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所长说道:“现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都开始尝试渔场养殖,但是起步如此之高的渔场,你们是独一份!好好加把劲,我们争取把原产地都给他压下去!”
李君阁说道:“我们一定尽力,还得水产研究所大力支持。”
孟所长心情很好:“肯定全力支持,对了,听小吕说你们的工控系统饲配系统也非常独到,走,给我介绍介绍去!”
一个下午大家就泡在了渔场听取李君阁和苗娃的养殖技术汇报,晚上李君阁将一行人送到趸船安顿。
接下来几天里,孟所长一行开始在五溪河沿线考察,同时也是为李家沟水产研究室充实资料和研究成果,确定出几个大的研究方向和观察方向。
不过李君阁没法陪同,当天晚上回到祠堂,检查大学生们的准备情况。
小二十个人插一亩地的稻秧,这活太轻松了,之所以安排他们给全村老小蒸粑粑,就是不想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半夜三点,李君阁便将一行睡得迷迷糊糊的人都叫了起来。
今天是清明,祠堂里还有祭祖仪式,一群老外在这里,乡亲们可能会有意见。
于是李君阁将自家的祭拜提前,献祭,敬香,叩首,唱对,一套仪轨下来,倒也让这群对中国文化本就崇慕的东亚研究所学子们看得不明觉厉。
祭祀完毕,李君阁领着众人,拉着食材去山脚。
山脚四个大灶一个炖起了大骨汤,海带丝和萝卜丝切的细细的,另外三个烧起了开水,一旁的芭蕉叶上摞着一堆的大蒸笼,旁边是临时钉起来的操作台。
周围插着几个大火把作为照明。
老妈李君阁开始负责将材料从大袋子里倒进大盆,淋上油,放上调料开始和馅。
二堂嫂和王婆婆开始揪剂子。
哥大学子们开始在林婆婆的指挥教学下做猪儿粑。
这东西看着简单其实有点小难度,只能捏拍不能搓揉,要做得好看,也得花点功夫。
所以中间也出现不少的问题,智商高手脚笨的不是一个两个。
一通忙乱后,天色蒙蒙亮了,村子周围的一些柴山上响起了鞭炮声,那是各家各户在祭祖扫墓了。
将大蒸笼放到锅上不久,村头路口开始出现人影,这是早早前来准备搭手帮忙的。
乡亲们的地都收归集团,人人今天心里都觉得空落落的,虽然自家别墅这几天正在封顶,不是一般的辛苦繁忙,可今天还是不约而同的来到山脚看开秧。
妮妈妈他们也来了,苗汉两家插秧队今年是主力,然后就是跟着过来看热闹的早起游客。
山上山下开秧都有一套规矩,不过山下已经忘得差不多了,除了祭祀稷神,开秧歌都只剩得一首:“扯动的秧子夜夜长,长大的女子想嫁郎。指望着一年无病灾哟,娃儿上个好学堂……”
其实“开秧门”准确说是从起秧开始,就是将秧苗从苗床上起起来捆扎好算是第一步,后边放篮子里移入稻田插秧只是后续。
不过今年水稻旱育秧技术取得成功,这前半套就没了。
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
李家沟集团总裁李君阁先生德高望重,这祭祀稷神的活当然得他来。
药师叔过来选定方位,李君阁将猪头腊肉供上,香纸烧完,鞠了三个躬再直起身来,堂堂大总裁就不知道后续了。
好在山上的开秧歌还剩得多,妮妈妈她们清亮的歌声随即响起,倒也惹来满堂彩。
然后就见林昭和吴志刚开着皮卡过来了,车上都是一块块的塑胶秧床,上面是壮实的稻苗。
李君阁叫过粽粑,两人一人一边抓着一口大蒸笼的提手,高喝一声:“开……喽!”
蒸汽弥漫中,一格大蒸格被拎到了操作台上,打开笼盖,一个个白生生胖乎乎的猪儿粑站在里边。
鞭炮欢呼与掌声同时响起,李家沟新一年的春播,开始了!
第六百三十六章 嫁接
人群凑了过来,哥大学子们开始给大家发放猪儿粑。
橘子叶做底盘,有粘度但是绝对不沾叶子,吃起来很方便,粽粑还提醒大家:“糖的那种,糖汁流手上别拿嘴去追……”
旁边摆着大碗,老妈正在往里边盛汤。
汤里带丝切得短短的,还有萝卜丝,两个粑粑一碗热汤下肚,脑门子开始冒汗,人也立马精神了。
苗家插秧队和汉家插秧队开始将小农机放上卷扬机提拉到农田上做准备。
李君阁叫上几个男生,在试验田里拉麻线。
吸取去年的教训,沿着麻线插秧,好歹成行。
剩下的哥大学子们,一人身边一个小竹筐,里边都是分到手的秧苗。
准备完毕,李君阁对着山坡大喊一声:“开……田……喽……”
妮妈妈他们将步行式插秧机推下水,启动机器,轻松地往前走着,身后就自动留下了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壮实秧苗。
这东西就牛叉了,去年两三百人一起搞,也花了十天时间,累得人仰马翻才搞完这千亩梯田。
如今只需四十人,一人一天五亩,五天就能搞定这上千亩田,还轻轻松松。
当然村里也不是光种这一千亩地,按照丁老李老的规划,村子还有三分之一的耕地要种东西,虽然经过几次洗地,但是土地里还有农药残留,出产的菜蔬稻米达不到绿色有机标准,无法贴上标识卖高价,但是用来保证集团旅游业消耗,供游客们和乡亲们食用一点问题都没有。
剩下的三分之二,就是投入基地大建设,顺便也算休耕和轮作稀植防治工程的开始。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李君阁正指挥着一群老外撅着屁股插秧呢。
哥大试验田宽度差不多十米,长度差不多七十米,李君阁贼笑着摸出一根玻璃钢鱼竿,抽开来五米四长,就在田坎上走来走去当黄世仁监工,谁出了差子就拿竿稍点点点。
问题不大,一人才负责五米乘七米一小块地,一个上午就搞定了。
等完工李君阁一看还是直皱眉头,今年好歹在麻绳的帮助下种成行了,可还是疏忽了一点,水田里就跟狗啃一般高矮不齐。
就这样哥大学子们还像完成了了不得的事情一般,在那里鼓掌欢庆。
算了,今年就这样吧,今天下午就带学子们去盘鳌乡转转。
别以为好日子就开始了,插秧算完了,可还有那么多鱼苗需要喂养,接下来就该安排这帮子大学生捞轮虫,捞绿藻,打豆浆了。
还有饲养动物他们也喜欢,那雁场,鼠场,也暂时归他们负责。
哥大学子们日常安排得很满,很充实,那么多东西要学,那么多东西要看,那么多事情要做……
这些事情李君阁顾不上了,不过只要学子们晚上在李家沟吃饭,李君阁肯定和他们一道,平时就由苗娃,阿音等人带队。
李君阁自己则拉着王良厚,开始了村里鹅蛋金的高枝嫁接。
高枝嫁接和李君阁自家的果树矮化控制同步进行,今年李君阁没有使用高枝压条繁殖新树苗,将矮化修剪下来的枝条全部贡献出来,拿灵泉水兑上营养液一泡,就是最好的接穗。
从王婆婆家开始,十几棵树,每棵只留俩小枝作为抽水枝,其余主枝锯掉作为砧木,一侧切出小斜口,将接穗插进去贴紧,涂上药物,缠上薄膜,就算完成。
更细的小技巧无须多说,单说王婆婆看着李君阁和王良厚大刀阔斧呼啦呼啦的锯大枝,心痛得脸上的眉毛都在抖。
“乖孙呢,我们家的黛绿也是两百一斤呢……还有三棵是前年才嫁接上的……准备全都祸祸了啊?”
“奶奶你就别操心了,我们家今年就留三棵最老的黛绿,能产千把斤,也有十几万保底。然后你有传承人补贴,我有工资,还有民宿收入,正好趁手里头宽松,一次性搞定!”
“宽松是宽松,可那钱是存着准备给你说媳妇用的,可不能乱花啊……”
“奶奶那还不知道猴年马月的事情呢,再说明年鹅蛋金就能挂果了,耽误一年而已怕啥……”
“拖一年奶奶可就老一年,你不抓紧到时候我没法给你带娃娃啊……”
“带娃娃请保姆不行?你是非遗传承人,每天傍晚要督促大家练习的,反正也没时间……”
“呀!你不想让我给你带娃!你这个没良心的,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你是不是嫌我老一套带不好……”
“奶奶我不是那意思,我这不怕你累着吗?”
“你少来,你就是,你跟着那个依达学老外的东西,这就开始嫌弃我们李家沟祖辈儿盘娃的门道了……”
“哎哟奶奶我天天跟着依达学商务学管理都忙不过来,哪有功夫扯怎么带娃的事情,再说她家阿瑟来李家沟前啥样?她的盘娃门道我看潮得不行……”
“呀!依达好歹是你师傅!你这是说师傅的是非……”
“呃……奶奶你不要一个坑接着一个坑地挖给我跳好不好?我这有些跟不上趟啊……”
听着两人的对话李君阁笑得都差点从架子上掉下来了,总算知道厚娃以前沉默寡言是怎么回事了,都是在家里累的!累得在外头都不想说话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