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有机农场主 (时小盛)


  必需卖啊!
  就算唐果他们不卖,买了他们技术的村子,也可以在学会后,卖给别人啊。专利是最容易盗版的。这钱唐果他们不赚,别人也会来赚的。
  既然是同样的有机农场,专利技术可以卖给他们,但技术人员就没必要派了吧?销路什么的,人家也都有渠道,不用唐果操心。
  专利价格,和卖给自然村的一样,都是50w一项。
  除了有机农场,还有来自鹏湖市的好几家有机餐厅的老板,也到村里来了,说是想和唐果合作,采购唐家村的有机食材。
  唐果的意思是:稻米、番薯、花茶等产量多的,随便你们要,上不封顶。其它的,如鱼虾牛羊鸡鸭等,不好意思,他开的有机餐厅尚且不够供应,真无法卖给他们。
  “总算可以出发了。大家都准备妥当了吧?”八个购买他们技术的村子,只有一个村在阳山镇,另外一个村是白江县其它镇的。剩下的是玉阳其它县的。唐果的计划是由进到远,逐步开展。
  出发前,袁老头让两人随时跟着唐果。
  唐果感觉挺别扭的,这两人,比唐五爷派给他的两保镖,还要沉默寡言。尽管两人穿着和大伙相似的衣服,可他俩站在一起,总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两人太不一般的,气势,形态,表情都和普通人不同。
  “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袁老头眯着眼,问唐果,“还能想得起来吗?”
  “什么事……哦,一直没忘,哪里敢忘,怎么会忘……”糟蹋,猴年马月前就答应了袁老头,去带上珠村人种植有机蔬菜来着。
  袁老头也没有真的生气,相反他心里挺开心的。果儿对待自己人,能拖就拖,要是他不拖,一直客客气气的,说明他还把他当外人咧!
  袁老头不知道的是,他给唐果做了那么多事,唐果的心里,早认可他!
  (本章完)
  2/12 18:57:45|50539508


第484章 形势不乐观
  第一站,阳山镇四围大队,河朗村。唐果一干人,在这里就遇到难题了。
  河朗村——白凤梧向他介绍过的种植黑皮冬瓜的大村。河朗村的黑皮冬瓜,不仅在阳山镇出名,在整个玉阳市,也有不小的名气。可这几年也不知为何,河朗村的冬瓜江河日下,开始不好销了,价格也是被收购商一压再压。最低的时候,每斤才两三毛。
  在进入河朗村的道路两旁,随处可见,腐烂的大冬瓜,苍蝇满天飞。冬瓜的种植数量也少了过半。河朗村靠近绿珠江下游,属于沙质土,尽管靠近很,但渗水渗的厉害,不适合种植水稻,蔬菜却十分适合。奈何离县城太远,村民只好选择种植产量高的黑皮冬瓜。
  进村后,唐果让他们分成三个小组,一小组负责检测土壤状况,一小组负责检测水质,一小组走访村民,了解村里的情况。待汇集信息,唐果才召集河朗村人过来开会。
  晚季黑皮冬瓜,需要长到阳历十二月才上市。冬瓜采摘完后,就得立即翻地,在阳历一月底(春节前)就要种下。这个时候,最怕遇到寒潮,所以为了保护瓜苗,需要弄塑料薄膜。
  弄塑料薄膜,这只是种植黑皮冬瓜,比较辛苦的一个表现,还有搭篱笆,迁藤、拣瓜苗头细致活,像施肥打农药除草,这些都算小活。
  黑皮冬瓜也因个头太大,收时才是最大问题。不能磨损瓜皮,要妥善储存,一旦储存不当,或者在地里的时候,遇到连绵的阴雨天,烂了一条冬瓜,会导致其它冬瓜,会像得瘟疫一样,一条接着一条跟着腐烂烂。每天早晚,都要去储存瓜的地方,捡查两遍。一直到卖给贩子,瓜钱到手,瓜农才敢松一口气。
  这也是唐果在村里,提议大家,种黑皮冬瓜时,遭到大家一致反对的原因。种冬瓜辛苦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受天气影响太大。
  没辙啊,黑皮冬瓜比之本地冬瓜,就是太娇气了。
  因为身后跟着两个人,唐果受到河朗村人,备受关注的目光。想必是把他们当成什么坏了。
  好在有老乡认出了他。这位老乡,去听唐果演讲,印象深刻。他想喊大家过来,唐果阻止了他,说让他先带他四处走走,村里的很多事,唐果可以先向他打听。心里有底,一会儿才好说话。
  河朗村姓陈,白江县的村子,多数是一村一姓(男方),很少有两种姓的。白江县还有一个风俗——同姓,不管隔了多少代,不宜结婚。
  河朗村是大村落,人口将近两千,旱地、林地和水田,五千多亩。林地在三种地的比重最小,不到六分之一,其次是水田,占五分之一,剩下的全身旱地。
  陈老伯告诉唐果,他们现在的冬瓜,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下降的厉害。瓜一煮就烂,一煮就烂。吃不起不仅没什么味道,还像吃甘蔗渣一样,难以下咽。今年他们也经历了种瓜以来最低的收购价——28毛/斤。
  见连成本都收不回,村里很多人都改种其它作物,或者直接把地丢荒了。
  “陈老伯,这块瓜地,应该是你家的吧?”
  “是啊!”陈老伯感慨,“我这一季种瓜,几乎不用化肥,全是农家肥,所以瓜的个头,比一般人的都要大。就是这农家肥太少了,家里只养了一头老母牛,没有养猪……”
  “陈老伯啊,你的农家肥,至少要提前半个月施才合理。现在是长瓜的时候,可营养反而被叶子吸收了大部分。”没长瓜前,可尽可能的让瓜苗多长些,长瓜后,肥料应该相对的减缓供应,这和种花生是一个道理。花生一旦落花后,不宜再施肥了,不然花生的枝叶会源源不断吸取养分,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开花,花生会结的不饱满。冬瓜再长苗,接着开花,营养会传送给其它小瓜。原先长的瓜,个头会不够大。
  陈老伯咧嘴一笑,怪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他种了几十年的地,自是知道农家肥见效时间长,肥效持久等特点,他就是舍不得他家的牛粪,现在不用,会白白浪费掉。他认为,牛粪堆放到明年,肥力会减少的。
  据陈老伯介绍,他家种了八亩冬瓜,每一亩冬瓜遇到的状况,都不尽相同。唐果现在看到的这一亩,是农家肥施多了,‘枝繁叶茂’,不远处的一亩,是化肥施多,叶子枯黄,掉的厉害。再仔细一看化肥施多的瓜地,土壤状况和在上下珠村见到相似,泛白泛白的,这是土地板结的明显征兆。
  土地板结,还仅仅是一个方面,仔细一看,瓜的表面,被虫侵蚀的十分厉害,叶子上还有各种病菌寄生。
  地头挂着好几种农药瓶子,这是陈老伯警告大家,他的瓜打了农药。
  见唐果将目光注意到农药瓶子上,陈老伯叹说:“现在的农药,真是越来越假了,以前种瓜,打一到两次农药,保准各种害虫死绝。现在呢,打再多都没用。就说蚜虫吧,刚打了没几天,又复活了。再有,都快立冬了,怎么还有蚜虫呢?”蚜虫在春夏交接的季节,最猖狂。
  看来陈老伯的疑惑真的很多嘛。首先,不是农药假了,而是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其次,蚜虫在这个季节出现,是因为它们产生了季节性变异,也许还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这些问题,可不仅陈老伯一个人会遇到,相信很多瓜农,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唐果心想一会要给全村人解释的,他这会儿没有必要先单独向陈老伯,做过多的解释。
  “是啊,传统的种植模式,也是时候淘汰了。陈老伯,你家这八亩瓜,都有几个人一起种啊?”
  唐果真担心,只他和他老伴一起种。
  “忙不过来的时候,女儿女婿会回来帮上几天,两个儿子在鹏湖市打工……”
  情况和之前他们村是一样的,都只剩下二老干这活了。陈老伯最愁的,也不是两儿子不愿意种地,而是他们娶不到媳妇啊!用陈老伯的话来说,这得听天由命了。
  尽管才了解河朗村一位老伯,唐果就意识到,这河朗村的形势不容乐观,想带领他们走上有机农业的道理,感觉比做珠宝生意还难。
  (本章完)
  2/13 11:20:03|50576618


第485章 需要团结
  了解完陈老伯家的情况,唐果接着向他打听整个河朗村,以及河朗村周围村庄的大致情况。
  哪怕唐果还没见过,龚灿他们关于河朗村的详细调查报告,唐果也基本摸清了,河朗村存在的几大问题。
  农业,靠天,也靠人。
  由于河朗村人长期的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板结,病虫灾害频频发生;灌溉水源来自污染极为严重的绿珠江水系,加重了问题的难度。两大客观原因,造成瓜难种,瓜难吃,批发商嫌弃。
  此外,村里老龄人阶层,占了60%,想想一个六七十的老妪抱着一条四五十斤重的大冬瓜的场面……一亩地,可不止一条大冬瓜,是几百条!他们这些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受教育不多,不容易接收新事物的人群。连很多农业的基本知识,都是靠多年经验的积累。可一成不变,不是农业的出路啊,经验也有不灵验的时候。
  唐果想不通,都是老人多,为何还要购买他们的技术呢?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