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陷世 (王远洋)


次日,德志就回到小城县城,余哥早已在家。余哥说他去魏村,值得怀疑。德志去过魏村,如果骑摩托车回来,需要大半天时间,如果坐轻卡,则需要一天的时间。比虎坡村远多了,不可能比德志快一些。这样说来,余哥这几天根本就没在乡下,而是在城里。
为了让领导知道他的勤勉,同时需要同事的证明,他就欺上瞒下,说自己下乡在魏村。刘小姐当然不明真相,远隔千里,他说在哪就在哪,不会去认真核实;而德志,余哥明知道德志不会乱说话,也不会陷害人,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瞒一下德志为好。因为德志没有什么歪心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旦领导追问起他来,德志会一五一十地告诉实情,这是因为德志还没有修炼好撒谎的功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领导背着余哥问一下有关的事情,余哥怎么不担心将来领导会问责呢?机构本没有制度,如果说有,就是这个背后相互检举揭发的制度。这个所谓制度,实际上是让同事之间相互倾轧,领导好从中调和,从而树立领导的威信,让领导更方便管理。
在小城,德志首先想到的是向谭主任汇报一下工作,毕竟是属于宗教口的,早请示晚汇报还是比较明智的作法。万一万局长问起来,也好对付的过去。至于刘小姐和大姨妈齐老师如何想,德志不管,她们又没在小城工作,只是在江城遥控指挥,对于浅显的复杂局面,两个女人根本无法应对,别看她们是领导,真正遇到大事发生,她们一定会抓瞎的。
德志约余哥去县民委,找到谭主任,刚好万局长也在,谭主任临近退休,明显对万局长不构成威胁,加上他不拉帮结派,随得方就得圆,万局长也拿他没办法,且让他混到退休算了。说不定的是,将来万局长升迁了,那谭主任还在当主任也说不定。
德志对万局长和谭主任说:“最近村里的项目进展还可以。明天到江城开会,在走之前,来给领导道个别。”
万局长说:“小姚很懂事嘛!你们到江城,告诉刘小姐,小城现在不比过去了,叫她有空来看看。”
谭主任说:“德志是好同志!你路上要小心,欢迎你们平安回来。把我的问候带给刘小姐和齐老师。”
余哥一句话不说。
我们要起身告辞,万局长稳坐钓鱼台,悠闲地点着一支烟,开始抽起来。谭主任送我们到门口,挥了挥手,又回去了。
余哥说:“他妈的万局长,官不大,架子不小!”
德志说:“不管他。我们算是做到仁至义尽了。这明显是对我们的扶贫不满意。最大的问题是,不能从项目中捞到油水,既然没油水,何必要操心。他虽是局长,但是心胸狭隘,只看小集体利益,只操心个人腰包。”
余哥说:“他妈的!以前的贾局长还经常请我们打打牙祭,这个局长瞧不起人,只有刘小姐来了,他才请吃。是公家的钱,干嘛那么吝啬。估计他公款私用。”
德志说:“这个也说不定。但是,我们没有证据,只是在猜测。他心里没有装老百姓,这是铁定的。”
余哥说:“我们又不是没有饭吃。不是图他一顿饭两顿饭是事。”
余哥没有再说话。两人去了菜市场买了菜,回家自己做饭吃。伙食费是记在挂历上,然后两人平摊。余哥住在县城里多一些,也让德志平分,有些不合理,但是德志不和他计较。在这方面,余哥的心思比女人还细腻,和他计较,显得自己没有档次和品味。德志虽然挣点小钱,除了养活自己,还要养活老婆孩子,但是,这点费用还是承担得起。
以前是伊妹分摊伙食费,伊妹也不在这方面计较,唯独余哥,谁和余哥搭伙,谁注定要吃亏。始终信奉这句话“吃亏是福”就能和余哥和睦相处。
二人到了江城,参加机构的例会。刘小姐像往常一样,让大家将报告用记号笔写在大白纸上,然后将白纸粘贴在墙上,如同原来的大字报,逐条进行阅读和审核。工作日程读完了,停顿,让大家提问;有疑问,就解答;没有疑问,就进行下一项,读内容;内容读完,再读感想、困难和解决办法;如果有问题,或者有建议,就进行研究,另外拿大白纸进行书写;直到把问题解决。
最后一项是下一步计划。对这一块,一般没什么问题,因为没有实际发生,只是对未来的构想,有点像写小说了,完全虚构,至于是否执行,那就没有跟进和监督了。这一块没什么问题。除非是领导作出批示或者补充。一般情况下,都是轻松过关的。
小城的项目比较简单,就是饮水和卫生。而松岗的项目,比较复杂,农村综合发展的项目,几乎都设计。谁家要买牛,谁家要改造厕所,谁家计划改造厨房,谁家孩子要辍学,都要解决。
项目款虽不多,算是一个心意。虽然用钱不多,但是,一分钱也是钱,需要讨论半天。对于松岗的项目,一般是先拿出项目,再审批用多少钱,这个数目不好说清楚。而小城的项目,项目款已经定死,不可能增加一分,这些钱好比是一块面包,只是考虑如何分配的问题,不存在重新烘烤面包的问题。
松岗的项目讨论很浪费时间,但是德志和余哥必须要等他们开完会后才能离开江城。德志深受开会之苦。但是,他是打工的,根本没办法来左右开会的进度。
最后,刘小姐宣布:“从下一个工作周开始,尹懋从松岗调至小城工作。”
她宣布完之后,全场鸦雀无声。


第109章 小城尹懋

宣布完后,沉静了一会儿,突然,余哥嚷道:“太好了,太好了,欢迎,欢迎!”
刘小姐很惊奇,问道:“你们认识?”
余哥说:“认识,认识,早就认识了!”
尹懋说:“我们住得不远,但属于不同的县。有一年,我们都到黄县学习,参加一个培灵班,我们就认识了。但是,很久没有联系,各忙各的。现在,在一个机构工作,分在不同的地方,虽认识,但没啥来往。今后,我们在一起工作,就真正地在一起了。”
余哥说:“对,对!欢迎你到小城,我和德志盼着你快来啊。”
德志心想,是你盼望,不是我。别什么事都拉扯上我!你们可好,如果在一起工作,两人合伙整我,那不是好事,倒是坏事,我还欢迎吗?脑子进水了吗?
德志不吭声,刘小姐猜出了不离十,她说:“你们在一起工作,要团结,要沟通,不要拉帮结派,这样才能合作愉快!”
德志说:“是啊,我欢迎尹懋大哥,到小城来帮我们。”
刘小姐说:“那就好!我们这样安排,是考虑到你们在小城做得很好,让尹懋过去学习学习,特别是和政府沟通这一块,更值得大家学习。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就是建立良好的关系。关系不好,做什么都费力气。”
不愧是领导,讲话就是有水平。德志心想,在公开场合,说话很公平;背地里,老是找个别同事谈话,目的再明显不过了,就是打听其他人的情况。这个手段,真是高明。
尹懋不愧是老江湖,很清楚领导的用意,他说:“我去小城,是要像德志和余哥学习的。首先是语言问题。我在松岗工作,因为我本身就是松岗人,本乡本土的,语言不是障碍,容易沟通。但是,要到千里之外的大山区工作,还真是头一次。前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我心里没数儿,完全要仰赖两位的鼎力协助,否则我肯定是二奶回娘家——无公(功)而返。我在这里先谢谢了!”
尹懋说得那么恳切和真诚,像是演了一出非常逼真动人的独幕剧,大家都哗哗哗地鼓起掌来,尹懋来了劲儿,接着说:“我到小城之后,首先要向德志学习沟通技巧,特使是怎样和政府官员打交道,如何给官员留下好印象,如何进行下一步的交往,如何谈项目,如何利用当地官员以及其他人力资源来为我们服务,做好项目,遇到问题怎样解决,什么方法最为有效等等等,都需要重新学习。我们在松岗的一套经验,到了小城估计不再适用了,因为在汉族地区和在少数民族地区做项目,条件不同,服务对象不同,风俗不同,习惯不同,而且,政策也不同,需要学习的地方多着呢。”
大家继续洗耳恭听,听他下面要说什么,这似乎有些在卖弄什么,或者在夸大些什么,他要表达些什么,都值得深究,他最后说:“总之,我是去当小学生的,到那里学习,不敢说去指导工作,我是新项目的门外汉,要不断学习,才能胜任新岗位新工作,希望大家、特别是小城的二位同事要多多指导、多多帮助,让我每天都取得进步。”
他的发言完了,大家又鼓起掌来。
反正鼓掌不要钱,又能锻炼心脏,为什么不拍巴掌呢?在领导的眼皮子底下,装也装出热情好客的样子,勉强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随大流不会错,错的是独树一帜、有独到见解,领导不喜欢这样的人,领导更信赖笨蛋和不动脑筋的人,领导喜欢听话的人。德志不敢有所与众不同,这样做无异于自取灭亡,在吃大锅饭的机构里,谁聪明谁倒霉,谁能干,谁就挨打,谁想出头,谁就被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宋波就是一个例子。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