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好梦公司的大力宣传有关。
大家没想到还能通过电视剧的花絮来宣传电影,这就有点嫁接的意思了,把两种不同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进行宣传。
其实,这种方式林子轩以前就用过,在《大撒把》和《京城人在纽约》上做了尝试。
等到以后,电影、电视剧、网剧、网络游戏等等都能组合在一起进行宣传,全方位的轰炸观众的神经,目的就是让观众掏腰包。
之所以这么卖力的宣传,说到底是个面子问题,或者说要维护好梦公司的正面形象。
就像葛尤所说,三部贺岁片,要有始有终,收个好尾,不能最后一下掉了链子,太难看。
要真是那样,媒体肯定不会放弃落井下石的机会,炮轰好梦公司。
林子轩不会给他们这种机会,再说了,保住了冯晓刚和葛尤的票房神话,以后两人再联手拍贺岁片的时候底气就足了,没有失败的阴影。
在目前的国产片市场,一部片子票房过两千万就算成功了,过三千万基本就能拿国产片的票房冠军了,今年的好莱坞大片也就四五千万左右的票房。
有部国产主旋律电影拿到了三千六百万的票房,大家都知道这是单位包场的结果。
《没完没了》的票房只要突破了两千万,至少能排进国产电影的前三名。
到了这个时候,冯晓刚接受采访底气十足,大谈特谈国产喜剧片的广阔前景。
他这是给其他影视公司挖坑呢,《没完没了》的成功会让那些跟风者纷纷入场,明年的贺岁片档期竞争绝对极其惨烈。
“冯导既然这么看好喜剧片,那你怎么不继续拍喜剧片呢?”有记者提问道。
“拍了三部,有点厌了,想换换其他题材。”冯晓刚回应道,“你们不是老说我炒冷饭么,这一回我来份新鲜的,以后别说我只会拍喜剧片了。”
“那你还会和葛老师合作么?”记者继续问道。
“你们就喜欢问这个问题,我为什么总得用葛尤呢?你们干嘛总是让我说葛尤呢?”冯晓刚无奈道,“我给不少人都导过戏,比如姜闻啊,陈导明啊,他们演的都很好。”
葛尤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同样不愿意谈喜剧片这个话题。
“我其实更愿意演悲剧,因为悲剧更能说点什么,更能打动人。”葛尤如此说道。
“那你还会和冯导合作么?”记者追问道。
“晓刚是个好导演,以后看机会吧,目前是不会合作了。”葛尤坦诚道。
这并不是好梦公司安排好的宣传策略,而是他们的真实想法。
就和好梦公司一样,他们两人也想要转型,只要稍微有点追求,就不想在原地踏步,两人还都不到四十岁,正是出成绩的好时候。
不过在媒体看来,这是冯晓刚和葛尤这对黄金组合在宣告分手。
记者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没事都能给你找点事出来,何况是这种新闻呢。
多家娱乐媒体报道了这个消息,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圈内人其实清楚是怎么回事,老百姓不知道,光看媒体的报道了,这意味着观众明年看不到葛尤的贺岁片了。
这个消息意外的刺激了《没完没了》票房的增长。
“幸好咱们公司没上市,要不然这轮报道肯定让股票大跌。”林子轩玩笑道。
“这帮记者就会一惊一诧的,只是不在一起拍片了,弄得像是闹了多大矛盾似的,听他们的明儿还可能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呢。”冯晓刚没好气道。
“别管他们就完了呗,闹一阵自个就消停了。”葛尤毫不担心道。
现在《没完没了》的票房大局已定,再卖力宣传的效果不大,他们清闲下来。
这一年基本上就这样了,快到年底了,也该歇歇了。
林子轩趁机说起了给公司找个管理人的事儿,明年他既要弄电影,也要照顾到电视剧,还有写作上的事情,再管理公司,就太忙了。
好梦公司在经过三年的发展后,也该整顿一下,正规化起来。
这就需要找一位专业的管理人才,负责行政管理工作,把管理和创作分开,这才是一家公司应该走的道路。
------------
第三百五十章 挖角
在这件事情上,冯晓刚和葛尤能够理解。
葛尤基本上不管公司里的事情,他怕麻烦,冯晓刚一年里有大半年时间忙着拍戏,其他时间还要参加各种电影导演协会的活动,他没时间。
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不再是当初几个人单打独斗的局面了。
林子轩手头的事情也不少,是时候找个人帮着管理一下了,只是在一个默契的团队里添加一个新人,难免有点不习惯。
他们认识好几年,彼此知根知底,交情深厚,遇到什么事儿都能说开,不会产生芥蒂。
一旦加入了一个陌生人,还是公司的管理,到时候矛盾不可避免。
三人接下来讨论的是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圈外人还是圈内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
“还是找圈内人吧,你要弄个那种海外留学归来的,搞资本主义那一套,咱们估计不怎么适应,到时候文件全用英文,洋气倒是洋气了,看不懂啊。”冯晓刚调侃道,“开个会还要带俩翻译,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联合国讨论国际危机呢。”
“这倒是,得懂行,别搞那种外行领导内行,交流上有困难。”葛尤赞同道。
“那行,就找圈内人,在京城咱们认识的,捋一捋,有没有合适的?”林子轩询问道。
“我看小林你就最合适。”冯晓刚玩笑道。
说到底,两人对现在的状态很满意,不想着这么快改变。
但林子轩知道这种改变是必然的,越快适应越好,对公司的发展有利。
“就别绑着小林了,宝岛那边的电影公司不是要《卧虎藏龙》的剧本么,以后都要走国际路线了,摊子铺的大了,也该找人分摊一下。”葛尤理解道。
“咱们创作这一块没问题,最好能找一个懂发行的。”冯晓刚建议道。
这是事实,他们三人是编导演的绝佳组合,可这个行业不光是拍电影那么简单,拍出来的电影还要能推销出去,这就是宣传和发行。
面向国内,发行就是要把电影推向院线,在影院上映。
这需要和国内各省市的院线打好关系,一个个的跑,华影公司只是院线的总领导,各地的院线怎么排片由当地的公司做主。
好梦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着短板,否则电影的票房会更高。
面向国外,发行是指把电影的海外版权卖出去。
像是张亿谋的影片,在片子还没拍的时候海外版权就可能已经卖出去了,他可以用这些钱来拍片子,这是一个融资的过程。
目前国产电影的海外市场有几大块。
一个是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市场,这是国产电影的传统市场。
这属于华人区,东南亚的华人较多,由于文化和语言相通,国产电影受到普遍的欢迎。
至于日韩的市场,日本的电影市场对国产电影的选择面较窄,他们对国内的历史题材和小成本文艺片感兴趣,其他题材的电影很难进入日本市场。
韩国的电影市场属于新兴市场,规模不大,对国产电影不怎么热情。
欧洲市场比较让人头疼,欧洲的国家很多,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想要卖版权要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谈,谈判费劲,卖的价钱又不高。
不像北美市场,和任何一家电影公司谈好了,整个北美地区的版权就卖出去了。
对于欧洲市场,一般是重点照顾像法国和英国这种国家,小国家只要给钱就卖了。
最后是北美市场,这个市场的利润最大,也最难进入。
目前他们只对来自香江的动作片感兴趣,其他题材的影片想在北美取得好成绩非常困难。
一家电影公司想要发展光靠国内的票房不行,要想办法和国际接轨,把影片发行到世界各地,由此可见,发行的重要性。
“这个倒是,可咱们都清楚,国内的圈子不看重发行,港台那边还行。”林子轩琢磨道。
“我觉得京影厂的小于就不错,挺有想法的一个人。”冯晓刚提名道。
“冯哥你这是要挖韩老板的墙角啊,小于可是他的心腹爱将,小心韩老板雷霆震怒,把咱们这家小公司给灭了。”林子轩说笑道。
冯晓刚说的是于东,京城电影制片厂宣发科的副科长,是京影厂最年轻的科级干部。
于东毕业于京城电影学院管理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京影厂,受到韩三评的看重。
这几年,于东和好梦公司有过合作,大家的关系还行,这个年轻人有股子干劲,脑子灵活,善于交际,是个跑宣发的好手。
“京影厂的情况就那样,这个尤子最清楚,多少年没分房子了,工资低不说,还老是拖欠工资,年轻人熬得住的不多,还不如咱们当初的日子呢。”冯晓刚感慨道,“只要许给他一个好前景,估摸着问题不大。”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