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时INTEL的CPU还在50Mhz左右打转。
他的生命周期是25年,不是INTEL的三年五年,是25年。
最关键的是,RISC并不是一般人以为的那样,不能够同CISC架构的cpu在个人电脑上竞争。
事实上是RISC同样可以在个人电脑上有非常良好的表现,RISC最终退出个人电脑,不是应为他不合适。
而是因为操作系统的支持原因。
但是Alpha的开挂性能,让微软这个巨头一直保持着对它的兼容直到2000年,也就是windows2000才放弃支持Alpha。
因为当时微软的独霸江湖已成定局,Alpha都面临灭亡,没法给微软输送利益,自然就不会有了。
按照这家伙的性能、技术架构、应用范围,完全可以成为一颗不可能失败的摇钱树。
可惜的是Alpha的拥有者DEC公司从八十年代中就不断的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快,直到98年把自己给直接玩死。
导致Alpha这颗可以说是这几年星球上最高技术含量的CPU一样命运坎坷。
即使这样,从92年至98年,几乎所有的高端运用领域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只因它性能上和浮点运算上的无可替代。
所以导致这时候的所有操作系统,只要是有野心的,你就没办法忽视他的存在,必须想办法来支持它。
事实上是它在个人电脑上的表现,虽然没有让INTEL望尘莫及,但是也远远比它要好。
这还是windows的32位系统没法完全支持他的64位结构和运算,导致损失40%性能后的表现。
但是在他的强项,浮点运算方面,简直是横扫一切,披靡当世,什么苹果、SGI的专业图形或者设计专用电脑,只要没有使用Alpha的CPU,全都得统统靠边站。
而92年发布的时候,它的制程是3层0.75μ的工艺,这比93年奔腾的0.8μ还高,同时也代表了日本半导体制程方面被美国赶超的开始。
只因Alpha虽然是日本三菱生产的,但是其0.75μ制程的光刻机和蚀刻机的关键部件,首次不再是日本制造的,而是来自美国本土。
汤米由于对计算机技术不是很懂,但是被找来的专家几乎兴奋到癫狂的介绍,也知道找到了一个了不得的宝贝。
可惜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
汤米的满腔热情和诚意,被DEC的傲慢和固执给打击的粉碎。
奥尔森这个DEC的主宰甚至根本就没见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家伙。
让他的商务部直接开出5亿美元的天价授权。
事实上DEC一直宣称Alpha是开放的,但开放的只是初步的架构。
一直以来,所有的研究开发工作都是由DEC自己的工程师来完成的,只有在生产阶段委托给了三菱。
既然是自己完成的,所以公开的只有大致的产品框架,而最重要的硬件设计部分却被秘而不宣。
导致他的开放架构其实完全是个噱头。
汤米只能获取了DEC的这些公开的资料后,再次为自己的大老板搜寻目标,最后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老板说的ARM身上。
其实汤米是想到自己作为担纲一个大区的负责人,想把自己的任务完成的更加漂亮一些。
而ARM目前的产品却是只能算是三流产品,所以被他排到了最后。
没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他使尽了手段。
开始时候不大顺利,主要是这时候的ARM的控股权在苹果手里,他们直接持有其43%的股份。
而这会儿苹果的董事会正在想尽办法想把总裁约翰·斯卡利给赶走,没心思理会这些事情。
一直等到迈克尔·斯平德勒接任,汤米才和其接洽上了。
这会儿苹果正是历史上次困难的阶段,又碰上美日欧三方资本大战。
刚刚接任的迈克尔·斯平德勒也想表现一下新官的三把火,解决苹果的财务危机。
这会儿不但苹果的产品在市场上表现不亮眼,融资计划更是一再受挫。
而对方的目标又是这会儿无足轻重的ARM。
和它关联的无非就是目前设计的AppleNewton这个掌上电脑,使用的就是ARM610的CPU。
而更加重要的是这产品是是约翰.斯卡利一力推行的。
设计之初,董事会就有很多人不大看好,现在他被赶走,自己是不是需要给继续支持呢?
抱着各种心思,最后汤米和苹果达成协议,以860万美元收购苹果手里的40%的ARM股份。
同时,利用苹果卖出的这个机会,又从意大利的VLSI和Olivetti手里收购了30%的股份,达成了绝对控股。
嗯!资本战集中的描述就到此为止了,下面集中国内的市场,攀爬科技树
第二百六十六章 断了高通公司的未来
当然按照大老板的规定,ARM从苹果那得到的40%股份被蔷薇投资控股接受。
而VLSI和Olivetti的30%股份被黑牡丹投资控股接受。
这两家公司都是陈咨名下的离岸公司,分别注册在英属开曼群岛和英属维京群岛。
同时汤米就空把正资金困难的Interdigita公司的IS-95标准镞收入囊中。
IS-95是未来大名鼎鼎的高通公司差不多垄断手机芯片组的关键,是第一个基于CDMA的数字蜂窝标准。
当然目前还只是一个不能实用的基础标准,谁也没法预料它的未来。
陈咨得知汤米的收购ARM和IS-95的过程后,很是高兴,给他发了个大大的红包。
话说他其实一直没听到芯片架构的的消息,其实是很有点急躁的。
盖因这边的生产线预估用不了多久就可尘埃落定。
这会儿的芯片无尘车间没有后来那么变态,最多三四个月也就可以建成。
万一到时候生产线建成了,没东西生产,那就尴尬了。
还好汤米的消息给的及时。
同时对Alpha和苹果动起了心思。
这会儿克林顿的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还未成形,那些未来大名鼎鼎的IT公司多还默默无闻,是不是可以趁机也顺便炒一把呢?
结果肯定是可行的,不就着这个机会,搞不好等金融战过后,这些公司的股价又会大面积狂飙了。
拉出笔记本,陈咨几乎不加思索的写下思科、微软、戴尔、惠普、高通、甲骨文,Adobe……等好大一窜的大名鼎鼎的名字。
这些标的即使仅仅作为投资,也绝对是最优质的资产。
划拉了好大一通,等到段源来找他。
才算从扫货的意淫中恢复过来,说实在话,把这些公司都收入囊中的想法实在是太美好了,虽然仅仅是个臆想。
但还是让陈咨感到非同一般的快感。
“小咨,马自达妥协了,目前价格已经降到了1.5亿美元,包括一条发动机生产线。“
“哦!我们的底价是多少?”陈咨高兴的道。
这段时间预计的收获季节,没法不高兴。
“我是想在1亿到1.2亿之间拿下来,他们这条生产线是87年的,除了发动机生产线是生产他们的是转子发动机,我们需要更换多点设备外,其它的涂装、冲压和总装线基本上更换的较少。“
段源喝了口水道。
“马自达的这工厂是要关闭是吧!“
见段源点头,陈咨接着道:“那他们有啥别的技术要卖不?”
“这倒是没有打听,我先找夏工和尤工他们问问,他们是专业人士懂的多些。”段源迟疑了一下道。
“看看能不能引进一款发动机,现在日本的这个样子,到处缺钱,说不定他们就心动了呢?”
“真这样的话,可就节省我们好多时间呢?”
陈咨想的很愉快的。
“陆氏的晶圆生产线和芯片生产线怎么样了?“
“同样松口了,不过陆老那么精明的人,肯定也不会马上达成协议的……”
……
接下来的几天果然欧共体和欧共体来的投行全力出动,拉高日本和美国的股市,同步打压两者的债市。
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而日本和美国则全力的闪吒腾挪,找寻每一点可能的资金。
美国还好,加拿大和澳洲都是他们的盟友,多少能够借到一点钱。
而日本就悲催了,这几十年一直经济腾飞,独领风骚。
导致羡慕嫉妒恨的国家不在少数,谁都不愿意帮他们的忙。
不知怎么滴,居然被他们的秘密部门知道了华国有部分外汇资本进入了日本。
实在是何本路带过来的国内的那些专家特征太明显。
这时候日本的发达程度,那是华国拍马都赶不上的。
这些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家伙,难免就露怯了,被别人发现了破绽。
当然也不能避免或者这是何本路和王中鑫两个老狐狸的计策也说不定。
因为这确实是日本最最需要资金的紧张时候了,时间和机会抓的这么巧,不能不让陈咨心下里怀疑。
病急乱投医的日本大藏省当即动了心思,对华国发出了秘密的正式公函,愿意就以往限制的技术和设备和华国谈判,价格自然是大大的优惠。
陈咨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真发生过这荐。
但是最大的可能是自己重生导致的蝴蝶效应影响了这幕的发生。
原本历史上93年才刚刚全面市场化经济改革,国内应该是乱糟糟的,应该是没时间去关注这场金融战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