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华夏文圣 (射手座李不二)


  华夏古代就能制作出类似钻石硬度等级的工业材料?
  苏怀虽然没有说明自己制作这种特种陶瓷的技术是来自哪里的,可所有人都都知道苏圣人的知识都是来自那些华夏古代民间资料……
  否则他一个外行人,怎么可能能制作出这么新型材料来呢!?
  在联想到那些古代的棋谱,活疫苗,还有人工生态体系,众人心里都不由冒出一个念头,科学界很多人猜测埃及金字塔是由古代外星人建造的,可现在看来,那些华夏古人才都是些外星人啊!?


第九百七十二章 华夏陶瓷技术证据——兵马俑,高岭土
  季院长和钱老都用一种震惊的目光朝苏怀望过去,苏怀此时要是知道他们想法,恐怕心里就要笑趴了。
  华夏古人当然不是外星人,因为他懂得这种工业陶瓷的制作方法,虽然脱胎于华夏的陶瓷工艺,但是却是经过科技时代几十年的材料学累积和发展的成果。
  可在这个时空出现,科学界当然不会认为是他苏怀这外行人搞出来,只能归到华夏古人的头上了……
  季院长此时哪里还有之前的高傲,抓住苏怀的手问道:
  “苏先生,这种陶瓷你做过详细检测没有?电阻率是多少?熔点是多少?”
  要成为隔热材料,这是最关键的两个数据。
  耐高温性越高,就意味着使用更少的体积,就可以达到了载人火箭的需要的效果。
  而电阻率越高,则避免一些电路和电磁上的风险。
  “这个……”苏怀无奈地摇摇头:“我们的设备不够,最高温度只能到1500度,所以不知道这种陶瓷的熔点是多少,电阻测量上,我也没有相应的仪器……”
  苏怀当然是知道数据的……但是他如果直接报出来,就显得太不合理的,别人如果反问他一句,他是怎么知道的?那他就真是无法解释了……
  季院长也钱老同时都是身子一抖,超过1500度?这简直是恐怖的数据了。
  “快,测一下这两个数值。”
  一群专家又把陶瓷片换到了电窑中,把温度从1300度为基准,一点点的升高,众人都围在电窑的控制台前,看着仪表上的数据。
  1400度……没有融化……
  1500度……果然如苏怀说的也没有融化。
  1600度……依然完好无损!!!
  此时在场所有人的心脏都高频率的跳动起来,因为不管这个陶瓷其他的数据如何,光是这个耐高温性,已经令人鸡皮疙瘩掉一地了。
  接着1700度……1800度……1900度……直到2000度,还没有任何融化的迹象,直到2025度时,终于陶瓷片出现了软化的现象……
  在场每个人,无不是航天领域精英,见过无数的科研奇迹,但是当他们看到一个新材料,一个华夏古人制作出来的东西,熔点超过2000度时,头皮都不由麻了。
  这帮华夏古人,到底是怎么做出这种东西来的啊……
  “电阻率和莫斯硬度的数据也出来了。”这时候另外工作人员拿着数据表过来了。
  “多少……?”季院长深深吸了一口气道:“直接说。”
  “电阻率是10的14次方以上……莫斯硬度9.0……”
  两个数据念出来,现场已经没有了任何声音。
  虽然,这种材料能否制作为载人火箭的隔热层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这个恐怖材料性能,已经足够令科技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华夏航天专家们再次摸着从其他陶瓷片,神情中都充满了一种神圣感,只觉得华夏老祖宗简直是神乎其技!
  “难怪以前古代陶瓷在全世界都是奢侈品,这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姚教授简直觉得这东西太神奇了。
  “华夏在古代世界的名字就是‘陶瓷之国’……”苏怀颇为自豪地解释道:
  “陶瓷不光是漂亮,隔温,更重要的是硬度很高,所以被做成餐具和工艺品上堪称完美,而且用上很久时间,都不会而划痕,比起来,像是古欧罗巴用的银器餐具,既不隔温,也容易变黑,用一段时间,就满是划痕,就显得很廉价了。”
  此时俄国团队们则心情复杂极了,他们原本以为苏怀只是吹牛,可万万没料到他竟然搞出这么牛的新材料出来了。
  刚刚季院长还取笑苏怀,还拿俄国的传奇化学家门捷列夫来比喻,可苏怀却真正拿出了一个举世无双的新材料,这不是证明华夏人在化学方面胜过了门捷列夫这位俄国传奇科学家?
  一名俄国专家,端详陶瓷片,满脸不敢相信质疑道:“这不可能?我们用电窑才能做出的东西?华夏古人怎么能制作?”
  言下之意,是怀疑这种新材料是华夏中科院搞出来的之类的。
  另外一名俄国专家也道:
  “制作这种瓷器,关键是要保持窑内的炉温度均匀,在烧结的过程中,瓷器会收缩,如果炉温不均匀,有些地方收缩得多,有些地方收缩得少,这样就会产生内部的应力,就会破损,我不明白,古代华夏人怎么掌握这个技术的?”
  苏怀望着这些质疑俄国人道:
  “这个我倒是不清楚,古代华夏没有留下这方面的技术记载,但是留下了这项技术的大量物证,我们华夏文联已经在欧美民间收购一批华夏残留的秦朝时期兵马俑,不知道各位见过没有?”
  苏怀说着望着他们道:
  “你们应该听说过了吧,虽然兵马俑是陶器,但是成型的原理跟瓷器类似,但是也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烧结,再拼装成人形的,各个零件在烧结过程中,因为收缩,体积都会收缩两成。
  要保持各个零件收缩一致,能够拼接,就要窑火非常均匀,才能保证各个部件的收缩率相同……”
  苏怀说这个话的时候,俄国专家们都是互相看看,竟没有反驳,显然是早已经知道有兵马俑这种东西的存在了。
  苏怀早就猜到了,俄国也是当初八国联军之一,怎么可能没有掠夺华夏文物?
  “这兵马俑只是陶器,而不是瓷器,为什么只有华夏出现了瓷器?”那名俄国专家依然咬牙,继续质疑道。
  苏怀微微笑道:
  “这很简单,除了华夏古人聪明之外,也因为华夏地理原因,制作瓷器的原料需要高岭土,高岭土虽然名为土,实际上是一种花岗岩风化后的化石,现在高岭土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在古代却是极为稀有的存在,在华夏景德镇存在有质量最高的高岭土,世界独一无二。
  世界早期的各种文明,要么没有高岭土资源,比如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要么就是文明过于落后,没有发现高岭土的用处,比如欧罗巴,因此华夏成了唯一一个发现并使用高岭土的早期文明。”
  华夏垄断了瓷器的制作工艺千年,不过在17世纪之后,越南,朝鲜,日本,乃至欧洲都会得到瓷器的制造技术。
  不过在这个时空,恰恰因为有大灾难的存在,这些事情反倒没有发生,所以苏怀今天揭开瓷器的秘密,才令所有这些航天专家都为之惊叹了。


第九百七十三章 航天器改名?
  华俄两国专家听到苏怀这番解释,这才哑口无言,就连那名一直嘴硬的俄国专家,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新材料就是陶瓷的说法了……
  华夏专家们欢欣鼓舞,心中涌现起无匹的自豪感同时,俄国专家们却感觉到有些灰心丧气。
  他们原本以为华夏古文明只是在文艺上胜过世界各国,没想到在烧结工艺上,也远超包括他们俄国之内的世界各国。
  季院长心中原本就是大沙俄主义泛滥,此时心里怎么都不愿承认华夏古人这么厉害,心里千百个不甘,于是他亲自拿着那个陶瓷检测了半天,才终于松了一口气道:
  “苏先生说这陶瓷可以取代金属铍当作隔热层?可这陶瓷的质量这么高,怎么取代?
  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比金属铍,耐腐蚀性也不够,这也是非常致命的缺点。
  我看你华夏祖先做出来的东西,虽然有独到之处,但也不至于可以用到航天中?”
  说着,季院长提高音量,故意笑道:
  “如果用这种陶瓷放在载人火箭上,只怕火箭连大气层都出不了~~~”
  季院长虽然惊讶于这陶瓷的特殊性,但是却对陶瓷取代金属铍说法嗤之以鼻。
  就算陶瓷的其他特型超过金属铍,但是这次载人火箭的问题,就是超重。
  陶瓷的质量太高,其他特性再好也是枉然。
  苏怀正色道:
  “这陶瓷在华夏古籍中记载说是有千变万化的属性,但是很多制作方法已经失传了。
  其中具记载,宋朝五大名窑中曾制作出一种,有一种特殊的打火石陶瓷,也有一种类似海绵的隔热陶瓷砖,都是神乎其技。
  可我苏怀只是一介文人不懂化学,无法在此基础上复原更多变种陶瓷,可我相信在场的这么多航天专家,必定有能能驾驭这陶瓷的变化性。”
  其实苏怀在那间重工企业的学习,主要就是看的陶瓷隔热瓦制作,可苏怀毕竟是文科生,只知道理论,并不知道制作细节,不敢在众人面前贸然尝试。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