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听后一颤,放下手中之事走上前屈膝跪伏,“娘,儿子永远都是您的儿子,儿子也永远不会忘记在内廷那段母子相依为命的日子。”
李皇后有些无奈,一边是自己怀胎十月所生的儿子,一边则是生养自己的母族,“为何会走到今日呢?”
“仅凭舅舅一家想要治罪江阴侯,独掌军政大权,乱了君臣的本分,欲要挟持儿做傀儡,这一点,足可证明李家的野心,儿今日若妥协了,李氏日后独大,儿就再无还手之力了。”赵旭回道。
“可没了李氏辅佐,你在朝堂将寸步难行。”李皇后道。
----------------------------------
因李二郎之死,使得东宫彻底与李氏对立了起来,李氏需借一个名义,便没有在明面上没有撕破,但李氏的忠心,越渐远偏离东宫,吏部尚书李知裕开始寻求除太子之外的其他继承人。
自鞑靼南下之后,燕王的攻势也因此停了下来,就在朝廷以为鞑靼会趁机攻取北平,使得燕王率军回援时,鞑靼却派了使者入京。
李皇后特意安排在朝堂上宣见鞑靼使者,以此来安抚人心。
鞑靼派来的使者十分年轻,且懂金陵雅言。
使者见龙椅上无人,且旁边坐着一个少年与一个妇人,于是证实了鞑靼内部的猜想,明廷经历了一场政变,导致内乱与此次对阵燕王的节节失利。
一入殿,鞑靼使者十分傲慢的抬着头,“我代表我王,来向中原朝廷谈判。”
原以为鞑靼使者是来通知朝廷与之一起夹击燕王的文武百官顿时提了一口气。
“谈判?”皇太子镇定道。
“是的。”鞑靼使者回道,“我王说,草原经历了一场冰灾,牛羊冻死,粮食短缺,已不能支撑军队大规模作战,此次南下至北平府,却粮草不足,所以要求明国赠送十万石粮食、布匹与钱帛、盐,用以支撑军队。”
“什么?”大臣们惊讶道,鞑靼狮子大开口,在去年冰冻期长各地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不仅索要粮食,还要钱财布匹。
鞑靼使者见众人议论纷纷,有些不愿意一般,于是又道:“我王说了,明国是大国,拿出十万石粮草轻而易举,应该不会如此吝啬。”
皇太子听后脸色一下阴沉了下来,态度强势道:“本宫要是不给呢?”
使者盯着台上的少年,气度非凡,于是也态度强硬,“那鞑靼不但不会帮助明国进攻燕地夹击燕王,反而会驱兵西南,朝廷与燕的战场在中原,而西南之地防守空缺,我王听说明国的蜀地极为富庶,正好塞外寒冷,可作冬日栖息之地。”
“你们!”皇太子大怒,鞑靼此番前来,并不是趁燕国之乱与朝廷合作,而是趁火打劫来的。
“哦对了,我王还说,为确保燕王日后派兵回援,朝廷不会失信坐山观虎斗,以保我鞑靼对阵燕王可以大获全胜,所以此次前来特意叮嘱,让我将一人带回王廷。”鞑靼使者又道。
“什么人?”
作者有话要说: 猜猜是怎么一回事(明章不在京城了哦)感谢在2021-10-19 16:22:00~2021-10-20 16:09: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izyyyyy 2瓶;拱手河山为卿一笑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7章 索要世子
——紫禁城——
在文武百官注视下, 鞑靼使者回道:“我王要的人是,燕王世子。”
对于鞑靼索要的人选是燕王世子,文武百官议论纷纷, “燕王世子可是朝廷对付燕王最后的筹码, 如果交给胡人…”
皇太子听到鞑靼的请求, 作为皇帝之子, 又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他与自己的父亲一样, 极为厌恶戎狄,于是一口回绝道:“粮食钱帛已是狮子大开口,燕王世子是断然不可的,燕王世子对我朝至关重要,关乎生死存亡,若给了鞑靼,朝廷将来如何自保呢?”
“有了燕王世子, 朝廷就能自保吗?”鞑靼使者反问道,“据我王所悉, 燕王大军在一月之内连取数城,攻下大明半壁江山,为今之计, 可以解救朝廷的,只有我们鞑靼, 只要朝廷与鞑靼合作, 我王得到了他想要的,便会立即发兵北平。”
鞑靼使者的话让百官开始动摇,见众口不一,鞑靼使者又道:“我王之所以要燕王世子, 是因为燕王的强悍众所周知,若一旦我王发兵,燕王率军回援,朝廷又不出兵,我鞑靼有燕王世子在手,便也多了一层保障。”
“燕王赵择拥兵自重,一直以来都是朝廷的心患,如今燕王举兵作乱,鞑靼发兵,有此灭燕的机会,朝廷岂会不发兵呢?”皇太子回道。
“谁可以保证呢?”鞑靼使者反问,“谁可以保证朝廷不会坐山观虎斗,待到两败俱伤再趁机一举拿下,口头的承诺不可以作为担保,唯有交出燕王世子,才可解鞑靼出兵的后顾之忧。”
皇太子陷入沉默,然朝臣此时已经做好了要交出燕王世子换取鞑靼的出兵来灭燕之举,很显然,皇太子赵旭并不想,于是道:“国朝交出燕王世子,那谁又可以担保鞑靼一定会出兵?”
“为什么不出兵呢?”鞑靼再次反问,“鞑靼与燕王交战多年,早已成为世仇,燕王曾重创鞑靼,折损无数大将,灭燕,是先王的遗愿,也是所有鞑靼人乃至整个蒙古帝国之心,如今可以与朝廷合作共同灭燕,何乐而不为?”
鞑靼使者的话使得朝臣再一次动摇,尤其是与东宫反目进退两难的李氏。
“朝廷没有选择,”鞑靼使者再一次强硬道,“若不与鞑靼合作,燕王的后方无碍,必然会齐心攻取济南府,届时我王得不到他所想要的,一怒之下,与燕王合作,发兵朝廷,朝廷现在还有余力再抵抗我鞑靼吗?”
“是与鞑靼合作,还是将这合作关系推给燕国,相信诸位大人会有选择的。”鞑靼使者望着满朝文武道。
“如果鞑靼与燕王合作,那么朝廷就彻底完了。”
“是啊,我等为朝廷做事,现已被燕王视为死敌,一旦城破,我等都将引来灭族之祸。”
朝臣们开始恐慌,三言两语的议论,眼中充满了担忧与害怕。
“可胡人的话,能信吗?”有朝臣提出疑问。
“现在还有可不可信的余地吗?”有大臣道,“若不给人,鞑靼要与燕王合作,这连一丝希望都没有了。”
“我同意。”沉闷了许久的吏部尚书李知裕回答道。
鞑靼使者望向文官最前头那个瘦弱的官员,身上的补子绣着白鹤,此人一言,令百官声止,可见其威望比之台上二位也不弱。
“还是这位大人最具慧眼。”鞑靼使者变得尤为客气。
“但是鞑靼要与我朝签订盟约,用你们的长生天起誓,你们不会背叛盟约。”李知裕道。
鞑靼使者满脸笑意,“当然。”
“不可!”皇太子赵旭起身反对道,“盟约尚可撕毁,胡人不可信之,若将人交出去,朝廷则彻底失去牵制燕王的把柄。”
“殿下!”李知裕大声喊道,其眼里满是蔑视,“殿下还是太过年轻了,不曾出过这京城,亦不懂人心难测,明知燕王世子在京,燕王依旧发兵,不顾其子安危,日后若真的兵临城下,又岂会在乎呢?”
“用其子作为举兵的理由掩盖造反的事实,此人的野心已经盖过了血肉亲情,就算我们拿了燕王世子,也不可能逼迫燕王罢手的。”李知裕的话敲醒了众人,使得文武百官纷纷倒戈向他。
“未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会如何。”皇太子赵旭道,“否则鞑靼又为何会点名要燕王世子呢。”
“殿下!”李知裕再次喊道,“我们别无选择。”于是转身,朝鞑靼使者道:“使者请代为转告可汗,朝廷不会失信,但请鞑靼也勿要食言,若使燕王得到江山,以燕王的雄心与实力,想必鞑靼日后也必然不会好过。”
鞑靼使者笑眯眯回道:“我王自然知道,燕王与鞑靼为宿敌,若燕王得了江山,鞑靼日后必定没有好日子过,所以这不趁着燕王南下时发兵攻燕,又派我作为使者出使朝廷,两国合作,共同灭燕。”
“好。”李知裕回道,“今日我会让翰林院的人将盟约写好,使者签订之后便能够见到燕王世子。”
“大人果然爽快。”鞑靼使者笑道。
台上的皇太子赵旭,见李知裕不经商议便自己应下,于是怒道:“与鞑靼的盟约,本宫绝不答应,你们也休想带走燕王世子,李-->>
知裕,你擅作主张,还有将本宫放在眼里吗?”
李知裕转过身来,拱手道:“太子殿下年少,不能果决此等大事,事关朝廷存亡,殿下不能意气用事,毕竟满朝文武的性命都系在这里了。”
“放肆!”皇太子怒道,“你眼里还有本宫?”于是又朝朝臣说道,“李知裕犯糊涂,难道诸卿也要跟着犯糊涂吗?”
朝臣们纷纷低下脑袋,他们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吏部尚书李知裕提拔上来的,为李氏党人,如今又到生死存亡之际,于是纷纷陷入沉默,闭不做声。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