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这时正被引到钓鱼台国宾馆的芳菲苑楼上,顺着顾骜手指的方向远眺,正好可以看见顾家的宅子。略微仔细揣摩了一下规模后,心中更惊。
“原来,顾骜请我们住钓鱼台国宾馆,并不是上面非要礼遇我们,完全只是为了他自己串门谈事儿方便。瞧他这园子,东西怕不有两百米进深,南北也有百余米,虽然被永定渠削了一个角,那也有累计二三十亩地皮了。这首善之区、国宾馆侧,竟然能拨出二三十亩绿地给他起私人园林,那能量,真是深不可测了……”
王安并不知道,顾骜这番待遇,只是因为当年他恰好赶上了84年年初跟着基辛格读完博、学成归国。而国家又恰好赶上首批留学生大量滞留海外不归,所以要拿顾骜这个正面典型来“千金市骨”引诱留学生们回来报销国家,这才机缘巧合有了如此待遇。
若是换一个情境,顾骜即便有钱,那也是做不到的。
但不管怎么说,因为信息不对称,顾骜成功给了王家父子一个隐隐的下马威,展示了肌肉。
以王安的阅历,尚且微微有些惊讶,他犬子王列就更加被压制了心态。
“果然年轻这一辈的科技行业老板,以顾骜为天下第一。虽然天坤集团至今没有上市、业内对它的估值,也就不到我们王安电脑的一半、勉强超过三分之一。但顾骜只是创业六年就有如此白手起家的成绩,父亲却是花了三十年……至于我,不过是托庇于父亲的成就之下,唉。”
王列已然有些未战先怯。
顾骜却一脸“对不起我吓到你们了,不是故意的”的表情,假装刚刚才转过念来的样子:
“诶,我家住这儿,也是机缘巧合罢了,地方上也是考虑到我回母校方便,并没有别的——斜对面街口那片园区,就是我的母校外交学院了。国宾馆和外交学院,都是部下属的嘛,住这一带的圈内高管很多的呀,只不过这儿绿化好,你都看不见。”
不过这种貌似低调自谦的话,其实效果也就跟没自谦差不多,还越描越黑了。
你丫一个24岁的商人,配么?
幸好王家父子也没打算再深究这个问题。
顾骜便继续交代行程:“那今天你们就好好休息,我不打扰你们了。明天有关部门会安排王总跟鄙人、还有张仲谋先生一起去RM大会堂觐见的。后天开始,才是科学院、工程院和委里的座谈会。”
王安听了,微微有些不适:“后去研讨会?那连个结论都没有,有什么好汇报的?明天能带……顾问人员吗?”
顾骜直言:“那当然不能了,明天只是勉励一下我辈。”
也就是说,明天这种场合,王安是没资格让他儿子也跟去的。
大家都是明白人,一句话就懂了。
顾骜之所以建议这么安排,也是怕他跟王安在研讨会上有什么关于行业战略发展趋势的争论,意见相左,影响到勉励环节。那还不如先勉励了、再谈可能会伤感情的事情。
……
30个小时倏忽而过,转眼就到了第二天晚上7点多,新闻连播时间。
《人人日报》上的照片,还要再多等一天才能出来,毕竟人家排版印刷发行都要时间,不像央视,节目制作好直接往上一放就行。
“……会见了美国王安电脑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安博士,香江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仲谋先生、大股东顾骜先生。就……亲切友好地交换了意见……”
前后15秒钟的简讯,画面加旁白解说,但没有当事人的同期声语音。
具体每个人如何露脸运镜的,就不赘述了。
王列当时在会堂的休息区等候,所以并没有亲眼看到父亲进去时的样子,他也是此刻在国宾馆的客房里、在电视上看到当时的场景。
又是一夜无话,次日一早,终于到了去科委参加座谈会的时候了,两院的那些相关领域的大牛院士,也都会到场。
国家开放之后,一直到98年,中间有20年时间是没有科技部这个部门的,就叫科委。
这场座谈会要为期数天,会涉及到八六三计划中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两个大领域的全部方向,也算是“八分天下有其二”了。
顾骜一大早就收拾妥当,从自己家走路去隔壁国宾馆,请上王家父子,然后安排车队直奔科委。
王安能得到首长接见,那也不是白见的。肯定要到委里吐露一些干货、帮中国人在计算机发展领域提供一些战略咨询意见,作为投桃报李,而且不能瞎说。
或许有人会觉得:以王安的身家,那么超然的姿态,连美国总统也见过,应该不太在乎这些身外的虚名吧?
持这种观点的人,只能说他们的看法在平时是对的,但是在86~88年这段节骨眼上,却错了。
患癌之前的王安,是比较醉心于技术和生意,不太在乎虚名的。
可是后来最晚年的时候,简直是判若两人,不但喜欢被各国高层接见,还开始谋求进入各种名人堂、拿美国的各种奖章。
并不是王安变得太快,而是他必须建立威望、建立公司上下对王氏的家族崇拜,为他的儿子铺路。
而在一家美国氛围的大公司里,建立起跨代际的家族崇拜,又是何等的困难?美国人可是从根子上就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而不是为世袭卖命。何况王安经营的还是最前卫的科技公司。
所以他自己可以不庸俗,但为了儿子,生命的最后三年俗也就俗点了。
车队很快就到了科委办公楼,顾骜领人上去,把王安介绍给国内计算机系统和通讯工程方面的两院大牛们相互认识,一番寒暄自然是免不了的。
主持会议的是委里的一名副主任,领导讲话、勉励自然也是免不了的,然后开始分组讨论议程。
巨型机、大型机这些,顾骜不熟,王安也不熟,自然不用参加那些分组。
术业有专攻嘛,座谈会到了这个级别,都是分得很细的,不会泛泛而谈。
所以王家父子和顾骜都是不约而同参加了服务器、小型机和个人机领域的操作系统战略发展会议。
中科院的相关负责人说了一番之后,就把发言机会让给王安,让王安介绍一下美国相关产业界的发展趋势。
顾骜也不插话,就静静地听。
王安花了将近半个小时,把美国的行业现状、发展趋势梗概讲完之后,有个委里的工作人员提问了。
“王总,请问您对于美国IBM公司去年起联络英特尔所发起的‘开放式个人电脑发展计划’的前景,有什么预判?
根据我们的了解,IBM公司和英特尔,从去年9月份开始,有较大的股价攀升,而且行业资本对其的信心,都与这个计划的实施进度有重大关联。
上个月,我们更注意到一家IBM的系统和驱动软件分包商,微软公司,因为加盟这一计划并扮演重要角色,在纳斯达克上市了,几天之内股价也涨了四倍。
您觉得IBM的新开放模式,会是未来服务器、小型机和个人机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趋势吗?”
这种问题,明显是两院的科学家问得出来的。不过,却很符合委里的行政人员关心的角度,他们是要关心市场对科技的需求趋势的。
王安听到问题后,也是先拿捏了几秒,免得让回答太廉价,或者显得立场倾向性太明显。
“我认为,IBM的奋斗方向,算不上错,但是以如今的硬件综合性能,这件事情在5年内是绝无可能达到让用户流畅、稳定使用的程度的。至于10年之内,我不好预测。
对应用软件接口的全面开放式态度,对硬件搭配的全面开放式态度,要带来多少软硬件驱动兼容性方面的隐患?软件质量又怎么管控?我对有多少用户会喜欢这样的电脑,表示怀疑。
至少以我们王安电脑的经营经验、这些年收到的市场调研反馈,那些商务精英、高层白领,是不会喜欢牺牲办公稳定性,来换取IBM许诺的那些进步的——而这些人,都是目前个人电脑用户的中坚。我并不想自吹,目前美国的商务精英、高层白领,有三分之二的人,办公时用的都是王安电脑。”
第712章 创新者的窘境
王安大致提纲挈领地说了一番,以他的身份,自然没有人反驳。
科学家们不懂产业界的事情。管产业战略的行政人员,也没什么底气。
毕竟人家是实打实市场经济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经验,你行你上啊!哔哔个啥?
人家公司一年卖出去三四十亿美元销售额的电脑、在全美个人电脑市场的占有率比IBM还强,而且是“办公电脑”这个细分领域的绝对霸主,行业内其他品牌加起来都没王安卖得多,这个成绩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注:王安这个牌子,当时在全部“个人电脑”的总领域内,是达不到50%市场占有率的,因为光北美就有苹果的APPLE II,还有Commodore和Spectrum,都是当年自有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欧洲还有法国人的一些牌子,日本人的NEC在80年代也有跟其他几个公司联合研发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
这些牌子在其他方面都比王安强,王安的优势是“文档处理最便捷专业,而且便宜,去掉了其他非办公功能”。不过当时电脑很贵,除了用来科研的,基本上都是用来办公的,几乎没人拿电脑打游戏,所以办公电脑在个人电脑里占比很高)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