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他知道历史呢,一年之后,就有华人化学家要拿到诺贝尔奖了。再过几年,就会变成中国人。当然此人或许在意识形态和人品上有些争议,具体不多说,但“属于拿了诺贝尔化学奖后重新归化的中国人”这一点应该是无疑的。
科学归科学,思想归思想嘛,一码事是一码事。
到时候也正好借这些案例给对美国人“开放包容”态度怀有过于美好幻想的华人洗洗眼睛,让他们知道原来美国人的包容也是建立在“目前美国还是最牛逼”这个大前提下的。
等哪一天外国的吸引力比美国强了,美国人也是会玩“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种双标的。
……
顾骜说的那些话,虽然暂时没有证据,但顾骜那副理直气壮的预言家姿态,以及他搞了多年外事斡旋工作积攒下来的洞察力口碑,倒也把张仲谋忽悠得有点动摇。
这种时候,就是“基辛格教授的关门弟子”这个头衔,所自带的忽悠力BUFF在发挥效果了,让听者总会不由自主地以为“难道这家伙知道很多我不知道的美国高层内幕?”
双方接着往下谈合作正事儿的基础,就稳固了许多。
张仲谋也知道顾骜邀请他的目的,也相信顾骜知道他的志向。两人在客厅里坐定之后,便不再客套,张仲谋开门见山地说:
“这次我在德州仪器的遭遇,相信顾生是一清二楚的。本来如果德仪能够按我的规划进行技术布局,我是想跟英特尔全面反攻,夺回半导体和内存等领域的全面优势的,以德州仪器的基础,只要肯投入,未必不能一战。不过,离开了德仪这个平台,离开了美国,无论再去哪里,都不可能跟英特尔全面竞争了,没有这个基础。识时务的人都知道,从此以后,只能在产业链上配合英特尔,重新寻找自己的细分定位……”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顾骜微微点头笑着插了一句话,不过他插话的时机和尺度掌握得非常巧妙,所以只是让人觉得他是在认真听,并不会反感。
这句话当然是诸葛亮的《隆中对》里的,原本是说“江东孙氏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所以只能跟对方联手,不能再跟对方硬扛。
张仲谋微微一愣:“是这个意思,顾生也是懂行之人,那我多余的话也不用说了。我直说吧,权衡之后,我想投入的行业,只是半导体的代工和工艺,至于芯片设计这些,从此拱手让给英特尔,以及其他想要在这一领域竞争的后起之秀。我估计,这样的创业,以建立一座足够规模效应的晶圆厂为第一步,光启动资金就需要数亿美元之多,如果要维持到业务全面打开、形成稳定的业内合作关系、最终盈亏平衡为止,全程总投入可能会有十几亿美元之多。”
半导体工艺,在起步阶段是非常惊人的吞金巨兽,说是一期就要数亿美元投资,那是丝毫不夸张的。
在微电子产业里,向来是越往产业链上游走一级,加工生产的投入就要贵一位数。
搞一个目前最新的高精的SMT贴片工厂至少要八位数美元(就是韩婷手上的汉乐电子那种),搞一个半导体晶圆厂那就是九位数起步了。
历史上,张仲谋自己在德州仪器干了近30年,不过积蓄也就数百万美元级别,勉强近千万吧,要想搞半导体晶圆厂是肯定杯水车薪的。
所以后来也是靠常经国亲自出面,由湾湾那边的“行政院开发基金”出了1个多亿美金,占了最大的股。
然后外资的飞利浦公司拿了七八千万,占了20%左右,最后再是找台塑的王永庆等7家湾湾实业界大亨,也筹了七八千万,加起来持股比例跟飞利浦抗衡,这才办成了大事儿,加起来现金资本注入总计是3个亿美金吧。
不过后来张仲谋花了20多年,把公司市值做到2000亿美元、年毛利也有上百亿美元,当年这3个亿的启动资金乃至后续数亿的追加资金,也算是至少增值了300倍了。
历史上湾积电在90年代初业务全面走上正轨、完全实现自我造血摆脱持续注资时,就已经占据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半导体晶圆代工,做到了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后来更是市场占有率持续迅猛增长了将近20年。
不过这些都只是历史,顾骜如今也不清楚这些细节,也不用清楚和考据。他只要知道,眼前这个合作机会,对他的电子帝国整体布局是不可或缺的,也就够了。
“如果我愿意提供主要的资金支持呢,不知张先生愿意跟我合作到哪一步。”顾骜也直截了当先开个价试试,“我会充分考虑团队的估值,不会让你太吃亏的。”
“顾生能拿出三到五个亿美金的启动资金?那还真是让人不敢小看您的诚意了。”张仲谋试探着反问。
“我一开始的打算,是回湾湾,先看看常先生的意思,他是否有此胸襟。而且,我是一定要有公司决策自主权的,公司起步阶段,需要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光刻机和其他高精尖敏感设备。如果顾生指望因为你投了钱、就让我把生产基地设厂在内地,那也是不可能的,我不会给自己找那么多麻烦,将来还留下不确定的管制风险。”
第624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
面对张仲谋抛出的“备胎”威胁,顾骜谈笑自若:
“张生如果对内地的投资环境、或者被美国管制的风险有疑虑,想放在香江都行嘛。而且我不得不提醒你,湾湾可是资本主义地区,那里的股市很发达。
如果你不怕被人包装一番之后,短期打两针鸡血、就丢到股市上找朝秦暮楚的接盘人,那你尽管去好了。恐怕到时候,阁下在德仪经历的悲剧,就会再次重演。
恕我直言,你现在说做半导体工艺和代工,说得那么好听,但是有几个人会真的十年如一日长期看好你?目前的行业资源调度习惯还没扭过来,因为半导体代工是刚刚兴起的,目前的巨头都是有自己的工厂的,为什么要找你代工?
你的成长,只能指望未来‘有自己设计能力的新团队’雨后春笋般崛起、而这些人是没有工艺能力的,必须找你。这些人崛起了,你才能跟着崛起,而这注定是很旷日持久的,股市上那些短视的资金,根本等不了那么久。”
顾骜这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那也是他几个月来苦做功课,想好的重要游说说辞。
短视投资资金,是撑不了那么久的回报预期的。
这是要从无到有,培养一个新的产业时代的资源布局思维,非常潜移默化,非常漫长。
张仲谋被击中了软肋,心情动摇了一小会儿,然后立刻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反问:“可香江也是金融资本运作横行之地,恒生的股市比湾北还猖獗。恕我直言,以我对这儿人的了解,他们只会炒作传媒和地产,要不就是玩金融概念,至于高科技的实业家……呵呵,我不是针对谁,我觉得香江这边的所谓科技实业家统统都是井底之蛙。”
顾骜不由有些错愕。
这不应该是“大师兄”的台词么?
居然会机缘巧合从张仲谋这个并非穿越者的家伙口中说出,那还真是巧合了。
不过,他的态度倒是没问题的,用词和语气也跟“大师兄”略有不同,非常符合此情此景的语境,所以顾骜也就不再怀疑对方也是穿越者了。
香江人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确实太不争气了嘛,就是金融炒概念的。后世千禧年互联网危机破裂前据说很牛逼的“盈科数码”,小李超人搞的那个概念,还不就是一堆泡沫。(当然如果后世盈科数码挤泡沫的时候没把那两成腾云股份挤掉,说不定吹的牛逼倒成真了)
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之后,顾骜就正面回应:“张叔觉得香江的金融资本也太强大、太恶心,这也好解决嘛。我们只把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和实际经营的公司,设在香江。
至于控制这家公司的控股公司,完全可以设置到内地——当然,是做成一家注册在内地的外资公司。如果张叔还觉得将来有可能因此引起监管,我们可以再套一层皮,放到任何一个你我都能相互取信的、没有股票交易市场和上市机制的经济实体里面。
最后,再在章程和筹建协议里面加一些条款,比如10年、15年之内,发起股东不得以任何形式谋求公开上市,或者强制不允许对外转让股权——
当然在某些国家,后面这个条款可能是不符合当地公司法的。那我们还可以改成‘如果想要转让股权,必须在内部股东之间转让,且把最高限价封死’。
这样就堵住了发起股东在10年乃至15年之内,用公司股份套利退出的空间。总之,具体的条款,大家可以请律师坐下来慢慢谈的嘛,总有互相都可以信赖的路子可以走的。”
顾骜一连串抛出了一大堆极度仇视金融资本市场、仇恨股市的应急方案,让对方感受到了巨大的诚意。
张仲谋不是完全没考虑到过,顾骜跟黑石基金背后可能的关系深度、也不是没有考虑过黑石基金在德州仪器风向转变事件中起到的作用程度。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