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说不好。”李幼荣并非不自信,“你不知道,现场人太多了,一万两千多个演员,可以说之前全世界都没有哪场盛会上过这么多人。史无前例不说,开幕式对我们全国人的意义还不一样,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人真正能放下心。每个人都被硬生生的逼出了一种使命感,那种情况下,不存在什么自信,所有人能做的只有练习,一遍遍的练习。而且到了真上的时候,现场设备又那么多,一个没调试好就会出乱子,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故。”
“就比如【地球】那个篇章里宇航员身上没有亮起来的灯?”
“对,其实应该亮的。”
“但其实问题也不大,我们当时看的时候都以为是故意没亮。因为后来不是还有那么明亮的地球嘛。感觉就有一点迎接光明的意思。”
“这个效果可以说是误打误撞吧。后来我们去开会检讨的时候,都说现场效果还没三排时的效果好。”
“这种事你们还要检讨啊。”王茜张了张嘴,太久没回来她都不是很懂大陆这边的“规则”。
“还要写总结呢。”李幼荣笑了,也幸亏这个总结,他受伤的第一个月里才没有那么无聊。
“我听说你……你有两个节目,你就是在第一个节目之后摔倒的。”王茜就自然而然的问出来了,“总结里会写到你受伤的事吗?”
“会。”知道这个肯定会被拿出来问,李幼荣也没有抗拒,他略微回忆了一下说:“就当时摔下去那会儿心都要吓得跳出来了。我上台的时候就在不停地做心里建设,结果没想到……你说那么多人在看,要是因为我而毁了节目丢了脸,我就算把命不要……”
“没有那么严重啦。”王茜安慰他,并且立马转移话题,“是怎么样才摔倒的?我听别人说,是道具出了差错。”
李幼荣往前坐了坐,两只手一边比划一边说:“那会儿舞台不是下面有个小台,站的是乐器老师嘛,我就站在上面的那个台上。台上往后偏中的地方有一个钉子没拍严实,我穿的戏服,就花木兰的那身打扮,鞋底是很高的,我也不知道,就绊到了。”
差点让现场两万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看到他那个平地摔。
王茜听他这么一说,也有点紧张了,“当时脚就崴了吗?”
“当时就崴了。”李幼荣说:“但是我心里太急了,一直在担心是不是出错了,根本没有感受到脚那里的知觉。”
“直到第二个节目上台?”
这时演播室后面的大屏幕上投放出来了李幼荣当时舞彩绸的画面。
李幼荣看着,不由自主地笑了,他等到一个特定镜头才说:“就是这里,才感觉到脚不好了的。”
等视频放完,他接着说:“:说到底还是我没注意。其实不说别的,没有造成什么恶劣影响就是好事,受点伤不算什么。有好多人想为奥运出力都没机会呢。”
王茜听出他想翻篇的意思,也不纠缠,问了个过渡的话题:“一开始,何导是什么时候联系的你呢?”
不是何导,是奥组委——这个事实也没有李幼荣实说,他顺水推舟道:“是06年年初吧好像,还是07年?就,反正是过年之前,我们那个京剧圈有一个票友会,当时我唱完刚后台卸妆呢,就来人了。”
王茜保持着倾听的姿态,“当时就谈这个事吗?”
“没有,当时只是通知。”李幼荣换了个坐姿,用挺欢乐的方式说:“当时就来了俩人,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领导。反正他们就一脸欣赏的跟我说,徐老师啊,我看你挺好,要不要考虑考虑奥运会啊。”
王茜被他说话时的模样神态逗得笑出了声:“就这么你就答应了啊?”
“为国争光的事情我干嘛要拒绝啊。”
“其实开幕式会掺入京剧昆曲元素应该是一开始就定好的。”
李幼荣十分赞同这点,也十分自豪,“当然,国粹嘛,只是当时我没想明白过来会是自己。后来一听表演时间有14分钟我就反应过来了。毕竟强度有些大,表演也需要力道,如果真上个女同志怕是撑不住。”
王茜听着他一句【女同志】,又没忍住压了压嘴角。
等李幼荣喝了口水,她又接着问:“你是从小就开始学京剧这些吗?”
“我是还没一岁的时候就被爷爷抱到戏班子里去了。”李幼荣靠在沙发上,稍微上瞟的眼神在别人看来熠熠生辉,“当然,那时候已经不叫戏班了,叫戏院,不过老人家嘛,叫了一辈子戏班,怎么也改不了口。当时刚度过文化萧条期,政府也在大手笔抓京戏这些,可以说我学戏那会儿刚好就是现在戏曲的辉煌时刻了。我抓着时代的尾巴,遇到了最好的时机,两岁懵懵懂懂的时候,就拜了师,然后就在戏院,在师父那里呆的时间比家里还多。”
“没有去上过学吗?”
“没怎么去过,我是到了上高中的年纪,才在国戏附属中学那里挂了学籍。”
“后来就考了国戏。”
“对。我觉得我既然要念书,肯定得念国戏。”
“那你应该也没有什么朋友。”
“对,要不是后来认识了我发小……”李幼荣是大院里的孩子,但是院里其他的同龄人除了陈家河他都不熟,“在戏班里,我是最小的,师哥师姐隔了太多岁数,生活上会照顾我,但心理上其实也不愿意怎么跟我玩。”
王茜没有戳他痛处的意思,她真的就只是自然而然地问:“那小时候不会很孤单吗?”
“其实也没什么不好。虽然少了同龄人的陪伴,但是我的童年过得很快乐很充实啊。”李幼荣说,他是打心里这么觉得:“我是被我师父带大的,是在他的教导声中长大的。你知道旧时中国的师徒观念跟现在是不同的,教徒弟,那就是一对一的手把手教,吃住都在一起。从小到大,他不会说一句多余的话,但是言传身教,我能从师父身上看到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跟人学艺,你学到的不仅仅是一门手艺,一门技术,还有整个人生。”
约定俗成的,台下的观众开始鼓掌。
李幼荣还有些挺不自在的笑了笑。
过后,王茜没有露出什么异样,她继续问:“所以会去学戏,是爷爷很喜欢京剧的原因吗?”
“不是爷爷,是我奶奶。”李幼荣斟酌了一下,说:“我奶奶生前是一位很知名的京剧大师,她才是真正的【徐瑞玉】。”
王茜恍然大悟,“所以后来奶奶……”
“她很年轻就过世了。”
“是癌症吗?”
“抑郁症。”
该知道的都会知道,李幼荣也没有怎么忌讳。王茜却是有些害怕,毕竟经调查研究,现在的娱乐圈是这种病的高发人群。
“那一定很痛苦啊。”
到底是怎样的折磨才会让一个人万念俱灰意识模糊到放弃生命呢?
只希望你我这辈子永远不会知道。
李幼荣虽然是在看着王茜,视线却有些涣散。有些话他想说,但是他不能说,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说。
因为和奶奶同样的过世方式,他开始关注谭向荣。因为太过关注谭向荣,他竟然生出了自己能理解他的感觉。
那是一种,从精神上,他单方面的意识沟通。
有些事,决定了就不会改变。不管是重生前,还是重生后。
亲情上的羁绊,精神上的寄托,在加上对奶奶和谭向荣的太过在意关注,让李幼荣一听到【抑郁症】这三个字就生出了紧张感。所以后来他格外的关注陆衍,以及现在的骆飞。
陆衍和骆飞是朋友吗?
关系还不如和周济怀好吧。
但爱屋及乌,李幼荣私心希望他们能好好的。
?
作者有话说:
访谈大概两三章
算是番外吧
有幼荣的心里话
小伙子真的顿悟啦
第223章 《心声》二
或许是氛围太好,在这个节目上,李幼荣意外的说了很多。
对于近期的热点,王茜也是会问的。首当其冲就是奥运会排练期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关于他两个经纪人的事。
李幼荣索性从头开始说。
他稍微把后背往沙发上靠了靠,看着斜上方,仔仔细细地回忆:“我第一个经纪人是李东。”
“对,我当初,前几年在香港还见过他。”王茜声音轻轻地,也没有恶意引导,只是跟着他说出自己的话,“当时他好像也是带了一个新人,在非常努力的帮他争取合作。”
不知道是想到什么,李幼荣稍微笑了一下,“经纪人和演员之间的关系,我用【休戚相关】这个词来形容应该不为过。说浅白点,演员是经纪人手底下的商品,商品推出去了,经纪人就能赚到钱。又或者是,演员是连锁公司参股方的老板,经纪人是售货员,经纪人每卖出一个产品,老板,演员和经纪人才能都赚到钱。我不知道其他经纪人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李东,东哥,他确实是没有做【售货员】的心的。”
王茜点了点头,看着李幼荣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我跟他相处,只有几个月,就是我拍《草食》刚出道,事业有了水花的那段时间。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说过,我怎么说过,我出来做演员,家里人其实是不同意的。唱戏可以,但是这是你搞艺术的消遣,不能成为你的本职工作;拍一个宣传片可以,小打小闹也无伤大雅;做演员,那就不行。”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