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江歌坛,一个歌手贸然改变风格的下场,一般都不会太好。而且还有一个最主要的障碍,那就是我现在还不能肯定,香江歌坛有没有民谣歌曲的市场。”
“小叶子,这是我比较担心的一点。”
“在香江歌坛,改变风格还有成功的例子放在那里,章国荣如果不是改变了自己的歌曲风格,可能他到现在还被歌迷狂嘘呢。所以只要我们考虑得周到一点、宣传做得到位一点,我认为风格改变对你第二张专辑的影响不会太大,甚至可以借此把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向一个新高。反正宣传的角度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我们可以按照需要去进行艹作。但是香江歌坛对于民谣歌曲的接受能力……真的很让我怀疑,以前从没有这样的风格在香江歌坛成功的例证,如果香江歌坛接受不了民谣这种风格的歌曲,那你这张专辑可就危险了。”
澹台文慧蹙起了眉头。
“如果这是你第一张专辑,我也会同样认可你的选择,我们可以用这种香江歌坛少见的民谣风格尝试着去闯一闯,说不定就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来。但是……小叶子,这是你第二张专辑了,其实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小叶子,你应该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澹台文慧看着叶梓,微微叹了口气,随即凝神注视着他,眼睛一眨都不眨。
……
叶梓当然知道澹台文慧的意思。
正如澹台文慧刚才所说,如果这是第一张专辑,那叶梓就是一张白纸,怎么做画都可以。那么选择民谣这种香江歌坛少见的类型,真的说不定就打开局面了。
这种时候,宣传也好、专辑也好突出的就是一个“新”字和一个“奇”字,这未尝不是一条好路子,推陈出新嘛。当然,失败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叶梓的第一张专辑在香江歌坛已经获得了成功——非凡的成功,而这样的成功顺带着就会非常自然的毫不刻意的把叶梓的风格定位下来。虽然仅凭一张专辑还不具备太大的说服力,不过歌迷、媒体、评论界心中的印象已经有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印象会逐步增强,直至最后根深蒂固。
当然,目前还远远没到那样的阶段,但是叶梓的风格就是流行的pop这一观点、或者说印象,已经刻在了歌迷们、刻在了香江媒体、刻在了香江评论界的脑海里。
在这种情况下,歌迷也好,媒体和评论界也好,都会自然而然的认定叶梓第二张专辑仍然会延续这种最流行的pop风格,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商业化口水歌风格。最多因为那首《江南路上》的意外走红,让他们也能接受叶梓演唱爵士风格的歌曲。民谣?那是什么?一旦叶梓将第二张专辑的主要风格确定为跟pop大相径庭的民谣风格,无论是歌迷还是媒体和评论界都会大吃一惊,进而对第二张专辑产生怀疑。
能把pop唱好的歌手,也能把民谣唱好吗?
这绝对是一个问题。
这对于第二张专辑的宣传与推广,都是相当不利的因素,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一个处理不当,或者被有心人利用这一点来进行狙击,叶梓第一张专辑打下的良好基础很有可能就会毁于一旦,这样的损失那可就太大了!
这,才是澹台文慧担心的根本所在。
更何况民谣这种歌曲类型在香江歌坛的市场前景极其模糊不清,澹台文慧如果毫不犹豫的答应叶梓的想法,那才叫咄咄怪事,那她这个经纪人绝对就是失职了。(ps:实际上pop风格的歌曲和商业性口水歌并不能混为一谈,但是两者中间的区别解释起来非常麻烦,这里为了行文的需要就简单处理成一样的了,抱歉。)
……
“我当然理解您的意思,这些我们先不去说它,”叶梓点了点头:“慧姐,那您认为……民谣类型的歌曲在华夏大陆的市场前景怎么样?比起香江市场呢?”
“这正是我要跟你说的。”澹台文慧心里暗暗点了点头:“这两天我在香江联系了不少人专门了解了一下华夏大陆市场的近期情况,也请了一些朋友一起来进行分析,讨论下来我们一致倾向于比较好的那种结果。至少在华夏大陆的年轻人和学生中间,这种风格肯定是有市场的。”
比较好?有市场?
叶梓心里暗暗摇头,现在您是不知道这股风潮有多大的威力啊!
不过很快,您就能看见的。
“慧姐,您这样说我可就放心了,至少我的选择总算还对了一半。”叶梓举起咖啡杯敬了一下:“谢谢慧姐,让您费心了。”
“你这孩子……唉!”澹台文慧轻轻叹了一声:“我知道你一直都很有主见,既然已经定下了这个计划,应该就不会轻易更改,不过我还是想尝试着劝你一句。”
“小叶子,你可以……回到第一张专辑的风格上面吗?我们也许可以选择保留一部分民谣风格的曲目,比如这首《同桌的你》,不过专辑还是以pop风格来做主打,做一张混搭风格的专辑出来。这样新意也有了,歌迷们也不会觉得风格变化过大而接受不了。”
“这是我的意见,针对的主要就是香江市场。”
“小叶子,你觉得呢?”
第八百二十三章 沟通(中)
叶梓思考起来。
应该说,澹台文慧的意见非常中肯,既肯定了叶梓在风格上求变求新的这种宝贵锐气,也说出了非常妥善的解决方案,作为叶梓的经纪人她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接下去,那就要看叶梓自己的选择了。
在这一点上,澹台文慧当初在签约的时候就曾承诺过一定会支持叶梓的选择,所以叶梓并没有太多的顾虑,他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哪一种方案更加合适。不仅要适合自己现在的情况,也要适合目前的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歌坛潮流。
如果参照这样的要求来考虑,那么澹台文慧的建议显然更加合适一点。混搭专辑的方案兼顾到了绝大多数的因素,包括叶梓已经取得的成绩,包括叶梓自己的意愿,也考虑到了香江歌坛和华夏大陆歌坛不同情况的分别处理,这样的一个方案极有针对性,可谓面面俱到。
澹台文慧的能力就体现在这个方案里面,“混搭”二字极见功力。
按照这样的方案实施,叶梓的再次成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而且他会博得华夏大陆和香江两地市场的高度赞扬,因为他在自己已经成功的风格基础上突破了自己。这一点,估计就连那些最苛刻的香江评论也会投上赞许的一票,华夏大陆媒体那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
但是这样的方案也不是无懈可击毫无缺点的,这个方案的优点在于“混搭”,缺点同样在于“混搭”。
混搭专辑的做法……怎么说呢,这就有点像烩菜的感觉,看上去品种丰富,各有各的味道,但是这种五彩缤纷却失去了一张专辑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纯粹。
音乐是需要纯粹的。
试想一下一首歌曲,前奏是民谣的风格,等到开始演唱了却又变成了布鲁斯蓝调的味道,唱到副歌部分再摇身一变唱起了摇滚,这样的歌曲一定不会为大多数的歌迷喜欢。普通歌迷还是喜欢一首歌曲就是一种风格到底,节奏可以变化,风格的随意变化那就是在玩火了。当然话说回来,这样的歌曲肯定也会有人喜欢甚至狂爱,每个人的欣赏口味不同,这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只说正常的情况。
做专辑跟做单独的歌曲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有类似的地方。
有人也许会质疑,叶梓的第一张专辑里面除了pop类型,还有接近民谣的《朋友请你跟我来》,也有带点爵士味道的《江南路上》,这也叫纯粹吗?
这当然还是纯粹的。
这两首不同风格歌曲的加入,起到的作用是丰富专辑的色彩,而不是与专辑的主要风格抢风头。一张风格纯粹的专辑并不是一点都不能加入其他的风格,而是要看起到的作用和所占的比例。十首歌曲的专辑里面放上一两首其他类型的歌曲,只会丰富专辑的色彩,绝对不会影响到专辑的整体风格。
然而混搭就不是这个样子了,从起到的作用和所占的比例来看,混搭专辑是没有一种主要风格的,它就是一盘儿烩菜。
这就是区别。
在叶梓看来,混搭专辑并不是不能制作,而是要看时机。这种专辑更适合在歌手进行阶段总结的时候制作,将歌手前一阶段擅长的风格融汇在一张专辑里面,以飱歌迷。
这就是一种类似于歌迷福利的专辑。
澹台文慧提出这种方案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妥协,跟叶梓、跟歌迷、跟媒体、评论以及市场之间的妥协。这种妥协能够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这一点可以预见,但是在艺术上却是并不可取的。
商业和艺术之间的矛盾,往往出现在这样的时候。
……
按照自己的心意,叶梓当然会选择制作一张纯粹的民谣专辑。这不仅因为民谣是叶梓非常喜欢的歌曲类型,而且这也是大势所趋--叶梓“知道”的大势。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