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整一年里,木活、雕活、铜活共用766个工作日,到夏天潮湿季节,由油工名手做完油漆后,粘金叶。1964年9月,全部完工,共用94个工作日。”
“修复后的明代龙椅非常美观,椅背两柱蟠龙十分生动,背圈由三条龙组成,既服从背圈的用途,又不影响龙蜿蜒凌空的姿态。座面以下不用椅腿的形式,而完全用须弥座的造型,兼顾了龙形的飞舞和座位坚实稳重之风。陈列在太和殿的木台阶上,便与雕龙髹金屏风浑然一体。”
“第一次负责维护太和殿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当时没有想到宝座那么沉,被我叫去的八个小伙子,居然很难搬动宝座下比较大的那个活动底座,后来其中一个小伙子的脚趾,就是那次被那个底座砸成粉碎性骨折。”
“不光如此,第一次见这把龙椅,居然是偏的,足足差两米!”梁海生回忆道:“要说京城的中心在紫禁城,紫禁城的中心在太和殿,太和殿的中心就应该在皇帝的蟠龙宝座之下。”“就在袁大头准备登基的前期,看到宝座上方的轩辕镜,而据传这个龙嘴下面叼着的晶亮圆球,可以分辨真假天子,他由于心虚害怕轩辕镜会掉下来砸死自己,于是下令将龙椅往后移了两米。”
“后来虽然更换宝座,但位置并没有挪回,因此现在再来太和殿,就会看到轩辕镜垂直下方是平台的台阶前沿,而不是宝座的位置。”
鲁善工看完龙椅,开玩笑道:“光看椅子就知道皇帝不好当啊!”
“虽说精美绝伦,但上面盘绕着1条金龙,摸不得也碰不得的,坐起来自然绝对不舒服。皇帝要想坐稳江山,最少三面都有垫子,否则累死人。”
两人哈哈大笑,有来到旁边的柱子前,六龙御天,薄如禅意,柔似绸缎,轻若鸿毛。
“这是金箔?”
“纯金金箔!”梁海生道:“古时候把白天和夜晚,各分为六个阶段,传说每个阶段都有一条龙在天体上飞驰,六条龙相衔接,驾驭时间的流动。”
“太和殿的中心,六根盘龙金柱,围绕出一个金光闪亮的神圣空间。大金柱高12.7米,直径1.06米,三四个人才能围抱起来。这么粗的柱子,至少要在木材外面批两层麻,抹六次灰,然后再用沥粉贴金的工艺装饰图案。”
“金陵的一家金箔厂,至今还保留着这项工艺,贴金,用的是纯度99.99%的黄金,经过多道工序,制成小片的金叶,夹在用煤油熏炼成的乌金纸里,再进行两万次捶打。”
“这道工序现在已经有机器完成,但在古时候要手工捶打六到八个小时,才能把1克黄金,打成大约0.5平方米的金箔,厚度只有万分之1.5毫米。”
“贴上金箔,六条蟠龙便在水江崖纹上腾云驾雾。东边三根金柱的龙头向西上方望,西边的向东上方望,和藻井中的金龙相呼应。金色的空间里,蟠龙藻井、屏风、宝座,构成一个龙的空间,烘托出座上的真龙天子。”
六根金柱,恰似一幅横着的乾卦,乾,是天运行的动力。《周易》说:时乘六龙以御天,象征帝王统御着时势的运转。
牛逼!
鲁善工一脸敬佩,古代的房子,其实就是在讲述木头与泥土的故事。泥土夯实为地基,托起这根根木构。泥土也可飞升到屋顶,化作这片片琉璃。
琉璃厂以前烧制过元明清三朝的琉璃瓦,乾隆皇帝大概觉得这个地方离皇宫太近,烧制琉璃的浓烟污染蓝天,刺鼻的气味影响了空气质量,于是下令将琉璃烧制基地,迁到西郊的门头沟,现在那个地方叫:琉璃渠,也还在烧制琉璃瓦。
给成型的瓦片上釉料,再次入窑,就能烧得色泽光鲜,如同琉璃。不同的颜色,正是因为釉彩中含有不同的金属氧化物。
红色的氧化铁釉料,将烧成黄色的琉璃瓦。
氧化铜的釉料,烧成翠绿色。
氧化钴烧成蓝色。
在一切都有规矩的紫禁城里,这些颜色的使用也是有秩序的。五行中的五种元素,各代表一个方位,一种颜色。
黄色属土,土居中。帝王居天下之中,紫禁城绝大多数屋顶是黄色。
南三所位东,属木,主青,主生。年幼的皇子皇孙学习成长的地方,屋顶是绿瓦。
北方属水,主黑。神武门内东西大房用黑顶。
不同规格的琉璃瓦,彼此咬合,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屋檐末端的瓦当。它的背上留有一个圆孔,钉入瓦定,防止下滑。整个屋顶的琉璃瓦,就此连接成密不透风的保护伞,为宫殿挡风遮雨。
琉璃瓦本是泥土,生于大地,经过活得淬炼,水的洗礼,有了金子般的秉性,高高居于紫禁城的屋顶。
第234章 天下第一玉山
从太和殿来到乾清宫,刚进门,一抬头就看见正中央悬挂的牌匾,正大光明!
梁海生看着鲁善工笑道:“1644年满清入关,年轻的顺治皇帝,成为清朝入住紫禁城的第一位皇帝。把寝宫就选在乾清宫,在殿中央挂这块匾额正大光明,这是新王朝的治国宣言。”
“所有后宫的建筑以乾清宫为首,很多关乎国家命运的决策,从这里下发全国。顺治帝的治国宣言,后来逐渐演化出另一种味道。”
“就在这块匾额下,康熙的众多皇子为争夺皇位,兄弟反目,明争暗斗,耗尽老皇帝的心力,最终的胜出者雍正,也许太有感触,痛定思痛,创建秘密建储制度。”
鲁善工看过这段历史,所谓的秘密建储,就是皇位继承人的选定,从此不再公开讨论,而由皇帝将自己选中的人名书写两份,一份随身携带,一份封入匣子,放在正大光明匾额背后,等皇帝驾崩后,取出匣子,两份对照,拥戴新皇即位。
雍正,可以说是清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
生性多疑,手段残酷,刻薄寡恩,擅弄权术,喜怒无常的雍正。他也是刚毅果决,勤于理政,勇于革新,讲求实际,承先启后的英明君主。
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说明雍正本身,具有极强的矛盾性。正大光明,和它背后的匣子,尤其凸显这种矛盾。最公正的宣言,却隐藏着一个最不公开的秘密。
“不光如此,乾清宫的传说还有很多。”梁海生边走边道:“这里是明清十多位皇帝的居所,自从四百多年前火灾重建后,这座宫殿就一直保存到今天,见证两个王朝的沧桑变迁。”
“乾清宫重修后,住进来的主人是以藩王身份继承大统的嘉靖皇帝。据说嘉靖皇帝在此居住期间,曾经放置过27张床。皇帝一人休息,何以需要如此众多的床榻?”
“其实现在咱们看见的这个乾清宫是清代修建,在明代跟这个格局完全不一样,明代这个柱子后面是暖阁,一共有9间房子,每间房子里面摆了张床,一共里面有27张床。”
“这样的阁楼在明代共有9间,均匀分布在大殿的柱子之间。崇祯皇帝就寝的地方,是在一个木台上面,这个木台高一丈多,梯子爬上去,里面摆的就是床榻,崇祯皇帝睡的是在高的地方,那就跟嘉靖时候的27张床在高处是一样。”
“嘉靖住进乾清宫十几年后,紫禁城发生一件惊天大案,十几名宫女合谋刺杀皇帝,史称壬寅宫变。正史中的说法,是嘉靖沉迷炼丹术,修炼手段神秘而残酷,甚至给身边的宫女带来性命之忧,宫女们不堪忍受,终于铤而走险。”
“反正都是死,先下手为强更好,但是因为绳子打了一个死结,没有成功,嘉靖皇帝幸免于难。慌乱中的宫女,最终没能勒死嘉靖,失败后被处以极刑。”
“由于事涉宫闱隐私,皇家极力掩盖此事,但终归无法阻止传言的滋生,壬寅宫变之后,嘉靖皇帝害怕,干脆在里面设置27张床,睡在哪个地方以后别人找不到。”
“就这样还是做噩梦,只在受不了只能不顾大臣的反对,搬出乾清宫。二十多年间,嘉靖驳回大臣们一次又一次移驾乾清宫的请求,但终究无法彻底违背祖制。皇帝去世,灵柩必须停放在乾清宫。终于在弥留之际,回到回到当初他登上皇位时的居所,一个带给他终身梦靥的地方。”
“等到乾隆的时候,他最喜欢在这里用膳,一队穿戴整齐的太监抬着各式膳桌,手捧几十个金龙朱漆膳盒,从内御膳房浩荡而出。御膳房是紫禁城里专门伺候皇帝吃饭的机构,里面主要管理事务的大臣都由皇帝钦点。”
“紫禁城里的御膳房并非只有一处,最大的在景运门外,称为外御膳房,不过这里很少为皇帝制作膳食,一般只负责宴请群臣。另一处设在养心殿旁,称为内御膳房。这里才是专为皇帝做饭的地方。”
“皇帝吃饭的第一道程序是传膳,由专人详细记录下当天用膳的时间、地点和菜名。传膳之后就是进膳,进膳之前还有一个不被记载的程序:尝膳。”
“每道菜上来后,先有太监用银牌测试是否有毒,再亲口尝试,确定没有问题皇帝方可使用。不论是日常用膳还是宴请,皇帝膳桌上总是冷热、甜咸、荤素、干鲜一应俱全,以此达到营养合理搭配,膳食平衡。”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