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对顾辞来说,柳氏来了这么一门“贵亲戚”,对她来说,还是好事,估摸着这会更加巴不得跟她划清关系,免得她带着阿宝上门占便宜。
没过两天,族长就来派人通知大伙去祠堂外面集合商量全村的大事,顾辞不用猜,就知道这回琢磨的是什么事。
果不其然,到了集会地点,顾辞老远就看到顾老二一家都穿着新衣裳,连带着马玲玲都在,打扮地花枝招展地和一个看上去十分文气的陌生男子站在一块,低眉垂眼,是不是偷瞄身边的男子一眼,轻抿着唇,一脸娇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少女怀春了。
顾辞唇角勾了勾,她很期待这两位没脸没皮的母女的精彩后戏。
人到齐了,族长也没耽搁,首先隆而重之地介绍了这柳秀才一家,那喜气洋洋夸人的模样跟夸自家孩子似的。再反观那位柳秀才,下巴微抬,神色淡漠,眉目间隐约还有几份不耐与不屑,这高高在上的姿态,真是让人讨厌的紧。对比之下,那位磨磨蹭蹭的顾小夫子倒有几份可爱了。
当然,谁都不能跟她家小姑娘比,小娇娇撒娇也好,使小性子也好,傲娇也好,都可爱。
场面话说好了,族长也不含糊,直接了当地说重点:“咱们顾家村到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能吃饱穿暖了,但能走出这大山的人少,为什么?就是因为咱们村没出过什么大人物,自然子孙后代想要一个好的发展前景,也没贵人相助。如今承蒙柳兄一家看得起,率着一家老小来咱们村里安家落户,咱们自然都是热烈欢迎的。”
“柳兄一家老小多,如今都挤在顾老二家里住着,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所以,今儿叫大家来,就是商量商量给柳兄一家盖房子的事。咱们村里人多,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我之前和村里的几人商量了一下,就给建个东西厢各两间的青砖瓦房,这地基就用咱们村里公家的,其他砖瓦钱咱们就各家各户都出一些……”
族长这话一落下,除了围着柳氏一家人周围的人愿意附和,其他人都安静了下来,顾辞左右瞧了瞧,看来同她一样,不愿意出钱的人还是绝大部分的。
也是,对庄户人家来说,钱财就是命根子,喜欢趋炎附势归喜欢,但这种看不见的买卖付出却是要掂量掂量的。
“那我就先表个态,这样一个宅子,大概需要花四十两到四十五两的模样,咱们就按四十两收钱,我先拿出一两。”
族长边说边往人群看,见很多人还是不搭腔,脸上的笑也淡了些,“怎么,大伙这都是不愿?柳秀才往后在咱们村子落了户,就是咱们村的人了,明年就要去参加秋闱,倒是一举夺魁,可就是官老爷了,往后咱们村子也能风光一把,大伙往后遇到点事儿,也能有个人可以依靠。不说这些,往后村里出了这么一个大人物,你们家里的那些小子怕是说媳妇也好说一些,那些姑娘家也能嫁个好人家……”
顾辞挑了挑眉,开口打断了他,“族长,村里来了个有脸面的人物确实是好事,但这帮忙建房子的事,大伙儿有这能力的帮忙便是。像我这种,一个姑娘家,无田无地,下面还要带着两个弟弟妹妹,哪里有这闲钱,自家破茅草屋漏风漏雨都没闲钱休整。”
顾辞就是故意这么说的,她越不识大体,族长和顾老二才会越嫌她,倒时肯定巴不得把她打发的远远的,“所以,族长,您也别为难我们这些破落户了,不是我们小气,舍不得钱,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她开了这么一个头,一些不愿意出钱的人赶紧附和道:“对对对,族长,真是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我也倒是想帮,但自家孩子到了启蒙的年纪,连一两银子的学费都凑不起,哪里还能跟您一样,随随便便就给一两银子给人建房子。”
“……”
族长被这些似讽非讽的话刺激的心口疼,狠狠地瞪了顾辞一眼,“一群目光短浅的人。”
顾辞低头轻哼了一声,也不知目光短浅的到底是谁,与其上赶着给一个外姓族人送恩惠,还不如好好培养村里的那些好苗子。还不是瞧着这位已经取的了秀才功名,又愿意留在顾家村,他便想落个好名声。
人群中这一吵,就热闹了起来,顾辞不管他们吵来吵去,她不出钱就是不出钱,有她这个出头鸟,身后大把的妇人也捂紧荷包不松口。
族长气得不行,但这种事确实也不能逼大家,最后闹了一个不欢而散的下场。
面对族长和顾老二那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愤恨眼神,顾辞淡淡一笑,她等着他们闹了。
她在镇上看了住处,虽然暂时没找到可做的营生鞥,但顾春晓说了,实在不行,让她去鸿运酒楼帮忙洗菜切菜,做个帮厨。
万事俱备,只欠顾老二这份了断了,她正不知道如何主动开口,说起来,她还要感谢柳氏这个有出息的侄儿。
第91章
柳氏来了这么一门“贵亲”,顾辞愈加沉得住气, 也不去镇上走动了, 趁着天气好, 将院子里种的菜都拾掇整齐, 能腌的腌了, 能做干菜的拿来做干菜。
马上就要秋收,学堂也要放假了, 这次放假也代表这一年的学习到了尾,等到秋收之后再开学时, 又要交新一年的束脩。
阿宝上完最后一天课的隔天, 顾辞又带着他去了顾夫子家一趟,带了一只喂养大的小公鸡和一篮子鸡蛋。
“大姐儿, 你这好端端的,又是闹哪样?”顾辞过去的时候,顾夫子正拿着扫帚在扫院子, 瞧着她两手不空地往这边走,还来不及高兴, 眉头就先蹙了起来。
“来看看您。”虽然有顾嘉和这个不愉快在前, 但顾辞对这位顾夫子还是很敬重的,也知晓他正直的性子, 便开门见山道:“我要带着阿宝他们去镇上了,往后阿宝就在镇上学堂学习。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一年来, 多亏了夫子对阿宝的照拂与教诲,夫子的大恩,我们姐弟都铭记在心……”
“要去镇上?”顾夫子对顾辞后面那些话不上心,朝她摆手打断了她,“可是真的?”
“嗯。”顾辞点了点头,“等过段日子便要搬了。不过,这事我暂时也没同人说,还望夫子……”
“我省得的。”顾夫子瞧了她一眼,接了她的话,将扫帚放在了一边,搓了搓手往里走,“进来坐会,喝口茶吧。”
顾辞点头应了,带着阿宝进了屋。
“阿宝是个聪慧的孩子,你早些送去镇上的学堂也好。”顾夫子拿了湿布巾擦了手,又从柜子里拿出了碗,“虽然都说镇上的日子都是有钱人才能过的日子,但我瞧你也是个有本事的,定是有这个能力培养一个状元郎出来的。”
“夫子这话倒是让我有些无地自容了。”顾辞捧着茶碗抿了一口,“阿宝愿意学,我这个当姐姐的,定是要全力以赴送他学习的。至于这些功名,我倒也看得开,日后能高中更好,不能高中,往后也能凭着一肚子墨水挣个轻松钱。”
“你倒是想得开。”顾夫子一向绷得紧的眉眼松了松,隐约还带了几分笑意,抬手摸了摸阿宝的头,“这孩子虽然启蒙晚了些,但过两年,基础扎实了,这进步就快了,状元郎不敢保证,但过几年之后的童试,考个秀才定是可以的。”
“那谢夫子吉言了。”
顾夫子挑了挑眉,没有接腔,而是又问起顾辞要搬去镇上的一些事来,对于阿宝要去镇上入学的事,也多提点了几句。
聊了差不多两盏茶的工夫,顾辞也不好意思久留,便提出告辞,顾夫子又对阿宝读书的事说了几句,临走时又给了阿宝两本书,这才让姐弟两人走。
从屋子里出来后,阿宝一脸欲言又止,走到了院门口才停了下来,仰头对顾辞踟蹰道:“姐姐……我……我还想……单独同夫子,说几句,可不可以……”
顾辞一愣,随即一脸好笑道:“当然可以呀,姐姐就在外面等你,你快去同夫子说吧。”
得了顾辞的准话,阿宝紧绷的小脸才舒展开来,斜跨着自己的小书包往顾夫子而去。
顾辞瞧着他一甩一甩的小书包上的鹰,觉得有些莫名,不懂自家傻弟弟今儿还背着小书包做什么,瞧那书包一鼓一鼓的,肯定是装了东西的。
“阿宝?”顾夫子目送姐弟俩到了院子就准备继续扫院子,瞧着阿宝去而复返,不由诧异,“可是落了什么东西?”
“夫子。”阿宝摇了摇头,叫了人之后又抿了抿唇瓣,想起自家娇娇姐姐的那些话,他是觉得有些不妥啦,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自家娇娇姐姐说得也有几分道理……
顾夫子瞧着他这一脸纠结,觉得有几分好笑,“你这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啊,你如今也是个小男子汉了,怎地还是这般犹犹豫豫跟个羞答答的小姑娘似的,有什么话同老夫直说就是。”
阿宝被他说得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回头看了看顾辞,见她没往这边看,才迅速从小书包里拿出了两本还新的字帖,朝顾夫子递了过去,“请夫子帮我把这两本字帖还给小夫子,谢谢他的好意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