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脸都黑了。
————
“所以我也算服过兵役的。”叶老大一边帮自家小苏按着背一边说:“部队里特别无聊,炊事班炒菜可难吃了!”
“挑食不是好习惯。”他就不挑食,虽然他也没觉得随影挑食。
“是啊,所以吃过他们做的东西,我以后都不挑食了。”要说大锅饭香是真的,那面点做的可好了。但那个大锅菜……
就是本质上不对味,口味问题只能迁就大家了。
“那你现在还能像以前那么厉害吗?我都没看你怎么练……”
“要看什么事了,有些能做到,有些长期不接触肯定不行。”就说射击,虽然他有时候也会在家里的射击场练习,但真枪实弹和模拟弹就是不一样,不用子弹喂出来准头都不如以前了。
苏小公子忽然翻过身,伸手搂住叶随影说:“我觉得你现在已经特别厉害了。”
叶老大可受用:“真的?”
“嗯。”
“那为了以后更厉害,你要不要每天早上陪我练跑步?”
“啊?我?”他的腿虽说恢复了不少,毕竟还是走路都不能走太久的程度,跑步?还每天晨跑?
“不用你跑,你就让我背着你跑,给我当个负重呗。”在苏家实在找不到什么东西可以当负重的,害他这段时间跑步不得不加大运动量。
苏净乐:“……”
哼!他就是个负重的存在吗!?特别讨厌!!!
第44章 回忆篇:那时年少几多愁
苏净乐幼年颇为艰辛,虽说不上凄苦也是颇多磨难。
他三岁以前家中条件普通,苏爸爸当年还只是个普通的音乐学院教师,虽然评了个一级讲师,可副教授都没轮上。母亲作为古筝演奏家虽然有不少头衔,说到底还是个教书的。
父母都在同一所大学任教,也算是当时的一段校园佳话。
也是因为父母在一所学校,住得是学校分配的教师宿舍,小苏宝宝也就时常出现在教师办公室。
当时的小苏宝宝圆滚滚肉呼呼,小小一团见谁都不认生,甜甜叫人的时候可招人疼了。
大概是从小在音乐学院长大,他两岁多就显露出不小的音乐天分,加上苏爸爸苏妈妈的同事都觉得他可爱,有意无意的教他些东西,很快发现小家伙学习能力简直逆天,学什么会什么,音乐小神童的名头也就这么传出去了。
三岁那年苏妈妈辞了音乐学院讲师的工作跳槽到剧团演奏,虽说给的钱并没多多少,可苏妈妈自己喜欢。
她和苏爸爸性格不同,并不怎么热心教育,耐心也不好,有时候学生不长进她就忍不住暴脾气。久而久之学生都挺怕她,而她自己也不希望一辈子做不喜欢的工作蹉跎一生。
所以她跳槽到了剧团,可以接触到排演,编曲,演奏等,这些才是她向往和喜爱的工作。
虽然苏妈妈跳槽走了,可剧团在外地,工作时间比较不稳定。于是苏净乐还是留在当地由爸爸带,继续住在教师宿舍里。
好在苏家小叔时不时帮把手,但大多数时间小苏宝宝还是跟着爸爸在学校里晃悠,小小的一只有时候还能老气横秋的指着学生说他这里错了那里不对,有模有样的。
这么招人喜欢,学生甚至当着面叫他小苏老师。
小小的,苏老师。
五岁多的时候,他忽然有一天就站不起来了。查遍了当地所有医院,结果是局部的神经性障碍导致腿部肌无力。
肌无力不罕见,可苏小公子这种情况却非常罕见,当时的药物控制只能让病情不恶化,好转的希望不大,彻底治愈就更不提了。
苏妈妈当时几乎快急疯了,苏爸爸也有一度请假陪着儿子到处看病。
当确定了苏净乐的病需要长期抗战后,苏妈妈终于接受现实。
而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他们家可能没那么多钱给小苏宝宝长期治疗。
就这段时间四处奔走看病已经花了不少积蓄,后续的长期治疗费和药费光想都是个可怕的数字。
苏妈妈知道苏爸爸是不会抛下教师工作的,这个人全身心投在古典民乐上,从骨子里就是个为人师表的,让他抛下教师工作去下海经商赚钱根本不可能。
而她自己呢?
说实话苏妈妈并不讨厌经营,甚至颇有生财之道。
思索一下,咬咬牙她决定单干。
做别的都不如做她熟悉的音乐,说是单干也不是马上就能辞职不做的。好在剧团有剧团的好处,各种人脉关系网错综复杂。苏妈妈有心专研也就借此认识了各路人马,为她将来单干打好基础。
苏净乐六岁的时候本应是上学读书的年纪,因为身体原因延后了入学时间。不想一年后性格骤变的苏小盆友哭闹着不肯上学,苏爸爸没办法,苏妈妈又心疼。
最终商量下来还是在家自学吧,反正隔壁就是大学,资源不比一般小学好嘛?
于是苏宝宝的自学生涯就这么开始了。
说实话苏爸苏妈的决定在当时学校的老师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可实际结合了苏小宝宝的情况,又颇为同情。
于是就经常看到苏爸爸办公室里会坐着一个小小的身影,趴在桌子上看书识字,有不明白的随便一个老师都能帮忙解决了,简直不能更方便。
苏小宝宝聪明又好学,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兼修音乐课,甚至到后来混在大学生里上课。不仅学得快,偶尔还能给大学生们一些老师会忽略的建议,当时的在校生们都特别喜欢他。
苏小宝宝在音乐大学里也算是一道奇观,不过他的情况整个学校的老师学生差不多都知道,领导完全是睁只眼闭只眼。加上后来苏爸爸评了副教授,没两年就当了教授,为了留住人才领导更是纵容。
而且……
说实话,就苏小宝宝的音乐水平,比当时的在校生可差不到哪里去。
苏小宝宝跟着爸爸在音乐学院这么混到了十二岁,已经俨然是一个小老师了,言语犀利点评到位,最可怕的是但凡民乐几乎件件拿手,搞得隔壁西洋乐系的老师都想抓人过去顺便把西洋乐一起学了。
不过那时候西洋乐的老师们已经没这个机会了,因为苏妈妈通过这几年的苦心经营已经有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而且也逐步上了轨道。
虽然赚的钱还不多,但也够在当地按揭一间小户型了。
于是苏妈妈决定在现在这个城市里买房,接儿子过去住。
理由有两个,一是苏妈妈的工作室就开在这里,住在一起好就近照顾。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这边有家专科医院可以针对苏小宝宝的病情做康复治疗。
苏宝宝就这么辗转到这个城市,和妈妈一起住。
大概是为了弥补这些年她为了赚到更多钱给儿子看病而忽略了对他的照顾,苏妈妈疼儿子简直疼到不科学。加上这几年苏家小叔也渐渐有了名气,作为一个疼侄子疼得更加不科学的小叔叔,只要有空,苏宝宝就由他照顾。
于是……嗯……
没两年苏宝宝就有些被惯坏了……
脾气上……
就那么点……
嗯……
任性。
好在苏小公子那时候已经十几岁了,也懂事有自己的世界观,加上身体状况又不好,虽然任性也就是发发脾气而已(其实苏小公子的脾气很大,但发脾气的问题由于杀伤力实在有限反而没几个人意识到。),没啥长歪的机会。
不过比起苏爸爸放任式教育而言,苏家小叔的教育方式其实更适合苏小公子,启发式和兴趣式的教育加上苏妈妈工作室的条件,苏小公子十四岁不到就谱写了第一首曲子。
苏妈妈拿到曲谱的时候还吃了一惊,要说曲风上也许是有那么点稚嫩,可挑不出大毛病,甚至细节都标注清晰,让人眼睛一亮。
苏妈妈觉得儿子在这方面有大天分啊!作曲家比起演奏家来说,更适合她的工作室啊!
于是一心往这方面培养,第二年苏小公子就拿了一个作曲奖。
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苏妈妈本来就有门路,各类作曲比赛她都能把儿子的作品塞进去做个评比,两三年就捧了不少奖项回来。
再加上苏家小叔为了磨一磨他的脾气,逼着他练毛笔学下棋。虽然苏小公子兴趣不在这上面,可他不想忤逆小叔叔的话,乖乖照做。
不想……
竟然也有一些成绩,这让苏家小叔心里都乐开花了。
看到成绩的苏爸爸心里老不高兴了,他一直有心培养儿子的演奏水平,不想跟着妈妈没两年,演奏家变成作曲家了。
光作曲也就算了,弟弟竟然还想抢儿子去学书法!不行,这点上坚持不肯退让的苏爸爸直接利用职权把人塞过去评级。
不评还好,这一不小心还给评出个演奏家来了……
苏爸爸:……
虽然他问心无愧,可保不住别的老师不放水啊……
于是谨慎的苏爸爸还是把儿子送去几个大城市,找更权威的机构和更权威的老师给儿子继续评级。
结果一不小心,苏小公子的等级证书就叠起来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