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房产、烧锅、粮行、古玩铺年年赚钱赢利,韩少慈成了琉璃厂的第二大财主,也是京东三河县的第二大财主。琉璃厂第一大财主是黄伯川,三河县第一大财主是谁呢?是三河县大马庄的“铁百万”。铁百万名铁宝亭,是廊房二条德源兴玉器铺的掌柜的,海内外闻名的“翡翠大王”。
铁宝亭比韩少慈小二十来岁,他俩是好朋友,又是同乡,每年的秋收时节,他俩时常一同回乡下,参加田间劳动或指挥收成。后来,京东闹土匪、绑票的兴起,他们才不敢贸然回乡。
韩少慈在城里经常是走路不坐车,如果走累了雇人力车,坐到杨梅竹斜街准下车,走进琉璃厂。在琉璃厂街上谁也没见过他坐车。他认为净是同行的老少爷们,谁不知道谁,用不着坐在车上摆谱儿。
按他的财富,甭说人力包月车,就是汽车,他也能自己用得起,可他一生没享受过这个。朋友们请他下大饭庄子赴宴,别人散了宴席坐自己的汽车或包月车,有时不大了解他的主人问:“七爷!您的车呢?”他说:“我还没糊呢!”意思是说,等我死后糊烧活时去糊,活着时没那玩艺!他对子女后代要求很严,让他们去吃苦,不准乱花钱。他的儿孙从小都去学徒,他说不养少爷秧子!”
作者有个叔伯弟弟,北平解放前没考上大学,去解放区华北大学学习,分配在山西长治地区工作。解放后回到北京,不愿回山西工作,在北京又不干工作,闲呆着一两年。韩少慈知道了,便跟我伯父说:“你家小二头,就是在北京吃饭的地界多,都不管他饭吃,看他去不去工作、去干活?人从小时候不锻炼吃点苦,长大出息不了!”韩少慈到了八十岁的晚年,还不忘以自己亲身经验教育年轻人,必须经艰苦磨炼,不然不能成才。
第256章 黑老虎
清乾隆年代以前,学人有著述,待晚年自行编刻,或死后由其子弟或门人弟子为之校刊,其由书肆刻板发行者很少。乾隆年代琉璃厂书行开始有刻印前人著述出售者,发行数也很少。藏书家称这种刊印书为“坊刊本”。琉璃厂古玩铺,仅有尊古斋一家刊书,而且是由尊古斋主人自行编著。
尊古斋收藏商周青铜器、古印、古玉和陶片等珍贵文物很多。黄伯川在同行中声言:“我黄伯川不搞破坏,破坏文物者有罪,是土匪1我是讲买讲卖。自己收藏的好好保存,凡是我卖出去的好东西,我都拓下来留有底样,编撰成册,留给后人研究参考。”
拓印金石文物是专门技艺,在我国相传很久。尊古斋有位
谭师傅技艺高超,能作“乌金拓”、“蝉翼拓”和“朱拓”等活,很受黄伯川的器重。黄伯川也能拓,手艺不如谭师傅。
拓拓片的基本方法:在铸或有文字、花纹图案的古代铜、石、陶、玉等器皿上,蒙上一层湿绵纸,经捶打使之凹凸分明;再涂墨,使之显露出文字、花纹图案。有的拓实物原形,整个形貌都拓下来。手艺好拓出的文字、花纹图案清晰,不走原形,墨迹均匀,形象逼真。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墨色淡而匀净的叫“蝉翼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
韵古斋跃居论古斋之上,鉴定经营文物也比论古斋的范围广,论古斋只经营字画和玉石印章等文人用具,韵古斋除买卖字画外还经营古铜、古瓷、杂项,而以字画为主。韩少慈是裱画出身,懂字画,其他文物他不在行,但要参与。韩少慈经营瓷器,赚过钱,也露过脸,但没人去说它。可是因买货而吃官司和买打眼货的事,却流传开来。
袁世凯当总统时,熊希龄做热河都统。热河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失盜,琉璃厂古董商闻讯赶出收购。得到消息早的是曾给内务府庆小山当过管家的常惠川。常惠川将消息告诉了内务府总管出资开的延清堂经理丁济谦,韩少慈听说后也去参与。常惠川、丁济谦、韩少慈合伙派人去承德收购,白天装扮成京城来的卖洋货(即新鲜的洋袜子、化妆品等)商,摸路探听文物失落的消息,夜晚在旅店收购。
不久,犯了案,偷盗者供出销赃犯,将他们追拿到案。丁济谦不服,在公堂声言:“我们是公买公卖,将本图利有字号的买卖。有卖的我们就买,赚钱纳税。我们不偷不盗不犯法。失盜的责任在熊希龄,他是热河都统。”
韩少慈在这粧案子里只能是个配角,究竟他得到些什么古玩瓷器,没人能说得出来,只知道这案子花点钱了啦!民国十年后,韵古斋为扩大营业,请来“瓷器把式”徐少山。古玩铺掌柜兼东家若对某项文物不精通,鉴定不了,则请“把式”来帮助。若只是掌柜的不是东家,则不能请“把式”,只能找个“伙计”,“把式”比“伙计”的经营权大些而已,实质没区别。
徐少山在韵古斋干了多年,给韵古斋赚过不少钱,可没人去说这些。只说徐少1ll到了1942年为什么辞柜不干了,因为其中有段买钧窑洗子受骗的故事。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夏季,韵古斋接到一个电话问:“那对钧窑洗子,你们给了六千元能不能再添点?”徒弟接电话不知有这件事,找掌柜的说话。韩少慈一听是找延古斋的,电话打错了,但他不放过这机会。问明了地址,派瓷器把式徐少山去看货,到后门一家旧王府。
清王朝已覆灭三十一年,这家王府还讲排场,门房、客厅、听差的、老妈子,打帘子迎送客人,看茶送客的老规矩还照旧。王爷的后代人在客厅接待了徐少山,拿出钧窑笔洗给他看。
是一对口上带鼓丁、三足云字头、直径约二十厘米的圆笔洗。洗子的底部不见瓷胎,露胎处镶嵌錾花银片,看起来很别致。徐少111看是宋代钧窑产品,看了看主人问道:“这是您府上传留下来的吧?”主人说是啊!”又难为情地说你们能不能再添点钱,我急用钱。我家太夫人不知道我卖这对洗子,她不准我卖,想传留给后代子孙。”
徐少山说:“您看这是什么年月,珍珠港事件后,世界在到处打仗。钧窑瓷器美国人喜欢要,出不去口啦!六千元不少了,我们买了也卖不出去,压着货等太平年月。”主人听了这些话,点头同意六千元卖,但要一手钱一手货,交钱来取东西。
韩少慈听徐少山说,六千元将货买到手,撬了延古斋的行,很高兴地从银行取出六千元,雇辆汽车到王府取货。
半个月过后,韵古斋隔壁静观阁经理安溪亭,从东四牌楼东亚委托商行来琉璃厂。这时安溪亭关了静观阁,东亚委托商行刚开张。静观阁没关张时,韩少慈经徐少山的手买到好瓷器,马上请安溪亭看。这回安溪亭搬走了,没马上给他看。可巧,半个月后他来了,韩少慈立刻把钧窑洗子给他看。
韩慈虽然请徐少山当瓷器把式,但看瓷器的眼力,他却信服安溪亭。安溪亭是延清堂经理丁济谦的二徒弟,看瓷器的眼力,古玩行中属一流人物,又是韩少慈的同乡,都是“京东
安溪亭绰号“安老蔫”,不大爱说话,性格内向。他看这对钧窑洗子不大对头。宋钧窑器的胎色是深灰,胎质坚密,器胎厚重,器形规整;而这对洗子露胎处都用錾花银片镶上了,见不到胎。钧窑器是胎厚釉厚,手头较重;而这洗子拿起来手头
发飘,重量不够。再看釉,钧窑瓷釉是一种釉层较厚的天青色浊釉,烧得像周世宗柴荣所要求的“雨过天青云**”那样漂亮的颜色,烧成蓝中带红或带紫,红、紫的色泽如玫瑰紫或海棠红,非常艳丽。可是这对洗子的釉层薄,颜色是蓝红相间像窑变性质的釉色。而且釉色死而不活,不像人们形容:“晴空万里的儿朵彤云在飘摇变幻”那样自然美。
安溪亭看完喘吸了一口气,心里想,这是民国初年河南禹县窑烧出的仿制品,仿得还不错,就是“貌合神离”,样子像,实质不像,手头不够,胎子不露。他看看韩少慈问了声:“七爷!您从哪儿买来的?”韩少慈说我从某王府买来的。”安溪亭不说话了,只是笑了笑,哼了两声。
韩少慈看安溪亭这种表情j,心里便明白了,徐少山买了“打眼货”!徐少山也知道自己“打了眼”,提出辞退,韩少慈挽留不住,徐少山离开了韵古斋。
第257章 同富贵难
贾腾云经营荣兴祥四十余载,不仅给东家赚了上百万元,还培育出长于鉴定明、清官窑瓷器的人才。他的徒弟谢蕴轩、栾静波、吉迎东、谢君忱、司仁甫、刘尊三、苏觐墀,都是民国时代鉴定明、清官窑瓷器在京、津、沪的出名人物。
民国初年,谢蕴轩领东在东四牌楼开韵宝斋古玩铺。这家古玩铺的东家是同治状元、礼部尚书徐邮的后裔徐星曙。他出资一万元,让谢蕴轩经营古玩,谢蕴轩将师弟栾静波、吉迎东从荣兴祥请了出来,师兄弟三人一起干。经营十几年,还没竞争过师傅贾腾云,买卖做不过荣兴祥。
民国十五年前后,谢蕴轩从某大监总管手中买了对乾隆官窑珐琅彩碗。是一对小碗,口径不到十四公分,而绘画非常工整,从画面上既能看出笔法,又能看出阴阳,出自如意馆名家之手笔,实属稀有难得之珍品。买价不高,才花一千二百大洋。谢蕴轩卖了五千元。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