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文艺生活 (薪越)



他们这代人满怀理想,却失去了很多机会,能够抓住机会的人都能有一番作为。

李虹和林子轩说起了艺术中心的事,这半年来,艺术中心发展很快,已经有一百多人,能够同时拍摄三部电视剧,不过还是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单位就是这样,人一多,事情就杂,还牵扯到各种人事关系。

李虹总揽大局,下面需要一位主管电视剧制作的主任,全权负责电视剧的制作,这样她就能专注于行政工作,而不需要还要管着电视剧这块了。

艺术中心属于国家单位,这个主任算是国家干部了,和国有企业里的厂长类似。

“这需要一位老同志坐镇吧,我还太年轻。”林子轩疑惑道。

他知道自个的事,年龄是个迈不过去的坎。

国家提倡任用年轻干部,那是指四十岁以上的年轻干部,而不是二十岁以上的年轻干部。

“没让你做主任,是副主任。”李虹纠正道,“上级部门安排进来几位老同志,负责中心文艺创作的指导工作,我和他们聊过,都很开明,他们就是指导和监督,具体的工作还是要你来做。”

这么一说林子轩就明白了。

在这个年代,一个单位不能没有老同志,这些老同志起到为组织把关的作用,不能让一帮小年轻一直往前冲,还要讲究道路的正确。

这些老同志思想过硬,敢于承担责任,同时观念比较落后,怎么说呢,有利有弊。

林子轩觉得这是好事,提了副主任,工资待遇都会有所提升。

“那行吧,我这边肯定配合老同志的工作,不过明年可能要忙些,我还要和姜闻弄一部电影。”林子轩保证道。

“你自己安排时间,别耽误工作就行。”李虹不强求道。

自从接到张亿谋的电话,李虹就知道林子轩在电视行业恐怕不会呆太久了,电影圈比电视圈的舞台更大,也更能吸引有才华的人。

只是电影圈不是那么好混的,在没有成功之前,艺术中心是一条不错的退路。

她不会阻止林子轩进入电影圈,还会给他留下一条退路,这是较为稳妥的做法,没办法,谁让这是她的女婿呢。

休息了一天,林子轩就去找张亿谋。

这倒不是说他对《活着》这部电影有多深的感情,急着和张亿谋讨论剧情,而是他要尽快签合同,拿到那三万块钱。

他和慕姗姗现在是不折不扣的穷人,只有钱到手了,心里才能真正的踏实。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改编(求订阅月票)

京城顺义区,机场附近有一片别墅群,张亿谋把工作地点就设在这里,这和林子轩在友谊宾馆租房间一样,都是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

电影不同于电视剧,前期筹备要复杂的多,张亿谋有自己的工作团队。

不过《活着》这部电影和他以往拍摄的电影不同,这是一部转型之作。

他要放弃以往那种浓墨重彩的表现手段,回归传统的拍摄手法,这就需要在团队里加入新的合作伙伴,重新磨合。

目前剧本还在修改之中,他在全国各地取景,以北方为主。

林子轩昨天打电话的时候,张亿谋刚从鲁省的一个偏远小村庄回来,对那里的环境很满意,说是没有遭到破坏,古香古色,很有味道。

他找了不少地方,都亲自去看过,拍摄了不少素材,经过对比才会决定最终的外景地。

顺义算是京郊了,林子轩坐车过来需要四十分钟左右。

他好容易找到地方,是一栋独立的别墅,里面的人都挺忙碌,张亿谋的创作团队很完备,这才是一部大制作应该有的景象。

他自报家门,被剧组的人员领了进去。

在一个房间里,张亿谋正在和人商量着什么,听到介绍,才抬头看了看林子轩。

这位华国的大导演四十多岁,面相看起来比较严肃,以往林子轩只在杂志上看到过,电话里交流的时候也是有事说事,没谈什么交情。

“小林,你过来看看这儿像不像?”张亿谋很自然的招呼道。

他们正在看桌子上的照片,这是一座小村庄的外景和村子里的建筑,照片上被标注了编号,有上百张之多,每一张的拍摄角度都不同。

照片中的村落青砖铺地,两边是高大的青砖房子,都是至少上百年的老建筑。

这就是鲁省的古商城周村。

“挺好的,有点那时候的意思,要是再破败点就更好了。”林子轩评价道。

“这个倒是。”张亿谋思考道。

他考虑问题还是从美学的角度,认为能找到这么完整的古建筑群落不容易,拍摄出来一定会很有美感,但在几十年前的战争时期,村子不会这么完善和整洁。

“先把这个记下来,拍的时候注意布置一下。”张亿谋叮嘱道。

在他旁边的是副导演和摄影师等人,商量着拍摄时注意的各种细节。

林子轩虽然有拍摄电视剧的经验,却没有参与过大投资的电影,这次算是开了眼界。

张亿谋叫来剧组里负责改编剧本的人员和林子轩见面,这人以前是一位作家,这次负责剧本的创作,像这种文学性很强的小说改编的难度很大。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很多,由于时间有限改编成电影必定会进行删减。

一般来说,逻辑越严密的小说越难进行改编。

像是《顽主》,就是几个段子凑合在一块,这种小说最容易改编,去掉其中一两个段子也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活着》就是一部内容相对严谨的小说,改编的不好,就会失去原作的味道。

三人来到另一个房间,这是张亿谋的工作室,办公桌上有不少草图,旁边还有一摞文学杂志,看起来张亿谋经常翻阅。

“小林,你的这篇小说太沉重了,我想在电影里加入一些讽刺的内容,像是西方的黑色幽默那种类型,让片子稍微显得荒诞,这样观众更容易接受。”张亿谋表达着他的想法,“我不想拍一个单纯悲剧的片子,而是想让这个片子更有意思。”

“这么做会不会消解掉故事本身所要表达的意义?”林子轩担心道。

“这个肯定会有一点,不会按照你原来的故事来,主要考虑到审查这一块更容易通过。”编剧在一旁解释道,“剧本里会弱化时代造成的悲剧性,转而用荒诞代替,这样就会给人一种轻松和解脱的感觉,而不是一味的悲剧。”

“这样就能通过审查了?”林子轩怀疑道。

“只要改动原本故事里的一些细节,我想问题不大。”张亿谋很有信心的说道。

这毕竟是一笔牵涉到300万美金的投资,张亿谋也不会冒险,他会想方设法的规避风险,保证电影能够正常拍摄,收回投资。

“行吧,只要有利于片子拍摄,我没意见。”林子轩表态道。

“那好,咱们先把合同签了。”沟通完毕,张亿谋点头道。

只要签了这份合同,张亿谋就获得了《活着》的改编权,他想怎么改都可以,事先沟通是为了尊重作者的意见,双方没必要闹得不愉快。

签合同并不麻烦,合同文本早就准备好了,林子轩只要签字,按上手印就行了。

张亿谋写了一张条子,凭着这张条子林子轩可以去财务那里领取三万块钱。

这就是正规剧组,各个部门非常完备,各司其职,不像《京城人在纽约》剧组,为了省钱,林子轩还要兼任财务人员,他记得账目让华国银行的工作人员深恶痛绝。

林子轩到财务部门签字,领了钱,放到随身携带的皮包里。

接下来,他和那位编剧聊了剧情,说实话,两人的不少观点都不相同,不过这位编剧更了解张亿谋的想法,林子轩也不好说什么。

这本来就不是他的项目,没必要太过较真,他附和了几句,就告辞离开了。

至于以后的事情,再说吧。

林子轩坐车回到京城,先到华国银行把这笔钱存起来,他存了两万八千块,留下两千块放在身边备用,他现在交际应酬多了,总有花钱的时候。

回到家里,慕姗姗正在把洗好的衣服拧干,搭在绳子上晾晒,家里的洗衣机没有烘干的功能,还是单缸的那种。

林子轩放下皮包,过来帮忙,两人一人攥着一头,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柠,把水挤出来。

搭好衣服,俩人回到屋子里,坐在沙发上,林子轩拿出存折交给慕姗姗。

“咱们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没钱用了。”慕姗姗看着存折上的数字,欢喜的说道。

“电视机和洗衣机该换新的了,买台彩电回来。”林子轩提议道。

“还能用的东西换什么,太浪费了。”慕姗姗不同意道,“你以后要忙起来了,给你买个呼机好了,省得人家找不到人。”

“那不如在家里装个电话,找谁都方便。”林子轩商量道。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