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还是不放心说道:“让阿呆跟在你身边吧。”
韩熠摆手说道:“换个人吧,虽然这次打下……呃,炸了王城是机缘巧合,但他也是有军功在在身的,给爵位都够了,让他在我身边当个保镖算什么?”
颜徵想了一下也是,此时他忽然反应过来:“你这……王城都炸了,再继续当个侯爷也不合适,唔……”
韩熠摆手说道:“不用管我了,韩地那么大的地盘都给我了,之前很多人都不满意,这一次就当堵他们嘴了吧。”
韩熠也有自己的顾虑,他现在已经是中书令了,位极人臣,爵位也不低,公爵基本上只有王室成员,很少有外姓,如果给他升公爵的话,他再立功难不成还封军?
颜徵却坚持说道:“不行,之前是之前,那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如果他们不满的话,就算这次我不给你叙功他们也不会将这两件事互相抵消,你的爵位已经停滞很久了,按照你的功劳,早就该升。”
韩熠无奈:“那以后再立功了呢?”
“那就封君。”
韩熠摇头:“大秦还没有过外姓封君的例子啊。”
颜徵淡淡说道:“没有就自我始,赵王封得,我就封不得吗?”
韩熠听后失笑:“你怎么还记着这件事情呢?赵国跟大秦能比吗?”
颜徵没说话,他心里一直记着这件事情,韩熠当初在赵国凭着一柄剑就被封君,到了秦国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结果到现在还是侯爵,他当然不高兴。
韩熠见他坚持也无所谓,反正对他而言也就是从晸悦侯换成了晸悦公,俸禄多了一点,但……这年头谁靠着俸禄活着啊,所以也就那样吧。
颜徵高兴就好。
大军行进两天之后,就遇到了蒙午派来接应的人。
蒙午在听说颜徵带着韩熠回来之后,整个人都松了口气,天知道他这几天有多么的提心吊胆。
蒙午拜见他们之后就忍不住问道:“王上,现在王城……如何了?”
颜徵看了韩熠一眼说道:“已经夷为平地了。”
蒙午:?????
韩熠让阿呆跟蒙午简单的说了一下情况,蒙午听后走出帐篷的时候,整个人仿佛都飘在云端,感觉特别的不真实——那么大一个王城……就这么……没了?
只是在缓了一会之后,蒙午忽然发现这真的是打灭国之战的最好机会啊!
王城都打下来了,现在燕国内部肯定一片混乱,这时候不乘胜追击赶紧打通通往王城的道路,还等什么呢?
蒙午兴奋的回去制定了计划,他看得出颜徵大概是要班师回朝了,那接下来这边就是他们的战场了啊。
他一边跟蒙翱通信询问自己的想法靠谱不靠谱,一边开始整理最近表现突出的军官。
王上等等肯定要询问最近大军的情况,他已经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看颜徵走之前要不要叙功一次,给大家鼓鼓劲。
到了大军驻地,颜徵跟韩熠就需要分开了,毕竟在军中,连有个女人都是要被问罪的,韩熠虽然是男人,但如果在军中胡闹,那也容易让颜徵跟着威信扫地。
至于之前……颜徵带过去的那不都是自己的亲信嘛,他们两个的关系就没对这些人瞒过,也瞒不住。
休息一番之后,他们两个又凑到一起,这一次是研究军功名单。
韩熠看着那长长的名单感慨说道:“哎,这个其实应该回去再说,现在终究不方便。”
“没什么不方便的,你之前不是说过,军权跟政权最好能分开,不要互相掣肘吗?”
韩熠愣了一下,一时之间有些茫然,他是有这个想法没错,但是……他啥时候跟颜徵说过啊?
颜徵见他似乎想不起来便说道:“之前你刚回咸阳的时候,我们不是聊到过?”
刚回咸阳……韩熠觉得自己有些印象了。
想必是他们两个事后聊天的时候说到的。
坦白讲现在大秦还没到需要分那么清楚的地步,毕竟权力机构还不算太复杂,而且朝堂上的重臣大多都有带兵经验,人家怎么就没资格了?
所以这件事情可能要到一统天下,更甚至颜徵的继承人,或者他继承人的继承人,一直延续到第三代才需要这样做。
像是这种现在提出来可能都算得上是杞人忧天的东西他不可能现在跟颜徵说。
大概是那天他整个人又陷入了半睡半醒的状态,说话自然也就口无遮拦,天马行空想到什么说什么。
这样一想……他……应该没说过什么不该说的吧?
颜徵问完之后发现韩熠陷入了沉思并且一脸严肃的似乎在回忆什么,忍不住问道:“怎么了?”
韩熠回过神来,没忍住问道:“我还说别的什么了吗?”
颜徵挑了挑眉,低低笑道:“你是指什么?是说你喊哥哥还是说哥哥你好大……”
他还没说完就被韩熠捂住了嘴,韩熠瞪了他一眼:“闭嘴,说正事呢!”
颜徵拉下他的手低头亲了亲,意有所指说道:“说了又怎么样?你在我面前还有什么好隐瞒的?”
韩熠心说我担心的不是这个啊,万一哪天一不小心说出自己穿越来的,那怎么办?
不过这是他心底最深的秘密,他喝醉酒都没乱说过,想来也不至于随便说出来。
于是他低头说道:“先看看这一次有没有好苗子吧,蒙家军势大有好处也有坏处,你手上的军队需要培养了。”
结果他刚说完就忍不住瞪大眼睛:“军功最多的是……李通古?”
第329章
颜徵早就看到了这个名字, 此时见到韩熠一脸震惊, 忍不住笑了笑说道:“你倒是给他找了个好去处。”
韩熠:……
他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转头看向颜徵问道:“这是真的?”
颜徵见他难得一脸不可置信,一边想笑一边解释道:“是真的。”
韩熠忍不住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这不应该啊,李通古有才华他是承认的,在原著中也是战功赫赫, 但这所谓的战功赫赫也是因为李通古当时手下有很厉害的将领。
当时那个将领处于明珠蒙尘状态,只有李通古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 提拔了上来。
所以李通古厉害的其实不是战功, 而是他知人善用。
然而这一次李通古只不过是个基层军官, 基本上就是开打了他就必须带兵去前线的那种, 在手下都是大头兵的情况下, 他怎么拿来的这军功?
颜徵说道:“之前我也觉得有些意外,便仔细询问了一下,这才知晓李通古还真是个人才啊。”
韩熠自然也要细细询问, 等颜徵解释一遍之后,他整个人都无语了。
当初在韩熠的计划之中,燕国应该是他们最后的目标。
毕竟燕国国力不算强盛,而且一直跟其他国家保持距离,上次五国联合攻秦,燕国就没参与, 当时如果连燕国也参与的话那就是六国攻秦。
而且燕川跟韩熠的关系一直都不错,就冲着这一点,但凡燕国想要对秦国有点什么动作, 燕川都会想办法阻拦。
所以当初韩熠的想法是把李通古扔到燕国边境,他至少要在这里蹉跎三五年,等到三五年之后再让颜徵把他调回来,这样他的性子应该也磨得差不多了。
结果没想到事情有点失控,他们居然先跟燕国打了起来。
虽然是燕王计划的追捕韩熠,但他也没想到韩熠在燕国还能将消息迅速传到秦国。
更没想到秦王居然冲冠一怒直接带兵打了过来。
可以说燕国从上到下都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颜徵却是有备而来,胜利得来的不费吹灰之力,这样原本作为边境守军的李通古自然就有了上战场的机会。
李通古原本在这里就混的如鱼得水,他或许在行军打仗方面经验不足,却是整顿内务的一把好手。
到底是法家弟子,到了军营之后先整顿了纪律,重新在制定了一下军令,较之之前严厉许多。
他这样做肯定会招致下面士兵的不满,可他又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且李通古是从中枢下去的。
韩熠为了不做的太明显,虽然本意是让他坐冷板凳,但在不明人士眼中看来他在朝中也是有靠山的。
是以哪怕下面的人不满也只能是私下里抱怨一番,明面上敢跟李通古叫板的那些刺头,都被整服了。
别看李通古看上去斯斯文文,实际下手可真是狠,并且为了申明纪律,明知故犯的还会加重处罚。
有些底层军官有门路的就去找自己的靠山告状。
这些靠山自然也要为自己的人出头,要不然久而久之谁还会投靠他们?
更何况这些军中将领对于李通古也很不满意,在他们看来李通古就是没事儿找事儿小题大做。
根本没有任何经验,偏偏一上来就整肃军令,搞得好像他们以前带兵做的都不对一样,两项相加,他们自然而然就要找机会敲打一下李通古。
让李通古老实一点,反正大家心里都明白,他早晚都要回中枢,在这里这几年就老老实实安安分分的呆着,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