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围绕终端核心
滨海市试行的小灵通业务说起来也很简单,只有三种套餐:
第一种基础套餐,8块钱月租,每分钟通话两毛钱;第二种是28块钱的套餐,每个月送150分钟通话时长,超过150分钟,每分钟按照两毛五收费;第三种是88块钱套餐,一千分钟以内随便打,超过时间同样按照两毛五收费。
其中第二种套餐还送了一个亲情号码,这个号码每个月有60分钟免费通话时间。
小灵通的终端目前有三款,可以在电信营业点和全市主要的商场购买,零售价在800到1200块钱不等。
业务一经推出,立刻在滨海市大受欢迎,第一批三款小灵通几乎是刚上架就卖断了货,秦风民和电信方面都没有想到,六百多万人的滨海市,居然拥有如此大的消费能力,一台小灵通最便宜的,也要等于一个收入比较高的职工全月工资了,第一批一万台投进市场之后,居然眼睛没眨一下,就跟扔进大海里似的,一下子就全没了。
梁一飞的新成立的飞科通讯也很受鼓舞,一批从海调会关系回来的留学生和专家刚到滨海,就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一个中国市场未来的新兴行业。
就在这时候,梁一飞专门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
成绩是喜人的,但未来只走了第一步,以后的路,任重而道远。
现在小灵通卖得好,原因很简单,便宜嘛。
而在技术上,小灵通无论是入网还是终端本身,都并不是什么高尖端,完全可以复制,目前飞科的唯一优势就是拥有PHS技术的独家专利,从日本人手里买了下来,其他厂家想做也做不了。
但如果因为有了这项专利,有了独一无二的入场资格,就能高枕无忧,躺在赚钱,那就大错特错了。
且不说目前国内对于专利的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单说技术本身,它是一个不断更新升级换代的东西,今天也许只有PHS这一种技术可以实现无线固话,但是谁也不知道,明天、后天,会不会就有新的技术,更优的解决方案。
如果仅仅依靠一个PHS作为底牌,那么一旦有新技术可以取代,或者通讯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小灵通很可能一夜之间变得一钱不值!
针对此,梁一飞对新生的飞科通讯提出了两个要求。
第一,加强终端,也就是‘手机’本身的研发。
不管是什么技术,什么通讯原理,最终用户使用的,直接面向用户的,都是手持终端本身。
抛开网络、接入、基站等等这些运营商才能掌控的因素之外,飞科能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的提高终端水准,在功能性、实用性、外观的美观性、机器本身的耐用性等等各方面下功夫。
任何一方面,能够达到极致,那就一定能占有一片市场,如果在大多数方面,都能做到领先,那么飞科的终端,就能占据大部分市场。
仅仅中国就有12亿消费群体,终端又是一种更新换代很快的产品,把握住终端市场,就足够支撑起一个国内顶尖的企业。
而目前国内专注于这方面的企业凤毛麟角,飞科必须从一开始就占据高地,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还有些话梁一飞并没有去说,未来终端能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终端销售本身的价值。
第二点,则是建立业务体系。
梁一飞对于飞科的投资并不弱于飞源饮料,飞科的起步,无论是人员、设备,都可以说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上,堪比国际水准,和国内那些白手起家的草台班子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仅仅把目光放在一个具体的产品‘手机’之上,显然过于狭隘了。
围绕终端表面产品,去研发操作系统、芯片,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收购厂家、购买专利等等方式,建立属于飞科自己的技术王国。
软件的系统、硬件的芯片,这些是一切电子产品最核心的东西,这些技术有了,不愁做不出好的终端,而所谓的终端,也绝不仅仅是小灵通通讯设备这一项。
这两个要求,前一个是近期目标,短时间之内就能看到成效;后一个是长期甚至永远的目标,需要不断的投入,到达一定阶段后,它会像一个永不枯竭的石油矿一般,不停的朝外涌出能促进整个企业发展提升的‘燃料’。
和之前梁一飞拥有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同,飞科的起步的确高,技术人员和核心管理层大多都有海外经验,或者是当前中国最前沿的一批人,可以立足中国开眼世界,对于他这两个要求,非常能够接受和理解。
只是有一点梁一飞没有提,作为一个通讯产品公司,他并没有要求飞科去做通讯网络解决方案,设备供应商之类的工作,把重点完全放在了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这一个环节,只做最后一步,也就是终端,技术研发,也是围绕着各种终端来。
看起来,在整个通讯网络之中,是最后一步,无法掌握通讯网络的核心要害。
梁一飞有他的考虑,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尤其是在通讯这种国家命脉的行业,永远都不要妄图去竞争或者替代,华为这样的企业,中国有一个就足够了,他很佩服华为,但绝对不希望自己的企业走华为的模式。
华为能够存在壮大,很大一个原因,它其实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人的,它属于全体员工,而全体员工,换句话讲,它是属于人民的,属于国家的。
此外,术业有专攻,贪多嚼不烂,飞科起步再好再好,也远远不到可以全面开花,去涉足通讯每一个环节的地步。
会议召开完之后,梁一飞立刻跑了一趟杭城。
原是空里,杭城才是小灵通真正的发源地,两位小灵通之父:一位商界的UT斯达康老板吴英,一位电信的老总徐新福,先后都在杭城,梁一飞赶了时间差,如果再迟个半年到一年,小灵通这个业务也就轮不到他来做了。
第526章 三下杭城
杭城之行是梁一飞早就计划好的,在决定从小灵通起步的时候,就决定必须要来这里走一遭。
倒不完全因为什么小灵通之父就在杭城的缘故,或者说,杭城是原是空小灵通的发源地,这对于本时空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一个,还是目前的政策问题。
目前小灵通这种技术,到底能不能用,算不算违规,说得好听点,绝大多数地区没有定论,说得直接点,在绝大多数地区,无论是电信还是移动,都认为这是一种违规行为,不予以接纳。
从梁一飞在南江省推行就能看出来:这里是梁一飞的大本营,又有秦风民的鼎力支持,电信的老总和书记,还是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连会议记录要签字这种事都干出来了,就是怕违规。
最后,也就只是现在滨海试行而已。
南江这个大本营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地区?
小灵通作为一个‘被怀疑’,‘不被认可’的新生事物,想要它能够顺利的走下去,开拓更多的市场,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快。
尽快打开尽可能多的市场,让它的成效展现出来,否则,稍微拖一拖,可能就会被叫停,或者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相反,如果在各方面都没反应过来之前,就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反响,那么依照国情而言,这种事一般也就默认了。
滨海的第一枪算是打响了,取得了一个开门红,接下来可以筹划朝全省推广;但是仅仅一个滨海市、南江省,还是显得单薄了一些,如果能在杭城这样在全国有比较大影响力的城市打开局面,那么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而杭城本身,也是一个十分优良的市场,这里的人口、经济水平、通讯需求、政策开放程度,都非常适合小灵通推广--原时空,小灵通在这里诞生,并且发扬光大不是它的道理的。
再者,杭城方面,梁一飞也有很良好的关系,可以为自己的业务保驾护航。
这个关系就是陈康健。
这位副市长,和滨海市的副书记一样,都管经济建设,对于本地的商业活动十分的积极热心,上次还邀请梁一飞来投资,最后在杭城建了一个最大分校,未来新时代的总校。
新时代在杭城也有一段时间了,积累了一些人脉关系资源,也或多或少可以起到反哺梁一飞其他业务的功能。
来到杭城,先去学校看了一眼。
梁一飞之前也来视察过一两次,不过那时候新校区还没有完全建好,这次来,整个新校区的工程已经完毕,全部投入使用。
不看还好,这一看,梁一飞就有点挪不开眼睛了。
真的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丢。
要说滨海的新时代,那也是市里大力扶植,要啥给啥,先后梁一飞也投资了不少钱在这上面,位置、占地面积、施工建设都没的说。
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和杭城这个点一笔,高下立衔,杭城这边学校修的和公园似的,环境优美怡人,格局气派大方,乍一看,哪里是传统中灰色古板的学校,简直就是一个人文公园。
梁一飞的心思动了,看来未来把新时代总部搬到这里来还真是走对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