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静州往事 (小桥老树)



王桥道:“老邱,是你不对啊,来到了昌东都不与我见面,还偷偷拍相片。不管是城管委还是城关镇,都和我大大有关。”

老邱笑道:“临时到昌东采访,本来都准备回阳州了,没有料到突然遇到队员打架。你晓得我们的职业病,这么好的题材岂容错过。”

王桥又对黎陵秋介绍道:“昌东中学的系统报道都出自老邱之手,他这次很不耿直,到了昌东都不来找我。”

老邱抱了拳,道歉道:“这次事出有因,下回到了昌东,无论如何要给蛮哥报到。”

黎陵秋惊讶地看着眼前其貌不扬的年轻人,客气地道:“邱记者,不好意思,给你添麻烦了。”

王桥道:“黎委员说错了,是邱记者给我们找麻烦。”

老邱就在一旁笑。

胖墩煽风点火,道:“今天中午蛮哥和老邱比酒量,谁输了,谁就是麻烦制造者。”

黎陵秋跟着老丁当过几次灭火队员。每次到了省城与新闻媒体的朋友见面都是抱着求人的态度,不自觉就处于下位,总是小心翼翼地陪着新闻媒体朋友,以自己的小心求得单位的安宁。

这一次与年轻王桥来灭火却别具一格,不仅没有“求人”,反而直接开始调侃起邱记者。

大家说笑一会,王桥道:“等会大师兄雷成要过来吃饭,他如今在省委宣传部办公室工作。”

胖墩道:“雷师兄是我们这条线的直接领导,今天要敬他酒。”

王桥道:“他的酒量一般,你嘴巴流出来的酒都能将他醉翻。”

老邱从手提包里拿了一叠稿子,道:“这是最新的后续报道草稿,昨天胖墩给我交待了任务,害得我杀死了无数脑细胞。蛮哥先看看,有什么意见直接在上面改。”

黎陵秋以前都是通过找报社领导来解决问题,得知王桥的想法后,当时还认为有些异想天开。看到他在改记者的稿子,才相信他的方法或许还真行,暗自对年轻的副书记刮目相看。

王桥接过稿子,认真读了一会,然后拿起笔在上面作了一些删改。老邱坐在旁边,伸长脖子去看王桥修改的地方,感叹地道:“蛮哥的字真是艺术品,和蛮哥的字比起来,我的字就是蚯蚓爬。”

王桥道:“我的字再漂亮也不能到晚报,关键还是身份和内容。早知如此,当初我就加入新闻社,现在也是无冕之王。”

老邱的稿子写得很不错,王桥只是在提法上略有改动,便将稿子还了过去,道:“你这稿子还是需要审核吧,最终能用吗?”

老邱倒是信心满满地道:“我们山南大学新闻社出去的人虽然是初出茅庐,但是经过在山南大学新闻社的锻炼,水平还是得到大家认可的,我的稿子只被毙过两次。”

雷成还没有到,王桥接到了姐姐的电话:“你明天不要走,我们一起到大山叔家里去,商量一下堂伯公过来祭祖的事情。”

(第三百一十五章完)

第三百一十六章祭祖(二)

得知堂伯公要回乡祭祖,王桥还是很高兴的。

虽然与广南王家取得了联系,可是连猪八戒都知道亲戚不走就不亲的道理,长期不与广南王家接触,当具有深厚感情的堂伯公离开后,必然就与广南王家渐行渐远。所以,王桥想要趁着堂伯公健在之机,与广南王家多多来往,增加感情,这才是长久之策。

在小包间坐了一会,雷成来到小厅,这才开始喝酒。

雷成作为山南大学中文系前一任主席,分到省委宣传部后,一直比较顺利,很有些意气风发的锐气。坐下来喝了几杯后,他随口道:“我们办公室主任到下面县里去任副书记了,他这次分得不太好,只是在副书记后面加了一个正处,还是副职。”

王桥笑道:“师兄什么时候外派,就是一方诸候了。”

雷成道:“我还早,得在机关服务几年,得找到合适的机会再出去。”

王桥端起酒杯,道:“祝师兄早日心想事成。”

雷成道:“王桥出来一年多时间就转了三个岗位,都是当领导,这对能力提升不是我们在机关能比的。”

“但是在省级机关毕竟机会多一些。”王桥没有多说这个话题,微笑道:“再碰一杯,师兄。”

对于当记者的老邱和胖墩来说,省委宣传部办公室领导到下面县里担任副书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引不起他们过多的反应。

对于处于基层的王桥来说,那位办公室主任三十刚出头的样子就担任了县委副书记,这是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永远也无法企及的高位。在山南的干部任免体制中,为上层服务的,被提拔的机会最多,如果纯粹是乡镇做起,要在三十刚出头就担任县委副书记,绝对是极为优秀的,如侯卫东那种。

王桥没有能够留在省委办公厅。而是成为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对于他来说其实是巨大的损失。在昌东打拼,有可能成功,但是获得的机会远远不如留在省委办公厅。这是在山南当前体制下个人无法改变的现实。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一个地方除了几位主要领导以外,大部分地方干部都是当地人,主要领导干几年都是要走的,当地的地方干部则是要长期在此地生存下去的,这又形成微妙的平衡。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本地干部。外来领导再厉害,也无法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

喝完酒,送走了诸位客人,王桥和黎陵秋站在省交通宾馆门口。王桥道:“黎委员,我明天还要在这里留一天,你就先和老赵一起回去。”由于城关镇车辆也不多,当王桥来到省里后,就让一辆车提前回昌东城关镇,两人只留用了一台车。

黎陵秋道:“我和老赵走了,你就没有车了。我坐客车回昌东。把车留给你。”

王桥笑道:“你给我客气什么,我在山南是主场,人熟地熟,就不用车了,到时我自己想办法回去。”

“不行,我不能把车带走。王书记在阳州留几天?”

“我明天上午要办事。”

“那我就等你。我是难得到山南一次,去逛逛街,感受一下阳州潮流,免得在昌东呆久了,自己真变成乡巴佬。”

如果说没有来省城之前。黎陵秋对于王桥更多是好奇,现在跟着王桥来办了一次事,她对王桥的看法便发生了变化。与老丁一起办事时,她和老丁在省级新闻媒体面前显得很卑微。要不停地敬酒,要说好听的奉承话,还要给红包。而与王桥一起办事时,她罕见地得到了省报年轻记者的尊敬,不仅不用主动敬酒,还被称呼了黎姐。这个称呼如果放在昌东还算正常。出自省报记者的口里就比较少见了。她清醒地知道,自己得到了尊敬其实是王桥带来的。

“别客气,我早就想来挑几件衣服了。”

“那好吧。”王桥接受了黎陵秋的善意。

黎陵秋就在省交通宾馆开了房间,约定明天下午三点钟一齐回昌东。

王桥则回到华荣小区,住在姐姐家里。

早上七点不到,王桥按习惯早起,外出锻炼。这次到省里来办事,他没有带运动鞋,无法跑步,就沿着街道快步。他没有目标,只是随便走着,一边快走,一边想着心事。

走了半个多小时,看见街道上有一个大大的招牌——老味道土菜馆。这是从山南大学外在的老店拆下来的招牌,不用说,肯定是杜敏几人开的新馆子。果然,他在土菜馆旁边的小门面见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容。

“咦,是王桥。”

“蛮哥。”

“蛮哥。”

正在早餐馆忙碌的两位中年妇女停下手中的活,都给王桥打招呼。老味道土菜馆曾经是王桥一手搞起来的企业,王桥离校以后,当年昌东绢纺厂的几位女工借着山南大学扩大校区之际,商议要脱离王桥,自主创业。杜敏不好违了众意,也就同意了几位女工的提议。杜敏带着女工们在距离山南大学不远处重开了这家老味道土菜馆,开馆以后,生意挺不错。

王桥看见了一起共同开店数年的员工,尽管中间有着波折,还是感到颇为亲切,他走到店前,道:“你们在这里开啊?怎么还要卖早餐?生意怎么样?杜敏在吗?”

他一连问了四个问题,一位姓张的女工就笑了起来,道:“蛮哥,快进来坐啊,等会一个一个回答你。你怎么在这里,听说你回昌东工作了。”

王桥进店坐了下来。

很快,杜敏出现在面前,望着王桥笑道:“昨天晚上我耳朵一直痒,就猜今天肯定有什么事,没有想到一大早就见到了蛮哥。”

杜敏与前些年相比要富态了不少,面容白晳,穿了一套唐装,耳朵上还有秀气的小耳环。

王桥道:“我每天早上都要锻炼,你是知道的。昨晚我住在华荣小区姐姐家里,早上散走,走到你这里了。”

杜敏道:“你没吃早饭吧,想吃点什么。这里的早餐全是昌东特色,有豆花饭、猪儿粑,还在铺盖面,碗杂面。凡是昌东有的特色早餐,这里都有,我发现在阳州的昌东人不少,很多人都要到这里来吃。”

王桥走得汗流,不想吃太干的食品。便要了一碗碗杂,又道:“你们搬到这边来,生意怎么样?”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