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文艺生活 (薪越)



“我知道了,谢谢林叔叔。”韩含回应道。

根据林子轩的了解,这次《对话》节目组邀请了一位华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和一所重点大学教育专业的教授。

还有一位同样十七岁的女孩子,写过两本书,钢琴弹得不错,品学兼优。

节目讨论的重点是韩含现象形成的原因,社会对于成功标准的定义等话题。

回到家里,林子轩和慕姗姗聊起了韩含。

“这孩子感觉挺内向的,看不出哪儿叛逆,报道不实吧?”慕姗姗怀疑道。

韩含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了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言论。

比如他认为上大学没有用,浪费时间,花那么长时间在学校里学习不感兴趣的知识,不如自己自学感兴趣的东西。

他还说过什么都学的结果只能是平庸。

他甚至说《三重门》这本小说五十年内无人超越。

这些言论在大众看来就是狂言,大家觉得这孩子魔怔了,钻牛角尖儿。

华国社会一向讲究谦虚是美德,当然也出现过不少轻狂之士,但那不是社会主流,狂士的下场都不怎么好。

年少轻狂,这是不少人对韩含的看法。

“年轻人嘛,总会有些傲气,不服输,这是好事儿。”林子轩解释道,“何况现在的社会环境不同了,他们追求个性,不像咱们那时候想追求都没得追求。”

“说的那么老气横秋,咱们那时候怎么没有个性了?”慕姗姗反驳道。

林子轩想想也是,华国的八十年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

大学里涌现了各种新思潮,写诗歌写文章,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理想,比韩含还狂的人多了去了,出了不少著名的作家和诗人。

只是没有现在的宣传力度,在当时的影响力不大。

那批人毕业后出国留学,下海经商,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只能说,每个年代的年轻人有各自不同的追求,人生同样精彩。

“好吧,你说的有道理。”林子轩承认道。

“我觉得节目组会以批判为主,不会对韩含持支持的态度。”慕姗姗担心道。

慕姗姗在华国电视台工作过,主持过访谈节目,清楚每档节目背后都有意义。

华国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媒体,肯定不会提倡韩含的这种做法,否则学生都不好好学习,国家的未来在哪里。

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把韩含孤立起来,作为特定的现象。

让观众觉得韩含是个特例,不能模仿,再用另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孩子做对比,作为正面形象树立一个值得学习的表率。

素质教育讲究的是全面发展,韩含不是一个好榜样。

林子轩明白这一点,不过既然韩含决定来上节目,就要做好被为难的准备。

两天后,林子轩来到华国电视台的经济频道。

他在办公室见到了主持人,韩含和三位嘉宾,以及节目组的工作人员。

“林老师,这次要辛苦您了,这是话题稿子,您先看看。”女主持人客气道。

“不辛苦,我就是走走过场,听你们的安排。”林子轩随意道。

他和其他嘉宾握了握手,寒暄几句,大家不在一个领域,以前没什么交集,也就没有交情,客套而已。

那位十七岁的女孩叫做黄思露,榕城人,全国十佳的少先队员。

她从背包里拿出一本《小雪的大冒险》请林子轩签名。

这个举动让现场的氛围活跃起来,大家随意的聊了聊,说了几句玩笑话。

这时候,有人抬了一架钢琴过来,放到了不远处的演播厅,等会黄思露要演奏钢琴,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孩子。

到了十点钟,节目组让大家前往演播厅。

这是一间小型的演播厅,能容纳几十名观众,台上摆放着四把椅子,下面坐满了各个年龄层的观众。

林子轩和黄思露在一旁看着,他们俩要到中场的时候才会上台。

他看了看身旁的黄思露,这小姑娘看起来不怎么紧张,心挺大。

两个十七岁的孩子,被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他们或许不觉得有什么,在学校里老师经常拿优等生和差生比较,习惯了。

这就是成人的世界。
------------

第五百八十二章 包容

开场,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了韩含和两位专家,谈起了韩含的过往生活,两位专家极力的夸赞了韩含一番。

台下的观众配合着鼓掌,现场一片和谐。

几分钟后,那位博士生导师开始发表意见,认为韩含现象的形成具有偶然性,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他觉得韩含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道,走进了丛林之中。

这并不是说不好,而是说既然是偏离就是不正常,韩含迟早会回到正轨。

另一位教育专家分析韩含是媒体炒作的结果,面对媒体,韩含一直在表演。

台下的观众成分复杂,有教师、有学生、有社会青年和家庭主妇。

涵盖了各个年龄层,他们有的痛心疾首,有的苦口婆心,还有的言辞激烈,大多数人认为韩含走错了路,进入了歧途。

林子轩不知道这些观众是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手里有稿子。

这就是一场对韩含的围剿,或者说是对传统价值观的维护。

他们觉得韩含是一个破坏者,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这就是有罪,他们就能大义凛然的站出来指责,迫使韩含回头。

而且,他们似乎真心的认为这么做是为了韩含好。

这群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着韩含,就像是在拯救一位失足青年。

韩含做了辩解和抗争,言辞锋利,讽刺挖苦,还带着自嘲和幽默。

可惜现场没有人理解他的幽默,代沟太深,根本就是两代人的对话。

林子轩觉得这期节目不应该叫《对话》,应该叫《对骂》。

韩含呛了博士生导师和教育专家,讽刺了下面的观众,尽显毒舌风范,在他内向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段子手的吐槽之心。

当然,有些话题后期肯定会被剪掉,不会在电视上播出。

“韩含真可怜,我其实挺喜欢《三重门》的。”黄思露担心道。

作为同龄人,她或许更能理解韩含,演播厅里的那些人只是自以为了解韩含。

“没事儿,这算是历练,以后骂他的人会更多。”林子轩回应道,“不过你要知道,有多少人骂他,就会有多少人追捧他。”

黄思露点了点头,她估计还不太理解这句话。

这个社会发展很快,传统的价值观念面临挑战,新生事物和旧有观念之间肯定不会和谐相处,而是激烈交锋。

韩含只是恰逢其时而已。

轮到黄思露上场,她演奏了一首钢琴曲,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孩子才符合大众的心理预期,学习成绩好,多才多艺,还是班里的干部,听家长的话,不惹是生非。

她和韩含属于两类人,坐在一起对比鲜明。

黄思露和韩含没有针锋相对,俩人聊了两句,说了对彼此的印象,氛围不错。

不过这是大人的舞台,下面又是对韩含的新一轮批判。

他们拿黄思露做例子,指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韩含属于偏才,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小姑娘就算什么都不说,只是坐在哪儿,也被拿来当枪使。

等到林子轩登场,这期节目差不多快要录完了。

这是《对话》节目组的安排,他们一方面希望林子轩参加节目,一方面又担心林子轩支持韩含,破坏了这期节目的主旨。

于是,只好安排林子轩最后上场。

即便出了问题,也能把这部分剪掉,如果让林子轩一开始就登场,后期想要剪掉不太容易,这毕竟是一档六十分钟的节目。

像林子轩这样的嘉宾,他们只能是商量,不好直接告诉林子轩你就这么说。

他们只给林子轩留下大概十五分钟的时间。

林子轩心里清楚这一点,作为一名公众人物要谨言慎行,他不是韩含,已经过了年少轻狂的年纪,有公司和家庭。

面对媒体,要表现的成熟稳重。

十七岁的时候口出狂言,别人只会认为这孩子不懂事,三十四岁的时候还那么锋芒毕露,不知收敛,就很难被这个社会接纳。

华国社会和西方社会不同,传统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不是说林子轩不会偏向韩含,而是说话要有技巧。

“十年前,我写了一篇几万字的小说,叫做《顽主》,在当时被骂的很惨,被称为痞子文学,比现在的韩含还要惨。”林子轩叙说道,“去年京城作协开了一场我的作品研讨会,大家重新审视了《顽主》,认为它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具有现实意义。”

“我想说的是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开放,十年前和十年后我们看待一件事物的态度或许会截然不同。”林子轩指出道,“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开放的国家应该具有包容性,应该有包容像韩含这种现象的气度,如此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开放的国家。”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