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文艺生活 (薪越)



“我这儿还真有一个,姜闻准备拍一部电影,大概要100万美金,您看有没有机会?”林子轩试探道。

“走正规程序,一切都好说。”那领导正色道。

林子轩笑了笑,就知道这些人不好糊弄,如果没有担保的话,根本贷不出款来。

上午喝了点酒,他回家的时候觉得脚底下有点浮,没怎么放在心上,谁知道晚上竟然发烧了,慕姗姗赶紧给他吃了退烧片,忙活了大半夜。

躺在床上,林子轩不由得苦笑,不只是冯晓刚觉得累,他也觉得累,只是一直硬撑着。

现在事情完了,没有了贷款的压力,彻底放松了,身体就有了反应,看来真的需要休息几天了。
------------

第一百四十三章 生病

第二天,慕姗姗原本想请假留下来照顾林子轩,林子轩却觉得自己吃了药睡了一觉精神好多了,就没让她留下,他还没那么脆弱。

这时候感冒发烧都是小病,家里常备着药物,很少到医院打针挂水,都是吃药后自己先扛着,实在严重了才会去医院。

慕姗姗没有坚持,她先开车把林晓玲接过来,兄妹两人也好有个照应。

她在纽约就学会了开车,回到京城后花钱考到了实习驾照。

慕姗姗和林晓玲交待好了才去上班,她还要去接李虹,顺便给林子轩请个假。

这段时间林晓玲在家里过得挺沉闷,除了复习高中课程就是看电影教材,有点晕头转向,虽然沉闷,她倒是坚持了下来。

晓玲同学是个很有志气的姑娘。

她给林子轩倒了一杯茶放在床头上,打开电视机,想要放松一下精神。

电视里,京城电视台正在播放《戏说潜隆》,这是昨晚上的重播,京城的百姓基本上就看华国电视台和京城电视台。

《戏说潜隆》在华国电视台播出后,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

华国各地的电视台正在进行第二轮播出,像这种大热的电视剧最受电视台的欢迎。

林晓玲对这部电视剧可谓是记忆深刻,当初在太阳底下晒了大半天连个露脸的镜头都没捞到,想想就郁闷不已。

兄妹俩一边看电视,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

林子轩会和妹妹说一些拍电视的事情,在剧组里需要注意的事项,他是打算把林晓玲扔进剧组里打磨一番,可也不想妹妹太吃苦,就提点几句。

九点钟不到,家里的电话铃响了起来。

他和慕姗姗还是决定在家里安装一部固定电话,总共花了三千多块,相当昂贵。

电话是冯晓刚打来的,倒是没什么事,就是见林子轩没来上班打电话问问情况,知道是发烧没有大碍就放心了。

“那行,你在家歇着吧,单位的事不用操心。”冯晓刚挂了电话。

中午慕姗姗回来,做了午饭,用体温表给林子轩量了体温,看着烧退了才放心去上班。

到了下午,林子轩刚想睡一会午觉,电话又响了起来,这次人更多,张国粒啊,陈晓艺啊,连徐繁都打来电话询问病情。

幸亏葛尤不在京城,他跑到鲁省的那个小村庄体验生活去了。

这让林子轩哭笑不得,一打听才知道他们都是道听途说。

冯晓刚中午吃饭的时候在艺术中心说了林子轩的病情,原本没什么事,林子轩解释了自己还了贷款,猛然放松下来,有点累着了,歇歇就好了。

对此冯晓刚感同身受,他在说这件事的过程中语气难免沉重了些,发了些牢骚。

周围有人听了半截话,看到冯晓刚凝重的表情,还以为林子轩病得不轻,这才以讹传讹,弄得大家纷纷打电话过来。

林子轩只好一一解释,单位就是这样,一件小事都能闹得沸沸扬扬。

不过,这也说明他的人缘不错,生病有朋友关心总是一件好事。

快下班的时候,陈晓艺、徐繁和江姗一起过来。

她们买了一兜水果来看望他这个病人,三人都是京城话剧院的演员,陈晓艺和徐繁正在拍摄《海马歌舞厅》。

江姗去年拍了一部电视剧,今年在电视台播出,反响不错,只是还没到那种红遍全国的地步,只能算是小有名气。

像她们这种刚毕业的年轻演员一般都需要长时间打熬,能够一部影视剧走红的属于少数。

她们虽然不是艺术中心的演员,大家却是一个圈子里的朋友,彼此关系不错,聊得来。

林晓玲和她们亲近,还到话剧院看过她们排演的话剧。

现在提倡一切向钱看,话剧市场越来越冷清,一年排不了几场戏,剧院入不敷出,只能依靠国家拨款勉强支撑,话剧演员大多是自谋出路。

她们过来也就是看看林子轩的情况,并没有久留,不到半个小时就离开了。

“我明儿还是去上班吧,要不然还会有人来。”林子轩断言道。

“老哥,你就知足吧,都是明星来看你。”林晓玲羡慕道,“我觉得还是做制片人好,导演还不是要听制片人的。”

“照你这么想,制片人要听投资商的,投资商再有钱还是要听上面的政策,你要想管人就要好好上大学,毕业后进入体制内一步步往上走,这样底下的人就会听你的,只不过你还是要听上面的。”林子轩分析道。

“太复杂了,我先当导演好了。”林晓玲思考了一下,决定道。

“你先考上电影学院再说吧。”林子轩无语道。

慕姗姗下班回来,林子轩的烧已经退了,三人吃过饭,慕姗姗开车送晓玲回去。

晚上的时候,俩人在床上闲聊,林子轩说起白天的遭遇,自然也包括陈晓艺她们过来的事情,当时林晓玲在场,没什么不能说的。

“你过得挺自在啊,我在单位可揪着心呢。”慕姗姗挖苦道。

“我都说了是小病,没成想她们还是过来了,都是同志间的关怀,总不能拒绝不是,就是很单纯的看望病人。”林子轩解释道。

“这种事靠你自觉,我才懒得管呢。”慕姗姗随意道,“你明儿真去上班啊,单位又没有大事,再休息一天好了。”

“还是去露个面吧,别又传出什么话来。”林子轩郁闷道。

“那你和姜哥联系一下,让他下周过来录节目,制作组找不到他人。”慕姗姗提醒道。

“他估计正躲在哪个犄角旮旯里修改剧本呢,下周是不是太快了,电视剧要到元旦后才会播出吧。”林子轩不解道。

慕姗姗的《文化访谈》要邀请《京城人在纽约》的主创人员录制节目,谈拍摄这部剧的感受,姜闻作为主演自然不能少,观众就喜欢看明星。

“到那时就晚了,要提早录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沟通呢,采访的稿子我先给你们,你们商量下怎么回答,再给我拿给台里审查。”慕姗姗叮嘱道。

华国电视台播出的节目都需要审查,像采访类节目,双方的稿子都要事先沟通好,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都有个大概的范围。

看似一个简单的访谈,需要做大量的幕后准备工作。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录节目

华国电视台,一间演播厅内,正在录制一档新节目。

这间演播厅略作布置,旁边是一个大书橱,里面摆放着各类书籍,中间是两张长沙发,每张沙发都能坐下四个人。

沙发之间是一张茶几,上面放着几杯茶。

在两张长沙发的对面是一张单人沙发,这是主持人的位置。

从布置上看,既显得正式,又不失随和,营造出一种闲聊的氛围,并非是面对面的正式采访,整体环境更为轻松和舒适。

这类访谈节目在国外并不鲜见,慕姗姗在纽约抱着学习的态度看过不少此类节目。

国外的节目更为开放和随意,虽然也有台本,但更为注重娱乐性和嘉宾的即兴发挥。

在国内肯定不行,这是一档较为严肃的文化访谈节目,能够发挥的空间很小,慕姗姗只能尽可能的调节氛围,让访谈更为轻松愉悦。

“带着枷锁跳舞!”

慕姗姗想到了林子轩的这句话,非常形象的描述了她的处境,如何在各种限制的情况下让节目有趣,从而引起观众的兴趣,这很考验她的主持功底。

还好第一期的嘉宾不是陌生人,有她的丈夫,还有两位好朋友,冯晓刚和姜闻。

在美国拍摄电视剧期间,大家一起生活了半年时间,都非常熟悉,彼此有默契。

最后是两位社会学家,这两位专业人士更好对付,只要让他们照本宣科的念稿子就行了。

“咱们这个节目是录播,没必要紧张,说错了也没关系,还能重来,在录制之前大家先认识一下,聊一聊。”等到众人坐好,慕姗姗温和的说道。

在两张长沙发上,林子轩三人较为随意的坐在其中一张沙发上,姜闻在最前面,他是访谈的重点对象,林子轩和冯晓刚在后面。

这是林子轩第一次参加慕姗姗的节目。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