砂,孔道的旋痕不会如此细密。只有用硬度更大的解玉砂,钻孔速度更快,才会如此。比如刚玉,莫氏硬度为9;但是辽金时期的玉器,并没有用过刚玉解玉砂。”
  杨锐的额头不知不觉冒出冷汗,“孔道的旋痕,即便用不同硬度的解玉砂会有差别,但也很细微,况且是观察这么小的孔道,就这么一会儿工夫······你不会是唬我吧?”
  “你回头可以找个放大镜细细看看,再对比下辽金玉器的孔道啊。”余耀笑道,“玉器别的地方可以进一步打磨,消除痕迹,也会因为包浆淡化痕迹,但是孔道的旋痕,不会消失的。”
  杨锐腾出一只手摸了摸锅盖头,“你这话说的!我问的就是这个!你也没用放大镜,怎么看出来的?”
  “我是用你不相信的眼力。”余耀摁下车窗按钮,点了一支烟。
  杨锐舔了舔嘴唇,“给我也来一支,我的烟等你的时候抽完了。”
  抽了几口烟,杨锐闷了一会儿,终于开口道,“好,我服你!其实杨局能找上你,贺所长这样谁都不服的人都说不如你,本来我是应该信的,但就是说服不了自己!”
  “杨哥,我也没在意这个,我的眼力又不是为了让人服的。只是你让我看,我就看看喽。”
  “大兄弟,你就快说吧,憋死了我都快!”
  “光感。”余耀言简意赅。
  杨锐呆愣。
  半晌回过神儿来,“好像也只能靠这个了······但你得看过多少玉器的孔道,才能有这样的明察秋毫的眼力啊?”
  “不在于多,而在于感觉的敏锐程度。我问你,杨哥,你为什么当时一看就知道不是元代的!”
  “我不是说了么?风格啊!”
  “这就对了。你对风格有敏锐的感觉,元代的炉顶,一来仿古少,二来即便仿古,因为风格太突出,也能感觉出来。”
  杨锐再度沉默。
  过了一会儿,他又憋出一句,“杨局不会是想招贤纳士吧?”
  “他好像有这个意思,但我更喜欢当一个闲云野鹤。”
  “兄弟,你今天真是让我开眼了!我们局算得上高手如云,如果你看其他东西的眼力也这么牛逼,那也足以傲视群雄!”
  “现在你好像是真信了。”
  “我能不信吗?在你面前吹牛逼说捡漏了,结果被打脸了。”
  “我没动手啊,是你自己往上凑。”
  “哈哈哈哈。”
  车子自然不会走市区,走的是六环。就在下六环不远后的一处大路边,往里延伸出一条几十米的宽阔水泥路,水泥路尽头,是带着一道铁门的院子。传达室在铁门一侧,一半在门外,一半在门里。
  一侧的门柱上,挂着一块白漆黑字的竖牌子:华夏5000研究所。
  杨锐出示证件,开车进入,余耀顺口问道,“你们明面儿上还不挂特殊文物调查局啊。”
  “有啊,特务文物调查局的牌子挂在市区,和文物总局一起,不过那里只有一个协调办公室。”杨锐笑道,“很多单位,挂牌子的地方,不一定真正的所在。”
  余耀点点头,心说这个5000,估计是借用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意思。
  院子不大,只有一栋十一层高的大楼。
  上电梯的时候,余耀通过电梯按钮发现,从B1到B5都有,“我去,地下有五层?”
  杨锐一脸神秘,“还有地下六层,不过我是没去过。”
  杨锐刷卡按下了11层的按钮。
  出了电梯,杨锐带着他来到有“常务副局长”铭牌的办公室前,一边敲门一边说,“杨局说到了先见他。”
  “请进!”
  他们开门进去,办公室很大,陈设却简单。杨四海从办公桌后站起来,“挺快啊!锅盖你超速了吧?”
  “那必须的,反正是您老人家安排的,回头你找交警给我销罚单。”
  “赶紧滚!从外面把门关上!”杨四海笑骂一句。
  杨锐却走到杨四海的办公桌前,拿起了半包包着白皮、没有任何商标、只打着一个红色三角戳的香烟,“行,弄两根好烟犒劳一下先。”
  杨锐走后,杨四海招呼余耀在茶几边的沙发坐下,顺手递给他一瓶矿泉水,“我办公室没茶,将就一下吧。”
  “先办正事儿!”余耀说着,便打开了包。


第213章 大宅门
  余耀从抽纸箱里抽了几张纸垫在茶几上,又将紫檀古琴镇纸和装着小玉块的密封袋取出,放在了上面。
  杨四海笑了笑,但马上就专心查看研究起来。
  “这琴,可比我原先想象得小多了!”看完之后,杨四海开口道,“但这小玉块,的确是很怪,我们先鉴定检测一下再说。”
  “杨局,现在能告诉我其他三样东西是什么了吧?”
  “今天还不行,你的特聘专家手续还没批下来呢!”
  “啊?”余耀一听,“那什么时候能批下来?”
  “今儿都周五了,估计下周一。”
  “好家伙!那您不早说,我下周一再来啊!”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