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回80当大佬 [校对全本] (浙东匹夫)


  “顾,幸会,鄙人是德州仪器CEO约翰·夏柏。”
  “原来是TI的夏柏总裁,幸会幸会。”顾骜很热情地跟对方握手。
  夏柏总裁很商务地微笑自吹:“刚才顾先生在比尔主席邀请下发表的那番、对南部科技产业发展的致辞,实在是发人深省呐。希望以后有机会跟你们天鲲更多合作——我们德仪供给摩托罗拉的,可不仅仅只有68000系列CPU的技术支持,我们还有更多的应用层元器件,相信天鲲未来的游戏机和播放器上,都会用得到的。”
  众所周知,德州仪器是摩托罗拉系的重要供应商,在摩托罗拉不掌握CPU具体工艺,以及很多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德州仪器为摩托罗拉系提供了很多技术帮助。
  换言之,摩托罗拉有点像CPU和很多核心芯片的“设计方”,而芯片重要的不仅仅是设计,还有很多配套,都是需要核心技术的。
  说句外行人容易理解的比喻,德州仪器就是比摩托罗拉处在芯片产业链更上游的供应商。只是后来摩托罗拉系完全被英特尔系碾压了,德州仪器也就跟着有所衰落。
  (英特尔占据的产业链长度更长,所以其实严格来说很难对标。英特尔相当于是把从德州仪器到摩托罗拉的两部分活儿中,都干了一大半,它对上下游合作者的依赖度更低。)
  在这种情况下,德州仪器跟天鲲系要说有历史交情,那也是说得过去的,相当于是他“供应商的供应商”。现在只不过是趁机再联络一下感情,并不会显得突兀。
  即使商业见解方面交流得深入一些,也不会让人觉得交浅言深。
  所以,共同的产业兴趣,让顾骜与约翰·夏柏很快谈笑风生起来,似乎相见恨晚。
  夏柏聊了一会儿,觉得顿生知己之感,意犹未尽之下,听顾骜介绍他身边的女伴米娜也是商界新秀、但不是电子产业的。夏柏也就随口问起米娜的看法:
  “不知美丽的米娜小姐,对我们刚才的讨论,有什么看法呢?”
  米娜谦虚一笑,摆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我是做快消品的,对你们技术含量那么高的产业能有什么见解,我完全听不懂啊。”
  “商业逻辑是不分技术高低的,任何行业都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约翰·夏柏出于礼貌,捧着追问了一句。
  米娜见推辞不过,才稳妥地说:“我是中国人,没做过美国市场,所以我只能用在中国学到的经验来说说看法。
  目前随着我们中国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开放,很多人都非常信奉你们美国传来的‘全球分工体系’,觉得每个企业,乃至国家,就该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把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细分领域做到极致。
  而不是抱着敌意戒备的思想,非要自己完全求全——那是一种害怕被敌对阵营经济封锁、技术封锁时才有的落后思想,在开放的、法制完善的、充分竞争的统一大市场内,不该有这种落后的思维。
  所以,自己做不好的、未来做不到行业第一的生意,我都是毫不犹豫放弃的——就像我的红牛,我绝对不会因为红牛在亚洲卖得好,我就跟风靠着这个渠道再去研发自己的可乐卖,我知道卖可乐我一辈子不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去了也没钱赚。不如专注于运动功能饮料,在这个细分领域做到行业第一。”
  米娜本来就长得漂亮,气质高雅,同时带着一大半白人混血血统的面容,又很符合西方人的审美。所以刚才本来就有好几个富商在旁边,想要蹭话题听。此刻米娜如此高谈阔论,立刻就引起了一堆美国人的“万国来朝”好感。
  (西方人对黄种人的审美,跟黄种人对黄种人自己的审美,是有很大差距的。在西方火的黄种人超模,我们中国人看了都觉得丑得一逼。同样嫁给有钱犹大人的黄种女人,在亚洲男人眼中都是邓文迪普利西拉陈这种丑货。
  所以,叶纨这种东方古典一点的美女,在白人眼里就不是美女了。萧穗这样偏气质型的好点儿,相对能中外通杀,但绝对都不如米娜。)
  听听!中国人现在是多么地“言必称美国”,在美国学界流行的“全球分工论”、“比较优势论”,连远在东方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信仰了!
  这是美式价值观的胜利呀!


第610章 有人就有左中右
  约翰·夏柏等人,显然被一个来自中国富商少女的价值观崇拜言论,给吹得飘飘然了。
  漂亮小姑娘的崇拜姿态,向来是最容易让大叔们忘乎所以的。如果这个漂亮小姑娘本身也是个富商,同时摆出一副向前辈学习的姿态,那杀伤力就更大了。
  既然连中国人都这么信仰“比较优势”这一商业学术,咱美国人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秉持这套资源配置理论、专注于自己公司最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呢?
  有同行抢得比较凶、未来估计也建立不起利润壁垒的排骨业务,就该顺手丢掉嘛!
  约翰·夏柏立刻就下意识想起了德州仪器如今的排骨业务半导体。
  那个业务,三五年前还是挺赚的,但是自1982年、老对手英特尔的新总裁、那个疯狗安迪格鲁夫发起了改革之后,德仪在这个业务上,已经被英特尔追咬得没什么利润了。
  更恶心的是,曾经跟英特尔站在一条战壕里的AMD,现在据说也要另外投靠主子,有趋势要接受索尼的投资,搞CMOS芯片,未来要跟英特尔抢生意。
  众所周知,在二八原则的科技品牌市场,第一名能赚80%,第二名能赚将近20%,第三名往后就等死吧。
  在德州仪器与摩托罗拉联合、索尼与AMD联合、英特尔自成一派(未来会跟IBM和微软这些联合)的大局面下,半导体行业的未来趋势,显然是一块大家都没钱赚、只能打打价格战的排骨市场。
  还不如集中比较优势做DSP和传感器呢。
  这番思想,严格来说并不是被米娜的捧杀给塑造出来的,而是一直在约翰·夏柏脑中就有影子。事实上,在此之前,德州仪器内部,就未来研发投入的发展方向上,就已经产生过多次争论了。
  CEO约翰·夏柏和常务副总裁张仲谋,已经辩论过多次。历史上张仲谋85年愤然辞职离去、回湾湾创办台积电,那也是经过很久的矛盾酝酿的,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米娜今天的捧杀,只是坚定了约翰·夏柏的信念,稍微推了一把,同时把他架在意识形态优越感的台子上,下不来了。
  这里很有必要提一句,80年代后期乃至90年代初这十年,美国人自己对于“比较优势、靠资本运作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这套信仰,也是非常崇拜的,并不只是拿这套意识形态来骗外国人。
  后世有些东方学者,因为看到了苏联解体后,美国人搞“自由资源配置和比较优势”,在俄罗斯弄“休克疗法”,把露西亚人休得欲仙欲死。
  或者是看到了在东欧的捷克等地方搞“公民券式国企私有化改革”,数年后捷克的企业统统短期内财务数据非常好、经济虚火,但科研就此被砍断档,后来一蹶不振。
  然后,就觉得这都是美帝的阴谋。
  其实,客观破坏是真的存在的,但“美帝的阴谋”倒不见得。
  因为当时美国人自己也是这么信仰的,华尔街疯狗们搞死美国自己的老牌科技企业时,心狠手辣的程度是一点不亚于搞死露西亚人和捷克人的。
  换句话说,美国人不是阴谋给敌人开一副经济改革的毒药,而是他自己真心信奉这是补药,给别人服毒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一起吃,而且确确实实吃死了不少美国科技企业。
  所以,严格来说这不叫“美帝的阴谋”,而是华尔街的下作。
  华尔街在这个问题上,对美对东欧一视同仁地毒,一视同仁地背后捅刀,金融资本是没有祖国的。
  在当时的华尔街意识形态看来,要让资本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对付科技企业应该怎么改革?就应该由资本巨头排排坐吃果果,说好了CPU行业全球就哪一两家投入巨资研发,其他的就把这块业务自裁了,别挣扎。
  这样,资本圈的钱,才不会浪费在“重复研发”上。
  你一开始不如别人,就该立刻放弃抵抗,做你擅长的事情。研发部?砍了!比如德州仪器,你至少把半导体研发部砍了,因为你在这个领域不是世界第一第二。而DSP和传感器的研发部当然还是要留着的,因为这个业务他们是全球第一第二。
  所以严格来说,当时华尔街并不仅仅是劝诱中国人“你们别执着于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没比较优势的东西造不如买”了,他们还同时劝说在美国排名在第三名及以后的科技企业,一样“别执着于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没有比较优势的东西造不如买”了。
  套用《鸿观》上宋红兵一句话:美国的各方势力,按照是否忠于美国,可以粗略划分为“美国利益派”和“商业帝国派”。
  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一波操作,显然是华尔街商业帝国派期望和主导的。
  在华尔街商业帝国派眼里,他们希望削弱全世界一切国家的政权力量和军事力量,包括美国在内。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