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静州往事 (小桥老树)



********和市长对“青桥六步村民议事规则”分别作出签字以后,昌东城关镇青桥村便进入了大家视野,在组织部门工作的同志都听说过青桥村的大名。

李顺义见李宁咏直接点了这个村,暗觉这个女子聪明,挑了一个自然条件好又容易出成绩的村。他还是给自己留了点余地,道:“如果其他村,我就能定下来,可是青桥村有点特殊啊,我不敢保证。”

李宁咏道:“李哥,反正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青桥村就给我留着。如果不能定青桥,那就选昌东其他村吧,离城近一些最好。”

到干部科谈完事情,李宁咏哼着歌回到了市委宣传部办公室。

晚上回到家里,在大门口遇到了出差归来的大哥邱宁刚。邱宁刚提着一个盒子,盒子上印着海鲜字样。李宁咏情绪不错,道:“大哥,出差回来了,带什么好吃的。”

邱宁刚道:“带了几个海螃蟹,晚上和爸喝几杯。”

李宁咏道:“我也陪你喝一杯。”

刚进门,李珍英就将邱宁刚拉住,道:“不得了啊,你妹妹和你爸脑袋都秀逗了。小杨给我打电话后,我一口气憋得,差点出心脏病了。”她说得很是委屈,表情夸张,仿佛李宁咏是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坏事。

在邱家,李珍英是被父子四人排斥在家庭会议外面的。主要原因是父亲和三个儿女都随着时代在进步,李珍英不读书不学习,思维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经常提出一些让父子四人都认为奇葩的意见。久而久之,父亲和三个儿女将母亲排除了在家庭会议之外。

李宁咏想到基层挂职锻炼,直接与父亲邱大海通了电话,并没有想要告诉母亲李珍英。父女俩通电话之时,邱大海有点不舒服,正在家里休息。

李珍英无意中听到了邱大海与宣传部长李元昌的电话,这才知道女儿要到基层挂职锻炼。

李珍英是土生土长的静州人,很瞧不起县城人。特别是王桥事件之后,更是对县城人报有极端轻视甚至仇恨。她压根不想女儿到基层工作,赶紧给小杨打电话,让小杨劝一劝女儿。

在李珍英心目中,小杨的父亲是省里部门重要领导,完全配得上女儿。因此,在小杨和女儿的交往过程中,她比女儿的态度要积极得多。

邱宁刚将海鲜递给母亲,道:“又是什么事情,连秀逗了这个词都用出来的,妈很时尚嘛。这是海螃蟹,让阿姨弄一下,我晚上陪爸喝两口。”

李珍英接过螃蟹,道:“你爸今天感冒了,班都没有去上,晚上就不要喝酒了。”

邱大海在家里就穿了一件宽松的老头衫,坐在客厅的单人沙发上,道:“别听你妈的话,喝点酒,正好可以治感冒。”

李珍英道:“你妹好不容易回到了静州,到基层去工作,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李宁咏也坐到沙发上,伸手用牙签穿了一块水果,道:“这是到基层挂职锻炼,只有一年,怎么会不回来,妈,你不了解情部,就不要乱想了。在外面说,会惹笑话的。”

李珍英提着螃蟹站在客厅,反驳道:“你还小,没有经历过事情,不晓得厉害。以前困难时期,生活紧张,政府动员很多机关干部、工人回农村去,说是以后生活好了就回城继续工作。结果凡是自愿回去的都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有哪一个能回城。我记得清清楚楚,1962年,我家有一个邻居是在饮食服务公司,后来响应号召回到农村老家,到现在都没有回城。上访了好多次后,每个月得到二十五块钱,现在才涨到一百块钱不到,吃了大亏。”

邱大海打断妻子的唠叨,道:“老婆子,你就别翻老黄历了,现在是什么时代,以前是什么时代,完全不能比,你牛扯马、马扯牛,把完全不同的事情扯到一起来讲。”

李宁咏不满地道:“妈,你的嘴巴硬是快,什么事都给小杨讲。我们只是接触一下,又不是一定要嫁给他。”

李珍英听到女儿又开始变卦,气恼得很,道:“你们几爷子合起来欺负我。我一把尿一把屎把你们拉扯大,现在你们长大了,翅膀硬了,就不听我的话了。”

邱宁刚坐在父亲身边,道:“妈,你不要总是这样说。别人听见了,还以为我们三兄妹都是****喝尿长大的。”他说这话时,态度很是严肃,一点笑意都没有。

李宁咏噗嗤就笑了出来,抱着妈妈的肩膀,把她朝厨房推,道:“妈,你就当个好老太婆,工作的事情就别管了。”

李珍英抱怨着提着螃蟹到厨房交给阿姨,抱怨道:“女大不中留,儿大不服管,养儿养女有啥意思。”

在客厅,邱宁刚道:“我看过文件了,这次主要是省市两级的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规模很大,这倒是一个挣资历的好时机,省检也有人到县里面锻炼。”

邱大海对女儿的选择很满意,道:“我们家三妹懂得追求进步了,这才是真正长大。以前你妈灌输找男朋友就得找个依靠,这是错误的观念,至少在我们老邱家是错误的。有句俗话,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老邱家的儿女不靠别人,就靠自己。”

邱宁刚道:“到哪个镇村挺重要,我跟丁部长最近走得比较近,给你选一个在静州城边的村,以后回家方便。”

邱大海道:“在什么地方不重要,反正就是挂职一年,不需要做出什么成绩,能过关就行。”

李宁咏马上接口道:“爸说得对,就是去基层了解情况,到哪个地方都差不多。”

邱宁刚从妹妹的表情中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只是父亲在旁边,没有细问。

吃过晚饭,趁着父亲和母亲外出遛弯之时,邱宁刚问道:“你是不是已经把挂职的地方落实了?”

李宁咏装作漫不经心地道:“我遇到了干部科李科长,顺便给他说了这事。”

邱宁刚道:“是回昌东?”

李宁咏点了点头,道:“嗯。”

邱宁刚道:“到城关镇?”

李宁咏道:“嗯。”

邱宁刚望着妹妹,道:“你要想好,别变来变去,五行不定,会输得干干净净。”

李宁咏脸上笑容渐渐变成了自嘲,道:“每个人都会蠢一次,我这辈子就只蠢这一次。”

邱宁刚道:“做事有两个前提,一是不违法乱纪,二是不伤害自己,在这两个条件下,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李宁咏道:“大哥,你真好。”

邱宁刚道:“我爸的观点有些旧了,但是刚才那句话是对的,自己强才是真的强。”

(第三百九十四章)

第三百九十五章三名挂职干部(二)

邱宁刚说得没有错,自己强才是真的强,这算是一个硬道理,是多数人的共识。

大家都懂的话,却很少有人做到。因为这句话还有另外的意思没有说清楚,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这其实才是真正重要的。

强大,在现代社会是指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能力。这个能力代表着在社会上的地位,比如有权、有钱、有人、有关系网、有资源等等,强大的具体表现方式不一样,内核却是一致的。

省政府常务副秘书长老杜完全懂得这个道理,很擅长利用资源让自己变得强大。他的强大是权力和关系网混合编制而成的。

他今天有事专程来找红旗厂强力厂长晏定康。

晏定康带着红旗厂干部职工以及其家庭近两万人走出大山,来到南州工业园区。以前在大山里按着计划行事,厂里日子虽然日渐紧张,总体上来说还是平顺的,或者说在山中封闭中获得暂时宁静。

上万职工拖家带口走出大山以后,红旗厂就如一辆开出山洞的火车,挣脱了大山和观念的束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极大地增强了在市场经济下的能力。

同时,红旗厂也闯入了一片险摊,令晏定康这名掌舵人时常有如履薄冰之感。他吸引老厂长的教训,不仅与直管部门保持着良好关系,也与地方上的关系有了进一步加强。比如在基建上以及一些主营业务上,在同等条件下,在不损害红旗厂的利益之下,他总是会照顾地方上的关系户。而当年老厂长则死守着一些规则,与地方关系总是那么磕磕碰碰。

经过数年接触,他与南州常务副市长牛大伟、省政府常务副秘书长老杜等人建立起了良好关系,不仅是公家关系,还是私人朋友。

在新修建的红旗宾馆最隐秘的包间里,老杜和晏定康谈完正事,开始喝酒,说些闲话。

晏定康道:“小琳表现得怎么样?现在的年轻人吃不得苦,你要多批评教育她。”

“晏琳工作能力强,为人又谦虚,这说明老晏家风好。”老杜趁机将早就准备好的另一件事情说了出来,道:“有件事情和你商量商量,最近全省号召要到基层去,各部门都要派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期限是一年。办公厅有几个名额,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常委办应该要有一个下基层的名额,我觉得晏琳可以到基层去挂职一年,不知你是什么看法。”

晏定康有极为短暂的犹豫,因为挂职锻炼有很多种,有的是让骨干去锻炼,有的是让单位闲人去应付差事。这个犹豫极为短暂,他就明白老杜主动提出这事,自然不会亏待晏琳,于是道:“小琳从小就在红旗厂长大的,没有在基层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下去锻炼一年,应该很有必要。”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