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那些人有的离开了,有的退休了,那些记忆也随之被尘封,不再鲜活。
“后来中心搬去了四季青公社,租了一个院子,两排小平房,由于院子小,冬天烧锅炉的煤块都堆放在两排平房之间的过道上,走路都要侧着身子,不小心就碰一身的煤灰。”老职工回忆道,“现在咱们的条件好多了,盖起了办公楼,分了房子,机器也换代了,真是不敢想啊。”
他们这代电视人属于开荒的一代,吃苦耐劳。
如今国产电视剧进入到了兴盛时期,他们退休了,没赶上好时候,也可以说他们经历了最美好的时光。
现在虽然制作条件好了,资金充足了,不过同时烂片也多了。
没有钱的时候,无论剧组的工作人员还是演员都会精心准备,浪费不起。
一个剧本打磨无数遍,精益求精,不需要现场改动,演员没日没夜的排练,就为了在实拍时有最佳的状态。
那时的演员就是在拼,互相较劲,偷懒的、准备不好的演员会被人瞧不起。
如今时代不同了。
从“艰苦朴素”到“一切向钱看”,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家的心态自然发生了变化。
从前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冯晓刚走上台,回顾了自己在艺术中心的生活。
他在艺术中心完成了职业生涯的蜕变,从一名普通的美工师走上了导演之路。
“我要感谢老领导对我的信任,把执导《京城人在纽约》的重任交给了一个新手导演,那是我独立执导的第一部戏,那么大的投资,我当时就想绝不能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要是拍砸了,我就呆在美国不回来了。”冯晓刚玩笑道。
在林子轩的极力推荐下,冯晓刚成了《京城人在纽约》的导演。
李虹是艺术中心的领导,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那是第一部在国外取景的国产电视剧,让冯晓刚一跃成为著名的电视剧导演。
“可以说,没有在艺术中心的成长,就没有我现在的成绩。”冯晓刚感触道。
接下来,葛尤、张国粒和赵宝钢等人纷纷上台发言。
从艺术中心走出去的明星大腕们,以他们的成就最高,成了国内影视行业的领军人物,分量极重。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艺术中心才有了过去的辉煌。
林子轩没有上台,他和李虹的关系不适合在台上发言,这个欢送会的主题主要是赞颂李虹的业绩。
有人说的露骨一点,有人含蓄一点,大致意思相同。
林子轩要是上去吹捧一番,就有点肉麻了,他和慕姗姗在台下安心的做观众。
即便如此,大家也不会忽视他的存在,谁都知道艺术中心早期的辉煌和他有着直接的关系,他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李虹最大的成就或许就是发掘了林子轩。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李虹有任人唯亲的嫌疑。
不过这种事背后说说就行了,现在李虹退休了,林子轩也成了影视圈的重量级人物,这就成了一段佳话。
欢送会的尾声,李虹做了总结。
对于这个自己一手打造的企业,她有感情,有不舍,艺术中心在她手里壮大,同时也存在着隐患。
艺术中心这几年在影视剧方面创新不足,制作水准下降,在同行里位于中流。
早年的冲劲已经消磨殆尽,保守和僵化的思想严重,这是体制的弊端,和民营企业的活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别看今天礼堂内这么热闹,那是大家给她面子。
一旦她退了休,林子轩和赵宝钢等人和艺术中心的情分就淡了,艺术中心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她没有把握。
站在台上,望着礼堂内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李虹不由得一阵恍惚。
她的时代结束了。
在回去的路上,林子轩开车,李虹和慕姗姗坐在后面,看得出李虹的情绪不太好,这叫做离退休综合症。
尤其是身处领导岗位,刚退休总觉得好多事情放不下,不放心。
其实这个世界离了谁都照样运转,只是不习惯没事做的日子。
车子驶进胡同,刚打开门,一条小狗跑了过来,小雪跟在小狗后面。
看到外孙女,李虹的心情好了起来,她有充足的时间陪着小雪了,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以后的路还很长。
------------
第七百八十四章 告别
李虹的退休在外界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只有官方性质的媒体上有几篇稿子,简单回顾了李虹的生平。
她负责行政工作,不是大导演和大明星,娱乐媒体不怎么关注。
但在电视行业的圈子里反响不小,李虹可是九十年代电视圈里的风云人物,从她的履历中就能看得出来。
经由她手里推出的电视剧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拿奖拿到手软。
一场欢送会引出那么多的明星大腕,谁能做得到。
毫不夸张的说,在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鼎盛时期,能影响大半个京城演艺圈。
而且,李虹还是华国电视协会的副主席,这是荣誉性质。
林子轩和慕姗姗商量过,如果李虹愿意在家享清闲呢,就在家闲着,要是想发挥余热呢,可以出席一些活动。
比如参加*****和颁奖典礼,以指导性工作为主,不实际操作。
李虹具有丰富的影视剧制作经验,只不过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略显保守。
在九十年代她是电视改革的先行者,如今看不惯那些情情爱爱的偶像剧,不主张电视剧过度娱乐,从而失去教育意义。
这和现在的市场风向不一致,甚至是背道而驰。
观众越来越喜欢看娱乐性强的电视节目,不喜欢在看节目的时候还受教育,尤其是青少年观众。
他们觉得在学校受教育就够了,看个电视还受教育,真受不了。
这导致青少年观众对偶像剧的着迷,喜剧和言情剧大行其道,综艺节目趋向于低龄化,收视率影响着投资市场。
李虹那一代人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电视剧市场了。
圈内有人感慨,李虹的退休代表着电视行业向着九十年代告别。
林子轩对此深有感触,他一直在思考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有没有改变整个行业现状的可能性。
是国家的政策,还是影视企业的趋利性,或者是市场的影响,以及观众无意间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家在影视方面的政策一直比较严格,在开放的同时进行限制。
社会的发展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更高的娱乐需求,这种需求转换成市场影响到影视企业的决策。
举例来说,如果青少年不喜欢看偶像剧,影视企业拍出来赔本,肯定不会拍。
当然,选择是双向的。
影视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拍了偶像剧,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大家知道这种剧集赚钱,就会一直拍。
由此可见,目前这种局面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再说观众一直吐槽的烂片,烂片的产生也是这种情况。
国家政策放开后,影视行业赚钱了,一大批投资商拿着钱进来,拉一票明星开始拍片子,烂片就这么诞生了。
可如果没有观众为烂片的票房做贡献,投资商拍一部赔一部,就不会再拍了。
说到底,是综合因素造成了一种非正常的状态。
国内的电影市场不够成熟,影视企业追逐利益,创作人员诚意不足,观众的观影口味不一,这都是烂片产生的原因。
就算知道了这些,也很难改变整个大环境,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花费很长的时间,不是一个人或一家公司能够改变的。
或者说,这是当前阶段的大趋势,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高速发展,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娱乐圈作为名利场更是如此,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月中旬,《无间道》前传在内地和香江同时公映。
凭着《无间道》的好口碑和金像奖光环,这部续作的票房势头强劲,在香江首映票房高达三百五十万港币,打破了港片的首映纪录。
内地的票房虽然没有那么出彩,但也表现不俗。
香江媒体大多给予了好评,认为这是一部香江帮派的史诗。
也有媒体觉得影片整体的质量远不如第一部,导演似乎想讲述一个帮派的衰亡史,只是格局不足。
换句话说,野心太大,功力不够,模仿的痕迹过重。
在好莱坞,有一部著名的帮派片叫做《教父》,可以看得出,《无间道》前传里的一些桥段是在向《教父》致敬。
当然,对于帮派片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总体而言,续集虽然没有前作惊艳,却也在水准之上。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这部影片的票房是高开低走,后续乏力。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