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如果一座小城镇只有10万人口,而人口中的平均COSPLAY爱好者只有千分之一,那么这座城镇里对COSPLAY的总需求人口就只有100人,他们根本办不起来一场漫展,他们的需求就只能直接无视掉了。
但如果在一座有一千万人口甚至更多的城市,比如钱塘或者沪江,哪怕人口中的COSPLAY爱好者还是只有千分之一,但这座城市就能有1万名爱好者了,这时候开一个漫展卖门票,就能有机会回本,有能力有技术有艺术办漫展的人,就会来做这个生意。这样新需求和新供给都得到了满足和赚头。
如果有了一个NICONICO这样的二次元漫站,那哪怕只有3个COSPLAY爱好者的非洲黑叔叔小国,也能被满足。
这也是为什么越国际化、集中的大都市,各种小众前卫需求都能商业化落地。
互联网也好,电视购物也好,供应商黄页也好,每一代新商业信息交流平台和成交平台,他们最正义的价值,就是让“上一个时代因为资源和需求集中度不够,而不配被满足的小众需求,得到满足”。
而什么“打价格战,靠网上不用房租”等优势跟线下抢本来就能做成的生意,反而只是副产品。只不过因为副产品针对的是大众化的需求,所以做起来之后规模和营业额更大而已,但这并非当年每一种新商业模式出现时的初心本意。
马风这一世,也算是提前成为成功人士了。人家84年下海的时候,已经有百万级的身家。
在当时国内的消费力水平下,已经觉得百万富翁的钱是一辈子花不完的了。
何况马风也算是跟着顾骜享受到了国家第一届恢复高考带来的种种红利,他如今骨子里还是很感谢国家、三观很正了。
这种情况下,一个一辈子钱花不完的人,机关不待辞职下海,那肯定是真的想做一番改变世界的大事的,不能光是为了钱。
而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这辈子只能在销售领域发挥一下自己的才华。
在80年代中期,在新兴的民营经济体力,做销售确实是很容易来钱的岗位,但中国人对销售类工作的鄙夷,却还远远没有到扭转的时候。
“投机倒把”这个词,在大众当中起码还有十年八年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内陆偏远省份和关外,大家都是一边承认做销售有钱,一边以做销售为耻。
这时候,让马风在国外发现了一种“原来做销售不仅是投机倒把,还真能创造生产力。没有这种新销售渠道、技术,某些生意就压根儿不会存在”的模式,马风怎能不激动?
哪怕是为了钱够花之后追求青史留名,他也一头扎进去了。
结果,两年时间,换来了一顿磕磕绊绊交学费、基本没赚到钱,也充分认清了中美商业基础设施的差距。
“我已开始想也搞个供应商黄页,电视广告太贵嘛,专门发行一本黄页类的商业杂志,登载各种专门的小众定制供求信息,咱就稍微收点手续费,也不保证能撮合,但是至少比打广告和自己满世界找供应商便宜百倍。然后一旦找到能撮合的供应商了,咱再收取点成交的手续费,定做样品还帮忙保证送货上门。结果第一步光是物流咱就解决不了,路上安全完全没保障。我花了半年多亏损想明白这一点,才意识到不能跟美国人那样搞全国性撮合的黄页,咱只能先江越沪包撮合,远的咱管不了……”
“后来发现,大伙儿传真机普及率太低,小单特殊定做图纸沟通都不充分,又是一个大坑。渐渐的我发现做实物生意的撮合,不确定因素太多,我就又退了一步,只是提供商机,担保双方提供到咱平台这儿的信息不造假,其他也就不管了,让他们自己沟通。”
“再往后,我发现我们也就做黄页这种停留在咨询服务方面的事儿靠谱,但客人太少了,需求不够,信用也不够。我又换了个思路:咱也不光为企业做生产环节的咨询服务,咱直接做技术需求的匹配。
实物货物的非标性太强了,这个坑十年都填不上。但是国内很多企业目前更缺的是技术指导标准和解决方案。很多小众行业技术知识,外国其实是有的,但国内翻译和正规出版渠道太慢,有些需求需要出版,但出版社不做小生意。
我反正弄了个做黄页的刊号,就想着在出版行业再多走几步:咱可以在黄页上搜集那些需要外国已经有出版的、待翻译的技术资料的客户的需求量,然后让他们拼凑拼单吗。比如一本机械类的外国期刊杂志,某一期,要是黄页上找到100家国内企业需要,咱就想办法翻译一版,正版地卖。
不过需求量太小,咱就收费贵一点,一本技术资料可能几百上千块——但这至少也比他们再单独找翻译翻一次要便宜不少,也算是为行业做点事儿,积功德了。
不过这事儿一开始做,也是困难重重,搜集需求的时候,客户来电来信说需要某某技术资料外文书籍的很多。结果我试着出版了几本,到了付钱的时候他们又嫌贵。特么的害得我现在都不敢把私人小老板来电反馈的需求统计进去了。
后来我想了一招,去年中行不是发行了长城卡么,那些没信誉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私营小老板,我就要他们提供信用卡信息供我验证担保……具体繁琐着呢,我还在设计堵漏。这次来京城,我本来主要目的,也是想跑出一家正规的出版社的执照。
你也知道的,我原先只是给我那个供应商黄页、还有临时统计客户需求要出版的技术资料书籍,每次特事特办单独跑书号的,太烦了,要是能做大,还是自己弄家出版社可靠。
我也是学乖了,实体的企业,不能介入太深,咱还是在商业和技术咨询领域,先把黄页的模式,在中国做起来吧。至少这种东西不涉及太多自己的网络,有媒体就够了,至于配送书,大不了寄邮政的额外付费加急邮包好了,书这种东西也不会寄坏。”
马风大吐苦水,把他这两年来N多异想天开的路数,渐渐实退虚进的过程,诉苦了一遍。
顾骜隐隐然觉得,他这个“小众工业品需求撮合平台”,怎么有向纯出版咨询退化的趋势。
不会最后变成一个只卖商业信息杂志和做铛铛网/亚马逊的模式吧?
确实,如果非要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要借助电视购物/黄页等传统媒体,就把这种生意做了,还真只能做贩卖知识的商人。
这玩意儿不要求物流,沟通成本也低。只要互通有无把需求的大是大非商量好了就行,没那么多非标的弯弯绕。
历史上亚马逊在美国最初也只能卖书和卖咨询信息,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你的出版社跑到手了吗?”顾骜听完马风的全部吐槽后,忍不住问。
要弄到一个出版社的指标,那人情可不小,而且92年之前,估计都不会给你机会纯私营民资弄到出版社的。
充其量只是每次给你弄到几本书号,就很值钱了。
这年头,出版社每年手头的书号指标,那都是真金白银的计划内资源。就跟银行拿了牌照哪怕什么都不干,光靠牌照资质权限,就能来不少钱了。
“差不多了,我毕竟也在外经贸口摸爬滚打混了两年,有些朋友。国内目前专门做国际贸易和商业资讯、技术引进类书籍的专业出版社也不多,总有机会的。不过,目前初步谈妥的是要找个单位挂靠,集体股还是要占几成的。不过没关系,我也没指望通过卖书本身赚多少钱嘛。这只是我实现自己商业理想的一个工具罢了。钱塘本地是弄不到指标了,目前初步看准的目标,是在沪江解决。”
第758章 顾哥的名字就是市场信心
“京城这边的门路,你都跑通了?沪江那边,要不要我再帮你交代点人情?”
弄一家出版社的资质,对于一般人来说,那是难如登天的。但以顾骜如今的势力,倒是不算什么。
毕竟他在文化和传媒产业路子之广,国内罕有人比。他女朋友萧穗,去年拿了矛盾文学奖之后,又有那么多同为鲁院首批硕士生的同学,这都是人脉。
再退一步,哪怕顾骜不想直接叨扰文化和出版有关部门的人,他靠着在中影进口和沪江制片厂那些企业性单位的门路,也能解决不少障碍——
别以为如今国内制作电影的和出版平面媒体的人群之间有多大隔阂,其实都是一个圈子里的。在行政调度时代,大型电影制片厂要做译制片,需要原著翻译和原著出版,都会有实质上统一管理的出版单位——当然,前提是这家制片厂得大到“国内三大制片厂”的程度。
除了前三名的大厂以外,其他省级的制片厂可没这种待遇。
马风听顾骜这么仗义,也有些腼腆起来:“其实我京城这边的关系,大部分都已经搞定了。沪江那边,我准备自己找徐厂长也好……找……我自己搞定。”
顾骜故作脸一沉:“你这是跟我见外呢?你的商业模式思路我听了,确实是有理想有抱负,积功德的事情,我自然会帮你,这有什么不敢开口的。徐凌那儿,你虽然也认识,但你开口跟我开口不是一回事儿,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至于你刚才没说出口那半句,肯定是打着找徐凌搞不定的话,找穗子想办法吧?亏你想得出来!世上有你这么见外的么?遇到事情不找大哥商量,倒直接私自找嫂子商量?你这是长胆子了呀。”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