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回80当大佬 [校对全本] (浙东匹夫)


  顾骜听了,微微点头,赞同老爹的做法。
  顾家这么有钱了,没必要留下任何资金上的原罪污点。
  如今是84年最后一季度了,距离国家全面放开乡镇企业、宣示“发展XXXX的政策是正确的”,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国内沿海省份的民营经济气象确实大不一样了,有钱人也又多了一波。
  国内的民用家电领域,冰箱的产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大城市里宽裕的家庭相当一部分都开始买冰箱了,不过空调却依然是极为高级的奢侈品,今年可以说是国内空调行业发展的元年。
  老爹当厂长的钱塘制氧机厂,从两年前国家专项打击经济犯罪后、为了解决就业而被市里摊派了在国企下面另搞“全民办集体”之后,老爹的思路还算清晰,一直只搞制冷相关行业——毕竟制氧机之类的空气分离设备,原先就是在制冷科技方面最专业,这样跨圈的话专业还算对口。
  厂里的全民办搞了两年后,制冷机车间和冰箱车间规模已经很大,利益也比较复杂,顾家看不上这点小破钱,别人却盯得死死的。
  相比之下,空调车间才成立不到一年,业务不大,金额流水也小。老爹作为总厂的厂长,而伯父当年也是在厂里有功、有不少徒弟的。大堂兄业务上手后安排他做个空调车间的主任,就没什么阻力了,也不用使手段。
  顾骜却知道,未来几年,如果跳不出家电产业的话,做空调后劲前途比造冰箱要大。今年已经是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的年份了,可见国内冰箱产能已经不是“你造出来就有人要”的时代了,冰箱多了之后,消费者也是要挑挑捡捡的。
  顾骜不想干涉什么,就让大堂兄憨人有憨福吧。
  然后他又问了二堂兄和小妹的近况,得知二堂兄在西子奥迪斯也干得不错,目前已经是业务科科长了,正常靠绩效爬上去的,没走后门。
  至于小妹如今还住在家里——因为厂子和伯父家租的房子位置比较偏,附近没有好学校,而小妹今年读高三了,要高考,伯父最后还是没忍心让她跟着搬出去吃苦,让她先好好住在三叔家、就近安排一所好高中借读,把大学考了再说。
  看得出来,再有骨气的父母,在子女教育环境问题上,那也是得向金钱服软的。
  不过今天小妹还没放学,所以没有回来。
  与顾骜的聊天中,老爹还额外透露了一些花絮消息:
  “你伯父一家,如今租住的房子在城北,已经是郊区了,比咱厂子还要北一点。他是年初租的房子,当时你大哥二哥还没赚到什么钱,你伯父又不肯接受我的资助,说我是走资派,所以只能租那么便宜的平房。
  再说,如今城里的房子绝大多数都是公房,你想转租没政策也不好租。结果可笑的是,收他家租子的,还是15年前咱厂里被开除出去的几户刁民、当初被厂里选中了要去三线建设,然后拖着不想去,故意犯错误被开除、成了农民的。
  现在是风水轮流转了,轮到他们对你大伯冷嘲热讽,还说他脑子缺根筋,国家号召就傻呵呵去了,现在连故乡的户口都没了,还要寄人篱下租住北郊的农民房子,乖乖被他们收租。”
  顾骜微微有些惊愕,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毕竟他这些年在美国的日子多,对国内的社会还是有点脱节的,底层风土人情一点都不懂。
  他详细问了好一会儿,才搞明白。
  众所周知,三线建设是69年跟苏修恶化后全面展开的,伯父顾铮他们一家,属于当年为国家做贡献觉悟比较高的,让你放弃钱塘这种富饶之地的户口、去蜀省大山里搞建设报销国家,他们也义无反顾去了。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心思比较活的。
  虽然,保留“市民”户口、做工人,在70年代初是比较吃香的,可地域执着也比较重要。
  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宁可留在钱塘做农民,也不想被国家调去内地穷山沟里做工人的。
  于是,当年钱塘制氧机厂,自然也有一些被选中要去内地的人,为了不去,故意犯错误、被厂子开除、接受处罚。
  当时又赶上城里人下乡解决城市劳动力过剩问题,这些犯错误的人就被就地插进近郊农场,丢掉了居民户口,变成了农民。
  然而15年河东,15年河西,如今开放了,农民也允许搞乡镇企业翻身了。那些觉悟差的人反而因为当年留住了钱塘本地的户口,虽然是农民,却是近郊农民,抖起来了。
  那些听从国家号召去三线山沟里、退休后回乡颐养天年的,却是没有故乡户口的,他们的户口还在山里,是山里的“居民”,退休工人身份,拿的退休工资也是山里那个省份的厂子发的,未来即使90年代养老改革了,也是从内地省份的社保金里出。
  一声叹息啊。
  顾骜听了,不由得怒向胆边生。
  他这人还是很尊重农民兄弟的,这点必须澄清。
  但是城中村那些钉子刁户,简直是玷污了伟大勤恳的农民兄弟。
  说句良心话,后世有不少不明真相的农民兄弟,经常以“咱农民里也有城中村那样混得好的”而与有荣焉,殊不知真接触了那些人之后,他们只会说:一二线大城市里没有地的你也配叫农民?你只配叫民工!咱这样大城市里有地的才有资格叫农民!
  这些钉子刁户完全是以其他真·农民也自称农民为耻的,不屑于那些靠勤劳致富的农民为伍,觉得自己是高贵的包租公。
  “你丫的那帮家伙是不是不看报纸不看新闻的?这消息有够闭塞啊。这一亩三分地上,还敢得罪咱家的人、冷嘲热讽?”
  老爹叹道:“不关心时事的人,也是有的——你大伯非要过苦日子,怕大半辈子的坚持晚节不保,我有什么办法?说不定那些人就是看了他这幅清苦样,就算听说咱顾家现在了得,也当成是谣传了。大家都觉得眼见为实的嘛。”
  顾骜一想也对,84年嘛,国内电视机普及量也就一千多万户,那些粗鄙之人不看新闻不看报也是有的。而且人确实更相信自己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东西,大伯非要过清贫自律的生活,不拿三弟和侄儿的钱,落在那些恶意揣测的人眼里,就觉得顾家人牛逼的消息都是吹牛的谣言。
  更重要的是,大伯一家出去租房子住也就半年,以这个时代的信息流通速度,很多真相外人确实看不明白。
  “我决定了——过两天就跟老仇说,我要在本地投资建CD光盘的工厂!爸,你说的伯父现在租住的房子在哪一片近郊来着?我就让市里征那儿的地!条件是把那边的农民都变成工人,凡是有一个想进厂招工的,就放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住进厂里未来的工人宿舍,丢掉农民身份!”
  顾骜知道,唱片这个行业迟早是要被互联网搞死的,国内开个CD厂最多也就活15年,榨干了一个时代的利润价值后就没用了。
  15年后顾骜把工厂一关,看着这些失去工作又失去了农民户口的家伙,眼睁睁看着旁边的“拆”字大潮作何感想。


第615章 朴素的智慧
  顾骜跟老爹聊了一会儿,很快就到了晚饭的点,小妹顾玫放学回来了,顾骜也就住口不提那些事情。
  饭桌上,他只是问了小妹、关心一下她家人如今的生活近况如何——顾玫虽然住在顾骜家念书,不过每周末还是会回去跟自己父兄一起团聚一下的。
  所以从顾玫那儿,顾骜知道了更多细节,思路也更加清晰起来。
  第二天,他也不虚头巴脑拐弯抹角了,直接去市府,找老朋友仇清喝茶。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一点动静都没有。”仇清见到顾骜的时候,惊讶到近乎吓了一跳,“这几个月关于你的说法,圈子里很多啊,还有说要重新启用你的,不知道哪个真哪个假。”
  “不管假不假,我好不容易顺理成章出来了,就不会回去了。”顾骜一句话解释了对方的疑惑,“我辞去公职之后,到美国待了俩月,处理生意,昨天才回来的。”
  仇清也不是纠结之人,听顾骜这么说,立刻就转移了重点,拉着他在沙发上坐下,让秘书倒了茶(仇清是想做点事的人,所以用的是男秘书,影响好一点):
  “回来好,回来好——对了,西海南线那个打着外资旗号的‘大观园’项目,文化有关部门关照下来的合作项目,其实背后就是你的钱吧?我看是你女朋友萧穗出面牵头联络的。地皮这些,市里可都配合得不错,做人得有良心呐。”
  顾骜接过茶,道了谢,也不像是一年半载没见的老朋友那样客套:“做事还是回乡方便嘛,我当然是有良心的,这不总算脱离体制,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立刻就回乡投资了——我在美国跟索尼谈了合作,然后注册了一家唱片公司,回来想建造一个CD光盘的工厂,就放在本地好了,不过条件是我需要在北郊弄建厂的地皮。至于工业用地该给财政的钱,你绝对放心,老规矩。”
  “那敢情好啊,我就说嘛,不枉我经常在各种工作会议上说,小顾同志是个有觉悟、又仗义的。”仇清立刻心情不错。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