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烽皇 (瑞根)


  你能说梁军的士卒不勇敢么?不能,和沙陀人与蔡州军、感化军、泰宁军恶战这么多年,再不济也不可能几年之内就退化到这种程度,梁军可不像南阳那些鲜有打仗养尊处优的兵。
  你能说梁军武将军官没有战斗经验,或者说武力不足?当然不可能。
  大梁从立国开始就处于四战之地,被敌人包围之中,两年一小战,三年一大战,基本上就没有消停过,可以说大梁坐拥河洛中原十余州膏腴之地,其钱粮就都用在养兵打仗上来了。
  无论是士卒还是武将军官论武勇,并不输给任何一支军队,不敢说天位高手满街走,天境高手多如狗,但起码小天位强者数量之多不输于任何一家藩阀,军官个体素质也不逊色任何一支军队,这绝非夸大其词。
  但是他们却溃散得如此之快,败得如此之惨,让周围一众藩阀都是目瞪口呆,不敢置信。
  看起来梁军似乎不值一提了,但是像袁怀河这些深知内情的人才知道并非如此。
  梁军如果依然是那支梁军,那么真的不足虑,但是一旦他们被徐州军武装起来,更换了指挥体系和保障机制,那么就截然两样了,或许在磨合适应期中,战斗力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只需要打上一两仗,他们立马就会凝结成型,变成一只让人可畏的强军。
  这一点,袁怀河确信无疑,盖因一少部分归降了蔡州的梁军就是如此,袁怀河不相信徐州军会意识不到这一点。
  袁怀河还是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手中兵力的不足,地盘太大了,有些地方可放弃不守,但是有些要害之地你却不能不派兵防御。
  像蔡州老家,像亳州第一线,像自己现在站着的宋州,你能不派兵么?不派兵,徐州一支偏师就能攻城略地,深入腹地,自己敢和徐州这么拼消耗么?自己拼不起啊。
  可这一分兵,就捉襟见肘了,明知道宋城肯定是徐州军必夺之地,但自己也不可能为了守宋城就放弃亳州,否则徐州军挥兵直入,一举夺下颍亳,那袁家还剩什么?一夜回到从前,还拿什么和徐州军拼?
  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虽然袁氏在培养家族子弟上颇有成效,但是毕竟一个家族的人才要撑起这样庞大一个地盘很显然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哪怕是拉上了赵、薛、何三家,仍然远远不够。
  相比之下,徐州政权在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却是毫无限制约束,甚至大量提拔使用降将降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州也就是最早的淮右政权从一开始就不是依靠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家族,而是从外来吸纳人才,最早的光浍本地和大梁闲散人才,到后来就开始进入快车道之后的淮南人才,徐州和兖郓人才,乃至现在的平卢人才都大举进入了徐州体系内。
  袁怀河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一点想要效仿徐州,但是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现在蔡州政权就是建立在以袁氏家族为根基赵薛何三家为枝干的这一体系上的,连当初何家进入这一体系都引起了袁赵薛三家的一些反弹。
  利益就那么多,如何分配本来就充满矛盾,你现在还要引入其他人来,这就是要立马引起内讧内乱的先兆,所以至少目前蔡州还无法做到,只能在形势稳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前提下再来进行分配,但看起来周围的沙陀人和徐州都不会给自己这个时间了。
  想到这里,袁怀河也不禁暗自叹息。


第二百八十七章 时不我待
  就在袁怀河在城墙上暗自叹息时,已经从虞城出击的刘延司正意气昂扬的指挥着大军向东挺进。
  淄青军是徐州军镇中最优先保障补充的一镇,无他,淄青军从一开始就充当了啃硬骨头的急先锋。
  在与蔡州军的争夺战结束后,淄青军再度得到了优先保障,从士兵补足到军械物资的供应,都是第一时间就得到了补充,江烽在这一点上充分履行了他的诺言,这也让刘延司这一干平卢降将极为满意。
  现在大战再度拉开序幕,对于刘延司他们来说,这又是一次展示老平卢军战斗力的最佳舞台,尤其是大量术法师部队和术法器械的充实,更是让刘延司底气十足。
  手底下一帮武将都已经叫嚣着要蔡州军在宋城这一战中彻底打服,打得他们见到徐州军就要望风而逃。
  刘延司虽然没有手底下一帮小子们那么狂妄,但是也认为当下这种局面,拿下宋城,打垮蔡州军只是时间和自己一方的损失有多大的问题。
  尤其是在获知郡王为了确保一举拿下宋城,更是将原本用于北上河朔的河朔军也派往南下,与淄青军合攻宋城时,刘延司就觉得郡王似乎谨慎得有些过了。
  当然,郡王在来信中也解释了为什么会这么做,就是要一鼓而下,而且要在最小损失的范围内实现这一目的,因为攻下宋城只是第一步,未来还会有陆续的战事展开,这将是对蔡州的灭国之战。
  在获知这一消息之后,刘延司才是真正的热血沸腾起来,这也意味着郡王已经改变了之前要先谋河朔的战略,而要先把蔡州这个心腹之患彻底解决了。
  这对于淄青军来说太有利了。
  北上河朔攻略,那是河朔军和平卢军唱主角,而灭蔡州夺中原,淄青军和武宁军将是当之无愧的主力,这也意味着郡王是要把大把的功劳让给原来老平卢军这帮兄弟们,这对于包括他刘延司、王守信以及王国禧、王国庆这帮平卢出身的武将们来说就是莫大的机遇。
  刘延司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大梁流亡到徐州这边的武将家族们已经不甘寂寞了,这才几个月时间,就已经纷纷向郡王提出了要加入徐州军中,参与对蔡州和沙陀人的战事中来。
  对刘延司来说,这可以理解,但是却无法接受,平卢军将好不容易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岂能让大梁这些降将占了先?
  好在郡王并没立即就把这些大梁降将派上用场,即便使用,也还是放在一些副手的位置上,远不及像对原平卢、泰宁和感化军那么放手使用,这也让包括刘延司、俞明真、朱茂这些人心中稍宽,起码他们这些最早归附郡王的将臣们,在郡王心目中的信任度更高。
  但这也算是给这些人敲了一个警钟,如果不能证明自己,那么那些大梁降将肯定会在后边鼓噪不休,这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宋城这一战将是一个风向标,河朔军中已经有不少大梁的军将了,虽然他们还没有占据主流,但是一旦让他们得势,必定会让大梁降将们气势大涨,尤其是他们背后还有原来那些大梁系出身的将臣们作为奥援。
  现在河朔军领军的是尚云溪和朱密,他们虽然是主将,但是下边的一些军指挥副使已经是大梁降将在担任,在宋城这一战中,如果淄青军不能展示出压倒对方的实力和气势,恐怕就会让郡王对未来大梁降将的使用上起到一些微妙的影响,这一点王守信和朱茂都来信和刘延司提到了。
  刘延司估计朱茂应该也给朱密去了信,但是效果未必佳。
  一来河朔军是尚云溪为主帅,朱密是副帅,朱密在军中未必能有多大的发言权;二来,尚云溪历来与同属老感化军的卢启明、俞明真不睦,卢启明和俞明真也不可能给尚云溪去信;三来,这是河朔军的第一战,关乎郡王对河朔军的印象,尚云溪、朱密与河朔军已经成为利益共同体,所以无论外界任何因素都难以左右他们要打好这一仗的决心,只要有利于河朔军发挥战力的,尚云溪和朱密都不会不用,所以在这一点上,尚云溪和朱密绝对会为了河朔军的利益而战。
  随着徐州军规模越来越大,各个小群体的利益在不断的被打乱,同时也在进行分化和重组,大梁降将和原来的大梁系武将固然有渊源,但是却绝对不会是一个阵营了,就像尚云溪与卢启明、俞明真也不会站在一条战线上一样。
  随着平卢军进入河朔,估计成德军的一些归附军将加入到平卢军中,那么以卢启明为首的一个体系也会慢慢成形。
  在这一点上,刘延司也不得不佩服郡王的魄力和手段,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一点在郡王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都督!”新任副都督张君越催马赶了上来。
  柴永已经开始组建淮左镇,张君越接替为副都督。
  之前张君越和朱密一样都在武备学堂任教,一直未得外放,这一次终于外放出来,而且还是直接放在了刘延司身边,据说这也在枢密院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武宁军和淄青军的高级武将基本上都是以原来的老平卢淄青军的军将为主,按照惯例,正副都督一般说来都不会来自一个体系,当然天平镇是例外。
  枢密院原本建议将牙军副都督丁满转任淄青军副都督,让张君越出任牙军副都督,但是最终江烽否决了这一意见,仍然坚持将张君越安排座位刘延司的副手。
  刘延司和张君越也是老熟人了,在平卢军中也是知根知底,这一次二人联手,更是默契无比,相得益彰,这也是刘延司自信可以完败蔡州军的底气。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