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邀请的代价 (抱月惊风)


  “你说得对。”约翰不想惹恼他,连忙解释:“我没有歧视人种的意思。”
  李幼荣只是觉得有些可笑:“我知道,这只是长时间各方面累计下来的固有印象。”
  约翰很奇怪,“我这么说你的同胞,你好像不生气?”
  为什么他要因为一个陌生人的狭隘而生气呢?
  李幼荣含着笑意摇了摇头,“越是对一个事件缺乏了解,越是容易做出单纯的判断。通常这种判断是武断,且充满偏见的。我一直觉得人类应该学会用不同于平常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不仅要接受这个世界的美丽,也要同时接受世界的丑陋。”
  不知道该说什么的约翰干巴巴地应和:“听起来很有意思。”
  他对照了一下李幼荣本人和自己的画布,说道:“你很有涵养,我觉得我更喜欢你的。”
  “谢谢。”杯子里的冰有些化了,李幼荣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新的一杯,继续问:“你爬过阿尔卑斯山吗?”
  “没上去过。”约翰说起来也是有点遗憾:“我并不擅长画风景。”
  上辈子李幼荣去过。那不知是何等的雄伟壮观!
  “我……想去山顶看看。你知道吗?站在很高的地方,会觉得自己的心胸都变得开阔。”
  约翰知道他意有所指,却只说:“我敢肯定,那里的风景,绝对没有现在我眼里的好。”
  他渐渐的把话题过度到李幼荣本人:“迪伦,你真的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艺术品。你知道吗?混血是最美的,因为他们会继承各个民族最有特色的优点。而你虽然不是混血,但是你的脸却足以做一块敲开好莱坞大门的门砖。你会红的,你会被所有人喜欢的。”
  约翰来的时候那么问内瑟尔,就是觉得李幼荣就算在躺在那里不动,也能担起一部电影的票房。
  “很可惜你不是男主角。”
  “感谢你的厚爱。”李幼荣对约翰的夸奖并不算在意,因为他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事。
  上辈子他单枪匹马在美国出道时,并不是没有人夸奖过他的外貌,但是像约翰这样赞不绝口的,实在是少数。
  为什么?
  ?


第252章 新的开始
  大概是心情不同了吧。
  现在李幼荣的想法很简单,只想好好演戏。
  《美国佳丽》杀青后,李幼荣并没有着急回国。彼时伦敦剧院正好有一场挺卖座的戏剧上演: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李幼荣买了套票,花费一些时间看完后,拿着本子准备写总结。
  就舞台剧而言,西方和东方的又不一样。尤其是所谓的戏剧腔……
  李幼荣就这方面给程潇潇提了个要求,他需要一个老师。
  一接触好莱坞这边就确定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会在文艺片里打滚的李幼荣把心态放得很正,适当的迎合肯定是需要下点苦功夫的,他不至于不知人情世故到这地步。
  他现在提前学,也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
  除了在剧本上比划,李幼荣已经有段时间没写过东西了。这回把写出来的十多万字小论文整理好寄给人艺的那几位老师,他心里还有些没底。不过那几个老爷子给过来的反馈倒还好,甚至建议他可以再看几场。
  宛如得了圣旨一样,李幼荣又开心的打开电脑上网订票,可这回的戏剧看了一场就没了什么意思。
  他就想转头去百老汇看。
  白天上课,晚上看戏,就算是一个人,李幼荣的生活也过得无比充实。起初他走在街上,还会有国内专门跑过来的记者跟拍,后来发现他没什么社交,又整天都在做同样的事后,就也放弃了。
  “完蛋了,李易铭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毫无趣味性的演员。”
  他这么自嘲,哈哈笑完后又有些自得。
  有多少人一旦披上【明星】的外衣就再也脱不下来?现在,他即将做到。
  没有外界媒体关注的环境适合他的蜕变,完成大众心里明星到演员的过度。
  曝光率太高不是什么好事。李幼荣最近都在想,以前受到的那些追捧导致他一夜膨胀的名气确实给他省去了很多麻烦,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麻烦。
  比如在戏源方面。就有很多人嘲他:电视剧还好,没人不会喜欢业务能力强还不轧戏的演员,可电影方面……李易铭确实被许多剧组工作人员给予好评,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大奖,可国内的大牌导演就是不肯用他,甚至连试镜邀请都不愿发。
  他21岁出道,到现在27岁,六年时间,跟几个大佬合作过?
  事实是这样吗?可能也有,更多的大概还跟市场情况和体系派系有关。
  首先就是适合他的本子少。有合适的,人家导演为了制造惊喜感更加愿意用新人,再来要么就是给女主作陪的绿叶——当然,李幼荣也不是不愿意接,可他还没开口,人家就主观意识的认为他不愿意接,干脆地把他从试镜邀请里剃掉。
  谁身上都有固有印象。
  而后就是剧本契合度问题。李幼荣能吃苦,演技确实算是同龄人的第一梯队,可要他去演三四十岁的人他也做不到啊。看看今年的国内三奖,提名的片子有讲原生家庭的《一个都不能少》,讲办公室白领待产期危机的《通向那扇门》、讲单亲爸爸的《后来只有我和你》、将医疗的《急诊室危机》,甚至唯一的一个爱情片《再爱一次》,男演员的年龄也要三十岁往上,因为角色的设定是三十八岁。
  这些剧上映后都很出彩,票房和口碑两手都抓,这就导致了明年的影视计划中也是这类的本子偏多。
  程潇潇在给李幼荣计划明年的工作情况时就在感慨:“男演员的事业高峰期果然是在三十五岁左右。”
  李幼荣这种小生就在他还不知道的时候,被市场抛弃了。
  他的两个朋友周济怀和邓泽阳当然也是被这个漩涡排除之外的人,为了巩固人气事业,前者只能在偶像剧生活剧里连轴转,后者索性去拍谍战剧等红色片。
  李幼荣有时候还能接到他们大倒苦水的电话。
  再来就是公司问题。
  陈家河为了建立正东公司的品牌形象,这几年一直对外宣称他是【一哥】,这虽然是个虚名,可事到临头也真能要人命。以前正东没有建立,拉桥搭线,人家为了这群二代背后站着的人,也愿意给个面子。后来有了正东,这个就是跟人来抢饭碗的公司不仅没有上市,集团内也拒绝融资——这种情况就直接导致了有些资本注入的大片正东根本插手不上。
  正东一直在被主流圈子排挤。
  其实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只要向资本打开怀抱,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可陈家河和那些一起创业的朋友们不这么想。当他们在正东失去了话语权,正东还是正东吗?
  拿荣月娇邀请的那部港片来说,李幼荣是拍完才从程潇潇那里听到,这部电影至少有两岸三地二十三家公司共同投资。荣月娇邀请他的这个角色,还是因为中途加太多支线,为了捋顺剧情第三次加的。
  李幼荣当时就对自己电影上映后的镜头和这部片子的质量产生了怀疑。
  所以从李幼荣自己琢磨出来的文艺片路子之外,后来正东推出的张轩松,以及现在打头的小花迟蓿,都只能在偶像剧里打滚。
  不管在哪个国家,影视圈从来都有电影圈对电视圈的鄙视链,张轩松和迟蓿不可能没有拍电影的野望,可对于现在根本拿不到好的电影资源的正东来说,他们只能在电视圈跟更出名的前辈厮杀,巩固人气,磨炼演技。
  现在的国内市场,对三十岁以下的第一梯队小生,情况确实太严酷了。
  李幼荣有时去参加正东的高层会议,和陈家河一帮股东一起讨论过正东从经济公司转影视制作公司的可能性,可做过具体分析后,只能说现阶段不合适。
  嗅觉敏锐的媒体也感受到了影视圈这种尴尬的气氛,对此不惜版面大书特书:【经济危机下造成的影视寒冬】。
  陈家河当时就被逗笑:“可不是影视寒冬?要死大家一起死!”
  现在哪家公司没出现这种问题——精心培养的演员拿不到更好的角色发展不起来。可藏在资本心里的自私就是让他们不愿意做半分退让。
  陈家河懒得再搭理这些顽固,他已经在李幼荣的建议下尝试买网络小说了。
  这虽然救不了市场,可至少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还是得有了钱再去想其他的。
  因为国内的市场环境不佳,本来没打算现在就在好莱坞发展的李幼荣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甚至在团队的建议下跟美国这边最大的经纪公司cca签了三年的经济约。也是在签约之后,他才从负责他好莱坞这边工作的新经纪人:西蒙这里知道,他的第二个角色差点被抢。
  丁念当时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能这样呢?我们已经签了合约不是吗?”
  “很正常。”李幼荣倒没觉得有什么,甚至还跟她说:“在好莱坞,进组开拍了被人退货的都有。”
  丁念觉得很可怕,“那违约金不是钱啊?”
  李幼荣撇了撇嘴,“所以说明美利坚的资本比国内的还要疯狂。”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